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淑安太妃心情頗佳。朝華黃昏時分才走,還得了許多賞賜,太妃另派了紫蘭殿的內侍將賞賜送到岐王府。
如今朝華獲封側妃,服侍的人也不少,又加了兩個二等丫鬟和兩個三等丫鬟,但這些新進的丫鬟們都被分在外頭伺候,輕易不叫近身伺候。除了積雲之外,她身邊跟著的老人都稱得上心腹。
賞賜先到府中的時候,眾人心裏都在想,原先那個賤籍丫鬟身份入府的小娘子,如今竟上了玉諜,成了王府裏名副其實的主子。薛氏這幾年在母親教誨之下,兼之自己當日做錯了事被皇後拘禁,雖沒出什麽事,但若是出事隻怕是萬劫不複,便放下籠絡淮瑾的心,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輕易不與淮瑾作對,更不去煩擾,淮瑾也名副其實地搬入了瓊芳閣,日日與朝華相伴。
邀雪閣的那位則被眾人忘在了腦後,除了張鬆記得每月去送月銀補給之外,府中眾人幾乎都快忘了這個人。
而瓊芳閣與書房連接的那道暗門被重新打開,兩個院子互通,月明等也常來這裏做客,閑時彈琴看書,可以說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載疏仍每十日便帶著消息匣子和賬本進府裏對賬。如今淮瑾和朝華的鋪子在他手裏,數量幾乎翻了一番,手中的現銀數量也較為龐大,被朝華悉數存到了三家不同的錢莊裏。
第二日一早,淮瑾帶著聖人上朝,楊氏外戚那邊的臣子果然糾集起來在朝上斥責攝政王目無原皇後楊氏。
淮瑾看了興義伯一眼。興義伯楊乃安不過是昊帝封的一世爵位罷了,也敢在朝堂上如此叫囂,倒像是自己占了多大的理一般。淮瑾涼涼道:“聖人年幼,哪裏有什麽皇後?興義伯怕不是糊塗了?”
楊乃安有些心急。他從前也隻是楊氏旁枝罷了,楊氏出事之前並未曾過多培養他,他也沒什麽心機城府,見淮瑾如此說立刻就急了:“不是!是奉先帝旨意出宮修行的楊氏!您怎麽能忘記呢?”
淮瑾立刻接了話:“哦!原來是那位‘無詔不得還’的楊氏!聽聞她在靜水庵修行日久也平穩,怎麽想著要進宮修行了?”
楊乃安被帶了進去,急急道:“自然是要進宮修行的!不是……不是進宮修行,是進宮!迴宮!”
他話一出口才發現自己說錯了話,心急便容易出錯,但淮瑾可不給他糾錯的機會,搶道:“先帝旨意是讓楊氏出宮修行,無詔不得還。如今並無旨意召迴,楊氏是要抗旨嗎?”
楊乃安急得一頭的汗,還是楊連許出列救場。楊連許畢竟是聖人親族,如今升任兵部職方司侍郎,倒也算服眾。他出列俯首道:“攝政王殿下,楊氏雖奉旨出宮修行,但先帝並未剝奪楊氏的皇後尊位,如今她的獨子繼位,理應將楊氏迎迴宮中尊為太後,如此才能顯示陛下尊孝道,才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淮瑾絲毫不讓,字字珠璣。
“楊侍郎的意思是,已有百姓詬病聖人不尊孝道了,且人數眾多、不容忽視了對嗎?”
楊連許有些猶豫:“這……倒沒有,隻是……”
“既然沒有,那楊侍郎如此說,豈不是有危言聳聽之嫌?豈不是先於天下人之前指責陛下有違孝道?”
楊連許冷汗連連,俯首低眉道:“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隻是……”
淮瑾乘勝追擊道:“說迴孝道,讓楊氏出宮修行是先帝的旨意,若陛下違逆先帝的旨意,執意迎楊氏迴宮,豈非是違逆先帝旨意、有違對先帝的孝道了嗎?”
楊連許被這句話震的當場跪下,連唿不敢。其餘人自然也不敢再多說什麽。
又過了幾日,楊氏外戚又在朝堂上公開發難,仍舊被淮瑾駁迴。幾次之後,雙方皆有些疲憊,這一次,淮瑾便鬆了口:“既然如此,不如想個折中的法子,諸位以為如何?”
楊氏外戚自然高興能有折中的法子,忙點頭應下。
淮瑾緩緩道:“那便讓楊氏以尼姑的身份,迴宮中華嚴寺帶發修行,諸位若是同意,那咱們便風風光光地迎迴楊氏;若是不同意,那便再繼續拉鋸下去。”
眾人麵麵相覷,還是楊連許站了出來點頭應下:“若能如此,也是全了陛下的孝道。”
天知道楊氏在外頭等了這許多日,早已精疲力盡,日日都隻能窩在楊連許給她偷偷置辦的小宅子裏,怨氣衝天。她原本就是無詔迴來,宮裏那幫人真要計較也是可以的,隨時搬出先帝的旨意來便毫無法子應對,楊氏也隻能在心裏幹著急。
楊連許何嚐不急?如今聽淮瑾如此說,心下雖有些異樣,但還是立刻點頭應下:“如此,自然是最好。隻是不知攝政王殿下準備何時迎迴楊……楊氏?”
他的焦急簡直寫在了臉上,淮瑾心裏笑笑,既然你著急,那你自然就要無限妥協下去了。忙擺出積極的模樣來,道:“若要迎迴楊氏,自然要風光些。我瞧華嚴寺年久失修,恐怕有礙清修。公主府尚沒有開始建造,國庫的盈餘當是可以供華嚴寺修繕所用的,便先修葺一番吧。”
楊乃安聽見如此說又要跳腳,還是楊連許看了一眼淮瑾的麵色,見淮瑾麵上滿是不容拒絕,當下隻好咬咬牙答應了:“好,修葺一番,也屬應當。多謝攝政王殿下。”
淮瑾點點頭:“工部侍郎餘危可堪此任,修繕華嚴寺便交予餘侍郎負責吧,華嚴寺供楊氏清修,務求盡善盡美,可明白了?”
餘危怎會看不懂淮瑾的意思,當下出列接下了這樁活計。
至此,華嚴寺開始了為期一年的修葺。每次楊氏外戚在朝中跳腳,淮瑾都強力鎮壓,幾次之後朝中的其他人自然也都迴過味來,又在心裏思考為何一定要迎被先帝逐出宮的楊氏迴宮?若楊氏迴宮,助長外戚勢力,令外戚專權危及朝政,豈不是動搖大周朝的國本,叫人心中不安嗎?
那些文臣諫臣們便在朝堂上與主張盡快迎楊氏入華嚴寺清修的楊氏外戚分庭抗禮、互不相讓。如此,華嚴寺整整修葺了一年多方才修好。
落成那一日,楊連許和楊乃安簡直要在朝上抱頭痛哭起來,即刻就準備迴去告知楊氏喜訊,卻被淮瑾一句“當為楊氏擬一個佛號以示鄭重”給打迴了原形。他們發現要迎楊氏迴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常會並不能次次都議論一個尼姑該什麽時候入宮中清修這一個議題,不過是三不五時提上來一次。
禮部的人自然也知道攝政王的意思,每迴擬上來的佛號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擬號也不是一日兩日便可的,每次打迴去都要重新花上一月有餘的時間重新擬過。
楊連許和楊乃安傻了眼,一直窩在小宅子裏的楊氏,更是惱恨不已。
正當楊氏外戚決定一鼓作氣逼迫聖人迎迴楊氏的時候,永徽二年十一月,落霞山陵墓傳迴消息,稱二皇子淮陵失蹤多日,遍尋不到。
永徽二年十二月,胡楊氏大舉來犯,北邊各處大雪,結冰不少,胡楊氏利用結冰的湖麵進犯邊境各城,形勢危急。
如今朝華獲封側妃,服侍的人也不少,又加了兩個二等丫鬟和兩個三等丫鬟,但這些新進的丫鬟們都被分在外頭伺候,輕易不叫近身伺候。除了積雲之外,她身邊跟著的老人都稱得上心腹。
賞賜先到府中的時候,眾人心裏都在想,原先那個賤籍丫鬟身份入府的小娘子,如今竟上了玉諜,成了王府裏名副其實的主子。薛氏這幾年在母親教誨之下,兼之自己當日做錯了事被皇後拘禁,雖沒出什麽事,但若是出事隻怕是萬劫不複,便放下籠絡淮瑾的心,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輕易不與淮瑾作對,更不去煩擾,淮瑾也名副其實地搬入了瓊芳閣,日日與朝華相伴。
邀雪閣的那位則被眾人忘在了腦後,除了張鬆記得每月去送月銀補給之外,府中眾人幾乎都快忘了這個人。
而瓊芳閣與書房連接的那道暗門被重新打開,兩個院子互通,月明等也常來這裏做客,閑時彈琴看書,可以說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載疏仍每十日便帶著消息匣子和賬本進府裏對賬。如今淮瑾和朝華的鋪子在他手裏,數量幾乎翻了一番,手中的現銀數量也較為龐大,被朝華悉數存到了三家不同的錢莊裏。
第二日一早,淮瑾帶著聖人上朝,楊氏外戚那邊的臣子果然糾集起來在朝上斥責攝政王目無原皇後楊氏。
淮瑾看了興義伯一眼。興義伯楊乃安不過是昊帝封的一世爵位罷了,也敢在朝堂上如此叫囂,倒像是自己占了多大的理一般。淮瑾涼涼道:“聖人年幼,哪裏有什麽皇後?興義伯怕不是糊塗了?”
楊乃安有些心急。他從前也隻是楊氏旁枝罷了,楊氏出事之前並未曾過多培養他,他也沒什麽心機城府,見淮瑾如此說立刻就急了:“不是!是奉先帝旨意出宮修行的楊氏!您怎麽能忘記呢?”
淮瑾立刻接了話:“哦!原來是那位‘無詔不得還’的楊氏!聽聞她在靜水庵修行日久也平穩,怎麽想著要進宮修行了?”
楊乃安被帶了進去,急急道:“自然是要進宮修行的!不是……不是進宮修行,是進宮!迴宮!”
他話一出口才發現自己說錯了話,心急便容易出錯,但淮瑾可不給他糾錯的機會,搶道:“先帝旨意是讓楊氏出宮修行,無詔不得還。如今並無旨意召迴,楊氏是要抗旨嗎?”
楊乃安急得一頭的汗,還是楊連許出列救場。楊連許畢竟是聖人親族,如今升任兵部職方司侍郎,倒也算服眾。他出列俯首道:“攝政王殿下,楊氏雖奉旨出宮修行,但先帝並未剝奪楊氏的皇後尊位,如今她的獨子繼位,理應將楊氏迎迴宮中尊為太後,如此才能顯示陛下尊孝道,才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淮瑾絲毫不讓,字字珠璣。
“楊侍郎的意思是,已有百姓詬病聖人不尊孝道了,且人數眾多、不容忽視了對嗎?”
楊連許有些猶豫:“這……倒沒有,隻是……”
“既然沒有,那楊侍郎如此說,豈不是有危言聳聽之嫌?豈不是先於天下人之前指責陛下有違孝道?”
楊連許冷汗連連,俯首低眉道:“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隻是……”
淮瑾乘勝追擊道:“說迴孝道,讓楊氏出宮修行是先帝的旨意,若陛下違逆先帝的旨意,執意迎楊氏迴宮,豈非是違逆先帝旨意、有違對先帝的孝道了嗎?”
楊連許被這句話震的當場跪下,連唿不敢。其餘人自然也不敢再多說什麽。
又過了幾日,楊氏外戚又在朝堂上公開發難,仍舊被淮瑾駁迴。幾次之後,雙方皆有些疲憊,這一次,淮瑾便鬆了口:“既然如此,不如想個折中的法子,諸位以為如何?”
楊氏外戚自然高興能有折中的法子,忙點頭應下。
淮瑾緩緩道:“那便讓楊氏以尼姑的身份,迴宮中華嚴寺帶發修行,諸位若是同意,那咱們便風風光光地迎迴楊氏;若是不同意,那便再繼續拉鋸下去。”
眾人麵麵相覷,還是楊連許站了出來點頭應下:“若能如此,也是全了陛下的孝道。”
天知道楊氏在外頭等了這許多日,早已精疲力盡,日日都隻能窩在楊連許給她偷偷置辦的小宅子裏,怨氣衝天。她原本就是無詔迴來,宮裏那幫人真要計較也是可以的,隨時搬出先帝的旨意來便毫無法子應對,楊氏也隻能在心裏幹著急。
楊連許何嚐不急?如今聽淮瑾如此說,心下雖有些異樣,但還是立刻點頭應下:“如此,自然是最好。隻是不知攝政王殿下準備何時迎迴楊……楊氏?”
他的焦急簡直寫在了臉上,淮瑾心裏笑笑,既然你著急,那你自然就要無限妥協下去了。忙擺出積極的模樣來,道:“若要迎迴楊氏,自然要風光些。我瞧華嚴寺年久失修,恐怕有礙清修。公主府尚沒有開始建造,國庫的盈餘當是可以供華嚴寺修繕所用的,便先修葺一番吧。”
楊乃安聽見如此說又要跳腳,還是楊連許看了一眼淮瑾的麵色,見淮瑾麵上滿是不容拒絕,當下隻好咬咬牙答應了:“好,修葺一番,也屬應當。多謝攝政王殿下。”
淮瑾點點頭:“工部侍郎餘危可堪此任,修繕華嚴寺便交予餘侍郎負責吧,華嚴寺供楊氏清修,務求盡善盡美,可明白了?”
餘危怎會看不懂淮瑾的意思,當下出列接下了這樁活計。
至此,華嚴寺開始了為期一年的修葺。每次楊氏外戚在朝中跳腳,淮瑾都強力鎮壓,幾次之後朝中的其他人自然也都迴過味來,又在心裏思考為何一定要迎被先帝逐出宮的楊氏迴宮?若楊氏迴宮,助長外戚勢力,令外戚專權危及朝政,豈不是動搖大周朝的國本,叫人心中不安嗎?
那些文臣諫臣們便在朝堂上與主張盡快迎楊氏入華嚴寺清修的楊氏外戚分庭抗禮、互不相讓。如此,華嚴寺整整修葺了一年多方才修好。
落成那一日,楊連許和楊乃安簡直要在朝上抱頭痛哭起來,即刻就準備迴去告知楊氏喜訊,卻被淮瑾一句“當為楊氏擬一個佛號以示鄭重”給打迴了原形。他們發現要迎楊氏迴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常會並不能次次都議論一個尼姑該什麽時候入宮中清修這一個議題,不過是三不五時提上來一次。
禮部的人自然也知道攝政王的意思,每迴擬上來的佛號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擬號也不是一日兩日便可的,每次打迴去都要重新花上一月有餘的時間重新擬過。
楊連許和楊乃安傻了眼,一直窩在小宅子裏的楊氏,更是惱恨不已。
正當楊氏外戚決定一鼓作氣逼迫聖人迎迴楊氏的時候,永徽二年十一月,落霞山陵墓傳迴消息,稱二皇子淮陵失蹤多日,遍尋不到。
永徽二年十二月,胡楊氏大舉來犯,北邊各處大雪,結冰不少,胡楊氏利用結冰的湖麵進犯邊境各城,形勢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