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您的仁愛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明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太史慈的心弦。
此刻,正好看到陳武與孫尚香陪著太史慈的妻子和兒子走來。
陳武投效己方、孫尚香是他的姬妾,且周瑜歸附荊州,這一係列變動讓太史慈震驚之餘,他看向妻子和兒子,深深一拜:“離別這麽多年,我對二叔也很想念。”
“承蒙叔父不棄,慈願屈服於您的仁愛,況且那兩匹珍愛的寶馬,應該仍在軍師和翼德兄家中留存著,不是嗎?”
“是時候考慮迴歸了。”
最後,太史慈選擇向劉備投誠。
張明大喜,伸手扶起太史慈,麵帶微笑道:“子義盡管放心,這兩匹寶馬僅是個開始而已。”
“此事刻不容緩,讓我們即刻啟程返迴襄陽吧。”
盡管對張明的話語滿心疑惑,但太史慈深知當前不宜多問。
與周瑜報告完王興勇的事件後,一行人登上了戰船,在柴桑水域迅速消失。
周瑜比朱然稍早向孫權匯報了太史慈投奔荊州的情況,對於此事,孫權除了一通責備要加強水域監控,別無他法。
因為他清楚,曹劉之間的親密合作關係,特別是有了曹操女兒嫁給劉明這一紐帶後,交易戰馬和三才酒不再是秘密。
若是寒冬臘月也就罷了,如今正值溫暖季節,劉備侵犯江東的可能性增大,而在柴桑守備人選中,周瑜是他唯一的信任之人。
此刻,在襄陽州牧官邸裏,劉備聽到劉仁提起張明已有數日未露麵,心急如焚。
抵達張明府第,劉備被告知張明已經不在襄陽,而是在前往柴桑。
這一消息讓劉備瞬間陷入困惑和恐慌,他害怕若是張明出事,未來局勢將會如何。
這個片刻,劉備幾乎想哭訴。
“月英,你可知道漢兒……”劉明看著丈夫幾乎暈倒,急忙取出張明先前寄來的信,遞給他。
“大人勿憂,相公留下了口信。”黃月英道:“相公說此事本由父親全權委辦,需以確保無虞為首要目標。”
“相公強調僅憑小娘子不足以說服周瑜投降,非親至不能確保成功。”
聽見月英提及這些,劉備的記憶漸漸恢複。
但他從未料想到,張明被交付全權後卻自行前往柴桑。
“也許需要給知漢多分配些事務。”劉備迴想張明平時的工作大多由龐統和鄧芝處理,自己的屬下去處甚少,不禁後悔當初為何沒多給予些職責。
讀著張明在信中的詳述和原因,劉備略感安心,苦笑:“真是瞞天過海之策,知漢這機智,連我都沒想到,江東那些人更是無從預測了。”
此時,張明府中家仆急匆匆趕來:
“州牧大人,夫人,主人已經迴府了!”
在襄陽城門外的港埠,張明的戰船剛剛泊岸。
船頭,與太史慈站在一起的張明遙望著繁忙的襄陽碼頭,感歎:“不看猶疑,這襄陽的繁華程度不亞於吳縣。”
“隻論碼頭的繁榮景象,襄陽甚至超越了吳縣。
那些運送物資的方式都是以前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聽了這些,張明輕輕淺笑:“這隻是些基礎設施,子義還沒有去城外目睹。
春季來臨,我想子義會獲得更多領悟。”
太史慈所述的是基於踏板水車原理的一種新型貨物傳輸係統。
實際上,這種創新在改善了交通運輸效率的同時,也顯示了襄陽這座城市的科技水平。
在荊州,任何經過改良的器械都會演變成簡化的民間設施,這就是張明反複強調並由黃月英統籌推動的生產力升級現象。
如今的荊州已經開始顯現成效。
交談之際,忽然船舷旁的守衛驚唿:“主公到了!”
“嗯?”
張明和太史慈向那邊望去,發現遠處有一支隊伍迅速趕來,圍著一位熟悉的身影,非他人,正是劉備!
“皇叔竟親臨荊州?”
太史慈頗為意外,隨後轉向身邊的張明。
他清楚,關於自己歸降的事情,張明沒有提前透露,隻遣人送信迴家了。
那麽,劉備前來的原因昭然若揭。
此刻,張明心懷感動,而太史慈則想著如劉備這樣的主君,隻怕唯有以死相效才不辱使命。
不久,戰鬥艦船抵達岸邊,劉備早已在此守候,看到張明下來,他立即迎了上去。
張明原本要自責一番,劉備卻直接拉住了他。
“平安歸來說什麽功績?”
劉備輕描淡寫的話語帶過了一切,張明確信當初選擇他為領主的決定無比明智。
點頭後,張明主動讓路,並指向身後。”主公請看,又有何人到訪?”
跟隨張明所指,劉備目光 現了一道英勇的身影。
劉備不自覺地踏前一步,嘴角含笑,如同接待老友般熱情地拉住太史慈,談起昔日合力破黃巾、救援北海的情景,那豪氣依舊。
一開始緊張的太史慈很快就放鬆下來,現在的二人相見,哪裏像七年分離?
“這就是皇叔的魅力所在。”
盡管這是常事,張明在心中仍不由得稱讚。
一行人返迴刺史府後,劉備即時封太史慈為雲襄將軍,領軍五千精騎,並賜給他及家人一所住所。
當初的駿馬,亦在宅邸的馬廄等待他們的迴歸。
與此同時,劉備封陳武為橫波將軍,作為文聘副手,一同指揮討伐叛逆軍海軍,每人亦賜予一座府邸。
待四周隻有劉備與張明時,張明透露他不僅說服太史慈歸降,連周瑜也被收服。
劉備聞言愕然,用手輕觸張明肩膀,良久才平複,半是難以置信地問:“江東之事……?”
張明亮眸閃爍,微笑著點頭:“江東之戰,定然一蹴而就。”
在張明與劉備策劃江東攻略,為春季遠征鋪路的同時,曹操和張遼也於春節前十日帶著首批三才酒返迴許都。
一同帶迴的還有一位叫 規的文件副本以及那婚禮上的三首詩作。
在司空府內,曹操緩擱手裏的副本,迴味無窮。
許久後,才緩緩睜開眼睛:“這部《 規》可以錄入太學!”
“立刻製作拓印碑石,豎立太學大門前供學子們臨摹。”他的指令很快被記錄並上報,待得到宮中批準便具法定力。
接著,他命令:“曹家的所有子嗣,都必須熟記這部內容。”
最後一番話,曹操是針對老管家說的。
他又審視起那三首詩詞,讚美之餘,流露出些許遺憾:“早知道 有如此才情,在堵陽之時我就該同他對談幾迴。”
一聲長歎之後,曹丕依舊可見於堂下,曹公麵露異色,語氣嚴峻地說:
“子桓,你在那站著幹什麽呢?”
“還不快迴房努力學習!”
“若你的才能隻及你姐夫的十分之一,父親我也無需為此憂慮。”
“趕緊去!”他疾聲催促。
曹丕心頭微驚,滿臉委屈快速退開,內心對曹操的這句話持保留態度:
“隻是十分之一?父親呀父親,您對我的期待太高,還是瞧不起姐夫?”
僅僅一天之內,《規則》及其《無題》、《眼兒媚》和《鵲橋仙》在許都風靡起來,甚至導致左伯紙供不應求,價格猛漲!於是不少世家迫不得已,轉向選用竹簡複本。
在那時,手捧紙版的《規則》與其他詩詞,已成為了許都上流社會引以為傲的身份象征。
張明——這個曾經隻因智謀聞名的名字,如今以才情閃耀全場!名聲大噪。
來到司空府的早晨,郭嘉早早來訪。
“奉孝,你怎麽一大早便過來了,是不是有何緊要之事?”
郭嘉近來日日暢飲”三才酒”,心懷愉悅地笑著迴答:“其實沒什麽急事。
我酒差不多要完了,找主公立馬再來一壺,並順便告知昨日學府裏的機密情報。”
曹操看到郭嘉輕鬆自在的樣子,心裏稍稍鬆了一口氣,顯然不是什麽急迫軍報的消息。
他立即命人準備三才酒,並開玩笑地說:“好了好了,奉孝啊,別貪杯那烈酒!說說看,有何消息需要匯報?”
郭嘉抱拳應承,內心對此並不看重,接著開口:“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主公還是需知道此事。”
昨日宴會席間,孔文舉宴請朝中文武兼備之儒士交談中,竟興起意念,欲親往荊州一探張明的底蘊。
雖大部分人在場者皆表示讚同卻沒有行動,唯有孔文舉與王朗似乎真心動了這個念頭。
若是孔文舉向曹操提出請求,不知主公會如何應對呢?
起初曹操聞言愣住,旋即會心一笑:“嗬,人皆有此意,別說他們了,連我都想再和知漢相逢。
孔文舉前往可以成全,可王朗也去,就頗費一番周折了。”
“奉孝,你對此有何建議?”
還未等郭嘉迴應,下人來稟告。
“大人,孔舉人求見。”
曹操不禁笑道:“嘿,說曹操,曹操就到!”
“有請!”
對於孔融,老板兼曹操對他是又愛又恨!作為孔子二十代孫,孔融在朝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然而他性情耿直,支持大漢正統,每每當曹操對獻帝有所輕慢,孔融必定第一個站出來指責。
可惜因為是他當初招攬了孔融,沒有合適的理由如今不好任意驅逐。
此刻,正好看到陳武與孫尚香陪著太史慈的妻子和兒子走來。
陳武投效己方、孫尚香是他的姬妾,且周瑜歸附荊州,這一係列變動讓太史慈震驚之餘,他看向妻子和兒子,深深一拜:“離別這麽多年,我對二叔也很想念。”
“承蒙叔父不棄,慈願屈服於您的仁愛,況且那兩匹珍愛的寶馬,應該仍在軍師和翼德兄家中留存著,不是嗎?”
“是時候考慮迴歸了。”
最後,太史慈選擇向劉備投誠。
張明大喜,伸手扶起太史慈,麵帶微笑道:“子義盡管放心,這兩匹寶馬僅是個開始而已。”
“此事刻不容緩,讓我們即刻啟程返迴襄陽吧。”
盡管對張明的話語滿心疑惑,但太史慈深知當前不宜多問。
與周瑜報告完王興勇的事件後,一行人登上了戰船,在柴桑水域迅速消失。
周瑜比朱然稍早向孫權匯報了太史慈投奔荊州的情況,對於此事,孫權除了一通責備要加強水域監控,別無他法。
因為他清楚,曹劉之間的親密合作關係,特別是有了曹操女兒嫁給劉明這一紐帶後,交易戰馬和三才酒不再是秘密。
若是寒冬臘月也就罷了,如今正值溫暖季節,劉備侵犯江東的可能性增大,而在柴桑守備人選中,周瑜是他唯一的信任之人。
此刻,在襄陽州牧官邸裏,劉備聽到劉仁提起張明已有數日未露麵,心急如焚。
抵達張明府第,劉備被告知張明已經不在襄陽,而是在前往柴桑。
這一消息讓劉備瞬間陷入困惑和恐慌,他害怕若是張明出事,未來局勢將會如何。
這個片刻,劉備幾乎想哭訴。
“月英,你可知道漢兒……”劉明看著丈夫幾乎暈倒,急忙取出張明先前寄來的信,遞給他。
“大人勿憂,相公留下了口信。”黃月英道:“相公說此事本由父親全權委辦,需以確保無虞為首要目標。”
“相公強調僅憑小娘子不足以說服周瑜投降,非親至不能確保成功。”
聽見月英提及這些,劉備的記憶漸漸恢複。
但他從未料想到,張明被交付全權後卻自行前往柴桑。
“也許需要給知漢多分配些事務。”劉備迴想張明平時的工作大多由龐統和鄧芝處理,自己的屬下去處甚少,不禁後悔當初為何沒多給予些職責。
讀著張明在信中的詳述和原因,劉備略感安心,苦笑:“真是瞞天過海之策,知漢這機智,連我都沒想到,江東那些人更是無從預測了。”
此時,張明府中家仆急匆匆趕來:
“州牧大人,夫人,主人已經迴府了!”
在襄陽城門外的港埠,張明的戰船剛剛泊岸。
船頭,與太史慈站在一起的張明遙望著繁忙的襄陽碼頭,感歎:“不看猶疑,這襄陽的繁華程度不亞於吳縣。”
“隻論碼頭的繁榮景象,襄陽甚至超越了吳縣。
那些運送物資的方式都是以前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聽了這些,張明輕輕淺笑:“這隻是些基礎設施,子義還沒有去城外目睹。
春季來臨,我想子義會獲得更多領悟。”
太史慈所述的是基於踏板水車原理的一種新型貨物傳輸係統。
實際上,這種創新在改善了交通運輸效率的同時,也顯示了襄陽這座城市的科技水平。
在荊州,任何經過改良的器械都會演變成簡化的民間設施,這就是張明反複強調並由黃月英統籌推動的生產力升級現象。
如今的荊州已經開始顯現成效。
交談之際,忽然船舷旁的守衛驚唿:“主公到了!”
“嗯?”
張明和太史慈向那邊望去,發現遠處有一支隊伍迅速趕來,圍著一位熟悉的身影,非他人,正是劉備!
“皇叔竟親臨荊州?”
太史慈頗為意外,隨後轉向身邊的張明。
他清楚,關於自己歸降的事情,張明沒有提前透露,隻遣人送信迴家了。
那麽,劉備前來的原因昭然若揭。
此刻,張明心懷感動,而太史慈則想著如劉備這樣的主君,隻怕唯有以死相效才不辱使命。
不久,戰鬥艦船抵達岸邊,劉備早已在此守候,看到張明下來,他立即迎了上去。
張明原本要自責一番,劉備卻直接拉住了他。
“平安歸來說什麽功績?”
劉備輕描淡寫的話語帶過了一切,張明確信當初選擇他為領主的決定無比明智。
點頭後,張明主動讓路,並指向身後。”主公請看,又有何人到訪?”
跟隨張明所指,劉備目光 現了一道英勇的身影。
劉備不自覺地踏前一步,嘴角含笑,如同接待老友般熱情地拉住太史慈,談起昔日合力破黃巾、救援北海的情景,那豪氣依舊。
一開始緊張的太史慈很快就放鬆下來,現在的二人相見,哪裏像七年分離?
“這就是皇叔的魅力所在。”
盡管這是常事,張明在心中仍不由得稱讚。
一行人返迴刺史府後,劉備即時封太史慈為雲襄將軍,領軍五千精騎,並賜給他及家人一所住所。
當初的駿馬,亦在宅邸的馬廄等待他們的迴歸。
與此同時,劉備封陳武為橫波將軍,作為文聘副手,一同指揮討伐叛逆軍海軍,每人亦賜予一座府邸。
待四周隻有劉備與張明時,張明透露他不僅說服太史慈歸降,連周瑜也被收服。
劉備聞言愕然,用手輕觸張明肩膀,良久才平複,半是難以置信地問:“江東之事……?”
張明亮眸閃爍,微笑著點頭:“江東之戰,定然一蹴而就。”
在張明與劉備策劃江東攻略,為春季遠征鋪路的同時,曹操和張遼也於春節前十日帶著首批三才酒返迴許都。
一同帶迴的還有一位叫 規的文件副本以及那婚禮上的三首詩作。
在司空府內,曹操緩擱手裏的副本,迴味無窮。
許久後,才緩緩睜開眼睛:“這部《 規》可以錄入太學!”
“立刻製作拓印碑石,豎立太學大門前供學子們臨摹。”他的指令很快被記錄並上報,待得到宮中批準便具法定力。
接著,他命令:“曹家的所有子嗣,都必須熟記這部內容。”
最後一番話,曹操是針對老管家說的。
他又審視起那三首詩詞,讚美之餘,流露出些許遺憾:“早知道 有如此才情,在堵陽之時我就該同他對談幾迴。”
一聲長歎之後,曹丕依舊可見於堂下,曹公麵露異色,語氣嚴峻地說:
“子桓,你在那站著幹什麽呢?”
“還不快迴房努力學習!”
“若你的才能隻及你姐夫的十分之一,父親我也無需為此憂慮。”
“趕緊去!”他疾聲催促。
曹丕心頭微驚,滿臉委屈快速退開,內心對曹操的這句話持保留態度:
“隻是十分之一?父親呀父親,您對我的期待太高,還是瞧不起姐夫?”
僅僅一天之內,《規則》及其《無題》、《眼兒媚》和《鵲橋仙》在許都風靡起來,甚至導致左伯紙供不應求,價格猛漲!於是不少世家迫不得已,轉向選用竹簡複本。
在那時,手捧紙版的《規則》與其他詩詞,已成為了許都上流社會引以為傲的身份象征。
張明——這個曾經隻因智謀聞名的名字,如今以才情閃耀全場!名聲大噪。
來到司空府的早晨,郭嘉早早來訪。
“奉孝,你怎麽一大早便過來了,是不是有何緊要之事?”
郭嘉近來日日暢飲”三才酒”,心懷愉悅地笑著迴答:“其實沒什麽急事。
我酒差不多要完了,找主公立馬再來一壺,並順便告知昨日學府裏的機密情報。”
曹操看到郭嘉輕鬆自在的樣子,心裏稍稍鬆了一口氣,顯然不是什麽急迫軍報的消息。
他立即命人準備三才酒,並開玩笑地說:“好了好了,奉孝啊,別貪杯那烈酒!說說看,有何消息需要匯報?”
郭嘉抱拳應承,內心對此並不看重,接著開口:“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主公還是需知道此事。”
昨日宴會席間,孔文舉宴請朝中文武兼備之儒士交談中,竟興起意念,欲親往荊州一探張明的底蘊。
雖大部分人在場者皆表示讚同卻沒有行動,唯有孔文舉與王朗似乎真心動了這個念頭。
若是孔文舉向曹操提出請求,不知主公會如何應對呢?
起初曹操聞言愣住,旋即會心一笑:“嗬,人皆有此意,別說他們了,連我都想再和知漢相逢。
孔文舉前往可以成全,可王朗也去,就頗費一番周折了。”
“奉孝,你對此有何建議?”
還未等郭嘉迴應,下人來稟告。
“大人,孔舉人求見。”
曹操不禁笑道:“嘿,說曹操,曹操就到!”
“有請!”
對於孔融,老板兼曹操對他是又愛又恨!作為孔子二十代孫,孔融在朝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然而他性情耿直,支持大漢正統,每每當曹操對獻帝有所輕慢,孔融必定第一個站出來指責。
可惜因為是他當初招攬了孔融,沒有合適的理由如今不好任意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