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叫柳大郎。”


    坐在第一排,第一個的是個瘦小的孩子,剛滿六歲。


    村裏人識字的人就不多,起名字也隨意,像他們家“言錫”、“南嘉”、“思柔”這樣的名字其實是少數,大多就是大郎二郎,或者類似王家那樣的大虎小虎。


    “你的名字,可比大虎哥的還要難寫呀。”


    柳言錫本想坐在他的位置上寫,讓他在旁邊看著。


    可看到其他蘿卜頭伸長的脖子,便把他們都叫了過來,圍在旁邊看。


    這時,柳言錫就很想擁有妹妹曾說過的“黑板”了。


    妹妹說,在教室的前麵放一塊那樣的板子,在上麵寫字,就可以讓教室裏所有的人都看到了。


    “注意看我的手,握筆的時候呢,要像這樣,用手指捏住……”


    柳言錫看孩子們都圍了過來,順便就開始講握筆的姿勢。


    “你們今天帶了筆的,去拿過來,先不用蘸墨,跟著學一下握筆的姿勢,沒有帶的……”


    “思柔,你去找幾個小木棍來,跟筆差不多的就行。”


    柳思柔應了一聲,噠噠地跑走了,連著小石頭也跟她一起跑了,三歲的孩子,這會兒沒他的事,早就無聊了。


    柳言錫寫完一個,就把那張紙交給寫著他名字的孩子。


    “來,這就是你的名字,這張紙你可以收著看,多看就能記住了。”


    等到思柔找來了小木棍,發給那些沒帶筆的孩子,柳言錫就讓他們先跟著比劃。


    寫完所有的名字後,讓蘿卜頭們迴到自己的座位上,柳言錫舉起一張紙,上麵寫著一個大大的“王”字。


    “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認識自己的姓氏,從最簡單的‘王’字開始……”


    柳言錫之前也思考過到底要怎麽給這些孩子上課,是從最簡單的“一”、“二”、“三”開始,還是按照那些啟蒙書上的,從《三字經》之類的開始。


    但和柳南嘉他們討論的時候,柳南嘉的話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還是從名字開始。


    雖然像“柳”,“郎”等等的字對初學者來說比較複雜,但他非常認同妹妹說的那句“興趣才是最好的夫子。”


    沒錯,柳南嘉自己把這句話改了,不然她要怎麽解釋“老師”這個詞。


    而且,這些孩子讀書沒多少是衝著考功名去的,具備那種潛力的太少了。


    大多數就是為了以後好找活計,能看文書等等。


    那會認、會寫自己的名字就是最最實用的一個技能,也能激發起他們識字的興趣,找到認同感。


    “下一個,我們來學‘張’字,筆劃是這樣的,你們可以跟著我,用手在空中比劃著試試。”


    就這樣,柳言錫講解了這些孩子的所有姓氏,從易到難,一直到最後的“柳”字。


    “柳”是村裏的大姓,下麵的孩子們有一半都姓柳,見終於到了自己的姓,也更興奮了起來。


    不多時就開始愁眉苦臉,這個字怎麽這麽難寫呀。


    “為啥我不跟大虎哥一樣姓王呢?‘王’字多好寫。”


    有孩子這樣想到,幸好他也隻是在心裏想想,若是說出了口,被自家爹娘聽到,說不得就要挨一巴掌。


    柳言錫教完了幾個字,說道:“今天我們就學這幾個字,不會寫不要緊,今天做到會認就可以了。現在我們再來迴顧一下,我拿出一個字,你們要念出來。”


    就這樣重複了幾遍,確認這幾個字他們都認識了才停下。


    “明天我們就要開始學著寫了,每個人都要帶紙筆來,如果現在還沒有的,迴家找你們的爹娘,如果願意,就帶著錢過來,讓我妹妹南嘉去鎮上的時候幫忙買迴來,想自己買也沒問題,但明天一定要有。現在你們可以迴去了,不要一到家就把學的忘了,明天我要檢查的呦。”


    柳言錫笑眯眯地宣布,可那些蘿卜頭聽到明天檢查這幾個字,卻覺得後背有些發涼,柳夫子明明是笑著的,怎麽覺得有點可怕呢?


    有幾個今天沒有帶筆過來的,看著其他小夥伴都有,本來心裏就有些酸了,這會兒聽到說明天要用,連忙飛奔出去,找自家爹娘出去了。


    今天沒有,明天要是再沒有,就要丟人了!


    另外一邊做試卷的,這會兒也差不多都寫完了,實在寫不出的,再多些時間也沒用,柳言錫就把卷子收上來,讓他們也迴去了。


    貪多嚼不爛,那些第一天認字的孩子,不適合教他們太多。


    而這些上過學堂的,他也需要摸清他們的水平才好繼續往下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我卻實現了躺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塘九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塘九曲並收藏穿到古代,我卻實現了躺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