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冷冷的看著殺氣騰騰的楊敞,失望之色不加掩飾。
這楊敞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當初上官桀聯合燕王劉旦想要把他攆出朝堂,楊敞得知消息卻稱病避禍,而他並沒有苛責,反而將其提拔到了丞相的位子上,怎麽看都是以德報怨的表率。
不過在這之後,楊敞倒是表現的忠心耿耿,基本上是大司馬府的忠實門人。
可如今霍光覺得自己是不是看錯人了,至少這楊敞在察言觀色這一點上火候欠缺的厲害。
而且楊敞還對霍顯唯命是從,這固然是因為他的原因,可還是讓其很不爽。
當初要立霍成君為後,就是霍顯找到的楊敞,而楊敞判斷錯誤,還以為這是他的意思,於是在朝堂上衝鋒陷陣。
後來皇帝借故拖延,楊敞不來問明他的意思,依舊一往無前,很顯然是想表現自己,隻可惜又誤解了他的意思。
如今這墨院也好,科研院也罷,楊敞難道覺得自己耳聾眼瞎會不知道這個存在,可自己為何不問,說明就是默許,他都默許了,你還要把墨家人趕盡殺絕?
霍光覺得楊敞的腦子已經壞掉了。
此刻楊敞見到霍光表情,就如同被一瓢冷水從頭澆到了腳後跟,一顆心徹徹底底涼了。
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引起了霍光的強烈不滿,但是不知道霍光為什麽會因為這事而不滿。
“董仲舒當年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獲取孝武帝之歡心,最後得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記住,是罷黜不是殺絕!
怎麽?丞相覺得自己比孝武帝還狠,還殺伐果斷?
墨院裏麵的數百墨家門徒,是陛下征召而來,你要殺絕他們,又是要置陛下於何地?”
楊敞冷汗如雨。
“此事我已請示過陛下,陛下說的很清楚,他也不喜墨家學術,但是對墨家巧技推崇備至,召集墨家人組建墨院,也是希望通過墨家巧技之術造福於民,怎麽?你覺得陛下此舉是錯的?”
“下官不敢,是下官失言了。”
霍光冷哼道:“你是丞相,乃大漢重臣,時時刻刻當謹記以陛下之言為尊,當勤勉任事,以報君王社稷,該你管的事可管,不該你去過問的事不要過問,做什麽事之前要動動腦子!”
“下臣明白,明白。”楊敞有些暈厥,站立不穩。
“去吧。”霍光揮了揮手。
楊敞跌跌撞撞離開,他知道自己完了,或許用不了幾天就會被找個由頭革職。
這時候楊敞終於發現霍光變了,真正的變了。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鏟除上官桀、桑弘羊時候狠辣的大司馬,也不是那個擁廢皇帝,毫不猶豫的大將軍,現在的霍光徹徹底底成了擁戴新帝的忠臣良將!
似乎甚至於有那麽一些唯命是從,這才是楊敞死活都想不通的地方,明明是大權在握的一代權臣,為何要對一個坐上皇位不到半年,年紀還不到二十歲的少年皇帝死心塌地。
誠然你霍光一直以大漢忠臣自居,但是廢立皇帝已然是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的汙點。
盡管把廢皇帝的惡名按在了皇太後的頭上,盡管劉賀倒行逆施,還在立足未穩之時便要奪權,被廢了也是活該。
但是你霍光在千秋史書上還想洗刷?那是做夢!
除非有一種可能,也是楊敞想到的唯一可能!
而這種可能才促使他答應霍顯,在朝堂上當庭向皇帝提議立霍成君為後的根本原因!
楊敞覺得以霍光對孝武皇帝的忠心,絕對不可能願意立沒有被赦免的衛太子的孫子為帝,甚至若當初孝武帝赦免了衛太子,或許都不會輪到劉賀入京!
這是其一,其二則是他相信霍光肯定不願意背廢立君主的罪名,但劉賀不得不廢,那麽霍光十有八九是打算效仿伊尹放逐太甲於桐宮那般隻是為了給劉賀一個教訓。
等過上幾年得到教訓的劉賀痛改前非,再如伊尹迎迴太甲那樣迎迴劉賀繼續為帝,至於當今的傀儡陛下,隨便讓皇太後立一個名目,比如罪太子之後不堪為帝的名頭再廢了便是。
之所以會有這兩點判斷,同樣是有兩點理由,第一個理由是霍光盡管廢了劉賀,但是不但沒讓劉賀死,反而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供著,在昌邑國封地的劉賀和以前的昌邑王除了沒有王爵外,沒有什麽大的不同。
第二點是立後,當初霍光派他和田延年向劉賀建議,就是要立霍成君為後,隻不過被劉賀拒絕,然而劉病已稱帝之後,霍光卻完全沒有表現出要立女兒為後的意思。
如此種種,豈能不讓外朝諸臣不斷猜測霍光真正的心思到底是什麽!
所以他想要試探霍光的心意,試探的方式就是立後!
如果霍光願意讓自己女兒成為皇後,那麽就說明霍光沒打算迎迴劉賀,或者說隻要劉病已同意立霍成君,那麽霍光就會放棄迎迴劉賀。
同樣的道理,要是劉病已不同意,霍光又不發表意見的話,那麽基本上可以篤定霍光就是有迎接廢帝還朝的打算。
這是楊敞自以為是的判斷,而且朝中持這種判斷的大臣絕對不在少數。
既然都認定劉病已遲早一天被廢,那為何還要恭敬?
你召集墨家人開設墨院又如何?殺光墨家餘孽,讓皇帝聲譽盡喪,對日後廢了你隻有利而無弊。
本以為可以借此事可以拍一拍霍光的馬屁,誰知道他娘會拍到馬蹄子上麵。
沒想到,楊敞做夢也沒想到,霍光非但沒打算廢了劉病已,而且話裏話外對於新帝非常滿意,滿意到已經處處在維護新帝。
這要是早知道,他又如何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楊敞失魂落魄的走了,霍光則微閉上眼陷入沉思。
他現在越來越看不懂皇帝了,召集墨家門徒精研巧技還能理解,可造船,而且是無比巨大的海船……
目的何在?
這少府的錢花的跟流水一樣,皇帝難道就真不知道這麽個花法,少府的錢估計都經受不住一年半載?
造船也不是不行,但是皇帝為何要少府出錢,這錢讓國庫出,本就天經地義!
很明顯皇帝根本就沒這意思,那麽少府一旦沒錢了,皇帝該如何?
靠湯家的烈酒分成,養養太學還行,造船?
杯水車薪呐……
這楊敞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當初上官桀聯合燕王劉旦想要把他攆出朝堂,楊敞得知消息卻稱病避禍,而他並沒有苛責,反而將其提拔到了丞相的位子上,怎麽看都是以德報怨的表率。
不過在這之後,楊敞倒是表現的忠心耿耿,基本上是大司馬府的忠實門人。
可如今霍光覺得自己是不是看錯人了,至少這楊敞在察言觀色這一點上火候欠缺的厲害。
而且楊敞還對霍顯唯命是從,這固然是因為他的原因,可還是讓其很不爽。
當初要立霍成君為後,就是霍顯找到的楊敞,而楊敞判斷錯誤,還以為這是他的意思,於是在朝堂上衝鋒陷陣。
後來皇帝借故拖延,楊敞不來問明他的意思,依舊一往無前,很顯然是想表現自己,隻可惜又誤解了他的意思。
如今這墨院也好,科研院也罷,楊敞難道覺得自己耳聾眼瞎會不知道這個存在,可自己為何不問,說明就是默許,他都默許了,你還要把墨家人趕盡殺絕?
霍光覺得楊敞的腦子已經壞掉了。
此刻楊敞見到霍光表情,就如同被一瓢冷水從頭澆到了腳後跟,一顆心徹徹底底涼了。
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引起了霍光的強烈不滿,但是不知道霍光為什麽會因為這事而不滿。
“董仲舒當年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獲取孝武帝之歡心,最後得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記住,是罷黜不是殺絕!
怎麽?丞相覺得自己比孝武帝還狠,還殺伐果斷?
墨院裏麵的數百墨家門徒,是陛下征召而來,你要殺絕他們,又是要置陛下於何地?”
楊敞冷汗如雨。
“此事我已請示過陛下,陛下說的很清楚,他也不喜墨家學術,但是對墨家巧技推崇備至,召集墨家人組建墨院,也是希望通過墨家巧技之術造福於民,怎麽?你覺得陛下此舉是錯的?”
“下官不敢,是下官失言了。”
霍光冷哼道:“你是丞相,乃大漢重臣,時時刻刻當謹記以陛下之言為尊,當勤勉任事,以報君王社稷,該你管的事可管,不該你去過問的事不要過問,做什麽事之前要動動腦子!”
“下臣明白,明白。”楊敞有些暈厥,站立不穩。
“去吧。”霍光揮了揮手。
楊敞跌跌撞撞離開,他知道自己完了,或許用不了幾天就會被找個由頭革職。
這時候楊敞終於發現霍光變了,真正的變了。
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鏟除上官桀、桑弘羊時候狠辣的大司馬,也不是那個擁廢皇帝,毫不猶豫的大將軍,現在的霍光徹徹底底成了擁戴新帝的忠臣良將!
似乎甚至於有那麽一些唯命是從,這才是楊敞死活都想不通的地方,明明是大權在握的一代權臣,為何要對一個坐上皇位不到半年,年紀還不到二十歲的少年皇帝死心塌地。
誠然你霍光一直以大漢忠臣自居,但是廢立皇帝已然是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的汙點。
盡管把廢皇帝的惡名按在了皇太後的頭上,盡管劉賀倒行逆施,還在立足未穩之時便要奪權,被廢了也是活該。
但是你霍光在千秋史書上還想洗刷?那是做夢!
除非有一種可能,也是楊敞想到的唯一可能!
而這種可能才促使他答應霍顯,在朝堂上當庭向皇帝提議立霍成君為後的根本原因!
楊敞覺得以霍光對孝武皇帝的忠心,絕對不可能願意立沒有被赦免的衛太子的孫子為帝,甚至若當初孝武帝赦免了衛太子,或許都不會輪到劉賀入京!
這是其一,其二則是他相信霍光肯定不願意背廢立君主的罪名,但劉賀不得不廢,那麽霍光十有八九是打算效仿伊尹放逐太甲於桐宮那般隻是為了給劉賀一個教訓。
等過上幾年得到教訓的劉賀痛改前非,再如伊尹迎迴太甲那樣迎迴劉賀繼續為帝,至於當今的傀儡陛下,隨便讓皇太後立一個名目,比如罪太子之後不堪為帝的名頭再廢了便是。
之所以會有這兩點判斷,同樣是有兩點理由,第一個理由是霍光盡管廢了劉賀,但是不但沒讓劉賀死,反而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供著,在昌邑國封地的劉賀和以前的昌邑王除了沒有王爵外,沒有什麽大的不同。
第二點是立後,當初霍光派他和田延年向劉賀建議,就是要立霍成君為後,隻不過被劉賀拒絕,然而劉病已稱帝之後,霍光卻完全沒有表現出要立女兒為後的意思。
如此種種,豈能不讓外朝諸臣不斷猜測霍光真正的心思到底是什麽!
所以他想要試探霍光的心意,試探的方式就是立後!
如果霍光願意讓自己女兒成為皇後,那麽就說明霍光沒打算迎迴劉賀,或者說隻要劉病已同意立霍成君,那麽霍光就會放棄迎迴劉賀。
同樣的道理,要是劉病已不同意,霍光又不發表意見的話,那麽基本上可以篤定霍光就是有迎接廢帝還朝的打算。
這是楊敞自以為是的判斷,而且朝中持這種判斷的大臣絕對不在少數。
既然都認定劉病已遲早一天被廢,那為何還要恭敬?
你召集墨家人開設墨院又如何?殺光墨家餘孽,讓皇帝聲譽盡喪,對日後廢了你隻有利而無弊。
本以為可以借此事可以拍一拍霍光的馬屁,誰知道他娘會拍到馬蹄子上麵。
沒想到,楊敞做夢也沒想到,霍光非但沒打算廢了劉病已,而且話裏話外對於新帝非常滿意,滿意到已經處處在維護新帝。
這要是早知道,他又如何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楊敞失魂落魄的走了,霍光則微閉上眼陷入沉思。
他現在越來越看不懂皇帝了,召集墨家門徒精研巧技還能理解,可造船,而且是無比巨大的海船……
目的何在?
這少府的錢花的跟流水一樣,皇帝難道就真不知道這麽個花法,少府的錢估計都經受不住一年半載?
造船也不是不行,但是皇帝為何要少府出錢,這錢讓國庫出,本就天經地義!
很明顯皇帝根本就沒這意思,那麽少府一旦沒錢了,皇帝該如何?
靠湯家的烈酒分成,養養太學還行,造船?
杯水車薪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