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卅夜,秦時月是在羊角峰仰頭壁摩天洞度過的,與俞水容夫婦和白蘇、紫蘇姐妹一起過的年。


    之前他下了天子岡,先去黎洲會了成天樂,本想去縣政府見一下袁縣長,再與小薯碰個麵,但一看次日就是除夕,縣政府已放假,大家也已各自迴父母家過年,便打消了念頭,索性過完春假再去縣長那邊述職了。


    想定,他即去百花穀與母親團聚,但隻過了一夜就快馬加鞭趕迴天子岡。


    時月母親是一位知書達禮之人,非常理解兒子的守信履約,又多年獨居,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所以支持兒子迴到摩天洞,陪義兄、義嫂和師姐、師妹吃年夜飯。


    時月一路冒著微雨前行,到仰頭壁之後,雨就越下越大了。


    從小到大,時月常聽母親說“幹淨冬節邋遢年”。按此說法觀察冬節與春節,情況基本吻合,可見我們老祖宗的經驗。


    這不,今年的冬節又冷又幹,所以春節就下雨,從除夕開始就沒停過。


    雖然雨不大,但道路變得泥濘,走親訪友變得很是不便。


    下雨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讓人安心待在室內,做一些平時沒空做隻有閑下來才能做的事。


    譬如說探險。時月與師姐、師妹打了電筒與火把,將摩天洞探了個徹底。


    綿延十幾裏路的山洞,大大小小的洞廳,幾乎都到過了,還探出了好幾個可以通向洞外的秘密洞口。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此話是晉人虞喜講的。以前時月沒有體驗,這會深有感觸。


    譬如說對幾位師父所授武學的迴顧、總結與消化。


    時月還用心鑽研了俞水榮給他看的明代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一文,深受啟發。


    初三這天晚上,大家飲酒盡興之後,秦時月心情特別好,跟大家閑談時,忽然開始興致勃勃地分享練拳的體會。


    他說,這老祖宗留下的功夫,真可謂是滄海無邊,望不到頭,但若論自己的體悟,還是有的,用一個字講,是“意”;用兩個字講,是“意氣”,用三個字講,是“淡”、“靜”、“鬆”。


    “意”,指心意、精神。


    “意氣”,指心意與內氣。


    “淡”是淡泊。看淡世上的功名利祿,不羨慕,不執著,不貪求,明白自己的所要。


    “靜”是安靜。內心不再浮躁和動蕩,能夠安住下來,守住自己的身、口、意。


    人淡了,就能靜下來。人淡如菊,方能心靜如穀。


    “鬆”是放鬆。從精神到肉體,從神經到四肢到肌肉,都能遠離緊張,達到鬆空自如的境界。


    人能淡靜了,就會放鬆下來。


    “靜”“淡”“鬆”三者是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關係。不淡無以靜,不靜無以鬆;鬆了自然靜,靜了自然淡。


    反映到行拳上,三個字當中,“鬆”是核心。


    意念鬆,則身體鬆,肌肉、血管、筋腱、骨膜、器官等肉體各部位各組織自鬆,則經絡鬆開、釋放、擴大,能量運轉和代謝加快,則身體機能自然提升,武藝也自然提升,同樣的一拳、一掌、一腳,質量完全不一樣,內力通達、渾厚、實沉,有整勁和貫穿勁。


    身、心、意放鬆後,身體成為提線之木偶,無一處著力。則行拳時,渾身的骨節筋膜,無一處不鬆,無一處不空,無一處不脹,無一處不酸,無一處不響。久練,則無一處不通,無一處不實,無一處不舒服。


    打拳宜無意出而出,心平氣和而出,氣定神閑而出。


    金剛怒目、叱吒風雲的打拳方法,沒把敵人打倒,卻將自己累倒。


    武林中所謂的“拳怕少壯”,也是因為打拳進了努勁攢力、筋骨暴綻這個誤區。


    所謂的“沉肩墜肘”,實際上求的就是一個“鬆”字。


    鬆了行拳,則81歲的人跟18歲的人沒有什麽兩樣,都可以輕鬆自如,延年益壽,也可以勁遍周身,力達四梢。


    鬆無極限,柔無極限。鬆柔至極,也會剛強至極。正如風是柔的,水是軟的,但風和水一旦在特定的條件下驟然發力,則威力巨大。


    同理,一個極度放鬆後的身體,正如風和水一樣,一旦驟然收緊,或者在瞬間產生速度和爆發力,其力量直如飆風激浪,可以無堅不摧。


    這是“鬆”產生的善果。


    說完,他向紫蘇姐妹演示說,他以前打拳,均是捏緊了拳頭,做足了筋骨“衝”出去,講究勁力和速度,也講究肌肉與骨骼的硬度。現在他卻認為,出拳應該是“鬆”的,鬆出鬆入,不做筋骨,隻在接觸目標的那一瞬間,才可將拳攥緊。


    接著,他走步行拳,果然渾身“咯咯”出聲,拳掌出擊時,有彈抖破空之音。


    眾人也跟著他一一實踐,都說確實有不一樣的體驗。


    “習武練拳,通常追求的不是一個‘緊’字麽,怎麽會是‘鬆’?像傳統的舉石鎖、石擔之類。這些,秦大哥又怎麽看?”紫蘇問。


    “是啊,當年我在練這些方麵,花了不少功夫,”俞水榮也說,“不練舉重,肌肉沒力量啊!”


    秦時月認為,確實,練肌肉的過程,是一個求“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卻是有問題的。


    起初,肌肉在石鎖、石擔等重物的壓迫下不斷收緊,肌肉纖維不斷增粗,肌肉塊不斷膨脹,身材越來越好,力量越來越大,整個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孔武有力。


    但隨著不斷的訓練,不斷地求“緊”,肌肉的緊張達到極限,體內血管和人體內部的經絡通道就會受到擠壓和堵塞,從而物極必反,既無法得氣,得天地之生氣;又無法瀉氣,瀉體內之病氣、濁氣,從而影響新陳代謝,影響能量的流動、分布和獲取,提升不了功力,卻讓健康狀況下降,也容易感到身心疲憊。


    這時如果還不收手,仍然苦練肌肉,就會出現肌裂、筋斷、氣絕的悲劇。


    琴弦收緊至一定程度,就會“啪”的一聲斷裂。


    這是“緊”產生的惡果。


    所以,肌肉要練,但不是為肌肉而肌肉,而是要練前麵講過的“意氣”,而將肌肉作為一個副產品。


    “副產品”才會有一個合理、合適的度。反之,你當作“主產品”去追求,那就會練過頭。“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練意氣產生的肌肉,才會達到最合適的強度,肌肉內部才會意氣通達。所以,拳功常有“得意忘形”之說,可見“意氣”之重要。


    “那按照師弟的講法,外家拳及西洋拳,走的就是一條求‘緊’的路子?”白蘇若有所思地問。


    時月說,外家拳還好,它在外練筋、骨、皮的過程中,如站樁啊,打沙袋啊,插綠豆、鐵沙啊,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鬆胯,力達四梢,等等,更要求動用意念,進行‘運氣’,所以也會產生鬆、通、順等效果,某種程度上與內家功殊途同歸,達到全身經脈的貫通,能量的貫通,所以隻要方法得當,循序漸進,並不會對身體構成傷害,反而能練就一身好功夫。


    少林功夫,走的就是這麽一條路。


    清代的方世玉,練的就是福建南少林所傳的武功。其“金鍾罩”“鐵布衫”,是內外兼修而成,既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全身隻有一個前後陰之間的會陰穴無法承受攻擊,其他地方均是刀槍不入。後來,也是此穴被五枚師太踢中而身亡。但西洋拳就不一樣了……


    “是啊,西洋拳,尤其是西洋的健美運動,它們完全是依靠負重來刺激肌肉的生長。練到後來,肌肉猛增,血管暴綻,像個怪物一樣。我早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今日聽秦大哥一講,才明白它走的是一條求緊、求硬之路,卻是一條不歸路。因為鬆無極限,緊卻是有極限的。人體無法承受太緊、太硬。緊則僵,則硬,則斷,則裂,萬物皆然,對嗎?”紫蘇搶著說。


    “啊呀,如此看來,西洋拳和健美術那是萬劫不複的了,決不可去碰了。”白蘇吃驚地說。


    俞水榮聽了,頻頻點頭,說:“你們在時月的啟發下,真是一點就通啊。”


    時月說,俞二哥過獎。他也不過是在前人武學理論的基礎上,自己的一點體會,也許並不成熟,允許討論。


    他認為,拳擊與健美,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練練倒也無妨,畢竟可以鍛煉肌肉的強度,筋腱的韌度,反應的速度,等等。但如果向極限追求,則一定是誤入歧途。極限到處,就是悲劇。隨著年歲的增大,滿身的傷病也會顯現出來,生活質量和壽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總之,肌肉、筋骨是要練的,但須通過鍛練意氣而得。主次不可顛倒。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說的“意氣君來骨肉臣”,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顛倒了,將肌肉當作終極產品來追求,走進的則是一條死胡同。無限追求肌肉塊這個“死疙瘩”,五髒六腑所受的傷害和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大。


    “要成大道,還得將視線轉向東方,轉向中國的古人。命要‘鬆’中求,功在‘柔’中有,真理掌握在我們老祖宗手裏,”時月肯定地說,“人體可以通過求鬆而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創造奇跡,從提高摧毀、控製能力向擺去拘束,進入自由境界轉變。”


    紫蘇聽了,點著頭,攥緊拳頭揮了幾下。


    白蘇說:“我以前不學拳,是覺得打拳太累。今天聽師弟一席話,才知道打拳原來應該是一件很輕鬆的事。行拳的過程,是一個身體不斷鬆開、膨脹的過程,一個不斷打通全身、溝通內外的過程,一個不斷排出濁氣、過濾糟粕、吸收天地日月精華的過程。我用‘鬆’的理念來重新體會練拳,可謂飄飄欲仙,樂在其中,不願出離矣。”


    紫蘇聽了,也開始靜默嚐試。


    果然,鬆鬆的一遍拳練下來,氣不急,話不顫,卻臉色紅潤,額上全是汗。她說,連身上都出汗了,而且周身舒泰,口舌生津,實在妙不可言。


    俞水容聽了,鼓掌讚歎說:“賢弟真聰慧之人也!會總結,會比較,分析得頭頭是道、清清楚楚,雖聞所未聞,但連我這個識字不多的人,聽了也都明明白白。佩服,佩服!也難怪賢弟的功夫一日千裏,原來悟出了這麽個‘鬆’的道理,‘鬆’所具備的無限可能性。以賢弟之才學和勤奮,日後必成一代宗師啊!”


    眾人於是紛紛擺開架勢,開始體會如何“鬆拳”,連夏菱都開心地加入其中。


    舊檀有《學藝歌》雲:


    師父隻開門,


    修行在自身。


    真傳一句話,


    隻付有緣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邑俠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檀並收藏古邑俠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