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易大師接任務,朱祁鈺巡視
大明:我朱祁鈺不是代班皇帝! 作者:張開雙眼做場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排完了事情之後,朱祁鈺有些意興闌珊的迴到宮中,當然,帶迴來的還有那個老頭易大師。
“易大師,朕不是跟你在說笑,希望你能夠重視起來,朕會給工部說下這個事情,你且在宮中住下,到時候你和朕一起去下兵仗局,說說你的想法。”
老頭這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夠進皇宮,當即對朱祁鈺感激道:
“小民謝陛下賞識之恩,必當為陛下竭盡全力改進火繩槍!”
作為一個身份地下的匠人,他麵對年輕的朱祁鈺,頓時有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嗯,朕說了會給你方向,也絕對不會食言,你可知道彈簧這個東西?”
聽到朱祁鈺這麽一問,老頭思索了一下。
“陛下,小民倒是聽過這個東西,可是這東西和槍支有什麽關係呢?”
“哦?你居然知道這個東西,朕就隻給你一個任務,你要是能夠做出就是這個大小的彈簧,朕就讓你進工部,封你為從九品督造,你看如何?”
說著朱祁鈺比劃了一下,大概就是拇指左右的寬度,約莫一根筷子的長度。
老頭子看著朱祁鈺比劃著思索了一番:“陛下,這個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不難,彈簧用於農業和車輛上麵是有的,但是用在火繩槍上麵,小民卻是搞不太懂。”
朱祁鈺一聽有戲,連忙喊著讓成敬倒茶。
“哦,這麽說大師你是有把握了?好好好,朕今日總算是找到了!”
朱祁鈺嘴角上揚,發自內心的開心,自己找到了突破口!
在古代發展科技最難的是什麽?不就是這玩意見效慢,耗時長,在封建時代根本沒有這麽長的時間去耗,加上工匠的地位不高。
能夠混口飯吃就是他們的畢生心願了。
談什麽創新呢。
老頭子不知道朱祁鈺為何無故發笑,但是總歸是好事,別看工部這麽多官員,你指望他們治水、建房子和批量生產刀槍盔甲都可以。
可是創新,嗬嗬,不好意思,工部沒有這麽個能耐。
大家都當官了,誰還搞科研啊!我在朝堂之上勾心鬥角就已經廢了那麽多心思,平日裏還是躺平好一些。
朱祁鈺想的很明白,他要提拔工匠,讓工匠的位置在大明高一些,吸引更多的人去研究,至於怎麽研究,他作為一個後世之人,原理不會。
指個方向還不簡單?
很多東西,不是不會,而是缺少那麽一番指點,而朱祁鈺恰好就有這個能力!
“來,易大師,喝茶,那就希望易大師上點心,早早的把彈簧給做出來!朕有大用!”
一個國家的皇帝去搞科研,在其他人看來這就是屬於不務正業,因此,朱祁鈺隻能夠提點,而不能參與。
不然一定會引起朝堂之上的聲音。
對自己不利!
老頭子受寵若驚,但總歸皇帝不會騙自己,也沒有必要跟自己這麽一個小民畫餅。
他連聲道:“陛下太客氣了,小民惶恐。”
他的確很惶恐,端起茶水的手顫顫巍巍,就連坐在椅子上的屁股都隻敢坐一點點。
隻要發生什麽風吹草動就可以立馬跪下求饒。
拘謹的模樣自然也是看在朱祁鈺眼中。
“你不已這樣緊張,朕乃九五之尊沒錯,但是朕也同樣是人,好了,跟你也說不明白,總之,你把這個事情做好就行。”
溝通是人的本能,但是人與人之間往往溝通不了,因為身份地位以及思想的差距。
兩人說了一些沒有營養的話,易大師就在成敬的安排下,由一個小太監帶去休息了。
“陛下,您這是何意,他一個快入土的老人了,能有什麽用處呢?”
成敬不惑的問道。
麵對成敬的問題,朱祁鈺笑而不語,隻是給了他一句。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朕要去批閱奏章去了。”
找到了製造槍械的第一個東西,朱祁鈺非常開心,但是國務上的事情他也不能不管,畢竟這每一個批閱,代表的都是自己的權力,要是放任下去。
到時候就會引起權力旁落,眼下作為首輔的於謙被派到了關外,武將代表石亨也去了大西北,自己身上的擔子又重了起來。
關於軍事上的奏章都是來自西北和關外兩個方向,眼下入冬時節,關外還好說,朱祁鈺最怕的就是西北那邊一旦入冬了,到時候也先不講武德,四處劫掠,這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當即批複,要求石亨那邊盡快拿下也先,避免百姓遭到劫掠。
而於謙那邊朱祁鈺反而不怎麽擔心,雖然奏章上提到也先奉朱祁鎮為敵,以所謂的太子朱見沿為皇位繼承人,可在大明這些人眼裏。
這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就算你當了皇帝,也不可能立朱見沿為太子,無他,此乃蒙古女子所生也!
而這,也大幅度削弱了明朝那些觀望者對朱祁鎮的好感度。
哪怕你認朱見深為太子,這些朝臣也不會說什麽,你哥倆怎麽鬥,最起碼有人認為朱見深是國本。
因此,朱祁鎮立了朱見沿為太子之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朱祁鈺廢太子朱見深,改立朱見濟為太子的影響。
處理了一堆政務之後,朱祁鈺總算是可以從中脫身,眼下沒有什麽事情,作為皇帝,他也可以享受一番難得的人夫人父之樂。
況且自己還有那麽多小嬌妻。
沒事陪陪老婆們,哄哄孩子們,才是正道啊!
朱祁鈺如是想著。
飯桌上,朱祁鈺坐在主位,太後和皇後則分坐在他的兩側。那些新納的四個妃子按照品級依次入座,她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妝容精致。宮女們侍奉在側,小心翼翼地為眾人上菜。
每道菜肴都經過精心烹製,色香味俱佳。皇帝和太後先動筷,其他人則隨後跟進。
“皇兒,最近宮中動蕩,外麵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你可要多多保重身體,為我大明多繼承香火啊!”
吳太後意有所指,看著幾個新納的妃子。
好似在點她們一樣,朱祁鈺現在隻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個女兒,這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事情。
雖然朱祁鈺現在年輕力盛,但是誰敢保證以後呢?
“母後,兒臣知道了,這日子還長著呢,你就放心吧。”
吳太後作為後宮之母,操心皇帝的子嗣是她的分內之事,朱祁鈺也隻能順著她的意思說。
“嗯,皇兒,你這日夜操勞國事,可以一定要把母後的話當迴事啊!”
朱祁鈺很害怕和自家這個母親一起吃飯,一吃飯,就會念叨自己。
“好了母後,這個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您說是吧,嗯,今晚朕一定不批閱折子了。”
聽到朱祁鈺說不批閱折子,吳太後這才笑著點了點頭。
“好好,皇兒,不要埋怨母後說你,來,多吃點,平常人家都子孫滿堂的,你是皇帝,就兩個孩子,也說不過去。”
是夜,朱祁鈺沒有批閱折子,因為汪念慈生下小女兒,這孩子比較粘人,朱祁鈺隻能享受了一把齊人之樂。
第二日,群臣休沐,可是朱祁鈺卻沒有忘記要改進槍支這件事情。
一大早上神清氣爽的領著易大師就直接朝著兵仗局而去。
大明製造用於戰爭的工事廠子有軍器局、攻堅局、鞍轡局和兵仗局。
其中軍器局負責製造刀槍劍戟和弓弩箭矢等傳統裝備,攻堅局一般就是個閑置的單位,用於培養製造攻城利器,如衝車、雲梯、投石車等等的士兵,而鞍轡局則是負責製造盔甲馬鞍等等物品。
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兵仗局,負責生產火藥以及大炮、槍支和部分皇宮鐵器,屬於明朝絕對保密的單位之一。
兵仗局坐官太監為掌印提督太監,負責整個部門的工作,也是唯一不隸屬於工部和並不管理的戰事器械之地。
離皇宮倒是不遠,便於掌控。
屬於明朝“八局”之一,設有軍器庫太監一員,其他管理、僉書、掌司、監工若幹人。
其中軍器庫太監屬於絕對的實權職務之一,位列五品,隻是因為是太監,又是後勤人員,因此地位對比其他五品官員來說,地位並不高。
吳珂在昨日就收到了成敬的消息,通知了全局務必要做好迎接朱祁鈺的準備。
朱祁鈺身著龍袍,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來到了兵仗局。
而做好準備的吳珂早就帶著麾下管理、僉書和掌司等人在兵仗局外麵等候。
“臣等參見陛下!”
“嗯,免禮,朕今天來主要是看你們這裏的火繩槍製造情況。”
得到消息的吳珂如數家珍迴應:“陛下,目前兵仗局每個月可以生產火繩槍大約一千五百支,可以供神機營日常訓練使用,還有餘存。”
朱祁鈺點了點頭,兵仗局隻負責生產槍械,而火藥的則是由王恭廠負責生產製造。
主要是為了防止槍支和火藥同一處生產,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後果則不堪設想,而分兩處製造則避免了這個問題。
畢竟沒有火藥的火繩槍,就是一柄鐵器而已。
“帶朕去看看你們的生產現場吧。”
說這些都隻是報告,朱祁鈺更想要看的是作為大明最重要的槍械生產地,每天是如何製造槍械的。
這裏每一個人都是老師傅,古代可沒有流水線這一說,能夠在這個局子裏製造槍械的都是工藝從頭到尾都會的。
兵仗局占地麵積相當之大也是為了方便這些人製造槍械。
來到生產的地方,隻見一個個工匠或是揮舞著錘子,或是拿著模具進行比劃。
製造槍械和製造冷兵器的原理是一樣的,都需要鐵匠進行敲打。
這個時候的槍械消耗也是非常之高的,因為科技水平的原因,沒有無縫鋼管。
一條槍能夠打出一百發子彈就已經到了使用壽命的耗盡的時候。
而現在這個時候,造鋼的工藝還沒有成熟,通常都是以粗鐵不斷進行鍛造而出的百煆鋼作為火繩槍的槍管構造。
朱祁鈺看著整個場地不斷響著叮叮當當的聲音,很難想象這些底層的工匠日複一日就這麽過來了。
看到皇帝來了,這些工匠們才停下手中的工作,整個場地才清淨下來。
因為人很多,朱祁鈺看了一眼就明白怎麽迴事了,就這個氣候,雖然才剛剛入冬,但是北方的氣溫已經相當之低,這些工匠們卻個個赤著上身,汗流浹背。
“你們這裏每天就是這麽工作嗎?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支槍?”
朱祁鈺問了一句,吳珂不知道朱祁鈺的意思,但是還是迴了一句:
“是的陛下,臣負責兵仗局的督造和事務,每天這些工匠是輪流打造,畢竟這個環境人長期在這裏呆也受不了,因此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支槍左右。”
他以為皇帝是認為這造槍太慢,其實朱祁鈺是感慨著就這麽的環境下來,每個月還能造一千五百支槍,已經是很厲害了。
“嗯,朕知道了,這些工匠技術朕是信的過的,朕給你安排一個事情。”
“臣謹遵陛下旨意,請陛下吩咐。”
吳珂雖然是太監,但也是五品大員,自然是可以向朱祁鈺稱臣。
朱祁鈺指了指身後的老頭。
“這位是神機營負責修繕槍械的易大師,他要來你們這裏製造一個東西,你們務必全力保障。”
吳珂一看這個老頭不是從自己這裏出去的人嘛,心中雖有疑惑,可還是連聲應承下來。
看著這龐大的場地和眾多工匠,朱祁鈺還是沒忍住,迴到兵仗局衙門準備和吳珂好好談一談。
畢竟他是整個兵仗局的掌印提督太監。
將這個想法壓在心裏,在吳珂的帶領下,他又看了一遍用於鍛造的火爐和庫房。
心中思慮萬千。
“吳珂啊,朕今天在你們衙門用膳,有些事情要跟你說,你安排人準備一下。”
聽到皇帝要在自己這裏用膳,吳珂連忙吩咐著旁邊一個負責膳食的掌司。
一副緊張的模樣,朱祁鈺卻道:“不用做多好的菜了,朕隻是有些事情要跟你們提督說說。”
“易大師,朕不是跟你在說笑,希望你能夠重視起來,朕會給工部說下這個事情,你且在宮中住下,到時候你和朕一起去下兵仗局,說說你的想法。”
老頭這輩子也沒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夠進皇宮,當即對朱祁鈺感激道:
“小民謝陛下賞識之恩,必當為陛下竭盡全力改進火繩槍!”
作為一個身份地下的匠人,他麵對年輕的朱祁鈺,頓時有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嗯,朕說了會給你方向,也絕對不會食言,你可知道彈簧這個東西?”
聽到朱祁鈺這麽一問,老頭思索了一下。
“陛下,小民倒是聽過這個東西,可是這東西和槍支有什麽關係呢?”
“哦?你居然知道這個東西,朕就隻給你一個任務,你要是能夠做出就是這個大小的彈簧,朕就讓你進工部,封你為從九品督造,你看如何?”
說著朱祁鈺比劃了一下,大概就是拇指左右的寬度,約莫一根筷子的長度。
老頭子看著朱祁鈺比劃著思索了一番:“陛下,這個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不難,彈簧用於農業和車輛上麵是有的,但是用在火繩槍上麵,小民卻是搞不太懂。”
朱祁鈺一聽有戲,連忙喊著讓成敬倒茶。
“哦,這麽說大師你是有把握了?好好好,朕今日總算是找到了!”
朱祁鈺嘴角上揚,發自內心的開心,自己找到了突破口!
在古代發展科技最難的是什麽?不就是這玩意見效慢,耗時長,在封建時代根本沒有這麽長的時間去耗,加上工匠的地位不高。
能夠混口飯吃就是他們的畢生心願了。
談什麽創新呢。
老頭子不知道朱祁鈺為何無故發笑,但是總歸是好事,別看工部這麽多官員,你指望他們治水、建房子和批量生產刀槍盔甲都可以。
可是創新,嗬嗬,不好意思,工部沒有這麽個能耐。
大家都當官了,誰還搞科研啊!我在朝堂之上勾心鬥角就已經廢了那麽多心思,平日裏還是躺平好一些。
朱祁鈺想的很明白,他要提拔工匠,讓工匠的位置在大明高一些,吸引更多的人去研究,至於怎麽研究,他作為一個後世之人,原理不會。
指個方向還不簡單?
很多東西,不是不會,而是缺少那麽一番指點,而朱祁鈺恰好就有這個能力!
“來,易大師,喝茶,那就希望易大師上點心,早早的把彈簧給做出來!朕有大用!”
一個國家的皇帝去搞科研,在其他人看來這就是屬於不務正業,因此,朱祁鈺隻能夠提點,而不能參與。
不然一定會引起朝堂之上的聲音。
對自己不利!
老頭子受寵若驚,但總歸皇帝不會騙自己,也沒有必要跟自己這麽一個小民畫餅。
他連聲道:“陛下太客氣了,小民惶恐。”
他的確很惶恐,端起茶水的手顫顫巍巍,就連坐在椅子上的屁股都隻敢坐一點點。
隻要發生什麽風吹草動就可以立馬跪下求饒。
拘謹的模樣自然也是看在朱祁鈺眼中。
“你不已這樣緊張,朕乃九五之尊沒錯,但是朕也同樣是人,好了,跟你也說不明白,總之,你把這個事情做好就行。”
溝通是人的本能,但是人與人之間往往溝通不了,因為身份地位以及思想的差距。
兩人說了一些沒有營養的話,易大師就在成敬的安排下,由一個小太監帶去休息了。
“陛下,您這是何意,他一個快入土的老人了,能有什麽用處呢?”
成敬不惑的問道。
麵對成敬的問題,朱祁鈺笑而不語,隻是給了他一句。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朕要去批閱奏章去了。”
找到了製造槍械的第一個東西,朱祁鈺非常開心,但是國務上的事情他也不能不管,畢竟這每一個批閱,代表的都是自己的權力,要是放任下去。
到時候就會引起權力旁落,眼下作為首輔的於謙被派到了關外,武將代表石亨也去了大西北,自己身上的擔子又重了起來。
關於軍事上的奏章都是來自西北和關外兩個方向,眼下入冬時節,關外還好說,朱祁鈺最怕的就是西北那邊一旦入冬了,到時候也先不講武德,四處劫掠,這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當即批複,要求石亨那邊盡快拿下也先,避免百姓遭到劫掠。
而於謙那邊朱祁鈺反而不怎麽擔心,雖然奏章上提到也先奉朱祁鎮為敵,以所謂的太子朱見沿為皇位繼承人,可在大明這些人眼裏。
這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就算你當了皇帝,也不可能立朱見沿為太子,無他,此乃蒙古女子所生也!
而這,也大幅度削弱了明朝那些觀望者對朱祁鎮的好感度。
哪怕你認朱見深為太子,這些朝臣也不會說什麽,你哥倆怎麽鬥,最起碼有人認為朱見深是國本。
因此,朱祁鎮立了朱見沿為太子之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朱祁鈺廢太子朱見深,改立朱見濟為太子的影響。
處理了一堆政務之後,朱祁鈺總算是可以從中脫身,眼下沒有什麽事情,作為皇帝,他也可以享受一番難得的人夫人父之樂。
況且自己還有那麽多小嬌妻。
沒事陪陪老婆們,哄哄孩子們,才是正道啊!
朱祁鈺如是想著。
飯桌上,朱祁鈺坐在主位,太後和皇後則分坐在他的兩側。那些新納的四個妃子按照品級依次入座,她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妝容精致。宮女們侍奉在側,小心翼翼地為眾人上菜。
每道菜肴都經過精心烹製,色香味俱佳。皇帝和太後先動筷,其他人則隨後跟進。
“皇兒,最近宮中動蕩,外麵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你可要多多保重身體,為我大明多繼承香火啊!”
吳太後意有所指,看著幾個新納的妃子。
好似在點她們一樣,朱祁鈺現在隻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個女兒,這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事情。
雖然朱祁鈺現在年輕力盛,但是誰敢保證以後呢?
“母後,兒臣知道了,這日子還長著呢,你就放心吧。”
吳太後作為後宮之母,操心皇帝的子嗣是她的分內之事,朱祁鈺也隻能順著她的意思說。
“嗯,皇兒,你這日夜操勞國事,可以一定要把母後的話當迴事啊!”
朱祁鈺很害怕和自家這個母親一起吃飯,一吃飯,就會念叨自己。
“好了母後,這個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您說是吧,嗯,今晚朕一定不批閱折子了。”
聽到朱祁鈺說不批閱折子,吳太後這才笑著點了點頭。
“好好,皇兒,不要埋怨母後說你,來,多吃點,平常人家都子孫滿堂的,你是皇帝,就兩個孩子,也說不過去。”
是夜,朱祁鈺沒有批閱折子,因為汪念慈生下小女兒,這孩子比較粘人,朱祁鈺隻能享受了一把齊人之樂。
第二日,群臣休沐,可是朱祁鈺卻沒有忘記要改進槍支這件事情。
一大早上神清氣爽的領著易大師就直接朝著兵仗局而去。
大明製造用於戰爭的工事廠子有軍器局、攻堅局、鞍轡局和兵仗局。
其中軍器局負責製造刀槍劍戟和弓弩箭矢等傳統裝備,攻堅局一般就是個閑置的單位,用於培養製造攻城利器,如衝車、雲梯、投石車等等的士兵,而鞍轡局則是負責製造盔甲馬鞍等等物品。
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兵仗局,負責生產火藥以及大炮、槍支和部分皇宮鐵器,屬於明朝絕對保密的單位之一。
兵仗局坐官太監為掌印提督太監,負責整個部門的工作,也是唯一不隸屬於工部和並不管理的戰事器械之地。
離皇宮倒是不遠,便於掌控。
屬於明朝“八局”之一,設有軍器庫太監一員,其他管理、僉書、掌司、監工若幹人。
其中軍器庫太監屬於絕對的實權職務之一,位列五品,隻是因為是太監,又是後勤人員,因此地位對比其他五品官員來說,地位並不高。
吳珂在昨日就收到了成敬的消息,通知了全局務必要做好迎接朱祁鈺的準備。
朱祁鈺身著龍袍,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來到了兵仗局。
而做好準備的吳珂早就帶著麾下管理、僉書和掌司等人在兵仗局外麵等候。
“臣等參見陛下!”
“嗯,免禮,朕今天來主要是看你們這裏的火繩槍製造情況。”
得到消息的吳珂如數家珍迴應:“陛下,目前兵仗局每個月可以生產火繩槍大約一千五百支,可以供神機營日常訓練使用,還有餘存。”
朱祁鈺點了點頭,兵仗局隻負責生產槍械,而火藥的則是由王恭廠負責生產製造。
主要是為了防止槍支和火藥同一處生產,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後果則不堪設想,而分兩處製造則避免了這個問題。
畢竟沒有火藥的火繩槍,就是一柄鐵器而已。
“帶朕去看看你們的生產現場吧。”
說這些都隻是報告,朱祁鈺更想要看的是作為大明最重要的槍械生產地,每天是如何製造槍械的。
這裏每一個人都是老師傅,古代可沒有流水線這一說,能夠在這個局子裏製造槍械的都是工藝從頭到尾都會的。
兵仗局占地麵積相當之大也是為了方便這些人製造槍械。
來到生產的地方,隻見一個個工匠或是揮舞著錘子,或是拿著模具進行比劃。
製造槍械和製造冷兵器的原理是一樣的,都需要鐵匠進行敲打。
這個時候的槍械消耗也是非常之高的,因為科技水平的原因,沒有無縫鋼管。
一條槍能夠打出一百發子彈就已經到了使用壽命的耗盡的時候。
而現在這個時候,造鋼的工藝還沒有成熟,通常都是以粗鐵不斷進行鍛造而出的百煆鋼作為火繩槍的槍管構造。
朱祁鈺看著整個場地不斷響著叮叮當當的聲音,很難想象這些底層的工匠日複一日就這麽過來了。
看到皇帝來了,這些工匠們才停下手中的工作,整個場地才清淨下來。
因為人很多,朱祁鈺看了一眼就明白怎麽迴事了,就這個氣候,雖然才剛剛入冬,但是北方的氣溫已經相當之低,這些工匠們卻個個赤著上身,汗流浹背。
“你們這裏每天就是這麽工作嗎?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支槍?”
朱祁鈺問了一句,吳珂不知道朱祁鈺的意思,但是還是迴了一句:
“是的陛下,臣負責兵仗局的督造和事務,每天這些工匠是輪流打造,畢竟這個環境人長期在這裏呆也受不了,因此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支槍左右。”
他以為皇帝是認為這造槍太慢,其實朱祁鈺是感慨著就這麽的環境下來,每個月還能造一千五百支槍,已經是很厲害了。
“嗯,朕知道了,這些工匠技術朕是信的過的,朕給你安排一個事情。”
“臣謹遵陛下旨意,請陛下吩咐。”
吳珂雖然是太監,但也是五品大員,自然是可以向朱祁鈺稱臣。
朱祁鈺指了指身後的老頭。
“這位是神機營負責修繕槍械的易大師,他要來你們這裏製造一個東西,你們務必全力保障。”
吳珂一看這個老頭不是從自己這裏出去的人嘛,心中雖有疑惑,可還是連聲應承下來。
看著這龐大的場地和眾多工匠,朱祁鈺還是沒忍住,迴到兵仗局衙門準備和吳珂好好談一談。
畢竟他是整個兵仗局的掌印提督太監。
將這個想法壓在心裏,在吳珂的帶領下,他又看了一遍用於鍛造的火爐和庫房。
心中思慮萬千。
“吳珂啊,朕今天在你們衙門用膳,有些事情要跟你說,你安排人準備一下。”
聽到皇帝要在自己這裏用膳,吳珂連忙吩咐著旁邊一個負責膳食的掌司。
一副緊張的模樣,朱祁鈺卻道:“不用做多好的菜了,朕隻是有些事情要跟你們提督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