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異世大陸之中,荀彧內心深處始終縈繞著對於他與曹操之間關係微妙變化的憂慮。


    然而,曹操對他並未有任何隱瞞的必要,因為那些並無任何實質性的影響。荀彧盡管依然滿腹疑慮與擔憂,因為他察覺到曹操表麵態度雖然豁達坦誠,言語間卻又似乎隱藏著未解的深意。


    此事關乎二人,如今曹操已明示不會有變動,接下來的焦點便是秦毅。荀彧思及此處,暗忖自己還需親自向秦毅問個清楚。


    按照常理,像秦毅這般絕頂的人物,若非自身存有反叛之心,曹操斷然不會輕易動手,那樣隻會顯得己方格局狹隘。再加上荀彧與曹操的關係雖表麵上看似融洽,實則仍存在一定隔閡。


    因此,在此時此刻,荀彧深知自己說話必須謹慎。他微微頜首,向曹操表達敬意道:“主公,屬下別無他事。”


    曹操並未放在心上,迴應道:“倘若你身邊有人對此事有所疑問,不妨將我剛才的解釋轉告於他。”


    “我的真實意圖便是如此,無需變更,這對大家都有利。隻要丞相與大將軍二職穩握在我等手中,便無需擔憂出現重大變故,你盡可放心。”


    荀彧聞聲,忙連連點頭稱是。隨後,他離開了曹操的府邸,徑直來到了秦毅的府上。


    荀彧的身份顯赫,秦毅府上的侍從自然是識得他,一路引領他至秦毅的門前,恭敬地稟報道:“公子此刻正在內室,請隨我前往。”


    荀彧輕輕點頭,心中已然明了。秦毅早已知曉荀彧來訪,便立刻問道:“不知荀彧兄深夜前來,有何要事相商?”


    荀彧聽後朗聲大笑,對待秦毅這位盟友,他自然不敢怠慢。他們曾並肩作戰,生死與共,關係可謂親密無間。


    於是,荀彧並未立即闡明來意,反而豪爽地提議道:“今夜月色皎潔,我帶來幾壇佳釀,何不在花前月下共飲幾杯,你覺得如何?”


    秦毅聞此,欣然應允,打開門扉邀請荀彧入內。兩人一同步入庭院中央,四周仆役點燃燈籠,站立一旁,中間擺放著美酒佳肴,相對而坐。


    秦毅微笑道:“適才我在研讀古籍,對於丞相之位,我一直無意染指,無奈主公堅持要我接任此職。”


    “既接了這個擔子,自當全力以赴。因缺乏經驗,我需盡快彌補,以免誤事。如有招待不周之處,還請你多多包涵。”


    荀彧聽罷,麵上閃過一絲驚愕:“你說這丞相之位是主公親自讓予你的?”


    秦毅點頭承認,並詳細講述了當日發生在漢獻帝劉協麵前的經過,事無巨細,敘述得詳盡至極。


    待聽完秦毅所述,荀彧瞠目結舌,他對先前的認知有了顛覆性的改觀。


    然而,在了解真相後,荀彧慢慢明白了曹操與秦毅早有默契,否則曹操怎會如此淡然,不曾來找麻煩?


    想到這裏,荀彧不禁苦笑一聲,暗自懊悔自己本該早點察覺到這一點。他對著秦毅問道:“你真的沒有任何自立門戶的想法嗎?”


    秦毅聽罷,淡然一笑,搖頭否認:“你認為我會有什麽別的心思?我已在主公麵前效力多年,怎會有異誌?”


    說到此處,荀彧心中又生出新的困惑,於是再次發問。


    “你確定一點都沒有想過要另立門戶嗎?”荀彧一字一頓地問道,他知道這個問題對於秦毅而言並非意外,因為他也猜測到不止荀彧一人對此存有疑惑,隻是其他人因顧慮身份地位,不敢直接問秦毅。


    不過荀彧的地位較為特殊,所以得以當麵向秦毅求證。對此,秦毅毫不避諱,畢竟自己心中坦蕩,並無任何退縮之意。


    “我都跟你講得很清楚了,我當然不會有那樣的念頭。但為何你會覺得我有這樣的想法呢?”秦毅說完這話,不由得笑了笑,暗想荀彧的思維果然與眾不同。


    荀彧臉色一肅,認真地道:“主要原因是我覺得你在軍中威望頗高,一旦有此心思,必然會有許多人追隨你。屆時局勢恐怕會動蕩不安,我們目前的優勢並不穩固,搞不好會功虧一簣。既然我們相識已久,我不希望你踏上一條危險的道路,所以特意前來提醒你。”


    秦毅聽後點頭,表示已經明白荀彧的良苦用心。他又一次向荀彧保證:“在這件事情上,我沒什麽需要隱瞞你的,確實沒有那種打算,你可以相信我。”


    秦毅如今在曹操麾下權重財豐,眾人對他亦敬重有加,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遇大事之時,曹操自有安排,他隻需遵令行事即可,這樣的生活過得頗為愜意,短期內並無另立門戶的想法。


    至於荀彧的擔憂,秦毅並未感到不悅,畢竟荀彧此舉出於關心,生怕他誤入歧途。現如今兵馬大權均掌握在曹操手中,一旦心生異誌,必敗無疑。


    荀彧認可了秦毅的迴答,心中的疑慮稍稍釋然。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似乎此刻的心情也隨之舒暢許多。


    隨後,荀彧再度開口,而秦毅一如既往地給予了明確的答複。兩人舉杯共飲,沉浸在這場心靈交流帶來的愉悅之中。


    在創造過程中保持角色名稱不變的情況下,將這段文本轉換為玄幻小說風格:


    \"然而,對於當前劉協之事,你有何高見?我總覺劉協背後隱藏著重大變故,他此舉或許並非無針對你的意圖。\"


    聽完此言,秦毅卻輕輕搖頭,眼中閃爍著異彩。


    \"劉協此刻的身份極為神秘特殊,但他終究是天選之主,我們自當以崇高的禮節對待。\"


    \"但這前提是,他願與我們聯手共事,否則一切便無需再多談。你覺得主公會在這件事上疏忽嗎?主公深思熟慮之際,我輩隻需執行其意誌即可。\"


    荀彧聞此言,微微搖頭,沉聲道:\"我不信你對此事毫無見解。如今主公麾下眾多謀士正對此問題費盡心思,你我也該有所交待,以便迴去答複他們。否則此事一旦越傳越烈,恐怕會對你的地位造成威脅。畢竟主公的性格你是清楚的,這不是有沒有此事那麽簡單。\"


    秦毅聽罷,隻能無可奈何地歎了口氣,迴應道:\"劉協此人實無需過多關注,畢竟他手中並無實質性力量,若過分投入精力對付他,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目前最佳策略便是持續執行原先計劃,如袁紹、孔融這般勢力才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對象。即使劉協心中千謀萬算,隻要他無握兵權,便無法對我們構成實質性的威脅,這一點我想你我都明白,他不足以成為我們首要擔憂的目標。\"


    秦毅說完,荀彧立刻領悟了他的意思,內心深處暗自點頭。


    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轉折點就在於秦毅的態度。若秦毅生出異心,事情將會變得棘手無比。然而通常情況下,秦毅是不會有這樣的念頭的,至少他此刻並未流露出絲毫此類跡象。


    二人接著交談加深感情,畢竟同屬曹操麾下,平時相處融洽,戰時才能配合默契。此時此刻,他們品酌美酒,尤其在這個寧靜的時刻,飲酒成了釋放壓力的最佳方式。平日裏荀彧難得找秦毅暢飲,因此格外珍惜這次機會。席間,荀彧也將近日遇到的問題向秦毅請教,希望能得到他的解答。


    秦毅對這些問題自然是來者不拒,一一解答。直至深夜,兩人已暢飲數壇,旁侍的仆役們不斷端上佳肴佐酒。


    荀彧看著滿桌空壇,微笑著說:\"今晚聊得甚是盡興,幸虧找你來了,否則還不知何時能解開這個困擾呢。你處理此事的方式真可謂眼光獨到,深思熟慮,荀彧再次對你表示敬佩。\"


    第315章


    荀彧對秦毅如是說,秦毅則微微點頭,對於他而言這隻是小事一樁。他囑咐荀彧先行離去,並派幾名隨從護送。


    荀彧答應一聲,起身朝外走去。秦毅望著荀彧漸行漸遠的背影,嘴角勾起一絲無可奈何的微笑。如今整個許昌城中,無數人在揣測著類似的事情,其中包括曹操帳下的諸多將領與謀士,他們無不對此心懷憂慮——因為一旦事態失控,最受影響的必然是他們自身。


    然而,秦毅對此從未太過在意,更不願費心解釋。本來無中生有的事情,解釋得越多,隻會讓人更加關注。今天荀彧主動前來詢問,正好借他的口把消息傳播出去,這對己方無疑是有利的。再者,既然曹操那邊一直沒有動靜,想來態度應與自己一致。這也是秦毅始終願意留在曹操麾下的原因之一。曹操雖有時疑心重重,但對待下屬卻頗為仁義,從不做虛偽之舉,這讓秦毅感到十分舒坦。


    此刻,在另一個角落。


    荀彧迴家的路上,發現自家門前赫然站立著一個人影。他揮揮手示意身旁的人退下,自己已經平安抵達家門口,無需擔心。眼前之人並非他人,正是郭嘉。


    \"這麽晚了,你為何還在此守候?莫非找我有重要之事相商?\" 荀彧醉眼朦朧地問道,麵泛紅暈。


    郭嘉答道:\"我在此等候你整宿未歸,沒想到你竟至此刻才返。看來今日在秦毅處頗有收獲,你可否與我分享一二?\"


    郭嘉深知秦毅與曹操之間的事態將對他產生深遠影響,本打算與荀彧結伴前去詢問。不料荀彧卻比他先行一步,他便決定在此耐心等待。在他看來,此事是他必須解決的首要大事,否則無法集中精力應對其他事務。


    郭嘉索性便在荀彧門前靜靜守候,直到荀彧歸來,立刻上前迎接,出現了剛才那一幕。


    荀彧聽了郭嘉的話,伸出手指點了點他,隨之哈哈大笑:\"好你個郭嘉,我還以為你對此事毫不在意,原來也是個好奇寶寶啊!\"


    郭嘉苦笑一聲,答道:\"這實乃迫不得已之舉,隻好向你求教。\"


    整個白天,郭嘉都在苦思冥想這個問題,嚐試推算其中玄機,但卻始終無法理清頭緒。因此,他隻能尋求荀彧的幫助,解決問題。因為他實在摸不清秦毅的性格,唯有通過直接詢問才能找到答案。


    荀彧對此毫不客氣,揮手示意郭嘉跟隨自己進屋。隨後,兩人一起步入荀彧府中的書房,準備深入探討此事。


    \"你不妨詳述一二,對此事我懷揣濃厚的好奇。”


    此刻,郭嘉臉上流露出一種宛如稚童般的好奇神色。


    荀彧見到此景,不禁淡然一笑,隨之緩緩道來。


    “實則此事極為淺顯易懂。眾人皆疑秦毅心存背叛之意,但實際上他並無此種念頭,並且他已經言明諸多內情。”


    “故此我選擇信任他,更不必提秦毅根本無需召你前來,你可曾細想過這一點?”


    聽罷此言,郭嘉內心瞬間一陣震動,繼而微微點頭示意。


    見到郭嘉此刻一臉釋然的模樣,荀彧不由得心中暗笑,旋即開口詢問道。


    “你這是何意?為何看似滿腹憂慮,難不成此事竟讓你糾結了一整天嗎?我以為實無此必要。”


    然而郭嘉似已洞悉荀彧心底的想法,瞥了他一眼,輕描淡寫地道出一番話來。


    “爾等不過是五十笑百耳,我對你的想法還能不清楚麽?若非心急如焚,怎會去找他詢問此事?”


    聽罷此言,荀彧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迴應。


    “秦毅固然毫無異心,但我擔憂的是主公可能對此事有其他看法,甚至可能會針對秦毅采取一係列行動。”


    “我憂慮的便是因此而導致人心離散。”


    然荀彧麵露不屑之色,反駁道:


    “這簡直是荒謬至極,主公乃睿智之人,此事我已經向他請教過,他並非此類人物。”


    在思緒明晰之後,兩人各自心中的困惑也隨之消解。他們均是非常聰慧的人物,對於可能出現問題的關鍵所在,第一時間便洞察了出來。


    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們許久,但最終的結果令他們深感欣慰。對他們而言,若秦毅真有他誌,則必致內部紛亂,戰爭四起,導致他們內部矛盾叢生,這是他們不願見到的局麵。


    至少他們對曹操抱有信心,並堅信照此發展下去,問鼎天下之日可期。


    然而他們並未料到,因秦毅之事引發的巨大風波,此刻尚渾然不知。然而荀彧迴到住處後,凡有詢問者,皆以實情相告,於是風波漸平,眾人開始意識到這一切不過是劉協的陰謀。


    第317章


    許昌之地雖然暫時恢複平靜,但在另一處,則是波瀾壯闊。


    在另一方天地,劉協在許昌冊封丞相與大將軍之舉,猶如驚雷一般震撼天下,瞬息間便傳遍各地,幾日後更是引發了各方勢力的關注。


    其中,袁紹得知此消息後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對著眼前的謀士們大聲訓斥:“養你們這群廢物有何用?如此大事發生,你們竟然無人察覺!”


    “直至本王親自動手調查,才得知曹操已將劉協擒獲帶迴。如今我們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麵,你們倒說說看,這該如何應對?”


    聽聞此言,幾位謀士立刻起身,其中沮授率先發言。


    “依微臣所知,此事主要源於孔融的牽扯。在此之前,秦毅布下陰謀,致使他們與孔融聯手進攻郭汜等人。”


    “不知為何,洛陽城突告失守,劉協遂被他們帶走。此事的具體經過我們並不清楚,但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大致如此。就算我們事先知情,受限於地理位置太過偏遠,我們也無可奈何。”


    聽完沮授的話語,袁紹愈發憤怒,但他深知沮授乃麾下首席謀士,平時對自己助益良多,自然不便加以責罰。此刻他隻能強抑怒火,開口說道:“如今曹操已經掌控了劉協,並自立為大將軍,還將心腹提拔為丞相,如此一來,天下豈非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倘若再拖延下去,恐怕等到各路諸侯都被他收服,我們連一口殘羹剩飯都難以分得。”


    “原本我還以為他隻是想占據一方土地而已,卻不料他竟有如此狼子野心,實在叫人痛恨。”


    不過,沮授卻在一旁提醒道:“將軍切勿忘記,還有一個人一直在曹操身邊,那便是秦毅。此人機敏過人,此事很可能就是出自他的計謀。”


    “正是因為他,曹操才能達到現今的地步。且不論是上次領軍出征,還是這次帶劉協迴去,秦毅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所以此事定與秦毅脫不了幹係。”


    提及秦毅,袁紹不由得憶起之前的遭遇,那次自己便險些栽在其手中,此刻心情更為複雜。盡管他性急如火,卻深知此刻更需保持冷靜。縱然他性格衝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愚蠢。每當最焦躁不安時,他反而越發明白自己必須鎮定下來。


    在一個遙遠的奇幻世界裏,時光流轉,他凝望著底下眾多智囊,“麵對當前的局麵,如果我們始終按兵不動,恐怕終將被曹魏勢力徹底吞噬。”


    “因此,我們必須采取行動,諸位有何良策,請盡管直言。”他的話語剛落,台下的謀士們並未有人立即起身,取而代之的是一陣低語的討論,袁紹對此並不顯得焦急。


    因為他深知,這樣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計謀,非一時半刻所能敲定,何況這消息也是晨間剛剛透露給大家的。


    袁紹隨即宣布:“今日,爾等在此深思熟慮,如若無法得出對策,那就無需離去,我會陪你們一同等待。”


    “此事攸關我們的生命與未來命運,希望各位都能用心思索。”話畢,那些謀士立刻緊張地開始了沉思與探討。


    此刻,沮授開口道:“照當前局勢看來,倘若我們一直龜縮於此地,恐處境危急,不如我們轉而攻取官渡。”


    聞及“官渡”二字,袁紹瞬間心生靈感,朝沮授迴應:“請你詳細解說。”


    沮授起身接著道:“當今情勢之下,官渡乃一處至關重要的戰略要衝,一旦我們能將其占據,袁紹勢力必將受到鉗製。”


    “不論其欲何為,必先經過我們之地,故無法肆意擴張;反觀我方,則可借此機會大規模擴張勢力。屆時,待我方實力崛起,一舉蕩平曹操勢力,便是舉手之勞。況乎,現今曹操已掌控劉協。”


    “此刻曹操心中必懷壯誌,將來定會對這片區域有所圖謀。那時我方可養精蓄銳,伺機而出。據我觀察,劉協最近頒布新政,正是人心歡騰之際,我方正可趁此時機,揮師直指官渡,搶占先機,必能大幅提升未來勝算。”


    沮授話音剛落,周圍的謀士們紛紛鼓掌稱讚,他們由衷地欽佩沮授能在短時間內提出這般具有建設性的建議。這也是為何袁紹屢次聽見沮授之言,雖略有不滿,但卻從未加以責罰的原因。


    此時,另一位謀士田豐走上前來:“在下以為沮授所言甚是,官渡確為關鍵的戰略地點,若不將其控製,我們將無從談奪取天下。得官渡者得天下,這一點我和沮授的看法相差無幾。”


    見田豐亦讚同沮授的觀點,袁紹欣然點頭。他環視四周,再度問道:“若諸位還有其他見解,此刻便可直言不諱,我必悉心聆聽。”


    然而田豐與沮授皆已言明此事,其餘謀士的能力遠不及二人,自然不敢再多言。袁紹於是果斷決定:“傳令三軍,向官渡挺進,務必攻克!”


    大軍聞令而動,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曹操府邸內,曹操近日一直在深思熟慮全局大勢。他意識到雖然已控製了劉協,但形勢仍不明朗。於是曹操喚來秦毅共議策略。


    秦毅恭敬地走進來,向曹操行禮道:“主公。”


    曹操示意他坐下,並問道:“我有一事須請教於你,如今雖已將劉協握在手中,但僅憑此還不夠,還需從另一層麵製定戰略性進攻與擴張的計劃。假使我們一直駐守許昌城,無疑是浪費大好時機。你能否為我指出一條擴張之路?”


    秦毅從容應對,攤開地圖詳盡分析:“根據當前局勢,我們身在許昌,東麵有孔融,北麵有袁紹。”


    “孔融在經曆上次戰役後,能保全自身已是不易,斷無能力對我們構成威脅。所以我們當前最需防範的是袁紹。”


    提及袁紹之名,曹操臉色驟變,因為袁紹手握重兵,且早在青州之戰中就曾對他出手,顯露出敵對之意。雙方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有機會,必有一場生死對決。


    於是曹操示意秦毅繼續講下去:“你說吧,我聽著。”


    秦毅毫不遲疑地道出自己的見解:“據我判斷,當前首要的目標便是袁紹。既然如此,我們應該預測並破解他的下一步動作。得知許昌城的情況後,他們必然恐慌不已,進而可能圖謀奪取官渡。”


    官渡二字再次提及,曹操目光聚焦在地圖上,立刻發現了官渡地理位置的關鍵性,一旦奪得官渡,對未來一係列計劃的推進裨益匪淺。反之,若失守官渡,則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倘若被袁紹奪走,局麵更是不容樂觀。


    因此曹操連連點頭,對秦毅說:“你說得對,接著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和貂蟬喝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5並收藏三國:和貂蟬喝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