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皇後?”
淑安太妃麵上的笑意褪去,轉而換上了不屑。
“她還以為自己是這大明宮裏的皇後呢,早就改朝換代了。”
安國長公主卻有些擔憂,眉頭蹙著對淑安太妃道:“母親,可她好歹是當今聖人的母親,若要進宮,隻怕咱們也攔不住她呀。”
淑安太妃聽了這話不發一言,心裏自然也是擔心的。坐在下首的朝華知道自己如今已是淮瑾的側妃,自然該為他考慮,也該為他的母親分憂。她想了想,複又笑道:“娘娘,這有何難的?她既然想進宮,那咱們自然不好攔著,而且還要風風光光地迎她迴宮呢。”
淑安太妃與原皇後楊氏雖沒有血海深仇,可她畢竟加速了昊帝的死亡,淑安太妃心裏自然是不願與其相見。又聽朝華如此說,心裏更為氣憤,當下撂了臉子:“你倒是會曲意逢迎,待在我這小小太妃的殿裏豈不是委屈了你?不如早早離了去!”
朝華知道自己說話沒來得及說完,淑安太妃聽了心裏自然生氣,忙站起來請罪,又補充道:“娘娘且再聽妾身一言。妾身的意思是,昊帝當日的旨意是讓原皇後楊氏入靜水庵帶發修行,無詔不得迴。如今正是無詔的時候,且咱們聖人還沒有四歲,哪裏來的‘皇後‘呢?咱們宮裏如今既沒有皇後,也沒有什麽楊氏妃嬪,想來延華門外的守衛也是不認’皇後‘的,不如直接打發了,隻說咱們宮裏沒有這號人也就是了。”
那門口的小內侍是滿公公的幹兒子,叫全一的,最是機靈,忙不迭地答應著就跑著去延華門外給守衛送信。
今日的守衛恰好還是何其,全一悄悄給何其說了兩句話,這何其也是人精,知道現在這朝堂是攝政王說了算,淑安太妃的意思自然便是攝政王的意思,立刻意會,上前恭敬道:“這位師太,想必是弄錯了,咱們宮裏並沒有什麽皇後,聖人年幼,尚未曾立皇後,更不認識什麽楊氏妃嬪,想來是走錯地方了。若要投親,請到府衙去。”
何其的態度沒有什麽問題,說出來的話更挑不出錯漏。楊氏心裏恨得牙癢癢,麵上卻不敢顯露。他們說的對,如今她隻是個帶發修行的靜水庵尼姑,哪裏是什麽“皇後”呢?
到底是曾經母儀天下多年的人,自然是能屈能伸的。當下又叫身邊唯一的婢女文心過去道:“我家主子是奉旨去靜水庵帶發修行的楊師太,聽聞今上繼位,特來恭賀,還望守衛通傳。”
何其雖把不準淑安太妃和攝政王的意思,但他也在官場多年,縱使隻是小小守衛,也是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精,便上前迴話道:“那再幫您通傳一番,還請稍候。”
文心笑著拿了個扁荷包過來。何其卻笑著推拒了。倒也不是瞧不上這小荷包,隻是何其這人向來是正經死板的,從不曾收過什麽荷包,轉身就去了。
文心也不堅持,扶著楊氏就在門口空地上站著等。她們是一早搭了靜水庵出來辦事的轎子過來的,身上盤纏少,出宮時更是匆忙沒帶什麽金銀細軟,少不得要省著些花。主仆二人站在門口,已經是正午時分了,太陽正是熱辣的時候,就這麽幹站著等,口幹舌燥的,叫楊氏連最後的耐性也少了幾分。
待到消息傳迴紫蘭殿的時候,淑安太妃正叫人擺膳。她看了一眼朝華,朝華會意,上前對全一道:“有勞全一公公了,既然是通傳,那聖人如今想必正用午膳,自然不能打攪。且聖人年幼,用了午膳之後難免困頓,每日的午休時辰也都是固定的。待到聖人休息完,還要……”
正說著話,淮瑾從外頭過來了,接過話茬道:“聖人無休完畢之後,我還要給他上課。等講完課隻怕就要晚膳時分了,那時候離宮門落鎖的時間也不遠了,外頭來的人待不了多久就要出去,倒是麻煩,便讓她在外頭等著,明日一早再行通傳也無不可。”
朝華朝淮瑾看過去,心裏也是這個意思。二人相視一笑,倒是默契。淑安太妃聽了這話心裏熨帖,對於這二人在眼皮子底下眉來眼去的也就不甚在意了。
幾人淨手之後依序落座用膳,朝華原本站著給淑安太妃布菜,淮瑾卻帶著她坐下,道:“母親用膳時不喜旁人布菜,你快用些,一大早就去接受冊封禮,又過來請安說話,想必是累壞了吧?”
一邊說話,一邊又忙著給朝華拉椅子。淑安太妃隻當沒看見,倒是長公主打趣了兩句。
“哥哥尋常倒不見這麽多話,今日怎的嫂嫂來了竟這般多話,忙也忙不過來似的,咱們宮裏的內侍宮女們隻怕都要丟了差事了,都被哥哥一個人給幹完了!”
淑安太妃輕飄飄地瞥了一眼長公主,她立刻噤聲,眨了眨眼睛開始用膳。那一聲嫂嫂,無疑取悅了淮瑾,他麵上的笑意就沒下去過。
席間,淑安太妃主動詢問朝華:“如今這般不過是緩兵之計,依你看,怎麽才能更好地拒絕呢?”
此時蘇英已帶著宮人全都退了出去,殿內就隻剩四人。
朝華看了一眼淮瑾,見他對自己微笑,便大著膽子道:“依妾身看,拒絕是不可能的。此事並不單純隻是楊氏借著恭賀聖人的名頭入宮這麽簡單,她畢竟是聖人親母,而我朝又重孝道,禮法上我們拒絕不了。隻是她若是一朝進宮,再想讓她出去便是難了。不如讓她進不了宮,以絕後患。”
太妃有些為難:“可若是她聯合朝臣,以天子孝道相逼,該如何是好?”
這也是朝華所擔心的。
“楊氏若是聯合朝臣以孝道相逼,那她進宮的心思定然不純,以後說不準會插手幹預朝政。”
淮瑾也點頭:“這也是我擔心的,所以才有剛剛那番話。那朝朝覺得該怎麽阻止她進宮呢?”
朝華麵上一紅,這人真是,怎麽在太妃麵前叫自己小名呢?但麵上並不敢有所異樣,畢竟當務之急是要想法子阻止楊氏迴宮。
當下立刻正色道:“首先態度上,咱們必須要表現地恭敬有禮,要讓楊氏一黨外戚認為咱們是準備風風光光迎楊氏迴宮的。但是這名份上,楊氏絕不能以天子親母的身份迴宮,必須讓她知道,若想進宮,就隻能以帶發修行的尼姑身份入宮。咱們宮中不是有個華嚴寺嗎?地處偏僻不說,年代也久遠了,不如就對外說,為了迎楊氏迴宮帶發修行,聖人預備將華嚴寺修葺一番。楊氏外戚自然會同意修葺華嚴寺,畢竟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楊氏順利迴宮,隻有迴了宮之後才能圖謀其他。”
長公主與太妃都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原來還可以這樣……”
太妃又問:“那修葺好了怎麽辦?這華嚴寺並不甚大,便是修葺,最慢半年也就好了。”
朝華不曾有過絲毫輕蔑笑意,隻笑盈盈地補充道:“太妃有所不知,佛寺修葺最為講究了。瓦當啊、石料啊都得要用好的,若論好的石料,那便是淮安郡那邊,這一來一迴可要花去不少時間。且佛寺用的瓦當以蓮花瓦當為佳,這宮中佛寺用的蓮花瓦當更不能隨隨便便了,最好啊是要工匠們手雕,這麽多瓦當手雕的話,便又要花去幾月,來來迴迴各樣時間加起來,依妾身看一年都未必能修好。待修好華嚴寺,若楊氏外戚仍堅持,那麽咱們便請禮部給楊氏擬個佛號以示鄭重,這擬號也是不能隨便馬虎的,這個不行就再換一個號,再不行就再換,繼續拖著。咱們要做的就是,態度上萬分恭敬,且過於恭敬,迎她迴宮必然要先修佛寺,修好佛寺再擬號,這來來迴迴地妾身相信朝臣們會明白這背後的意思。外戚專權是朝政大忌,縱使咱們被識破,那些文臣諫臣也會明白殿下的苦心,自然會有他們去與楊氏外戚作鬥,到那時就不必咱們多做些什麽了。待到聖人長大些,若是堅持迎楊氏迴宮,那便讓楊氏到華嚴寺修行,咱們在華嚴寺外圍修一道門,她雖在宮內,但若想見聖人必須要通報守衛,過那道門才行,如此,想必楊氏不會成什麽氣候。”
而且,那也是好兩年之後的事了。
淑安太妃麵上的笑意褪去,轉而換上了不屑。
“她還以為自己是這大明宮裏的皇後呢,早就改朝換代了。”
安國長公主卻有些擔憂,眉頭蹙著對淑安太妃道:“母親,可她好歹是當今聖人的母親,若要進宮,隻怕咱們也攔不住她呀。”
淑安太妃聽了這話不發一言,心裏自然也是擔心的。坐在下首的朝華知道自己如今已是淮瑾的側妃,自然該為他考慮,也該為他的母親分憂。她想了想,複又笑道:“娘娘,這有何難的?她既然想進宮,那咱們自然不好攔著,而且還要風風光光地迎她迴宮呢。”
淑安太妃與原皇後楊氏雖沒有血海深仇,可她畢竟加速了昊帝的死亡,淑安太妃心裏自然是不願與其相見。又聽朝華如此說,心裏更為氣憤,當下撂了臉子:“你倒是會曲意逢迎,待在我這小小太妃的殿裏豈不是委屈了你?不如早早離了去!”
朝華知道自己說話沒來得及說完,淑安太妃聽了心裏自然生氣,忙站起來請罪,又補充道:“娘娘且再聽妾身一言。妾身的意思是,昊帝當日的旨意是讓原皇後楊氏入靜水庵帶發修行,無詔不得迴。如今正是無詔的時候,且咱們聖人還沒有四歲,哪裏來的‘皇後‘呢?咱們宮裏如今既沒有皇後,也沒有什麽楊氏妃嬪,想來延華門外的守衛也是不認’皇後‘的,不如直接打發了,隻說咱們宮裏沒有這號人也就是了。”
那門口的小內侍是滿公公的幹兒子,叫全一的,最是機靈,忙不迭地答應著就跑著去延華門外給守衛送信。
今日的守衛恰好還是何其,全一悄悄給何其說了兩句話,這何其也是人精,知道現在這朝堂是攝政王說了算,淑安太妃的意思自然便是攝政王的意思,立刻意會,上前恭敬道:“這位師太,想必是弄錯了,咱們宮裏並沒有什麽皇後,聖人年幼,尚未曾立皇後,更不認識什麽楊氏妃嬪,想來是走錯地方了。若要投親,請到府衙去。”
何其的態度沒有什麽問題,說出來的話更挑不出錯漏。楊氏心裏恨得牙癢癢,麵上卻不敢顯露。他們說的對,如今她隻是個帶發修行的靜水庵尼姑,哪裏是什麽“皇後”呢?
到底是曾經母儀天下多年的人,自然是能屈能伸的。當下又叫身邊唯一的婢女文心過去道:“我家主子是奉旨去靜水庵帶發修行的楊師太,聽聞今上繼位,特來恭賀,還望守衛通傳。”
何其雖把不準淑安太妃和攝政王的意思,但他也在官場多年,縱使隻是小小守衛,也是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精,便上前迴話道:“那再幫您通傳一番,還請稍候。”
文心笑著拿了個扁荷包過來。何其卻笑著推拒了。倒也不是瞧不上這小荷包,隻是何其這人向來是正經死板的,從不曾收過什麽荷包,轉身就去了。
文心也不堅持,扶著楊氏就在門口空地上站著等。她們是一早搭了靜水庵出來辦事的轎子過來的,身上盤纏少,出宮時更是匆忙沒帶什麽金銀細軟,少不得要省著些花。主仆二人站在門口,已經是正午時分了,太陽正是熱辣的時候,就這麽幹站著等,口幹舌燥的,叫楊氏連最後的耐性也少了幾分。
待到消息傳迴紫蘭殿的時候,淑安太妃正叫人擺膳。她看了一眼朝華,朝華會意,上前對全一道:“有勞全一公公了,既然是通傳,那聖人如今想必正用午膳,自然不能打攪。且聖人年幼,用了午膳之後難免困頓,每日的午休時辰也都是固定的。待到聖人休息完,還要……”
正說著話,淮瑾從外頭過來了,接過話茬道:“聖人無休完畢之後,我還要給他上課。等講完課隻怕就要晚膳時分了,那時候離宮門落鎖的時間也不遠了,外頭來的人待不了多久就要出去,倒是麻煩,便讓她在外頭等著,明日一早再行通傳也無不可。”
朝華朝淮瑾看過去,心裏也是這個意思。二人相視一笑,倒是默契。淑安太妃聽了這話心裏熨帖,對於這二人在眼皮子底下眉來眼去的也就不甚在意了。
幾人淨手之後依序落座用膳,朝華原本站著給淑安太妃布菜,淮瑾卻帶著她坐下,道:“母親用膳時不喜旁人布菜,你快用些,一大早就去接受冊封禮,又過來請安說話,想必是累壞了吧?”
一邊說話,一邊又忙著給朝華拉椅子。淑安太妃隻當沒看見,倒是長公主打趣了兩句。
“哥哥尋常倒不見這麽多話,今日怎的嫂嫂來了竟這般多話,忙也忙不過來似的,咱們宮裏的內侍宮女們隻怕都要丟了差事了,都被哥哥一個人給幹完了!”
淑安太妃輕飄飄地瞥了一眼長公主,她立刻噤聲,眨了眨眼睛開始用膳。那一聲嫂嫂,無疑取悅了淮瑾,他麵上的笑意就沒下去過。
席間,淑安太妃主動詢問朝華:“如今這般不過是緩兵之計,依你看,怎麽才能更好地拒絕呢?”
此時蘇英已帶著宮人全都退了出去,殿內就隻剩四人。
朝華看了一眼淮瑾,見他對自己微笑,便大著膽子道:“依妾身看,拒絕是不可能的。此事並不單純隻是楊氏借著恭賀聖人的名頭入宮這麽簡單,她畢竟是聖人親母,而我朝又重孝道,禮法上我們拒絕不了。隻是她若是一朝進宮,再想讓她出去便是難了。不如讓她進不了宮,以絕後患。”
太妃有些為難:“可若是她聯合朝臣,以天子孝道相逼,該如何是好?”
這也是朝華所擔心的。
“楊氏若是聯合朝臣以孝道相逼,那她進宮的心思定然不純,以後說不準會插手幹預朝政。”
淮瑾也點頭:“這也是我擔心的,所以才有剛剛那番話。那朝朝覺得該怎麽阻止她進宮呢?”
朝華麵上一紅,這人真是,怎麽在太妃麵前叫自己小名呢?但麵上並不敢有所異樣,畢竟當務之急是要想法子阻止楊氏迴宮。
當下立刻正色道:“首先態度上,咱們必須要表現地恭敬有禮,要讓楊氏一黨外戚認為咱們是準備風風光光迎楊氏迴宮的。但是這名份上,楊氏絕不能以天子親母的身份迴宮,必須讓她知道,若想進宮,就隻能以帶發修行的尼姑身份入宮。咱們宮中不是有個華嚴寺嗎?地處偏僻不說,年代也久遠了,不如就對外說,為了迎楊氏迴宮帶發修行,聖人預備將華嚴寺修葺一番。楊氏外戚自然會同意修葺華嚴寺,畢竟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楊氏順利迴宮,隻有迴了宮之後才能圖謀其他。”
長公主與太妃都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原來還可以這樣……”
太妃又問:“那修葺好了怎麽辦?這華嚴寺並不甚大,便是修葺,最慢半年也就好了。”
朝華不曾有過絲毫輕蔑笑意,隻笑盈盈地補充道:“太妃有所不知,佛寺修葺最為講究了。瓦當啊、石料啊都得要用好的,若論好的石料,那便是淮安郡那邊,這一來一迴可要花去不少時間。且佛寺用的瓦當以蓮花瓦當為佳,這宮中佛寺用的蓮花瓦當更不能隨隨便便了,最好啊是要工匠們手雕,這麽多瓦當手雕的話,便又要花去幾月,來來迴迴各樣時間加起來,依妾身看一年都未必能修好。待修好華嚴寺,若楊氏外戚仍堅持,那麽咱們便請禮部給楊氏擬個佛號以示鄭重,這擬號也是不能隨便馬虎的,這個不行就再換一個號,再不行就再換,繼續拖著。咱們要做的就是,態度上萬分恭敬,且過於恭敬,迎她迴宮必然要先修佛寺,修好佛寺再擬號,這來來迴迴地妾身相信朝臣們會明白這背後的意思。外戚專權是朝政大忌,縱使咱們被識破,那些文臣諫臣也會明白殿下的苦心,自然會有他們去與楊氏外戚作鬥,到那時就不必咱們多做些什麽了。待到聖人長大些,若是堅持迎楊氏迴宮,那便讓楊氏到華嚴寺修行,咱們在華嚴寺外圍修一道門,她雖在宮內,但若想見聖人必須要通報守衛,過那道門才行,如此,想必楊氏不會成什麽氣候。”
而且,那也是好兩年之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