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瑾一早就命府衙裏的衙役們在潮州城中各處張貼告示,告示中言明府衙庫房內餘糧充足,每日午時在東西南北四個門處發放,各家憑戶籍文書按照人頭領取。告示五日一更新,務必讓每個人都安心等待水災退去,讓人人都不餓肚子。
隻有安置好了各方,淮瑾等人才能安心在前方想法子排水出去。
李宅。
“老爺,這……這府衙裏的崔主簿又送了馮夫人的帖子來,您說咱們不是已經送了好些厚禮嗎?也算是不辱沒了,橫豎她隻是個妾室,又不是什麽正經夫人,咱們還要再這麽糜費地接待她嗎?”
李夫人拿著花箋犯難。李昌卻劈頭蓋臉對她一通數落:“可住口吧!那是什麽人物?咱們能說嘴嗎?那可是當朝親王殿下的夫人,縱使不是王妃、側妃,也是殿下的人。出門在外代表的就是殿下,你還想怠慢?可還想不想在大周朝立足了?咱們不僅要接待,這次的規格還要比上次更高,可明白了?!”
李夫人被李昌數落的一句話也不敢反駁,隻唯唯諾諾,拿著花箋便下去吩咐人重整宴席。
接了朝華來之後,不是嫌棄飯菜不合口味,就是說身上新裁的衣裳花色老氣,各處刁難,竟是無一處滿意的。
可偏偏還幾次三番下帖子叫人去府衙接去。次數多了,李昌咂摸出味道來,忙不迭地找人寫了工整的帖子,又親自送到府衙去。當夜,淮瑾便在府衙後頭的廂房裏接待了他。
“殿下,您若是需要什麽,盡管開口,咱們自然是無有不應的。隻是……”
他臉上堆著笑,並不敢真的坐下。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親王,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縱使淮瑾和顏悅色,他的後背上還是滲了不少冷汗出來,小腿肚子也打著顫。
也不敢在親王麵前耍心眼繞彎子,隻開門見山。
淮瑾自然也無心與他兜圈子,直截了當道:“潮州城遇難當前,我知道城中富戶家中有不少餘糧,我希望你們都能將餘糧拿出來共度難關。”
李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家中幾十張嘴等著吃飯,如今又不是什麽太平年景,最值錢的就是口糧,水災當前,他自然想要保全自身,最怕的也就是捐糧食了,還不如強征銀子,也好過在水災中餓死。
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迴些什麽。
李昌正要說話,淮瑾又補充道:“當然,官府不白拿你們的糧食,所有的糧食都按照你們當初買進的價格給銀錢給你們,保證不會讓你們虧一分錢。你們家中一共有多少人口,自行留出兩個月的口糧來,其餘的全部賣與官府,可明白了?”
李昌咽了咽口水,點點頭道:“明白,明白。這都是……為了百姓嘛,小的明白。”
他擠出一個難看的笑來,想著反正橫豎都要給出去,不如再多說幾句好聽話,也好在岐王麵前留個好印象。正要開口,淮瑾又道:“你們五家送來的禮,都被馮夫人封在庫房裏,分毫未動。待會你就將所有的禮都拉走,分還給各家,再給其他四家帶話,潮州城排不出去的水,我一定在一個月內將它排出去,大家留好口糧,其餘的按照買入價賣出,自然是沒有任何虧空的。待共同度過難關,自然也有各家的好處。”
李昌雖心裏不甚情願,但話已經說到這步田地,且明麵上確實沒有什麽損失,那些水災前囤積著預備高價賣出的糧食如今要賤價賣出,怎能甘願?卻沒有法子,隻好咬咬牙應下。
“是是,草民一定將話帶到,不叫殿下憂心。”
他彎著腰退下,門口有一個佩刀的護衛帶他去了庫房將之前送來的禮全部拉迴。那護衛卻不走,仍佩著刀跟著他。李昌迴過味來,立刻又連夜將禮拉迴各家,順便去各家帶話,一刻不敢歇。
第二日,朝華和穆康帶著府衙的人和銀子去了這幾家收糧。僅僅這五家就收出了六千石糧食。
“李郎君,聽聞蜀地糧食價輕,因靠著江南道,不愁糧食供應,價格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些。而且在太平年間糧食若是批量購買的話還有優惠,比市價要低不少呢。”
朝華坐在一邊喝茶,嘴角含笑說著這話,李昌的笑僵在了臉上。
這是逼著他以批量收購價賣出呢,臉上卻不敢表現出來,堆著笑直點頭道:“夫人說的是,咱們的糧食確實是成批購買的,也確實比市價便宜些。您放心,給咱們潮州城百姓用的救濟糧食,咱們幾家再怎麽也不會抬高價格的。來來,咱們這邊算一下。”
李昌幾人同府衙的崔主簿到一邊核算,朝華拿著銀錢在一旁等著。該給多少,她心裏有數。他們帶來的賑災銀本就有限,自然要花到刀刃上,怎能被這裏的地頭蛇給多拿了去。
不過半日,朝華和穆康就帶著糧食迴到了府衙,將收迴來的糧食卸到庫房裏,每日計算著發出。也算是倉廩豐足。
淮瑾沒有了後顧之憂,幾日勘查下來,心裏有了初步的計較,立刻就召集穆康等人到堂上議事。
“潮州雖東邊靠海,可是此次的水汪在裏頭,若要泄洪入海,工程量太大,沒有半年是出不去的,而且此法所費甚大,並不是上上之選,也就排除了。我這幾日跟著水災探子各處勘查,發現受災嚴重的地方有座山,這山狹而窄,酷似一個瓶口。”
穆康點點頭道:“迴殿下,正是。此山名為玉瓶山,因形似瓶口,大家都稱它為玉瓶口。”
“這就是咱們的突破口,將這玉瓶山從中間挖斷,洪水自然外泄,水位也就下去了。”
穆康又問:“挖山的話,不知要費多少時間呢?”
淮瑾想了想,道:“以玉瓶山的體量,若是多派出些人手,夜以繼日,一個月相比也就能挖斷了。這玉瓶山附近沒有村落和居民,也沒有珍貴植物樹木,挖山泄洪,是咱們當下最快最好的法子了。”
眾人在心中思量,確實除了這個方法之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當下都有些興奮起來。
這場水災來的兇猛,持續又長,眾人都有些疲憊。如今見到了曙光,縱使千難萬險,也隻有迎頭而上的道理,勁頭十足。紛紛站起來暢所欲言。
淮瑾既有欣慰,也有感動。他看著眾人道:“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隻管上報,我一定想法子給各位解決。當下最要緊的是要立刻動工,若是水災在這一個月內加重了,無疑會增加傷亡,也會增加不確定的困難。當務之急就是召集好工匠立刻開始挖山。”
穆康站了起來:“殿下此法甚好,別的部署工作就交由下官們,一定控製在一個月內挖斷瓶口將洪水泄出去。”
眾人也都站了起來,各自領了任務出去安排。
淮瑾每日要到玉瓶口去守著,有什麽事都能當場解決。餘危給淮瑾來過幾次信,兩地隔得不遠,通信方便,瀧州很快就排除了水患,開始了災後重建,修渠也已進入尾聲,若是順利,說不準能與淮瑾同迴雲都。
朝華在居養院中照顧孤兒與老人,又跟穆康要了幾個人手組建了一隊流動的安葬隊,專門在水中搜尋去世亡者,再行妥善安葬。每日裏忙個不停。
施藥局的工作比最開始輕了許多,如今隻有一隊流動施藥局。四名醫正輪流外出,也能在居養院坐診。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穩步發展著。
隻有安置好了各方,淮瑾等人才能安心在前方想法子排水出去。
李宅。
“老爺,這……這府衙裏的崔主簿又送了馮夫人的帖子來,您說咱們不是已經送了好些厚禮嗎?也算是不辱沒了,橫豎她隻是個妾室,又不是什麽正經夫人,咱們還要再這麽糜費地接待她嗎?”
李夫人拿著花箋犯難。李昌卻劈頭蓋臉對她一通數落:“可住口吧!那是什麽人物?咱們能說嘴嗎?那可是當朝親王殿下的夫人,縱使不是王妃、側妃,也是殿下的人。出門在外代表的就是殿下,你還想怠慢?可還想不想在大周朝立足了?咱們不僅要接待,這次的規格還要比上次更高,可明白了?!”
李夫人被李昌數落的一句話也不敢反駁,隻唯唯諾諾,拿著花箋便下去吩咐人重整宴席。
接了朝華來之後,不是嫌棄飯菜不合口味,就是說身上新裁的衣裳花色老氣,各處刁難,竟是無一處滿意的。
可偏偏還幾次三番下帖子叫人去府衙接去。次數多了,李昌咂摸出味道來,忙不迭地找人寫了工整的帖子,又親自送到府衙去。當夜,淮瑾便在府衙後頭的廂房裏接待了他。
“殿下,您若是需要什麽,盡管開口,咱們自然是無有不應的。隻是……”
他臉上堆著笑,並不敢真的坐下。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親王,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縱使淮瑾和顏悅色,他的後背上還是滲了不少冷汗出來,小腿肚子也打著顫。
也不敢在親王麵前耍心眼繞彎子,隻開門見山。
淮瑾自然也無心與他兜圈子,直截了當道:“潮州城遇難當前,我知道城中富戶家中有不少餘糧,我希望你們都能將餘糧拿出來共度難關。”
李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家中幾十張嘴等著吃飯,如今又不是什麽太平年景,最值錢的就是口糧,水災當前,他自然想要保全自身,最怕的也就是捐糧食了,還不如強征銀子,也好過在水災中餓死。
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迴些什麽。
李昌正要說話,淮瑾又補充道:“當然,官府不白拿你們的糧食,所有的糧食都按照你們當初買進的價格給銀錢給你們,保證不會讓你們虧一分錢。你們家中一共有多少人口,自行留出兩個月的口糧來,其餘的全部賣與官府,可明白了?”
李昌咽了咽口水,點點頭道:“明白,明白。這都是……為了百姓嘛,小的明白。”
他擠出一個難看的笑來,想著反正橫豎都要給出去,不如再多說幾句好聽話,也好在岐王麵前留個好印象。正要開口,淮瑾又道:“你們五家送來的禮,都被馮夫人封在庫房裏,分毫未動。待會你就將所有的禮都拉走,分還給各家,再給其他四家帶話,潮州城排不出去的水,我一定在一個月內將它排出去,大家留好口糧,其餘的按照買入價賣出,自然是沒有任何虧空的。待共同度過難關,自然也有各家的好處。”
李昌雖心裏不甚情願,但話已經說到這步田地,且明麵上確實沒有什麽損失,那些水災前囤積著預備高價賣出的糧食如今要賤價賣出,怎能甘願?卻沒有法子,隻好咬咬牙應下。
“是是,草民一定將話帶到,不叫殿下憂心。”
他彎著腰退下,門口有一個佩刀的護衛帶他去了庫房將之前送來的禮全部拉迴。那護衛卻不走,仍佩著刀跟著他。李昌迴過味來,立刻又連夜將禮拉迴各家,順便去各家帶話,一刻不敢歇。
第二日,朝華和穆康帶著府衙的人和銀子去了這幾家收糧。僅僅這五家就收出了六千石糧食。
“李郎君,聽聞蜀地糧食價輕,因靠著江南道,不愁糧食供應,價格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些。而且在太平年間糧食若是批量購買的話還有優惠,比市價要低不少呢。”
朝華坐在一邊喝茶,嘴角含笑說著這話,李昌的笑僵在了臉上。
這是逼著他以批量收購價賣出呢,臉上卻不敢表現出來,堆著笑直點頭道:“夫人說的是,咱們的糧食確實是成批購買的,也確實比市價便宜些。您放心,給咱們潮州城百姓用的救濟糧食,咱們幾家再怎麽也不會抬高價格的。來來,咱們這邊算一下。”
李昌幾人同府衙的崔主簿到一邊核算,朝華拿著銀錢在一旁等著。該給多少,她心裏有數。他們帶來的賑災銀本就有限,自然要花到刀刃上,怎能被這裏的地頭蛇給多拿了去。
不過半日,朝華和穆康就帶著糧食迴到了府衙,將收迴來的糧食卸到庫房裏,每日計算著發出。也算是倉廩豐足。
淮瑾沒有了後顧之憂,幾日勘查下來,心裏有了初步的計較,立刻就召集穆康等人到堂上議事。
“潮州雖東邊靠海,可是此次的水汪在裏頭,若要泄洪入海,工程量太大,沒有半年是出不去的,而且此法所費甚大,並不是上上之選,也就排除了。我這幾日跟著水災探子各處勘查,發現受災嚴重的地方有座山,這山狹而窄,酷似一個瓶口。”
穆康點點頭道:“迴殿下,正是。此山名為玉瓶山,因形似瓶口,大家都稱它為玉瓶口。”
“這就是咱們的突破口,將這玉瓶山從中間挖斷,洪水自然外泄,水位也就下去了。”
穆康又問:“挖山的話,不知要費多少時間呢?”
淮瑾想了想,道:“以玉瓶山的體量,若是多派出些人手,夜以繼日,一個月相比也就能挖斷了。這玉瓶山附近沒有村落和居民,也沒有珍貴植物樹木,挖山泄洪,是咱們當下最快最好的法子了。”
眾人在心中思量,確實除了這個方法之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當下都有些興奮起來。
這場水災來的兇猛,持續又長,眾人都有些疲憊。如今見到了曙光,縱使千難萬險,也隻有迎頭而上的道理,勁頭十足。紛紛站起來暢所欲言。
淮瑾既有欣慰,也有感動。他看著眾人道:“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隻管上報,我一定想法子給各位解決。當下最要緊的是要立刻動工,若是水災在這一個月內加重了,無疑會增加傷亡,也會增加不確定的困難。當務之急就是召集好工匠立刻開始挖山。”
穆康站了起來:“殿下此法甚好,別的部署工作就交由下官們,一定控製在一個月內挖斷瓶口將洪水泄出去。”
眾人也都站了起來,各自領了任務出去安排。
淮瑾每日要到玉瓶口去守著,有什麽事都能當場解決。餘危給淮瑾來過幾次信,兩地隔得不遠,通信方便,瀧州很快就排除了水患,開始了災後重建,修渠也已進入尾聲,若是順利,說不準能與淮瑾同迴雲都。
朝華在居養院中照顧孤兒與老人,又跟穆康要了幾個人手組建了一隊流動的安葬隊,專門在水中搜尋去世亡者,再行妥善安葬。每日裏忙個不停。
施藥局的工作比最開始輕了許多,如今隻有一隊流動施藥局。四名醫正輪流外出,也能在居養院坐診。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穩步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