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結束的時候已至亥時,早過了尋常時候宮門落鎖的時間。但每次大朝會時宮門都會延時至子時落鎖,以保障朝會參會官員順利出宮。
淮瑾結束之後直奔思政殿,給聖人請安之後,見一切如常,便行禮退下出宮去。白日裏發生的一切如今都全無蹤影,因天色黑,淮瑾並未發現思政殿外一片血紅,就如同那次血洗思政殿時一般無二。
思政殿起居殿裏所有的內侍,除了魏思之外,全都都被打殺在了殿門外。
淮瑾一出宮門就見載義牽著兩匹馬在門口等他。他飛身上馬疾行至府中,一刻不停地又直奔瓊芳閣。他當然知道思政殿發生了什麽,魏思和萬良是思政殿僅存的二人。
瓊芳閣今日是棠雪值夜。
他在門口緩下步子,放輕唿吸,輕手輕腳地推開門,又穿過兩道高架屏風,帶著夜晚寒涼的氣息坐到了榻前。
榻上的人明顯沒有睡著。聽到身後的些微動靜之後迅速地轉過身子來,一雙美目直直地落在淮瑾身上。
“殿下,妾幸不辱命!”
她語氣輕快,帶著一絲請功的興奮,似乎在等著淮瑾給她什麽獎勵。
“朝朝辛苦了,可想要什麽獎勵?”
獎勵與賞賜,曆來是不同的。她彎了彎眼睛,用手將淮瑾撐在榻上的一隻胳膊給圈住,道:“我想和您出去郊遊賞花。”
“好啊,等忙過這一陣,我一定帶你去。”
淮瑾沒有去管院子外頭等著複命的一幹人等,先來見朝華,朝華知道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忙推了他出去:“外頭的人等您好久了,您快去看看吧。”
“好。”
淮瑾都沒發現自己聲線溫柔若水,更有著從未有過的耐心。他在朝華額前印下一吻,方才離開。
書房裏,燈火通明。
胡典軍先上前來迴話。
“迴稟殿下,屬下等已經成功接應到了淑妃娘娘,您出宮不久,淑妃娘娘的轎攆就在宮門前落下了,因今日是大朝會,宮門延遲落鎖,淑妃娘娘已安全迴到了長平宮。”
“好,”淮瑾點點頭,“這次行動倉促危險,告訴政事堂管事的給參與護衛母親的護衛們每人多發兩個月的月錢。天晚了,各處都歸於平靜,叫護衛們輪換著休息休息,鬆快鬆快。”
“謝殿下!”
胡典軍道謝之後便退了出去準備帶弟兄們去休息,帶好隊伍也是他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之後便是載義。
“殿下,今日多虧了魏思。皇後娘娘下令之後,魏思立刻給外頭的他的兩個幹孫子使了眼色。如今您正監國,他們並不敢對‘王妃’真的下手,一看魏思的眼色,也都定了心。積雲也早有準備,拿了墊子出來,他們也都隻當沒看見。那板子也沒有真的落在馮娘子身上,至於娘子身上的血,是屬下從禦膳房偷來的雞血。”
有載義在,淮瑾自然放心。但他仍舊掛心,一直到看到朝華毫發未傷,才是真的放下心來。如今起居殿裏的內侍宮女都被打殺,又重新換過了一輪,今日的事自然除了魏思之外別無旁人知曉。皇後更是連夜動身去了靜水庵,此時隻怕已出了宮禁。有些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張鬆也來湊了個熱鬧。他頗為困惑,一邊開口一邊覷著淮瑾的臉色道:“殿下,王妃娘娘剛剛迴來了,卻是沒有說是從哪裏迴來,隻瞧見臉色灰白,像是受了驚嚇。”
淮瑾聞言沉默。他卻是知道薛氏去了哪裏的,那些天流水一樣的帖子,想來都是皇後那邊的人下的帖子,隻為了讓薛氏放鬆警惕,好在大朝會前一天扣住她,以此來要挾母親、要挾自己。
如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賢妃身死、秦貴妃入掖庭為罪奴、皇後也出宮入靜水庵修行,後宮中隻剩淑妃為高位嬪妃。若是聖人再沒有什麽動作,隻怕朝局會再度變幻。
身在局中的諸位,卻並沒有天眼,看不到身後的風雲際會。若要製勝,自然想破了腦袋一往無前。
如今,這一局算是破了。淮瑾卻沒有歇息,眾人都退下之後,他重又鋪開紙張開始寫今日大朝會的內容手劄,預備明日一早呈給聖人。
寶應二十二年秋,聖人昭告天下,楊皇後自請入靜水庵帶發修行、為國祈福。無詔不得還。
寶應二十三年一月,立衛王淮年為太子。
寶應二十三年二月,聖人薨,太子淮年即位,國號永徽。追封聖人為昊帝。
同月,冊岐王淮瑾任攝政王,輔政至聖人十三歲。封淑妃娘娘為淑安太妃,加封定安公主為安國長公主。
永徽元年三月,正是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淑安太妃如今遷宮到了後頭僻靜的紫蘭殿裏。而定安則在新帝即位後立刻被加封為了安國長公主,但長公主體恤國庫尚不充盈,故而延緩公主府的建造,仍隨母親淑安太妃居於紫蘭殿。
這天,剛封岐王側妃的馮氏進宮來給淑安太妃請安。分別給太妃與長公主行禮之後,朝華坐在了最末下首。
淑安太妃並不甚喜眼前這個新封的側妃,隻要她出現就提醒著自己曾因為她而與自己的兒子有過嫌隙。縱使時過境遷,當日種種淑安太妃心裏記得,想必麵前的這個側妃心裏也記得。
她涼涼道:“你有心了,封了側妃還想著來給我請安,倒是孝順。”
淑安太妃先說話,那便是給了朝華台階。朝華穩穩接住,側著身子笑道:“娘娘願意見妾身,便已是妾身的福分。妾身這人啊最是健忘了,怕過了今日就忘了要來給您和公主請安見禮這件大事,這才緊著來了。來時攝政王殿下說他今日來紫蘭殿陪您一道用午膳,妾身正好清閑,想著也留下來服侍娘娘用膳,還望娘娘不棄嫌。”
朝華的話中規中矩,好歹不曾出錯。以朝華小小的見解看,淑安太妃喜歡普通平凡的娘子,當日才為殿下定下了薛氏。朝華有樣學樣,話裏露出些瑕疵,又表明自己“健忘”,有些事自然隨風而去的更好。
淑安太妃這才露出個笑模樣,端起朝華給她斟的茶喝了一口,道:“如此自然是好,便留下吧。”
安國長公主坐在淑安太妃左側,一直笑盈盈地看著朝華,又找話題道:“馮姐姐送來的黃玉印章我好喜歡,正好我這些日子在和宮裏的的言畫師學畫花鳥,這枚印章來的真是時候。”
朝華有心拉近彼此距離,見安國長公主如此說,便知道她也是有心結交,心裏好感更甚,忙補充道:“這枚印章呀,是攝政王殿下為您準備的,妾身正好拿來借花獻佛了。當日這料子差點被拿去送人,是殿下攔下來,說‘這黃玉年歲久,溫潤養人,正好拿來給阿盈刻個章‘,妾身叫了公主名諱,還望公主勿怪。”
安國長公主本就還是孩童,見了朝華心裏隻有喜歡的份,哪裏在意這些,因公主規訓甚多,不敢過分活潑親近旁人,隻在上頭又與朝華說些詩詞書畫上的事來,朝華俱都對答如流,淑安太妃心裏對她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正說著話,外頭忽有個內侍過來迴稟:“太妃娘娘,前頭有個侍衛過來報說延華門外有一個人,自稱是原皇後楊氏的,要求入宮覲見聖人。”
淮瑾結束之後直奔思政殿,給聖人請安之後,見一切如常,便行禮退下出宮去。白日裏發生的一切如今都全無蹤影,因天色黑,淮瑾並未發現思政殿外一片血紅,就如同那次血洗思政殿時一般無二。
思政殿起居殿裏所有的內侍,除了魏思之外,全都都被打殺在了殿門外。
淮瑾一出宮門就見載義牽著兩匹馬在門口等他。他飛身上馬疾行至府中,一刻不停地又直奔瓊芳閣。他當然知道思政殿發生了什麽,魏思和萬良是思政殿僅存的二人。
瓊芳閣今日是棠雪值夜。
他在門口緩下步子,放輕唿吸,輕手輕腳地推開門,又穿過兩道高架屏風,帶著夜晚寒涼的氣息坐到了榻前。
榻上的人明顯沒有睡著。聽到身後的些微動靜之後迅速地轉過身子來,一雙美目直直地落在淮瑾身上。
“殿下,妾幸不辱命!”
她語氣輕快,帶著一絲請功的興奮,似乎在等著淮瑾給她什麽獎勵。
“朝朝辛苦了,可想要什麽獎勵?”
獎勵與賞賜,曆來是不同的。她彎了彎眼睛,用手將淮瑾撐在榻上的一隻胳膊給圈住,道:“我想和您出去郊遊賞花。”
“好啊,等忙過這一陣,我一定帶你去。”
淮瑾沒有去管院子外頭等著複命的一幹人等,先來見朝華,朝華知道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忙推了他出去:“外頭的人等您好久了,您快去看看吧。”
“好。”
淮瑾都沒發現自己聲線溫柔若水,更有著從未有過的耐心。他在朝華額前印下一吻,方才離開。
書房裏,燈火通明。
胡典軍先上前來迴話。
“迴稟殿下,屬下等已經成功接應到了淑妃娘娘,您出宮不久,淑妃娘娘的轎攆就在宮門前落下了,因今日是大朝會,宮門延遲落鎖,淑妃娘娘已安全迴到了長平宮。”
“好,”淮瑾點點頭,“這次行動倉促危險,告訴政事堂管事的給參與護衛母親的護衛們每人多發兩個月的月錢。天晚了,各處都歸於平靜,叫護衛們輪換著休息休息,鬆快鬆快。”
“謝殿下!”
胡典軍道謝之後便退了出去準備帶弟兄們去休息,帶好隊伍也是他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之後便是載義。
“殿下,今日多虧了魏思。皇後娘娘下令之後,魏思立刻給外頭的他的兩個幹孫子使了眼色。如今您正監國,他們並不敢對‘王妃’真的下手,一看魏思的眼色,也都定了心。積雲也早有準備,拿了墊子出來,他們也都隻當沒看見。那板子也沒有真的落在馮娘子身上,至於娘子身上的血,是屬下從禦膳房偷來的雞血。”
有載義在,淮瑾自然放心。但他仍舊掛心,一直到看到朝華毫發未傷,才是真的放下心來。如今起居殿裏的內侍宮女都被打殺,又重新換過了一輪,今日的事自然除了魏思之外別無旁人知曉。皇後更是連夜動身去了靜水庵,此時隻怕已出了宮禁。有些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張鬆也來湊了個熱鬧。他頗為困惑,一邊開口一邊覷著淮瑾的臉色道:“殿下,王妃娘娘剛剛迴來了,卻是沒有說是從哪裏迴來,隻瞧見臉色灰白,像是受了驚嚇。”
淮瑾聞言沉默。他卻是知道薛氏去了哪裏的,那些天流水一樣的帖子,想來都是皇後那邊的人下的帖子,隻為了讓薛氏放鬆警惕,好在大朝會前一天扣住她,以此來要挾母親、要挾自己。
如今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賢妃身死、秦貴妃入掖庭為罪奴、皇後也出宮入靜水庵修行,後宮中隻剩淑妃為高位嬪妃。若是聖人再沒有什麽動作,隻怕朝局會再度變幻。
身在局中的諸位,卻並沒有天眼,看不到身後的風雲際會。若要製勝,自然想破了腦袋一往無前。
如今,這一局算是破了。淮瑾卻沒有歇息,眾人都退下之後,他重又鋪開紙張開始寫今日大朝會的內容手劄,預備明日一早呈給聖人。
寶應二十二年秋,聖人昭告天下,楊皇後自請入靜水庵帶發修行、為國祈福。無詔不得還。
寶應二十三年一月,立衛王淮年為太子。
寶應二十三年二月,聖人薨,太子淮年即位,國號永徽。追封聖人為昊帝。
同月,冊岐王淮瑾任攝政王,輔政至聖人十三歲。封淑妃娘娘為淑安太妃,加封定安公主為安國長公主。
永徽元年三月,正是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淑安太妃如今遷宮到了後頭僻靜的紫蘭殿裏。而定安則在新帝即位後立刻被加封為了安國長公主,但長公主體恤國庫尚不充盈,故而延緩公主府的建造,仍隨母親淑安太妃居於紫蘭殿。
這天,剛封岐王側妃的馮氏進宮來給淑安太妃請安。分別給太妃與長公主行禮之後,朝華坐在了最末下首。
淑安太妃並不甚喜眼前這個新封的側妃,隻要她出現就提醒著自己曾因為她而與自己的兒子有過嫌隙。縱使時過境遷,當日種種淑安太妃心裏記得,想必麵前的這個側妃心裏也記得。
她涼涼道:“你有心了,封了側妃還想著來給我請安,倒是孝順。”
淑安太妃先說話,那便是給了朝華台階。朝華穩穩接住,側著身子笑道:“娘娘願意見妾身,便已是妾身的福分。妾身這人啊最是健忘了,怕過了今日就忘了要來給您和公主請安見禮這件大事,這才緊著來了。來時攝政王殿下說他今日來紫蘭殿陪您一道用午膳,妾身正好清閑,想著也留下來服侍娘娘用膳,還望娘娘不棄嫌。”
朝華的話中規中矩,好歹不曾出錯。以朝華小小的見解看,淑安太妃喜歡普通平凡的娘子,當日才為殿下定下了薛氏。朝華有樣學樣,話裏露出些瑕疵,又表明自己“健忘”,有些事自然隨風而去的更好。
淑安太妃這才露出個笑模樣,端起朝華給她斟的茶喝了一口,道:“如此自然是好,便留下吧。”
安國長公主坐在淑安太妃左側,一直笑盈盈地看著朝華,又找話題道:“馮姐姐送來的黃玉印章我好喜歡,正好我這些日子在和宮裏的的言畫師學畫花鳥,這枚印章來的真是時候。”
朝華有心拉近彼此距離,見安國長公主如此說,便知道她也是有心結交,心裏好感更甚,忙補充道:“這枚印章呀,是攝政王殿下為您準備的,妾身正好拿來借花獻佛了。當日這料子差點被拿去送人,是殿下攔下來,說‘這黃玉年歲久,溫潤養人,正好拿來給阿盈刻個章‘,妾身叫了公主名諱,還望公主勿怪。”
安國長公主本就還是孩童,見了朝華心裏隻有喜歡的份,哪裏在意這些,因公主規訓甚多,不敢過分活潑親近旁人,隻在上頭又與朝華說些詩詞書畫上的事來,朝華俱都對答如流,淑安太妃心裏對她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正說著話,外頭忽有個內侍過來迴稟:“太妃娘娘,前頭有個侍衛過來報說延華門外有一個人,自稱是原皇後楊氏的,要求入宮覲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