【李善長可以是自己作死的。


    但接下來這位,死的那可就比李善長冤多了。


    這個大明丞相就是汪廣洋,對於這位,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


    但是他的功績可一點不少。


    而且他還是很早就跟了朱元璋的人。


    朱元璋是1352年造反的,汪廣洋是1355年就來到了朱元璋麾下。


    比劉伯溫都還要早幾年。


    另外在做事方麵,雖然戰事軍功方麵,沒他什麽身影。


    但是穩定後方,安定民生這些事情他管理的可不少。


    他負責的方麵,還主要是重建工作。


    比如徐達攻克洪都的時候,汪廣洋就留下當了洪都都事。


    後麵收了贛州後,汪廣洋就留守贛州。


    洪武元年,北伐收了山東,汪廣洋就去了山東。


    次年收了陝西,汪廣洋就去了陝西。


    李善長負責是大後方的運籌,而汪廣洋,則是跟在大軍屁股後麵。


    前麵收複一點,他就治理一點,完全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這種人想要留下什麽大名聲也確實困難。


    這種麻煩事,他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


    內政方麵不說比李善長強吧,但絕對不會弱太多。


    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就是:道足以佐文治,學足以庇民生。


    這也是在洪武三年的時候,李善長因病迴家後,朱元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他來接李善長的班。


    但是,當時朝中還有一個丞相,楊憲。


    汪廣洋這前腳才當上丞相,沒兩天就被楊憲誣告,說他不孝。


    朱元璋一聽這個就來氣了。


    你居然不孝?咱想盡孝都沒辦法,你居然不盡孝。


    立刻滾迴去。


    汪廣洋都已經被貶職了,楊憲卻依舊沒放過他,再次上奏。


    然後朱元璋就把扔海南吃荔枝去了。


    後來楊憲被誅殺,朱元璋也想到了汪廣洋,知道當時是楊憲誣告,於是再次把他找了迴來,又封了丞相。


    而且還是右丞相,並且是高度稱讚了汪廣洋,說汪廣洋是他朱元璋的張良,蕭何。


    大明的右丞相的職位是要高於左丞相的。


    也就是說,當時汪廣洋的官職,是要略高於胡惟庸的。


    汪廣洋這次迴來後,想著坑人的搭子終於是走了,自己能好好過日子了吧。


    結果他遇到了胡惟庸。


    胡惟庸案爆發之後。


    有人就在朱元璋麵前說,當年胡惟庸毒死劉伯溫的事情,汪廣洋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沒說,他也沒有製止。


    所以這汪廣洋也應該是胡惟庸的同黨。


    朱元璋聽到還有這事,連忙把汪廣洋叫了過來,問他到底知不知道這事情。


    也是在問他,到底知不知道胡惟庸造反的事情。


    聽到朱元璋這麽問,汪廣洋肯定得迴答不知道,不然的話,他十條命都不夠死的。


    知道胡惟庸造反還不報告,你想幹什麽?


    朱元璋對於這迴答自然是不滿意的,就罵他結黨瞞上,證據確鑿了,還死活不認。


    於是就想再把他發配到海南去吃荔枝。


    但是這次船剛開到一半,朱元璋又追了一封聖旨過來。


    這聖旨不是赦免的,而是直接賜死。


    關於汪廣洋死的事情,記載的就很草率。


    沒有證據,朱元璋僅僅隻是聽到了塗節的告狀,這屬於是一麵之詞了。


    當朱元璋把汪廣洋叫來詢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汪廣洋的結局。


    汪廣洋迴答不知道,朱元璋要弄死他。


    汪廣洋要是迴答知道的話,那朱元璋就更得弄死他了。


    這特麽就是一個死局啊!


    另外,賜死的原因也沒有。


    一開始,朱元璋僅僅隻是想把汪廣洋貶到海南去。


    可過了一些時間後,突然就又要弄死他,這其中發生了什麽,也沒有說。


    所以,整件事情下來,好像完全就是朱元璋想殺他。


    最後史書上對汪廣洋的總結,是謹厚自守,不能發奸遠禍。


    意思就是他太老實了,發現不了身邊的奸臣,最後導致出了禍患。


    要知道,史書對李善長的總結,那可是明確說了富極貴溢,於衰暮之年自取覆滅。


    也就是說,李善長確實有些作死,但汪廣洋,被冤枉的可能不小。


    楊憲和胡惟庸這兩人是逮著汪廣洋這老實人可勁欺負呐。


    不過話也說迴來。


    汪廣洋後期,那絕對是混子心態。


    胡惟庸這件事情,他要說完全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他當時的官職,還比胡惟庸大一點。


    但胡惟庸鬧騰的那麽厲害,他依舊不管不問不反應。


    這失職的罪,是絕對跑不掉的。


    但是,他也可能是真沒想到胡惟庸想造反。


    畢竟一個文官,去造反開國皇帝。


    這得是幾條命,幾個膽,才敢幹這樣的事情?命是看廣告刷的嗎?這麽浪費?


    所以當時的汪廣洋,認為胡惟庸想做的,僅僅隻是清除異己而已。


    另外,他也沒有和胡惟庸對抗的資本,胡惟庸代表淮西勳貴集團。


    而他汪廣洋,根本就不是淮西人。


    他選擇的就是不管,不問,不站隊,你胡惟庸怎麽鬧是你的事,隻要你不動我,我就不管你。


    但是,汪廣洋是萬萬沒想到,胡惟庸這貨敢造反啊!


    可不管怎麽說,汪廣洋應該是罪不至死的。


    若是他這也該死的話,那胡惟庸當丞相的時候,朝堂上的官員有一個是一個,都該死。


    因為當時大家認為,都是胡惟庸想清除異己,都沒有往胡惟庸會造反的事情上去想。】


    .......


    網友【彈幕】:“朱元璋這一朝,幹的好,可能手段不好,那可能會死。


    幹的不好,手段合法,也可能會死。


    啥也不幹,天天混飯,那也可能會死。


    就汪廣洋這事情,若是在其他朝代,最多也就是扔海南吃荔枝,但老朱那是真狠啊!”


    網友【彈幕】:“汪廣洋:所謂混學,就是在朝廷上躺著領工資的學問。


    首先我們要找個好搭檔。


    這楊憲就不錯,幹業績是一把好手........


    家人們呐,業績好的人,心也狠呐,這不,直接幹海南吃荔枝了,下一把得換一個好搭檔。


    咳咳,這次的搭檔不錯,能力是有的,而且還是關係戶。


    這種關係戶,咱們隻要不理會他,不管不問不站隊,這一波包混的.........


    家人們,誰懂啊!


    這關係戶居然敢造反?誰特麽給他的膽子?


    唉,在船上了,又要去吃荔枝了........


    咦,聖旨來了,看來皇帝還是沒忘記我的功勞,看來是不要去吃荔枝了。


    好消息,真不要去吃荔枝了。壞消息,咱們大結局了,混子不能當啊!下輩子我要c。”


    網友【彈幕】:“下輩子選石頭人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落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落瀟湘並收藏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