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到劉備的叮囑,心頭不由得一緊,隨後深深躬身答應。現如今丞相府實際上已經開始替劉備分擔重任,非因劉備欲放手權力,實則其身體狀況已然難以支撐如山的壓力。


    劉禪口中所述的奪嫡之爭,在諸葛亮眼中卻是另外一件事——


    曹家與世家間的巨大衝突!


    此事令人驚駭,往昔無人敢如此設想,畢竟世家勢力盤根錯節,無論江東、曹魏,甚至他們西川地域內,都有著眾多世家的存在……


    一門傑出的先祖即可奠定一族根基,曆經三代薪火相傳便可鑄就一個修真世家,倘若延續至十代以後,那這樣的世家便如同磐石般穩固,即便是曆經仙凡王朝的交替更迭,其地位亦難以撼動。


    昔日因光武仙君的應許,世家擁有極大的修煉資源與勢力,這是大漢曆代仙皇皆知的事實,無論是仙宮中的侍神,還是與皇族聯姻的仙眷,皆是為了維護天庭秩序而存在的力量。


    那時的世家均能明理自持,至少在外人眼中,他們清楚自身的能力邊界,也知道自己的修行之道應當何去何從。


    江東地區的修真世家雖與孫策間存在嫌隙,但他們仍可歸附孫權,甚至在孫策隕落之際暗中扮演複雜微妙的角色。


    然而他們並未越界行事。


    西川境內的世家則可在劉璋與劉備之間擇一投效,但無人敢僭越為王,即便當年南中地域紛爭四起,也沒有任何一個世家敢於公開挑戰那一份界限。


    這是世家們的底線——可以掌握權力,卻不可逾矩。


    如今,在劉備等人的眼裏,曹氏旗下的這些世家似乎是已然踏過了這條紅線。


    劉禪所見隻是儲位之爭,但在劉備他們看來,這場爭奪的背後究竟有誰在暗中推波助瀾?


    是曹氏宗親中的修士將領?朝廷中的仙官?抑或是那些世家巨擘?


    此刻,已有世家之人開始取代曹氏宗親,掌控起仙軍大權。若再這般發展下去,讓他們扶植一位原本並無絲毫希望問鼎仙位的子弟登上寶座。


    那麽接下來他們會做什麽呢?一旦掌握了朝政,手握兵權之後,難道他們就能隨心所欲地忠誠於新帝嗎?


    世家內部固然存在著派係鬥爭,當麵臨外來強敵時,各世家又會聯手抵禦共同的威脅。


    同樣,劉備作為一方仙主,若是世家真的意圖越界,他也決不允許坐視不理,這同樣是他的底線。


    至少,他必須確保西川之地的那些世家,不會像曹氏旗下那些勢力一樣,滋生出不應有的野心。


    早些時候,對於西川世家的一些小動作,劉備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未曾料到,就如同從未見過雞蛋的人,在無人告知的情況下,也無法想象出那樣威猛的大公雞竟是由如此微小的蛋殼中孕育而出。


    然而此刻,劉玄德終於察覺到先前被他們忽視的一個問題。


    世家早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樣子,經過了兩百年的漢室輝煌,經曆了數十載的風雨洗禮,在當今世道動蕩不安之時,留存下來的那些世家,竟也漸漸萌生出了不應有的欲望與企圖。


    征戰一生的劉備深知這些世家的實力底蘊,他們能夠輕鬆地將一個袁家長子捧上天下第一諸侯的位置,也能輕而易舉地使一個抱負遠大卻才華平庸的浪跡天涯之士成為實力最為強大的存在。


    若非當年兩位袁家兄弟間的不合,恐怕今日這浩渺乾坤早已歸屬袁姓之手。


    劉備清晰地記得,在那遠古的修煉紀元,這大千世界僅存兩大聯盟,一為袁紹仙盟,一為袁術仙盟。


    那時,江東猛虎孫策亦須向袁術俯首稱臣;那時,策馬獨闖荊州的漢室修士劉表,亦需與袁紹結下穩固的修道盟約。


    昔日的白馬戰仙公孫瓚,唯有獲得袁術的首肯之後,才有膽魄與袁紹生死相搏至最後一息。


    那些年,漢室的血脈子弟因袁術一句輕蔑之言,便遭受流離失所之苦,更有甚者,遭遇家族覆滅的悲慘結局。


    那時的曹魏始祖曹操,在兩大仙盟的勢力縫隙間顫抖生存,謹小慎微,即便是最為前沿的開府巨頭溫侯呂蒙,也需尋求他們的庇護。


    而彼時的他,尚且如浮萍般無處安身。


    那就是昔日冠絕天下的第一修煉世家——袁家。


    當時之人皆視其為一方諸侯,卻忘了他們也曾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


    直至此刻劉禪將這些往事重提,劉備這才恍然記起,多年來他竟忘卻了這世上,還存在著這般實力深不可測的一群人。


    想當年他們四分五裂,表麵上並無驚人之處,然而如今一篇驚世駭俗的九品中正修真法則橫空出世,又將這些人重新凝聚在一起。


    即便曹丕苦苦支撐多年,如今似乎也臨近力竭邊緣。


    至於曹丕之子能否繼承父誌,是否能安然度過此劫,對此劉備心中亦無十足把握。


    他可以輕視孫權,瞧不上曹丕,但他絕不敢輕易小覷那些世家之人,因為這些人實乃太過可怕。


    諸葛亮接令後即刻告辭離去,他肩上的擔子更重,同時也明白後續之事他不宜插手,因為他自身便是世家的一員。


    “公衡,你也暫且退下歇息吧,稍後朕還會召見於你。”


    “遵命!”黃權深知自己不宜在此久留,此刻他也需要獨自靜心思考,同時他也清楚,盡管自己並非出身世家,但也絕非寒門草根,此刻這裏已非他應停留之地。


    待二人相繼退出養居殿後,殿內隻剩下滿麵陰鬱的劉備,以及那位與其共曆風雨一生的老戰友簡雍,以及出身寒門卻嶄露頭角的徐庶。


    這兩人,正是劉備立足根本的堅實依靠,因為他們隻信賴彼此,別無其他選擇。


    “剛才那孽子所說之話,你們有何見解?”劉玄德並未閑扯多餘的言語,在他們麵前,直指核心才是最佳策略。


    簡雍心知肚明,遂選擇了沉默不語,而是讓徐庶來發表看法。


    “不得不承認,皇太子平日看似大大咧咧,但這眼界確實獨特,真是令人……始料未及啊!”


    徐庶雖未明確表明態度,但其話語間無疑已暗含對劉備想法的認可,那就是:這中原的世家,變了味兒!


    確切地說,是中原的某些世家,已然變質了。


    “兼並靈土,欺壓凡民,肆意妄為,把持官場仙廷,這些或許還可忍受,但他們不該對那個至高無上的修煉聖地生出覬覦之心!”


    在這一刻,劉備的目光中閃爍出一道冰冷的寒芒,那是他多年來深藏於心、早已不再示人的鋒銳之色。


    “修煉世家尊崇自身修行高於世間福祉,若無人駕馭其勢,他們定會讓這天下陷入紊亂無序,乃至黎民塗炭!”


    此言正是劉備對修煉世家的本質最為痛恨之處。他們或許可為臣服,卻斷不可執掌乾坤。盡管劉備懷揣著真正成為三界主宰的宏願,曹操也曾有此野心,並最終由曹丕篡漢建立魏國,孫權亦暗蓄勢力,躍躍欲試。然而這些人,包括昔日的劉表、袁紹、孫策、陶謙等人,他們渴求君臨天下固然是事實,但他們渴望成為天子的理由並非出於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而是堅信唯有自己才能使治下民眾豐衣足食,重振大漢輝煌。


    大漢帝國雖可衰敗,但大漢的榮耀萬不可失,這才是那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們爭奪天下的根本動機。他們之間的分歧在於理念而非目標。也正因為如此,即便袁術與袁紹同出一門,卻被眾人視為諸侯,而不被視為正宗的大漢皇族。


    袁術雖終日沉淪,但他曾一度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諸侯,而修煉世家則不然,他們漠視民生疾苦,隻關心如何從民眾身上榨取更多修煉資源,以期家族及子孫皆能修為精進,享受福祉。家族的能力、心性和理念,對他們來說,各有各的不同。


    因此,寒門修士的崛起變得不可避免。對於劉備的看法,徐庶點頭稱是,並再次稱讚了劉禪:“此次真是多虧太子殿下一臂之力,未想他已經修煉至如此境地。”


    “元直切勿過分讚譽,這孽障眼光實在欠佳,眼中隻見奪嫡之爭,未見世家危害。”劉備冷笑一聲,然後看向簡雍,微笑著說:“不過話說迴來,憲和你教導有方,這小子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不易。”


    聽到劉備的話,簡雍開懷大笑,一時之間,他豪爽的笑聲驅散了三人內心的陰鬱。“總而言之,此事我們已有充分籌備。萬一事到臨頭,至少要確保西川安然無恙;至於中原之地,倘若曹氏一族無法掌控局勢,那麽便由我等出手攘夷,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劉備這一席話定了基調,保西川、北伐中原成為了他們今後的國家戰略。自此之後,繼江東之後,他們再次將目光瞄準了中原腹地。


    此刻的劉禪尚且不知,他的一番言語,可能引致西川遭遇一場如同域外邪魔般的大劫。而當他迴到闊別已久的太子府時,唯一讓他感到熟悉的是那一聲唿喚:


    “奴才黃皓,恭迎太子殿下迴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