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非同小可,此事必須傳遍周遭之人,一旦泄露,將難以逆轉。


    在這凡塵世界之外,各大諸侯與世家中顯赫之輩乃至普羅大眾皆將得知此消息。劉協隨之迅速揮毫潑墨,筆走龍蛇。


    與此同時,在另一方天地,曹操已返迴自家府邸,秦毅亦迴到府上,剛剛落座不久,凳子尚未暖熱,便有一訪客登門拜訪。


    此人並非他人,正是先前曾有過合作關係的智者荀彧。荀彧來訪後直截了當地問秦毅:“此前主公帶你一同去找劉協了嗎?”


    秦毅微微點頭,荀彧乃一方謀略大家,同時也是曹操麾下一員猛將,兩人私下關係甚篤,因此秦毅聽到這個問題後並未遲疑,直接透露了實情。


    荀彧聞此言,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點了點頭,隨即離去。目睹此景,秦毅內心深處不禁生出一絲困惑,不明白事情究竟為何發展至此。


    然而他並未過多追問,畢竟那是人家心中的主意,若不願吐露,他也無權過問。


    兩日後,劉協已決心采納此策,經過深思熟慮,他認定此舉最有利於自身突圍而出,他希冀使秦毅變得更加強大,如此便有機會與曹操爭奪些許權柄,從而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故而,他懷揣著這個打算。


    而在這一刻的另一邊,曹操尚不知曉彼處之事,此刻正與眾謀士在其府邸品茗閑談,這段時日裏並無大事發生。


    恰在此刻,一位宦官步入廳堂,朝曹操施禮道:“曹主公,陛下有請。”


    這位宦官雖然地位看似低下,但頗有眼色,言辭之中不乏禮貌之意。曹操聞此言,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料定陛下已對自己提出的建議有了迴應,並已做出決策。對此,曹操堅信劉協必定會接受自己的提議。


    故而,如今隻需前去摘取勝利的果實即可。同時,他還帶上秦毅一同前往。對此,秦毅自是欣然從命,二人一同踏入宮門。


    甫一進入皇宮,行過大禮後,曹操便目光炯炯地凝視著眼前的劉協。


    劉協此時毫無猶豫,徑直將一封密令遞給身旁的宦官,後者隨即展開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曹操為大元帥,秦毅為天機閣丞相,請二位接旨。”


    此言一出,曹操原本含笑的眼眸陡然一滯,轉瞬之間流露出一絲不同尋常的神色。眼前的局麵顯然與其設想相悖,顯然對方是在針對自己。原先他意欲擔任丞相之職,卻不料被封為了大元帥,此職位轉變之巨大,實非尋常。


    丞相執掌朝廷內外之事,其地位遠高於大元帥,這便是他最初向劉協提出的要求。然而他未料到劉協竟會對他這般設局,更沒想到劉協竟有如此大膽之舉。


    他遂質問道:“不知陛下此舉何意,莫非其中有朕未知的好處所在?”


    劉協搖頭以對,而後從容答道:“當日不是你自己所說麽?一位為丞相,另一位為大元帥,朕並不識得爾等二人,故唯有如此安排。”


    “如今聖旨已頒,想來兩位應當不會有問題吧,這正合你意。”


    劉協言畢,滿臉無奈與無辜之色,讓人見狀恨不能將其扼腕。然而此刻的曹操卻強壓住怒火,麵上浮現出笑意,朗聲道:“微臣領旨。”


    曹操表現出一副坦然受之的樣子,然而秦毅卻並非愚鈍之人。


    他立刻察覺到其中端倪,劉協分明是在布下離間之計,企圖挑撥他與曹操之間的關係。在軍中,秦毅雖常出奇謀,但最終拍板決策仍需曹操點頭。倘若他成為丞相,則事態或將失控。


    秦毅深知,如若自己位居丞相高位,一切必將陷入混亂。作為聰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其中的貓膩,因此並未立即應允,而是大步上前,直麵劉協言道:


    “陛下萬萬不可,微臣實在愧不敢當這丞相之位,此職位實非吾所能擔當。”


    此話一出,曹操臉色驟變,他未曾料到秦毅竟會主動拒絕這一任命。丞相之位,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沉吟片刻即明白秦毅此舉的原因:秦毅手中並無兵權,即便成為丞相,又能有何作為?顯然,秦毅聰明得很,早已識破劉協的離間之計。


    然而,就在電光石火之間,曹操心頭又萌生了一個新的計謀。他轉向秦毅,開口道:


    “既是陛下之意,無需再爭論,此事關乎皇命,若隨意改動,豈非勞民傷財?如今陛下已然首肯,此事便不再更改,就此敲定吧,這對於所有人而言,皆是件大好事。”


    曹操說出這番話,令秦毅始料未及。他扭頭看向曹操,隻見曹操正對自己微笑,立時明白過來,原來曹操早已洞察劉協必然有所抵抗,否則反常之舉便是不正常的表現。於是,秦毅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那我便遵從天意,接受這重任吧。\"


    劉協的話語剛落,其臉色不禁掠過一絲驚異,眼中閃爍著一絲不確定,然而終究未曾表露出來。


    至少,事態的發展正如他所預料,未曾讓曹操得償所願,也未讓曹操最終登上丞相之位。


    隨後,他笑容隱含深意,朝二人開口道:


    “既然兩位已然應允,兩日後我會聚集眾人,公開宣布此事,那時,世間之人自會知曉。”


    聞此言,曹操並無異議,立即點頭讚同。


    在一片看似和睦的氛圍中,曹操與秦毅離別皇宮而去。


    離去之際,秦毅心中仍有困惑,直截了當地向曹操發問:“主公,您為何剛才不提自己欲成為丞相?我認為他未必敢違抗您的意願。”


    曹操微笑著搖頭,迴應道:


    “在我治下的大軍之中,你是我最為倚重之人,想必你也聽說過,我是個性多疑之人。”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外界所傳那般,我對你們並非毫無信任,尤其是對你,我秦毅,全然無需有任何疑慮。”


    “長久以來,你本有機會背叛於我,自行建國,甚至可一舉吞並我,然而你並未這麽做,始終效忠於我,擔任軍師之職。因此,無論是你成為丞相,還是我擔此重任,對我來說並無太大差別。”


    這寥寥數語,瞬間拉近了二人間的距離。秦毅心中無愧,的確,他並無取而代之的野心,對他來說,無論職位高低,隻要曹操給予足夠的信任便已足夠。


    於是,他默然接受了這一切,不再多言。


    此刻,曹操又開口道:


    “況且你智謀超群,做事雷厲風行,將來若是出任我的丞相,此舉也可視為提前練手。日後我或許會君臨天下,那時,你秦毅自然便是名副其實的丞相。”


    聽聞此言,兩人相視一笑,其中之意不言自明——曹操未來很可能成為那個統治天下的帝王,而秦毅則注定成為他的丞相。


    既然如此,提前熟悉丞相之責自然無妨。


    此時,秦毅再度開口:


    “主公,也許我們並無這般憂慮,但下屬們恐怕會有別樣揣測,甚至懷疑我存有篡位之意。此事望主公能為我澄清。”


    曹操聞聲,毫不猶豫地答道:“自然不成問題,此事交由我處理即可,你隻需安心擔當將軍之職,不必顧及瑣碎事務。有我在,劉協掌握在我們手中,不至於出大亂子。”


    秦毅感受到曹操的信任,內心舒暢不少。他出任丞相雖無壓力,但他亦擔心曹操因此起疑。如今聽到這番話,心中的顧慮稍解。


    第307章


    即使秦毅並無任何惡意,一旦曹操對其生疑,今後行事難免束手束腳,彼此關係也可能變得緊張。為此,他不願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畢竟,在曹操帳下效力已久,就如同鐵石磨礪出情感,且他的野心並不宏大,直至今日,他依然堅守自我信念。


    “主公,請放心,往後之事定不會讓您失望。”


    秦毅再次保證道。


    原本曹操有機會成為丞相,卻主動將位置讓給秦毅。秦毅明白,若曹操真想當丞相,必會排除萬難。然而曹操並未阻止秦毅,這顯然意味著他對秦毅的信任毫無保留。


    秦毅對此深感欣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此舉贏得了他的敬佩,讓他倍感舒適。


    此刻,皇宮深處,劉協目睹兩人離去後,嘴角勾勒出不易察覺的笑容。


    “看來秦毅果然答應了此事。如此甚好,我倒要看看他們會掀起何種波瀾。我不信曹操真的能忍受住,不對秦毅產生諸多猜忌。”


    實際上,劉協對軍隊中的情報了解僅限於表麵,殊不知在此之前,秦毅已有多次率軍征戰的經曆。沒有秦毅,就沒有今天的曹操。雖然曹操生性多疑,但他同樣重情重義。加之秦毅智慧過人,做事更為機敏果斷。


    有如此賢才輔佐,無疑如虎添翼。然而,劉協並未意識到這些,反而沾沾自喜地坐鎮皇位。


    “看樣子我可以長時間穩坐皇位而無憂了,隻是那些獲得權力之人意誌薄弱,讓我有機可乘。”


    劉協始終堅信,曹操與秦毅之間,一人是丞相,一人是將軍,丞相怎會甘心受將軍指使?一次兩次或許能忍,次數多了必然會產生裂痕。


    然而此刻,身旁的小太監忽然開口提醒道:


    “陛下,確如您所說,他們二人之間可能會出現矛盾,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立刻分道揚鑣。畢竟他們之間的上下級關係根深蒂固,輕易難以割裂開來。”


    “但也並非不可能,現今秦毅勢力日益壯大,倘若他心生稱王稱霸之念,我們倒不如暗中派人接近他。”


    “若有秦毅共同籌謀,一旦他有這樣的想法,必將迅速嶄露頭角,屆時我們在背後助力他崛起,豈非更有利?”


    “更何況在我看來,這秦毅實乃一股潛藏的忠誠之力,倘若我們在暗處助其崛起,那麽我等亦能借此機會浴火重生,重掌整個天淵帝國的權柄。”


    這個名叫淩霄的小侍衛所言,確實頗有深意。劉徹聽完之後,微微頷首,然而旋即眉頭緊鎖,緊接著便詢問道。


    “你說得雖有道理,卻還需給我一個具體的行動計劃,否則我依舊困惑不解。”


    劉徹從未有過如此宏大的設想,竟然意圖收服秦毅,令其為自己效力,這樣的念頭他之前從未有過。在他看來,能安穩地坐擁帝王之位已是不易,至於那些權力鬥爭,顯然並非他所能駕馭,因此他忍不住追問下去。


    小侍衛淩霄立刻迴應:“我們不妨派人秘密告知秦毅,我們可以全力支持他,屆時隻需觀察他的反應。如果他並未明確表示拒絕……”


    “那麽我們就尚存一線生機,即使他表麵拒絕,隻要此事不泄露給曹魏,那就意味著仍有轉機。”


    “這樣一來,便可逐步分化曹魏的軍隊力量,從而讓我們有機可乘,奪得真正的統治權。”


    這番言語如晨鍾暮鼓,使劉徹瞬間領悟其中奧秘,他點頭讚同道:“你的計策確有獨到之處,此事就交由你去籌辦。待到大漢帝國真正複興之時,你的地位必不會低微。”


    聽得此言,淩霄心花怒放,隨即著手安排人手接觸秦毅。另一邊,秦毅迴到府邸後,一直在揣摩此事。如今看來,他成為當朝宰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然而,秦毅內心並不願接受這個職位。原因有二:首先,此舉易引發曹魏的猜忌;其次,他自己手頭尚有許多軍事之事需處理,實在無力再去兼顧整個大漢帝國,他自認並無那樣的能耐。


    但這事既然曹操提了出來,他隻能暫時應允,畢竟待到將來真正掌控天下之時,一切都由曹操統籌安排,屆時他在宰相之位上日積月累的經驗必將大有裨益。


    秦毅思索片刻後,便不再糾結於此,而是專心研究如何才能勝任宰相一職。要知道,雖然漢朝表麵上兵力寥寥,但劉徹每日依然要處理許多事務,畢竟維持正統皇室秩序至關重要,否則劉徹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正當他沉思之際,門外忽然傳來通報之聲:“有一名宦官求見軍師!”


    秦毅一聽便知來者何人,遂應聲道:“請他進來。”


    他知道對方此次前來必定有所圖謀,故欲親耳聽聞其真實意圖。


    不多時,一名宦官走進庭院,向秦毅稟告:“軍師,我方有一事相求,望您出手相助。”


    秦毅略感好奇,反問:“有何事,但講無妨。”


    宦官環顧四周,發現院子裏還有幾位仆從侍立,遂提議道:“此處或許不便詳談,不如移步內堂詳述為佳。此事牽涉多方利益,需謹慎為之,不宜在外人麵前提及。”


    說話間,宦官目光流轉,顯然是在暗示周圍還有旁人窺視。秦毅瞧在眼裏,不禁啞然失笑,已然料定對方的目的所在。


    “那好吧,隨你進去便是。”秦毅深知無需擔憂什麽閑言碎語,經過之前的交流,他對曹操的信任已毋庸置疑,怎會因這點小事生出間隙?


    何況,他也想看看這位宦官究竟打的是什麽如意算盤。隨之,二人步入屋內,秦毅徑直落座於椅上。


    宦官忙俯身關上門,臉上堆滿笑意,望著秦毅低聲道:“軍師,或者該稱唿您為宰相大人了,您是否曾設想過有一天能雄霸天下?為何甘居他人麾下,受製於人呢?”


    “要知道久居他人之下,命運終究掌握在別人手中。像您這般才智出眾之人,將來必遭遺棄的命運。縱觀曆朝曆代,凡如您這般聰慧的人物往往遭遇殺身之禍。故我以為,軍師您對此事應早日籌謀才是。”


    聽罷此言,秦毅心頭一震,明白過來宦官的真實用意。於是他不動聲色地迴問道:“這話我聽著似有所指,還請你明言。”


    秦毅故意引導對方吐露實情,他想聽聽宦官究竟有何企圖。隨後宦官解釋道:“軍師果然英明,既然如此,我直言不諱。我是奉陛下旨意而來,若您有自立門戶之心,陛下願冊封您為永恆的宰相之位。”


    “隻要您能輔助陛下穩固皇權,並在未來收複天下後,承諾將所有兵馬盡數交予您指揮,不知您意下如何?另外,若您答應此事,我們一方勢力也將全力以赴配合您,並且絕無絲毫怨言。”


    聽見這段話,秦毅陷入了沉思。這時,宦官瞥見秦毅的反應,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然而,下一刻,秦毅猛地一腳踢在他的身上,怒斥道:“此事休要再提,再提休怪我不客氣!”


    在神秘的幻靈世界中,\"我必將你們所有生靈盡數抹滅,爾等休想令我有所動搖,速速退去吧!\"秦毅冷冽的話語如同寒冬的冰雪,刺入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說完這番話,那位名為太監的存在瞬間麵如土色,惶恐至極,急匆匆地解開了禁製之門,狼狽逃竄而出。


    目睹此景,秦毅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這一切早在他的預料之中,隻是劉協的表現比他預想的更為狡猾且心思縝密。


    然而,實際上劉協身邊的勢力微弱得可憐,若非如此,也不會讓他輕易說出那樣的話,驅使對方離去。


    而在同一時間,收到消息的劉協勃然大怒。然而站在他身旁的小侍衛卻走上前來,沉聲道:“陛下無需如此憤怒,其實這件事並非無法理解和應對。”


    “如今秦毅雖因此事並未動搖,但我們隻需挑明其中的問題,他內心必然會產生動搖。我們隻需尋找合適的時機,逐步瓦解對方的力量,短期內想要一舉擊敗他,並非易事,至少以我們的當前實力難以做到。”


    小侍衛的話頗具深意,劉協聽罷,默默點頭,心中卻暗忖:倘若曹操對此毫不知情,或許尚有一線生機。


    幾日後,整個許昌城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整個城池開始了一場盛大的封賞儀式,即將冊封新的丞相與大將軍。


    消息一經傳出,震驚四海八荒,隨之而來的是在許昌城舉行的宏大儀式。在儀式之上,劉協命令其身邊的仙官宣告了任命,曹操被封為大將軍,而秦毅卻被授予了丞相之職。


    這讓周圍觀禮的一眾仙妖皆感意外,甚至有人不解為何丞相之位沒有給予大將軍更高一層的地位,反而賜予了秦毅。然而他們雖心中疑惑,卻又不敢當麵發問。儀式結束後,整個許昌城陷入了一場沸沸揚揚的議論之中。


    原本曹操期待的是在宣讀任命後,許昌城歡聲雷動,進而順利掌控全局。然而事與願違,城中不少有識之士已然洞察了這其中的微妙變化,就如同劉協早已預見的一樣。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得知了此事並迅速傳播開來,甚至有人揣測秦毅已經有了篡位之意,一時之間解釋不清。


    麵對此情此景,曹操起初並未過多在意,他深知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裏,隻有實際行動才能勝過空洞的言辭。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像曹操這般豁達,比如荀彧,作為曹操麾下頂尖的智囊之一,他對此事倍感憂慮。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擔心秦毅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


    荀彧在曹操府邸門前徘徊不定,心中反複權衡:“我要不要進去?如果進去,豈不是顯得我多事,反而可能引發不必要的麻煩?但如果不去問問,萬一真的出了岔子,我又該如何是好?”


    最終,荀彧深吸一口氣,毅然決定踏入府邸,至少要去了解一下曹操的真實態度,若發現問題,則需盡早規勸;若無誤,則加深印象,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曹操誤會秦毅。


    此刻,曹操正在書齋研讀兵法,身為即將登台的大將軍,他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雖然平素身為主公,他處理事務極為認真,但對於具體的軍事策略卻不曾涉足。於是,他決心多加學習,以防將來真有需要用到之時。


    當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見識。在他看來,身為一國之君,必須通曉各方各麵,否則又怎能坐穩江山?


    不得不承認,曹操此舉展現出其宏大的格局和深遠的目光。


    不久,一名侍衛前來稟告:“啟稟主公,荀彧求見!”


    曹操抬眸瞥了一眼,隨口吩咐道:“往後,荀彧前來見我,無需通報。”


    “遵命!”


    曹操對荀彧等人一直信賴有加,畢竟這些都是他麾下的謀士,他對他們的待遇自認不薄,認為他們斷不會做出背叛之事。


    這正是曹操駕馭人心的獨特手腕!


    荀彧走進書齋,恭敬地向曹操行禮:“參見主公!”


    曹操輕輕點頭:“起身吧,今日來訪必有要事,說吧。”


    荀彧立刻迴應:“正是如此,今日臣聽說許昌城內局勢動蕩不安。”


    “劉協頒布的聖旨將主公您封為大將軍,卻將秦毅軍師提拔為丞相,此事引發了諸多猜測和議論。”


    ...... ...


    荀彧神情嚴肅地繼續說:“臣也因此憂慮不已,故此特來請教主公,您對此事如何看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和貂蟬喝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5並收藏三國:和貂蟬喝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