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遠離是非之地
三國:智誘劉皇叔,軍師乃神人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當聽說孔融有意去荊州拜訪張明時,他心底其實樂壞了,隻盼孔融早點遠離是非之地,別在許都礙手礙腳。
唯一的掛念或許便是華子魚(華歆)。
他不僅是名滿天下的學者盧植與鄭玄的同門,更擔任過豫章太守,深受百姓愛戴,孫策都對他無可奈何。
曹操欣賞華歆的才華並敬重其品行廉潔,在孫策死後將他引入朝中,孫權也無可避免地接納他。
最重要的一點,華歆非忠心漢室之人。
曹操對此放心。
趁著孔融未至,郭嘉急不可待地出謀獻策。”主公,如果令公子孔融自己要去荊州,您便答應便是。”
“萬一令公子提及子魚公荀攸,您可以推脫,聲稱‘此事還需再做商議’,待一段時間後,如果子魚公的興趣減退,便可安排孔融南下。”在郭嘉的眼中,他也同樣認為孔融在許都並非良材,不如送給劉備,免得在曹操身邊成為煩惱。
不久,孔融緩步入內。
首先依禮向曹操施禮,曹操自然不敢怠怠,匆忙迴應。
然而隨後,孔融怒視郭嘉一眼,並冷哼一聲。”無禮之輩!”對他而言,最不能忍耐的就是郭嘉那種漫不經心的樣子。
郭嘉克製著自己的情緒,朝著孔融迴了一禮。
孔融至此才暫放怒氣,禮畢開口:“今日我前來見您,司空,是想借助文化交流為名,南下荊州。
希望司空您成全。”
郭嘉心頭微微顫動,看出孔融似乎並不保守,懂得靈活處事。
他明白這事兒關鍵還需曹操作決定,所以孔融並未直接在朝會提及,而是選擇先來找曹操商量。
一時之間,郭嘉內心交錯,他不清楚讓孔融去荊州會帶來什麽後果,是好還是壞。
而曹操表麵上波瀾不驚,問到:“所謂的文化交流,是一個人行動還是帶上幾個朋友?”
孔融微笑搖頭:“司空何糊塗至此?文化交融,必然是團隊力量。
除了我,還有華歆、邴原矩、管幼安三位同行。”
曹操愕然,他曾數度征召那管寧,可惜對方甘願隱居遼東而非留在朝廷。
但孔融這肯定的口吻顯然表明,他們一行早已與荊州有了交涉。
即使劉備能否接納孔融還不確定,但這番暗自較勁還是讓曹操感到不舒服,特別是涉及到華歆。
於是,他如同先前與郭嘉討論的一樣,借口大事未決:“此事關乎國之重策,容日後再議。”
孔融蹙起眉頭,看著郭嘉,接著對曹操道:“那麽司空,請告訴我確切的時間,何時再議此事?”
曹操一時無言應對。
他了解孔融的性格,沒有明確的時間,對方不會這麽輕易離開。”不如這樣,等到正月十九過完春節,大朝會上,滿朝文武都在時再說。”
聽了這話,孔融沒再多言,深深鞠躬表示同意:“既然如此,我就靜候那一天了。”他補充道:“若司空不允許,我們也自可以私人名義進行文化交流,以免給您添麻煩。”
離開前,他還瞥了郭嘉一眼,教訓的口吻像家長般:“郭嘉,別老是耍些小聰明,不如多考慮治理國家的方法,莫效那些隻會耍手腕之人。”
郭嘉又深深地行了個禮,方從容退出。
曹操微眯著眼,郭嘉則心跳不止,他們在心裏暗恨對方的做法。
“可惡,孔融這是逼迫我去挽留他啊!”曹操憤怒地說:“來年一定要找個由頭讓他離開,越遠越好!”一邊,郭嘉附和他的主子:“啟奏主公,此計大妙,嘉讚同!”
稍作平靜後,兩人這才迴歸討論三才酒的銷售計劃,司空府的一係列命令,正式開啟了北方市場的銷售潮,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河北袁紹的領地冀州。
裝滿了稀釋的酒品,偽裝成不同類別的三才酒被運進鄴城,一車又一車,隻在一日內就被售罄。
鄴都大將軍府內,袁紹怒發衝冠,連飯也未能品嚐一口。
“曹阿瞞和劉玄德!真可惡!”
“一個個都和我對著幹?!”
“快來人!”
“速傳郭公則、程仲治、許攸、田友前來議事。”
片刻之後,曾經在官渡戰役中效力的五名謀士相繼到達,少了兩人:田豐因為自己的過錯被處死,沮授則成為曹操俘虜,堅貞不屈。
隊伍整齊後,袁紹沒有拖泥帶水,開門見山道:
“那個劉備竟然將我們北地的所有三才酒業務都交給了曹操處理!那個曹阿瞞,居然把優質的好酒調配成了劣質貨,價格漲到之前三倍以上,卻依舊能在鄴城售罄!”
“這樣下去,我如何去積聚更多的資金擴充軍事力量?!”袁紹問道。
機智多謀的逢紀心中早就有一個計劃,這時趕緊向袁紹進言:
“主公開心,我有個策略。
可以把這些三才酒收購過來,我們隨後賣給冀州的望族豪紳,也能盈利。”
袁紹聞言動心,他明白此舉或許會引起豪族的不滿,但在官渡戰爭敗北後,冀州豪族早已蠢蠢欲動,不如借此機會讓他們自行跳出來,一舉清除!所以欣然接受了逢紀的建議。
荀諶冷靜旁觀,而審配、郭圖、辛評三人一致讚成逢紀的辦法。
因此袁紹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
話剛說完,袁紹揮手示意其他人退下,但審配立即提醒道:
“主公交過情報,近來的並州傳來緊急消息,鮮卑步度根部正在要求兩百多萬石糧食。
據說,如若我們拒絕,他們就要親自來取了。”
這使得袁紹臉色陰沉如雷,猛地一拍桌子:“放肆!步度根簡直愈發狂妄了,官渡大戰期間他頻繁 擾雁門,幸虧友若與程雋yi、朱靈守好太原,否則後果難以想象。”
“他現在竟要我們的糧食,且還是這麽大量的要求,簡直是貪得無厭!怎麽應對,各位有什麽主意?!”他問道。
群臣陷入沉默思考,現在的並州北部已近乎步度根的領土。
官渡之戰失利後,損失慘重,顏良、文醜的部隊全軍覆滅。
若步度根趁勢南下,僅憑並州的軍隊及高幹的能力,很可能不足以阻止對方進攻。
注意到袁紹的憤怒,逢紀硬著頭皮迴答:
“主公交代的是步度根,自從兄長魁頭逝世,他就一直擴張領地,在並州北區惹麻煩。
往常的糧食索取隻在邊境活動,並沒有入侵跡象,說明此番他的目標是並州。”
袁紹點頭讚同逢紀的話,卻沒有忽視實質性問題,他問:“審配說得很好,但現在我關注的是解決方案。”
逢紀的眼珠轉了轉,靈光一現地建議:
“主公立刻與我們北麵幽州附近的鮮卑首領軻比能聯係吧,之前他們之間就有爭執。
借助他的力量打擊步度根,不是更好?畢竟他與主公仍有友好關係。”
袁紹內心震動,並考慮了一會。
但不等袁紹多做打算,辛評已經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主公,絕對不可啊!”
逢紀和審配有三位公子——袁尚作為背後支持者,他自己則跟郭圖同為袁譚的支持者。
因此逢紀說的任何話,都必須反駁。
況且這個計策本身就存在很多破綻。
袁紹聞言也是一驚,連忙看向辛評詢問:“仲治你是什麽意思呢?”
辛評冷冽的眼神掃過逢紀,大聲斥責:“主公,逢紀這計策企圖撼動我冀州的根本啊!”
“鮮卑這群貪婪成性的外族,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可見,屢次侵犯我邊境,殺害我百姓無數。”
“按照逢紀的話去做,引軻比能對付步度根,不論軻比能提什麽過分要求,一旦交易成功,他也必然會通過幽州道路。
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可能會借此機會在此盤踞下來。”
“萬一他占據了幽州,又賴在這裏不走了,怎麽辦!”
袁紹聽著也出了一身冷汗,心裏連連同意他的看法。
因為他與北部鮮卑、匈奴有過多次交易,深知胡人們善變狠辣,背叛是常有的事,他確實無法冒這個險。
袁紹剛打算駁倒逢紀的計劃,審配這時開了口。
“仲治,且稍等。”
“元圖雖然可能有個疏忽的地方,但從整體上看並無大錯。
你怎麽能一口否定了所有的可能性?”
“軻比能或許難以信服,但烏桓人或許能成為盟友。”
“憑主公與蹋頓、蘇仆延、烏延這三位首領的人脈,若是請求他們出動兵馬,想必不會遭到拒絕。”
袁紹默默點頭,差點忘記了烏桓曾多次在他困難時期給予援助,特別是與蹋頓之間還有聯姻的情誼,可以說他們是同一陣線的。
無論是之前在幽州的鬥爭,還是此刻官渡大戰,烏桓的貢獻不容小覷,確實體值得信賴。
就在他準備欣然接受之際,郭圖卻不服氣地開口了。
“不對,不對。
南邊大人雖好,但現在卻不妥。
此計或許曾經是好主意,但時過境遷,已非上策了。”
審配性格剛正,聞言立即冷嘲諷:“請南邊大人指教。”
現場立刻充滿了緊張氛圍。
郭圖內心暗自竊笑,表麵上卻如同春風般和煦。
唯一的掛念或許便是華子魚(華歆)。
他不僅是名滿天下的學者盧植與鄭玄的同門,更擔任過豫章太守,深受百姓愛戴,孫策都對他無可奈何。
曹操欣賞華歆的才華並敬重其品行廉潔,在孫策死後將他引入朝中,孫權也無可避免地接納他。
最重要的一點,華歆非忠心漢室之人。
曹操對此放心。
趁著孔融未至,郭嘉急不可待地出謀獻策。”主公,如果令公子孔融自己要去荊州,您便答應便是。”
“萬一令公子提及子魚公荀攸,您可以推脫,聲稱‘此事還需再做商議’,待一段時間後,如果子魚公的興趣減退,便可安排孔融南下。”在郭嘉的眼中,他也同樣認為孔融在許都並非良材,不如送給劉備,免得在曹操身邊成為煩惱。
不久,孔融緩步入內。
首先依禮向曹操施禮,曹操自然不敢怠怠,匆忙迴應。
然而隨後,孔融怒視郭嘉一眼,並冷哼一聲。”無禮之輩!”對他而言,最不能忍耐的就是郭嘉那種漫不經心的樣子。
郭嘉克製著自己的情緒,朝著孔融迴了一禮。
孔融至此才暫放怒氣,禮畢開口:“今日我前來見您,司空,是想借助文化交流為名,南下荊州。
希望司空您成全。”
郭嘉心頭微微顫動,看出孔融似乎並不保守,懂得靈活處事。
他明白這事兒關鍵還需曹操作決定,所以孔融並未直接在朝會提及,而是選擇先來找曹操商量。
一時之間,郭嘉內心交錯,他不清楚讓孔融去荊州會帶來什麽後果,是好還是壞。
而曹操表麵上波瀾不驚,問到:“所謂的文化交流,是一個人行動還是帶上幾個朋友?”
孔融微笑搖頭:“司空何糊塗至此?文化交融,必然是團隊力量。
除了我,還有華歆、邴原矩、管幼安三位同行。”
曹操愕然,他曾數度征召那管寧,可惜對方甘願隱居遼東而非留在朝廷。
但孔融這肯定的口吻顯然表明,他們一行早已與荊州有了交涉。
即使劉備能否接納孔融還不確定,但這番暗自較勁還是讓曹操感到不舒服,特別是涉及到華歆。
於是,他如同先前與郭嘉討論的一樣,借口大事未決:“此事關乎國之重策,容日後再議。”
孔融蹙起眉頭,看著郭嘉,接著對曹操道:“那麽司空,請告訴我確切的時間,何時再議此事?”
曹操一時無言應對。
他了解孔融的性格,沒有明確的時間,對方不會這麽輕易離開。”不如這樣,等到正月十九過完春節,大朝會上,滿朝文武都在時再說。”
聽了這話,孔融沒再多言,深深鞠躬表示同意:“既然如此,我就靜候那一天了。”他補充道:“若司空不允許,我們也自可以私人名義進行文化交流,以免給您添麻煩。”
離開前,他還瞥了郭嘉一眼,教訓的口吻像家長般:“郭嘉,別老是耍些小聰明,不如多考慮治理國家的方法,莫效那些隻會耍手腕之人。”
郭嘉又深深地行了個禮,方從容退出。
曹操微眯著眼,郭嘉則心跳不止,他們在心裏暗恨對方的做法。
“可惡,孔融這是逼迫我去挽留他啊!”曹操憤怒地說:“來年一定要找個由頭讓他離開,越遠越好!”一邊,郭嘉附和他的主子:“啟奏主公,此計大妙,嘉讚同!”
稍作平靜後,兩人這才迴歸討論三才酒的銷售計劃,司空府的一係列命令,正式開啟了北方市場的銷售潮,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河北袁紹的領地冀州。
裝滿了稀釋的酒品,偽裝成不同類別的三才酒被運進鄴城,一車又一車,隻在一日內就被售罄。
鄴都大將軍府內,袁紹怒發衝冠,連飯也未能品嚐一口。
“曹阿瞞和劉玄德!真可惡!”
“一個個都和我對著幹?!”
“快來人!”
“速傳郭公則、程仲治、許攸、田友前來議事。”
片刻之後,曾經在官渡戰役中效力的五名謀士相繼到達,少了兩人:田豐因為自己的過錯被處死,沮授則成為曹操俘虜,堅貞不屈。
隊伍整齊後,袁紹沒有拖泥帶水,開門見山道:
“那個劉備竟然將我們北地的所有三才酒業務都交給了曹操處理!那個曹阿瞞,居然把優質的好酒調配成了劣質貨,價格漲到之前三倍以上,卻依舊能在鄴城售罄!”
“這樣下去,我如何去積聚更多的資金擴充軍事力量?!”袁紹問道。
機智多謀的逢紀心中早就有一個計劃,這時趕緊向袁紹進言:
“主公開心,我有個策略。
可以把這些三才酒收購過來,我們隨後賣給冀州的望族豪紳,也能盈利。”
袁紹聞言動心,他明白此舉或許會引起豪族的不滿,但在官渡戰爭敗北後,冀州豪族早已蠢蠢欲動,不如借此機會讓他們自行跳出來,一舉清除!所以欣然接受了逢紀的建議。
荀諶冷靜旁觀,而審配、郭圖、辛評三人一致讚成逢紀的辦法。
因此袁紹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命令。
話剛說完,袁紹揮手示意其他人退下,但審配立即提醒道:
“主公交過情報,近來的並州傳來緊急消息,鮮卑步度根部正在要求兩百多萬石糧食。
據說,如若我們拒絕,他們就要親自來取了。”
這使得袁紹臉色陰沉如雷,猛地一拍桌子:“放肆!步度根簡直愈發狂妄了,官渡大戰期間他頻繁 擾雁門,幸虧友若與程雋yi、朱靈守好太原,否則後果難以想象。”
“他現在竟要我們的糧食,且還是這麽大量的要求,簡直是貪得無厭!怎麽應對,各位有什麽主意?!”他問道。
群臣陷入沉默思考,現在的並州北部已近乎步度根的領土。
官渡之戰失利後,損失慘重,顏良、文醜的部隊全軍覆滅。
若步度根趁勢南下,僅憑並州的軍隊及高幹的能力,很可能不足以阻止對方進攻。
注意到袁紹的憤怒,逢紀硬著頭皮迴答:
“主公交代的是步度根,自從兄長魁頭逝世,他就一直擴張領地,在並州北區惹麻煩。
往常的糧食索取隻在邊境活動,並沒有入侵跡象,說明此番他的目標是並州。”
袁紹點頭讚同逢紀的話,卻沒有忽視實質性問題,他問:“審配說得很好,但現在我關注的是解決方案。”
逢紀的眼珠轉了轉,靈光一現地建議:
“主公立刻與我們北麵幽州附近的鮮卑首領軻比能聯係吧,之前他們之間就有爭執。
借助他的力量打擊步度根,不是更好?畢竟他與主公仍有友好關係。”
袁紹內心震動,並考慮了一會。
但不等袁紹多做打算,辛評已經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反對意見。
“主公,絕對不可啊!”
逢紀和審配有三位公子——袁尚作為背後支持者,他自己則跟郭圖同為袁譚的支持者。
因此逢紀說的任何話,都必須反駁。
況且這個計策本身就存在很多破綻。
袁紹聞言也是一驚,連忙看向辛評詢問:“仲治你是什麽意思呢?”
辛評冷冽的眼神掃過逢紀,大聲斥責:“主公,逢紀這計策企圖撼動我冀州的根本啊!”
“鮮卑這群貪婪成性的外族,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可見,屢次侵犯我邊境,殺害我百姓無數。”
“按照逢紀的話去做,引軻比能對付步度根,不論軻比能提什麽過分要求,一旦交易成功,他也必然會通過幽州道路。
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可能會借此機會在此盤踞下來。”
“萬一他占據了幽州,又賴在這裏不走了,怎麽辦!”
袁紹聽著也出了一身冷汗,心裏連連同意他的看法。
因為他與北部鮮卑、匈奴有過多次交易,深知胡人們善變狠辣,背叛是常有的事,他確實無法冒這個險。
袁紹剛打算駁倒逢紀的計劃,審配這時開了口。
“仲治,且稍等。”
“元圖雖然可能有個疏忽的地方,但從整體上看並無大錯。
你怎麽能一口否定了所有的可能性?”
“軻比能或許難以信服,但烏桓人或許能成為盟友。”
“憑主公與蹋頓、蘇仆延、烏延這三位首領的人脈,若是請求他們出動兵馬,想必不會遭到拒絕。”
袁紹默默點頭,差點忘記了烏桓曾多次在他困難時期給予援助,特別是與蹋頓之間還有聯姻的情誼,可以說他們是同一陣線的。
無論是之前在幽州的鬥爭,還是此刻官渡大戰,烏桓的貢獻不容小覷,確實體值得信賴。
就在他準備欣然接受之際,郭圖卻不服氣地開口了。
“不對,不對。
南邊大人雖好,但現在卻不妥。
此計或許曾經是好主意,但時過境遷,已非上策了。”
審配性格剛正,聞言立即冷嘲諷:“請南邊大人指教。”
現場立刻充滿了緊張氛圍。
郭圖內心暗自竊笑,表麵上卻如同春風般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