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忽然認為玉山的意見很重要。
“你是護國公主。朕信任你。”
玉山翻翻白眼。
“父皇,弘冀資質不錯,可是,他也不是一個天才,也不是什麽神仙下凡,直接就能幫您成就偉業的。”
李弘冀需要教導。
李昪明白玉山的意思。
李弘冀現在七歲了,正是成長的關鍵時候。
“朕應該把弘冀接到身邊親自教養嗎?”
李昪竟然想征求女兒的意見。
“我隻是一個公主,幹嘛要管這些事情。不過,我倒是覺得,可以讓宋福金教導孫子,也許,這樣她就能安心一些,不必用非常手段做事。”
玉山嘴角歪了一下,拋出這樣一個建議。
“不過,父皇,我是一個沒有什麽用的公主,在寺廟裏麵待了那麽久,既不懂禮儀,也沒有見識,這個皇宮不適合我,我可以早點去公主府嗎?”
玉山語氣散淡地說著。
李昪歎氣。
“如果你不喜歡在皇宮裏麵住,早點去公主府也好。不過,你不要輕易舞動什麽禪杖,最好要顧及一下皇家的臉麵。”
“禪杖是女兒的修行之物,隻要沒有人對女兒不敬,禪杖就隻是禪杖而已。哪一個高僧大德沒有禪杖呢,這難道也犯忌諱?”
玉山冷淡地反駁。
李昪的頭又開始疼起來。
“你為什麽不能像其他女兒那樣乖巧聽話?”
“父皇,我在洪州的時候,給錦琇燒了地藏菩薩本願經。錦琇很聽話,她聽了您的話,去南漢了,然後死在那裏。”
玉山盯著李昪的眼睛說著。
錦琇,李昪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恍惚了。
他好久不曾聽人提起這個名字了。
錦琇的生母趙兮兒,因為怕惹李昪不愉快,也從不主動在李昪麵前提起這個去世的女兒。
李昪差點忘了錦琇。
現在被玉山冷不丁提起來,他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錦琇……錦琇……你提她做什麽?”
玉山嘲諷地冷哼了一聲。
看吧,這就是聽話女兒的下場。
“她聽話嫁到南漢去了,水土不服,生了大病,然後死了,您把她給忘了。”
李昪終於反應過來。
他的臉色陰沉下來。
“朕沒有忘了自己的女兒,朕已經追封她為豐城公主了。玉山,朕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玉山笑了笑。
“您都快忘了她。父親,在您心裏麵,錦琇無足輕重,對不對?”
李昪長出一口氣。
他不喜歡玉山現在看他的眼神,像是能看透他的靈魂。
“她已經是豐城公主!”
“是啊,她地下有知,一定高興死。”
玉山心裏頭都是嘲諷。
李昪忽然間臉色暗淡下來。
在玉山心裏,自己並不是一個能保護好孩子的父親。
“難不成,景遂和景達,也認為我無法保護他們嗎?”
玉山沒理會他。
李昪卻希望有人跟他說一些實話。
“玉山,你也覺得,就算朕有意抬舉景遂,也沒有辦法好好護佑他周全?”
“父皇,你知道,那些刺客並不是衝著我來的。 ”
玉山說的明白,實際上刺殺的目的,是為了影響景遂的口碑和名聲,讓他失去當儲君的資格。
可是,李昪還不是把這件事揭過去了。
李昪打江山,有相當一部分是宋福金的功勞。
宋福金已經是李昪的發妻了,從各種意義上來說。
李昪想改立景遂做太子的話,大臣們都心思各異。
自古來講,奪嫡就是不對的。
並且,對景遷的死因,大家表麵上不說什麽,背後誰不覺得心涼。
宋皇後的手段,不聲不響,把一個萬眾矚目的皇子送到西天。
誰不後背汗毛直立?
如果景遂有本事順利當上皇帝,能順利坐穩位置,這也就罷了。
如果景遂沒那麽有本事,宋福金要是算起後賬,說不定多少人要倒黴。
李昪聽了玉山的話,他也隻是側過頭去。
宋福金也跟他同甘共苦過,並且出力很多。
就比如說當年徐溫去世的時候,雖然徐知誥耍了各種手段不去奔喪,但是廣陵城裏麵的流言蜚語還是讓他如坐針氈。
奔喪就是死路一條。
不奔喪,廣陵城的百姓背後都罵他不忠不孝。
“再這樣下去,名聲就臭了,今後就是坐上大位,史官史書秉筆,寫出來的話也不好聽。”
徐知誥的壓力特別大。
他每天在那裏輾轉反側,脾氣上來了,暴怒無比。
宋福金握著他的手說:
“大人,您現在是吳國的掌舵人,您要是有什麽三長兩短,吳國百姓怎麽辦?奴婢雖然沒讀過什麽書,也知道移孝做忠的道理。就是把孝順父母的心情,用於效忠於君王,您現在離開廣陵,把吳王扔在這裏,那不是不忠嗎?”
經過宋福金的提醒,徐知誥去找吳王楊溥。
“父親大人病逝,按理臣應該奔喪盡孝,奈何臣知道吳王離不開臣,也隻能在廣陵斬衰服喪。”
楊溥心裏想,我可沒有那麽離不開你。
然而他不敢,如果他這麽說了,徐知誥也會讓他出點兒事情,這樣就真離不開了。
楊溥下了詔書,親口承認自己需要徐知誥的輔佐,一天也離不開,所以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徐知誥不必迴金陵奔喪。
這時候,宋福金披麻戴孝,把自己的首飾和私房錢都捐了出來,變成糧食柴火,用來資助廣陵城的窮苦百姓。
“這是我作為徐家的女眷,為公爹積福,祝他早登極樂。”
宋福金這麽解釋自己的行為。
徐知誥心愛的如夫人把首飾都拿出來救濟窮人,為徐溫祈福。
真是無上的孝心。
廣陵城的流言蜚語也少了。
百姓的觀念有時候也很樸素。
他們真的認為是吳王離不開徐知誥,再加上得到了徐家的恩惠,所以為徐知誥說好話的人多了起來。
當時,宋福金幾乎連一件首飾都沒給自己留。
她要證明自己並不隻是一個會生孩子、會在床上安慰男人的女人。
她也有格局和魄力。
當初,王氏能陪著徐知誥給徐溫侍疾。
徐知誥覺得這方麵還是這個出身世家的正夫人強。
他在床上流露出如此意思,宋福金並沒有生氣耍小性。
她學著王夫人的樣子替徐知誥分憂。
學得有模有樣,還青出於藍。
徐知誥被感動得無以複加。
王夫人評價:
“這份魄力,說實在的,一般女人都沒有。就算是宋氏心思多,肯做到這個份上,就是一個男子,那也是梟雄的本事。”
所以,對於李昪來說,宋福金算是自己的盟友戰友。
不是普通的女人能夠比擬的。
李昪讓自己陷入兩難。
他想保全宋福金的皇後之位,還想讓其他兒子做皇子。
結果把自己弄得不上不下。
“你是護國公主。朕信任你。”
玉山翻翻白眼。
“父皇,弘冀資質不錯,可是,他也不是一個天才,也不是什麽神仙下凡,直接就能幫您成就偉業的。”
李弘冀需要教導。
李昪明白玉山的意思。
李弘冀現在七歲了,正是成長的關鍵時候。
“朕應該把弘冀接到身邊親自教養嗎?”
李昪竟然想征求女兒的意見。
“我隻是一個公主,幹嘛要管這些事情。不過,我倒是覺得,可以讓宋福金教導孫子,也許,這樣她就能安心一些,不必用非常手段做事。”
玉山嘴角歪了一下,拋出這樣一個建議。
“不過,父皇,我是一個沒有什麽用的公主,在寺廟裏麵待了那麽久,既不懂禮儀,也沒有見識,這個皇宮不適合我,我可以早點去公主府嗎?”
玉山語氣散淡地說著。
李昪歎氣。
“如果你不喜歡在皇宮裏麵住,早點去公主府也好。不過,你不要輕易舞動什麽禪杖,最好要顧及一下皇家的臉麵。”
“禪杖是女兒的修行之物,隻要沒有人對女兒不敬,禪杖就隻是禪杖而已。哪一個高僧大德沒有禪杖呢,這難道也犯忌諱?”
玉山冷淡地反駁。
李昪的頭又開始疼起來。
“你為什麽不能像其他女兒那樣乖巧聽話?”
“父皇,我在洪州的時候,給錦琇燒了地藏菩薩本願經。錦琇很聽話,她聽了您的話,去南漢了,然後死在那裏。”
玉山盯著李昪的眼睛說著。
錦琇,李昪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恍惚了。
他好久不曾聽人提起這個名字了。
錦琇的生母趙兮兒,因為怕惹李昪不愉快,也從不主動在李昪麵前提起這個去世的女兒。
李昪差點忘了錦琇。
現在被玉山冷不丁提起來,他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錦琇……錦琇……你提她做什麽?”
玉山嘲諷地冷哼了一聲。
看吧,這就是聽話女兒的下場。
“她聽話嫁到南漢去了,水土不服,生了大病,然後死了,您把她給忘了。”
李昪終於反應過來。
他的臉色陰沉下來。
“朕沒有忘了自己的女兒,朕已經追封她為豐城公主了。玉山,朕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玉山笑了笑。
“您都快忘了她。父親,在您心裏麵,錦琇無足輕重,對不對?”
李昪長出一口氣。
他不喜歡玉山現在看他的眼神,像是能看透他的靈魂。
“她已經是豐城公主!”
“是啊,她地下有知,一定高興死。”
玉山心裏頭都是嘲諷。
李昪忽然間臉色暗淡下來。
在玉山心裏,自己並不是一個能保護好孩子的父親。
“難不成,景遂和景達,也認為我無法保護他們嗎?”
玉山沒理會他。
李昪卻希望有人跟他說一些實話。
“玉山,你也覺得,就算朕有意抬舉景遂,也沒有辦法好好護佑他周全?”
“父皇,你知道,那些刺客並不是衝著我來的。 ”
玉山說的明白,實際上刺殺的目的,是為了影響景遂的口碑和名聲,讓他失去當儲君的資格。
可是,李昪還不是把這件事揭過去了。
李昪打江山,有相當一部分是宋福金的功勞。
宋福金已經是李昪的發妻了,從各種意義上來說。
李昪想改立景遂做太子的話,大臣們都心思各異。
自古來講,奪嫡就是不對的。
並且,對景遷的死因,大家表麵上不說什麽,背後誰不覺得心涼。
宋皇後的手段,不聲不響,把一個萬眾矚目的皇子送到西天。
誰不後背汗毛直立?
如果景遂有本事順利當上皇帝,能順利坐穩位置,這也就罷了。
如果景遂沒那麽有本事,宋福金要是算起後賬,說不定多少人要倒黴。
李昪聽了玉山的話,他也隻是側過頭去。
宋福金也跟他同甘共苦過,並且出力很多。
就比如說當年徐溫去世的時候,雖然徐知誥耍了各種手段不去奔喪,但是廣陵城裏麵的流言蜚語還是讓他如坐針氈。
奔喪就是死路一條。
不奔喪,廣陵城的百姓背後都罵他不忠不孝。
“再這樣下去,名聲就臭了,今後就是坐上大位,史官史書秉筆,寫出來的話也不好聽。”
徐知誥的壓力特別大。
他每天在那裏輾轉反側,脾氣上來了,暴怒無比。
宋福金握著他的手說:
“大人,您現在是吳國的掌舵人,您要是有什麽三長兩短,吳國百姓怎麽辦?奴婢雖然沒讀過什麽書,也知道移孝做忠的道理。就是把孝順父母的心情,用於效忠於君王,您現在離開廣陵,把吳王扔在這裏,那不是不忠嗎?”
經過宋福金的提醒,徐知誥去找吳王楊溥。
“父親大人病逝,按理臣應該奔喪盡孝,奈何臣知道吳王離不開臣,也隻能在廣陵斬衰服喪。”
楊溥心裏想,我可沒有那麽離不開你。
然而他不敢,如果他這麽說了,徐知誥也會讓他出點兒事情,這樣就真離不開了。
楊溥下了詔書,親口承認自己需要徐知誥的輔佐,一天也離不開,所以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徐知誥不必迴金陵奔喪。
這時候,宋福金披麻戴孝,把自己的首飾和私房錢都捐了出來,變成糧食柴火,用來資助廣陵城的窮苦百姓。
“這是我作為徐家的女眷,為公爹積福,祝他早登極樂。”
宋福金這麽解釋自己的行為。
徐知誥心愛的如夫人把首飾都拿出來救濟窮人,為徐溫祈福。
真是無上的孝心。
廣陵城的流言蜚語也少了。
百姓的觀念有時候也很樸素。
他們真的認為是吳王離不開徐知誥,再加上得到了徐家的恩惠,所以為徐知誥說好話的人多了起來。
當時,宋福金幾乎連一件首飾都沒給自己留。
她要證明自己並不隻是一個會生孩子、會在床上安慰男人的女人。
她也有格局和魄力。
當初,王氏能陪著徐知誥給徐溫侍疾。
徐知誥覺得這方麵還是這個出身世家的正夫人強。
他在床上流露出如此意思,宋福金並沒有生氣耍小性。
她學著王夫人的樣子替徐知誥分憂。
學得有模有樣,還青出於藍。
徐知誥被感動得無以複加。
王夫人評價:
“這份魄力,說實在的,一般女人都沒有。就算是宋氏心思多,肯做到這個份上,就是一個男子,那也是梟雄的本事。”
所以,對於李昪來說,宋福金算是自己的盟友戰友。
不是普通的女人能夠比擬的。
李昪讓自己陷入兩難。
他想保全宋福金的皇後之位,還想讓其他兒子做皇子。
結果把自己弄得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