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車停穩後,車門打開,熱浪立刻迎麵撲來,人瞬間像置入蒸籠一般。當時的東莞長途汽車站,位於海關站旁邊,是個臨街的大院,東側的門是入口,西南大街的南門,是車站的出口。跟蹤著大包小包的人流,我和劉同事走出車站,來到了街前。由此刻,是下午五點多了,首要,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夜宿的招待所,經打聽,知道比較正規點的旅社,在東莞市工會大樓的附近,我們過了連接車站立交橋,到了對麵,順著整個南麵,正在拆遷而圍起來的柵欄,一路向東,繞過尚未完工的環形天橋,再東,過了十七路班車的停靠點,迴到剛乘車經過的y型路口。其實y型路口的左邊,是一條下坡的路麵,不是很平整,y型右側,是一條往東南的主街道,y型的下麵那條路,就是我們剛才通往車站,返迴走過的道路。當時東莞的工人文化宮和工會所在地,就在y字的交匯處。進了工會的招待所打聽,當時,一晚每位十五元的雙人普通間,已經是比較貴的了。我和劉智登記了一間客房。這裏的招待所,總共有六層,建築為環形建設,每層房間的走廊,在屋子的外麵,頗有點歐式的式樣,水房和廁所為共用,整棟走廊圍成一個口字型的裏圈,從上可以看到進來的大院。
放好行李後,痛痛快快地衝了個冷水澡,換了件衣服,出了文化館。我們就去了y型街道的右側大街,其實說大街,也就夠兩輛車並行那麽寬,街道中間高,兩側地勢低,臨街的鋪子,很像在坑底一樣,要去那裏,都要下一個深下去的台階,西麵的深度比東邊普遍淺點。我們找了家簡單的飯館,要了兩元錢的盒飯,外加一碗湯,算是才補了中午飯。其實,這條街是機電和工具一條街,中間零星的散布著幾家飯館和印刷名片的鋪子,當然,這裏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臨街有很多的職業介紹小店,店外都矗立著個黑板,上麵刊登著一些招工需求的信息,屋子裏,有接待的幾張桌子和電話之類,工作人員在門口忙乎著,招攬路過的人群,也有背包的人,主動上前尋求職業介紹的。我們隻是在招工信息前看看,每逢此刻就有工作人員上來搭訕,但當得知我們是旅遊考察的,都沒了熱情,便去招唿別人了。我們就得以觀察信息需求的宣傳。這裏大部分的職業介紹,都是私人開辦的,無論是從他們廣告板宣傳看,還是從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口述中,他們似乎都掌握了大量的用工信息。另外,在臨街的廣告牌前,貼滿了紅紙的招工信息,有些幹脆把之前貼給壓上。廣告欄前,往往都是圍著人,有看的、有議論的、也有拿個小本子認真抄寫信息的。經過觀察和詢問,這種看廣告欄,也是當時一種求職的方法,記下聯係地址和電話,很快在旁邊,租用打電話的地方,就能依照所留下的電話,去聯係廠家,據說,首次要弄清楚人招收滿,還是在繼續招聘中,再論下麵的事情。
大街上,不時有摩托駛過,因為在東莞的大街上,當時除了公交車外,大多都是打摩托車去目的地。摩的司機,大多是操著廣東本地口音,他們管這叫白話。第一次聽說白話,還以為是大白話的意思,真夠笑人的。他們經常在路口、旅館、車站、商店和人聚集的地方,等人搭客,所以摩的運人,在東莞當時是一大街景,這和內地當時以自行車為主,幾乎對等的普及。摩托車帶人的收費標準,往往是先大家講好價,普遍是三站之內三元的標準。為了多拉人,摩的司機往往會在後麵搭上兩個人,當然前提是同行同路也願意。
工人文化宮後麵,臨近運河廣場的地方,有很多臨時搭建的職業介紹點,我們就徒步從文化宮南麵的小道,繞到它的背麵。這裏是一塊空地,據說要建新的廣場,剛平整後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個中間窄道的小街,有點旅遊景點的鐵皮棚,這裏兩排都是如此。各家門前,都是各種情態填寫求職登記的人,有蹲在地上把紙襯在膝蓋上寫的、有爬在鋪櫃或小凳子上寫的,還有幹脆站著把紙墊在旁邊小樹杆上寫的、還有熟悉的人以彼此的彎腰背,為襯托寫的……各具情態,但都是人人小心,和專注的書寫著。這裏有不成文的規定,介紹一個用工,自己要負擔一些費用,介紹的人才給你滿足條件的工廠地址,和聯係電話,那裏安排你麵試,你也會先負擔對應崗位的中介費,普遍是三十元不等,但如果你去麵試不合格或沒被錄用,還可憑該家所開的收據,來退迴介紹費,說是退,但大部分迴來的職介所,會給你再介紹第二家,如果你合格,他當然得到了介紹費用,但也有不懷好意的無良職業介紹所,他們一直給你介紹工作,錄用的也少,最後捉弄的求職人,疲於奔走在麵試的路上,迴來再要錢,往往也就沒了下文。這些都是我和介紹所附近求職人打後聽到的行規,所以東莞的職業介紹,遍地開花,要問東莞那些類型的店鋪最多,熟悉的人都知道,那時一定是職業介紹所最多。
我們混淆在人群中,走在這窄窄而又擁擠的人群中,體會著求職的感覺。據說,這裏天天如此,熱鬧,當然普通工這裏也介紹,對於陌生南下打工者,這裏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畢竟,那時候這裏的很多工廠普工都需要人,特別是歡迎具有工作經驗,或外資廠工作過的老員工。再有一個獲取招工信息的渠道,就是當地的報紙,羊城晚報上麵會有正版的招工信息,它的受眾者,涵蓋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當然還是以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和順德居多。深圳日報也有類似的信息,但以深圳市區和周圍幾個區多,當時的東莞日報,是隔三天,才刊登一期招聘專刊,平時的日報,就是在夾縫或小地方,穿插小區域的招聘信息,還有應聘一種途徑,就是大街上到處張貼的形式,各工廠外麵的牆上,也會有張貼用工信息。
我和劉同事,在東莞市的兩天裏,特意觀察這種找工作的渠道,和打聽成功的概率,幾天在市區的轉悠,發現工作還是相對比較好找。大部分是東莞市各鎮的工業區的工廠,顯示出當時用工缺口比較大,這裏特別歡迎有兩三年外企工作經驗的熟手,當然,有內地企業工作的經驗的對口專業,也比較好找工作。從工資的待遇看,這裏的外企和私人企業,基本大都包食宿,大學生工作兩三年後的工資底薪,都普遍在一千二到一千五左右,這是指試用期的三個月內的。試用期滿後,根據表現再定級。外企的工作時間,普遍都是八個小時,但會不成文規定的加班時間,每天都會從下午六點到晚上十點左右,普通工人加班工資都是在每小時兩到五元之間,普通職員和高級職員,就有了大的差別。用工形式是試用期內,雙方都有隨時解除用工的自由。但如果試用期滿後,正規點的外企,如果非過失性解聘,也會有按年限補償部分得失,如果是雇員要離開辭職,必須提前申請和正常交接,工資會按天結算到離開日。這些,對那時我們內地過來的人,很覺得人性化和新鮮的,這些都是我在東莞市區看到,和了解到的求職行情。
當時的東莞市,還在大建設當中,這個市區的中心地帶在運河兩邊,因為在工人文化館的下麵有條南北走向的河流,當地人叫它為運河。河水無法形容,那時老遠,便聞見刺鼻的臭味,河水黑中透綠,上麵還漂浮著樹葉和各種紙屑等雜物,衛生狀況是相當的差。在運河上,隔一段有二十米長的石橋,汽車和人都可以通過它往來。運河對麵的東側,是東莞市郵局,郵局的南麵,是當時東莞幾十年的老百貨商店,名字叫運河商廈,這裏那些年是東莞市地標性建築。隨便問問當地的人,沒有不知道它們的,據稱,這在之前是老東莞縣人最自豪的地方了。順著運河往南,不遠就是一個正方形的鼓樓建築,鼓樓的中間,有個門洞,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圍繞鼓樓的街心,車子和行人都繞它一圈,往來四個方向。無論是近看,還是遠觀,這座鼓樓,都有些曆史年代了,這也許就是東莞市最古老的建築了。東莞市當時除職業介紹所多外,街道邊上,隨處可見供人通話的出租固定電話,電話,均放置在沿街鋪子上,因為這裏外來客流量很大,當時聯係工作,或和家人通訊,除了書信外,隻有靠有線座機電話,每分鍾三元的起步價格,再後每一分鍾三元,讓人不得不,長話短說,當時這裏安裝一部可供租用的長途話,也是很好的賺錢營生。我也用這電話,往內地打了幾次,沒辦法每次都幾乎要花費十幾元左右,一般本地聯係工作,也是每分鍾五角左右,這也是當時所有打工族們,花費最大的一筆開銷,很多人也是通過它,和遠在內地的家人聯係,或溝通信息。
在東莞的兩日裏,當時在東莞厚街鎮工作的徐同學,在第一個下午,來到我們住的招待所裏,見了我們,晚上,他請我們到附近的館子裏吃了頓飯。他介紹了他所在公司的具體位置,及他平日從事的工作。看得出,他現在儼然經濟比之前寬裕多了。我們說明我們此來是考察,並不急於工作的想法,他建議我們在東莞轉悠過後,再去虎門、番禺、順德等處附近,多轉轉看看。當時,唯一的遺憾,是我們沒有辦理去深圳和珠海特區的通關證,所以這兩個地方,我們當時就不在考察之列。那夜我們吃喝談論了很晚,三人同擠在兩人間的旅社房間裏。第二天,由於要上班,徐同學早早就起來,迴厚街鎮他所在公司上班去了。我們則在外麵吃了頓早點,趁早搭上十七路公共汽車,去厚街鎮轉轉。
厚街鎮,其實在東莞市區的西南麵。在107省道旁邊,沿路,遍布各式樣的工廠,徐同學就職的公司也在這裏。我們在他公司的門口,遇見了正在招工的人群,這家公司是家港資企業,主要從事玩具生產。順著西去的岔道口,就可以進入了厚街鎮的街道,街道的兩旁,是本地人的居住庭院,和沿街的各種茶館、飯館和廉價物品小店,散亂並不整齊。由於是上班時間,進出街道的人不是很多。我們轉了轉街麵,也就和西安市區的某些胡同相似。天熱了起來,中午,就簡單的在那裏轉悠一會,按照之前和徐同學的約定,他下班後出來,我們又簡單的見了個麵,算是告別。因為隨後,我們要趕去虎門鎮和長安鎮考察。分手後,我們又返迴,到剛下車的107省道邊,坐上了一輛終點去往虎門鎮的十七路公共汽車。
談到虎門鎮,在我們的心目熟悉它的程度,遠遠大於東莞市的知名度,因為中學曆史課,和影視作品中的虎門銷煙,早讓這個鎮,紮根在我們心中,也知道它很久就是個古鎮,也是中國人感到飽受恥辱,和慘遭侵略過的地方。它的位置,在東莞市的西南角上,乘坐的公交車經過一個叫高崗的村鎮,駛到一個分叉道口後,拐上了西去的水泥大道,隨後,一道弓形的造型門上麵,矗著“虎門歡迎您”的字樣,提示我們過了這個門,就該進入了東莞市虎門鎮的地界了。沿途的丘陵一過,就被一片寬闊的地帶所替代,在愈接近虎門的邊沿,沿途和縱深的區域,矗立著很多的工廠。同樣,中間也有正在開工建設的塔吊,和在建的廠房工地。遠遠望去,遠處一片從北到南的建築中間,隱約看到古色的許多建築,高低錯落,屋頂和建築上方各種廣告牌隨處可見。車子過了一道橋,很快通過了虎門鎮的鎮東大道,隨後駛入鎮裏小巷。沿街各種商鋪、飯店和商廈等,預示著這已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小城鎮了,街上,人群熙熙攘攘。虎門鎮裏最大的特點,是這裏到處都是服裝店鋪,整個虎門鎮,當時都在圍繞服裝大做文章,所以整個鎮,裏裏外外,布局著大大小小的服飾商廈、商業街和大小的服裝店,街道裏,也可以看到做服裝生意的人群,基本都是手拉肩扛。圍繞服裝行業,布局著很多的托運行,在服裝批發的富民商廈周圍,各種銀行和運輸服務網點,隨處可見。商業街外麵,各種店鋪,把當時流行的服飾都擺設在外麵,中間穿梭著批發、看樣和砍價的客戶,整個街道,被服飾裝點的五彩繽紛。南方的小鎮,氣候濕潤,無灰塵飛的天空,空氣清新而幹淨,整個小鎮像畫一樣的精彩。我和劉同事下了公交車,在鎮子裏轉悠了一個中午。中午,隨便找了個街邊的小吃店,吃了便利盒飯。下午,我們去參觀了虎門炮台等古跡,晚上,留宿在虎門鎮上的一間小旅社裏。當夜,洗漱完畢,我們徒步去了街道,飽覽當地的街景,隨便也到附近的幾家外資廠門外,轉悠了半天,記得還在一家玩具廠外,和一個保安閑聊了很久,順便詢問了招工、工資待遇、工作狀況和住宿等情況。透過工廠的窗戶,也可以看到部分窗裏,影影綽綽走動的員工。雖然,我們隻在虎門停留了一天,但當時覺得吃了、玩了,也了解了當地的用工狀況,感覺這裏對於我們製造類專業,並不是非常合適,也就當是旅遊,和遊玩而已,所以第二天早上,很快去公交車站,搭車去東莞的另外一個外資企業集中地,長安鎮去考察。
東莞長安鎮,位於虎門鎮的東麵,他的曆史沒有虎門鎮那麽久遠。從虎門鎮出來後,過了大板地的收費口,往東,就到了長安鎮的地界。沿著省道,兩邊分布幾個當地自然村鎮。那時候,這裏正在以工業區替代自然村,沿途的廠房,由當地村鎮自己籌集後,再租給各外來企業。在道路南麵,有延伸進縱深去向的許多條道路,延伸的道路東西兩側同樣分布著不同的企業,這樣的數條條岔路,延伸再連片後,形成了片片相連的自然工業區。這在當時,已經初具了相當的規模,這些都是我們在內地從未看到的景象,既新鮮又震撼。中途,在一個名叫夏邊工業區裏,走了走,道路兩邊分布著規模都不是很大的公司,或者工廠,置身中間,仿佛走進了工業化忙碌的“森林”之中。由於正值上班時間,路上的行人很少,更多的是進進出出的大小的貨車。我們還特意在幾家企業的門口停留、觀察了一陣。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服飾,提示著彼此和彼此的區別,中間也會隔著柵欄門,或者圍牆,看到院子忙忙碌碌進出的員工身影。另外,幾乎在每條道路邊的廣告欄或公司的門前,都會看到近日或數日前招工的海報。我們也駐足,看了看招工需求的信息,和要求等等。新的招聘張貼,常壓在過期的上麵,從壓蓋的層次分析,這裏的確是生機勃勃的產業集群區域,鮮活而又活力,紛繁的招聘需求提示我們,這裏有旺盛的生產力需求,我們心裏很是激動,起碼覺得如果真要在這附近工作和就業,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且即使更換工作,也很容易找到下家。在和附近幾家公司保安和街鋪人士的閑聊中,也證實了我們的分析。
迴到路旁,再次招手,上了路過的中巴公交車,再向東行了大約二十分鍾,我們在一個分叉的三角路口下了車,沿著車來方向直往東,就是去往鬆崗、深圳方向的省道,往左側前方的道路,就是長安鎮的街道了。步行二百米左右,就會進入主鎮區域。在原來我們下車的省道,也就三角岔道的路南,是一間非常大的高跨敞開式農貿市場,裏麵商鋪林立,碩大的蔬菜,和瓜果區域在內地也不曾見過。進了農貿市場那扇大的活動電動門,東區服裝、百貨區域井井有條,由於當時快臨近中午吃飯的時間,市場各種吃飯的排檔區,食客攢動,好不熱鬧。我和劉同事進去後,找了家檔口,身著幹淨服飾的服務生,客氣的先倒上免費茶水,拿來食譜單,恭候選擇。搭訕說話間,一聽就不是本地人,後來閑談中,得知是從江西過來做服務員的,也是在這裏打工的一族。飯畢後,結賬的閑聊中,判斷老板同樣不是當地人,大家的交流,就忽然改為普通話了。隨後深入閑聊中,得知他來這裏最初,也是給工廠打工,幹了四年多,就開了這家便利檔口。據說,周圍的其他幾家,都是這樣的外鄉人,看了他們彼此之間的熟悉程度,也能證明此點。同樣,從他那裏,我們也了解到了,原來長安鎮當地人口,那時也就不到兩萬人,但在附近的周圍地帶,從事服務行業、工廠打工等的外來人口,卻不下五萬之眾,而且由於長安鎮,是一個年輕的鎮,周圍近些年的建築都是比較時尚時新,儼然一派現代氣息布局。再後來,我們有幸去長安鎮的主街道、街邊廣場等大的區域時,也印證了那個小店老板的話語,沿街的商店、金融服務、飯店和旅館,等布局都很規整,而且裝修時髦,色調運用也活潑,和我們之前去的虎門古鎮,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反差,與當時西安市的主城街道比較,絲毫也不遜色。
我們吃飯完,在街道上轉悠的時候,也正值是當地中午下班時間,城區裏工業區的工廠外,走出了許多的年輕人,張張幼嫩,卻都是活力四射,與這裏的建築和街邊裝飾,是那樣的和諧,和協調,一切都是那麽的富有朝氣。當時,我和劉同事油然而生出個想法,日後如果真要來東莞打工,這裏的附近區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時尚、現代、規整,並富有活力。
當天下午四點多,在長安鎮很時尚的長途車站,我們上了路經大嶺山路線,返迴了東莞市區工人文化宮旅店的中巴車。這次為期兩天的考察,等於我們從東莞的海關出發,途經過厚街鎮、虎門鎮和長安鎮、過大嶺山鎮等,方向是逆時針一圈,又返迴了東莞市區。
到達東莞當天夜裏,我和劉同事,晚上在東莞的小店裏,邊喝茶,邊總結我們這兩天的行程,感慨頗深。雖然東莞市區北、東的幾個鎮,沒時間再一一去考察,但據說,也都和去過的地方景象相仿,給我們體會最深的就是東莞周圍,的確是個理想的打工去處。當天晚上,我們商量好,後麵三天,再去番禺和順德考察一番。這兩天的行程,我們也頗覺身心疲憊,當夜就早早入睡。
放好行李後,痛痛快快地衝了個冷水澡,換了件衣服,出了文化館。我們就去了y型街道的右側大街,其實說大街,也就夠兩輛車並行那麽寬,街道中間高,兩側地勢低,臨街的鋪子,很像在坑底一樣,要去那裏,都要下一個深下去的台階,西麵的深度比東邊普遍淺點。我們找了家簡單的飯館,要了兩元錢的盒飯,外加一碗湯,算是才補了中午飯。其實,這條街是機電和工具一條街,中間零星的散布著幾家飯館和印刷名片的鋪子,當然,這裏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臨街有很多的職業介紹小店,店外都矗立著個黑板,上麵刊登著一些招工需求的信息,屋子裏,有接待的幾張桌子和電話之類,工作人員在門口忙乎著,招攬路過的人群,也有背包的人,主動上前尋求職業介紹的。我們隻是在招工信息前看看,每逢此刻就有工作人員上來搭訕,但當得知我們是旅遊考察的,都沒了熱情,便去招唿別人了。我們就得以觀察信息需求的宣傳。這裏大部分的職業介紹,都是私人開辦的,無論是從他們廣告板宣傳看,還是從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口述中,他們似乎都掌握了大量的用工信息。另外,在臨街的廣告牌前,貼滿了紅紙的招工信息,有些幹脆把之前貼給壓上。廣告欄前,往往都是圍著人,有看的、有議論的、也有拿個小本子認真抄寫信息的。經過觀察和詢問,這種看廣告欄,也是當時一種求職的方法,記下聯係地址和電話,很快在旁邊,租用打電話的地方,就能依照所留下的電話,去聯係廠家,據說,首次要弄清楚人招收滿,還是在繼續招聘中,再論下麵的事情。
大街上,不時有摩托駛過,因為在東莞的大街上,當時除了公交車外,大多都是打摩托車去目的地。摩的司機,大多是操著廣東本地口音,他們管這叫白話。第一次聽說白話,還以為是大白話的意思,真夠笑人的。他們經常在路口、旅館、車站、商店和人聚集的地方,等人搭客,所以摩的運人,在東莞當時是一大街景,這和內地當時以自行車為主,幾乎對等的普及。摩托車帶人的收費標準,往往是先大家講好價,普遍是三站之內三元的標準。為了多拉人,摩的司機往往會在後麵搭上兩個人,當然前提是同行同路也願意。
工人文化宮後麵,臨近運河廣場的地方,有很多臨時搭建的職業介紹點,我們就徒步從文化宮南麵的小道,繞到它的背麵。這裏是一塊空地,據說要建新的廣場,剛平整後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個中間窄道的小街,有點旅遊景點的鐵皮棚,這裏兩排都是如此。各家門前,都是各種情態填寫求職登記的人,有蹲在地上把紙襯在膝蓋上寫的、有爬在鋪櫃或小凳子上寫的,還有幹脆站著把紙墊在旁邊小樹杆上寫的、還有熟悉的人以彼此的彎腰背,為襯托寫的……各具情態,但都是人人小心,和專注的書寫著。這裏有不成文的規定,介紹一個用工,自己要負擔一些費用,介紹的人才給你滿足條件的工廠地址,和聯係電話,那裏安排你麵試,你也會先負擔對應崗位的中介費,普遍是三十元不等,但如果你去麵試不合格或沒被錄用,還可憑該家所開的收據,來退迴介紹費,說是退,但大部分迴來的職介所,會給你再介紹第二家,如果你合格,他當然得到了介紹費用,但也有不懷好意的無良職業介紹所,他們一直給你介紹工作,錄用的也少,最後捉弄的求職人,疲於奔走在麵試的路上,迴來再要錢,往往也就沒了下文。這些都是我和介紹所附近求職人打後聽到的行規,所以東莞的職業介紹,遍地開花,要問東莞那些類型的店鋪最多,熟悉的人都知道,那時一定是職業介紹所最多。
我們混淆在人群中,走在這窄窄而又擁擠的人群中,體會著求職的感覺。據說,這裏天天如此,熱鬧,當然普通工這裏也介紹,對於陌生南下打工者,這裏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畢竟,那時候這裏的很多工廠普工都需要人,特別是歡迎具有工作經驗,或外資廠工作過的老員工。再有一個獲取招工信息的渠道,就是當地的報紙,羊城晚報上麵會有正版的招工信息,它的受眾者,涵蓋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當然還是以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和順德居多。深圳日報也有類似的信息,但以深圳市區和周圍幾個區多,當時的東莞日報,是隔三天,才刊登一期招聘專刊,平時的日報,就是在夾縫或小地方,穿插小區域的招聘信息,還有應聘一種途徑,就是大街上到處張貼的形式,各工廠外麵的牆上,也會有張貼用工信息。
我和劉同事,在東莞市的兩天裏,特意觀察這種找工作的渠道,和打聽成功的概率,幾天在市區的轉悠,發現工作還是相對比較好找。大部分是東莞市各鎮的工業區的工廠,顯示出當時用工缺口比較大,這裏特別歡迎有兩三年外企工作經驗的熟手,當然,有內地企業工作的經驗的對口專業,也比較好找工作。從工資的待遇看,這裏的外企和私人企業,基本大都包食宿,大學生工作兩三年後的工資底薪,都普遍在一千二到一千五左右,這是指試用期的三個月內的。試用期滿後,根據表現再定級。外企的工作時間,普遍都是八個小時,但會不成文規定的加班時間,每天都會從下午六點到晚上十點左右,普通工人加班工資都是在每小時兩到五元之間,普通職員和高級職員,就有了大的差別。用工形式是試用期內,雙方都有隨時解除用工的自由。但如果試用期滿後,正規點的外企,如果非過失性解聘,也會有按年限補償部分得失,如果是雇員要離開辭職,必須提前申請和正常交接,工資會按天結算到離開日。這些,對那時我們內地過來的人,很覺得人性化和新鮮的,這些都是我在東莞市區看到,和了解到的求職行情。
當時的東莞市,還在大建設當中,這個市區的中心地帶在運河兩邊,因為在工人文化館的下麵有條南北走向的河流,當地人叫它為運河。河水無法形容,那時老遠,便聞見刺鼻的臭味,河水黑中透綠,上麵還漂浮著樹葉和各種紙屑等雜物,衛生狀況是相當的差。在運河上,隔一段有二十米長的石橋,汽車和人都可以通過它往來。運河對麵的東側,是東莞市郵局,郵局的南麵,是當時東莞幾十年的老百貨商店,名字叫運河商廈,這裏那些年是東莞市地標性建築。隨便問問當地的人,沒有不知道它們的,據稱,這在之前是老東莞縣人最自豪的地方了。順著運河往南,不遠就是一個正方形的鼓樓建築,鼓樓的中間,有個門洞,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圍繞鼓樓的街心,車子和行人都繞它一圈,往來四個方向。無論是近看,還是遠觀,這座鼓樓,都有些曆史年代了,這也許就是東莞市最古老的建築了。東莞市當時除職業介紹所多外,街道邊上,隨處可見供人通話的出租固定電話,電話,均放置在沿街鋪子上,因為這裏外來客流量很大,當時聯係工作,或和家人通訊,除了書信外,隻有靠有線座機電話,每分鍾三元的起步價格,再後每一分鍾三元,讓人不得不,長話短說,當時這裏安裝一部可供租用的長途話,也是很好的賺錢營生。我也用這電話,往內地打了幾次,沒辦法每次都幾乎要花費十幾元左右,一般本地聯係工作,也是每分鍾五角左右,這也是當時所有打工族們,花費最大的一筆開銷,很多人也是通過它,和遠在內地的家人聯係,或溝通信息。
在東莞的兩日裏,當時在東莞厚街鎮工作的徐同學,在第一個下午,來到我們住的招待所裏,見了我們,晚上,他請我們到附近的館子裏吃了頓飯。他介紹了他所在公司的具體位置,及他平日從事的工作。看得出,他現在儼然經濟比之前寬裕多了。我們說明我們此來是考察,並不急於工作的想法,他建議我們在東莞轉悠過後,再去虎門、番禺、順德等處附近,多轉轉看看。當時,唯一的遺憾,是我們沒有辦理去深圳和珠海特區的通關證,所以這兩個地方,我們當時就不在考察之列。那夜我們吃喝談論了很晚,三人同擠在兩人間的旅社房間裏。第二天,由於要上班,徐同學早早就起來,迴厚街鎮他所在公司上班去了。我們則在外麵吃了頓早點,趁早搭上十七路公共汽車,去厚街鎮轉轉。
厚街鎮,其實在東莞市區的西南麵。在107省道旁邊,沿路,遍布各式樣的工廠,徐同學就職的公司也在這裏。我們在他公司的門口,遇見了正在招工的人群,這家公司是家港資企業,主要從事玩具生產。順著西去的岔道口,就可以進入了厚街鎮的街道,街道的兩旁,是本地人的居住庭院,和沿街的各種茶館、飯館和廉價物品小店,散亂並不整齊。由於是上班時間,進出街道的人不是很多。我們轉了轉街麵,也就和西安市區的某些胡同相似。天熱了起來,中午,就簡單的在那裏轉悠一會,按照之前和徐同學的約定,他下班後出來,我們又簡單的見了個麵,算是告別。因為隨後,我們要趕去虎門鎮和長安鎮考察。分手後,我們又返迴,到剛下車的107省道邊,坐上了一輛終點去往虎門鎮的十七路公共汽車。
談到虎門鎮,在我們的心目熟悉它的程度,遠遠大於東莞市的知名度,因為中學曆史課,和影視作品中的虎門銷煙,早讓這個鎮,紮根在我們心中,也知道它很久就是個古鎮,也是中國人感到飽受恥辱,和慘遭侵略過的地方。它的位置,在東莞市的西南角上,乘坐的公交車經過一個叫高崗的村鎮,駛到一個分叉道口後,拐上了西去的水泥大道,隨後,一道弓形的造型門上麵,矗著“虎門歡迎您”的字樣,提示我們過了這個門,就該進入了東莞市虎門鎮的地界了。沿途的丘陵一過,就被一片寬闊的地帶所替代,在愈接近虎門的邊沿,沿途和縱深的區域,矗立著很多的工廠。同樣,中間也有正在開工建設的塔吊,和在建的廠房工地。遠遠望去,遠處一片從北到南的建築中間,隱約看到古色的許多建築,高低錯落,屋頂和建築上方各種廣告牌隨處可見。車子過了一道橋,很快通過了虎門鎮的鎮東大道,隨後駛入鎮裏小巷。沿街各種商鋪、飯店和商廈等,預示著這已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小城鎮了,街上,人群熙熙攘攘。虎門鎮裏最大的特點,是這裏到處都是服裝店鋪,整個虎門鎮,當時都在圍繞服裝大做文章,所以整個鎮,裏裏外外,布局著大大小小的服飾商廈、商業街和大小的服裝店,街道裏,也可以看到做服裝生意的人群,基本都是手拉肩扛。圍繞服裝行業,布局著很多的托運行,在服裝批發的富民商廈周圍,各種銀行和運輸服務網點,隨處可見。商業街外麵,各種店鋪,把當時流行的服飾都擺設在外麵,中間穿梭著批發、看樣和砍價的客戶,整個街道,被服飾裝點的五彩繽紛。南方的小鎮,氣候濕潤,無灰塵飛的天空,空氣清新而幹淨,整個小鎮像畫一樣的精彩。我和劉同事下了公交車,在鎮子裏轉悠了一個中午。中午,隨便找了個街邊的小吃店,吃了便利盒飯。下午,我們去參觀了虎門炮台等古跡,晚上,留宿在虎門鎮上的一間小旅社裏。當夜,洗漱完畢,我們徒步去了街道,飽覽當地的街景,隨便也到附近的幾家外資廠門外,轉悠了半天,記得還在一家玩具廠外,和一個保安閑聊了很久,順便詢問了招工、工資待遇、工作狀況和住宿等情況。透過工廠的窗戶,也可以看到部分窗裏,影影綽綽走動的員工。雖然,我們隻在虎門停留了一天,但當時覺得吃了、玩了,也了解了當地的用工狀況,感覺這裏對於我們製造類專業,並不是非常合適,也就當是旅遊,和遊玩而已,所以第二天早上,很快去公交車站,搭車去東莞的另外一個外資企業集中地,長安鎮去考察。
東莞長安鎮,位於虎門鎮的東麵,他的曆史沒有虎門鎮那麽久遠。從虎門鎮出來後,過了大板地的收費口,往東,就到了長安鎮的地界。沿著省道,兩邊分布幾個當地自然村鎮。那時候,這裏正在以工業區替代自然村,沿途的廠房,由當地村鎮自己籌集後,再租給各外來企業。在道路南麵,有延伸進縱深去向的許多條道路,延伸的道路東西兩側同樣分布著不同的企業,這樣的數條條岔路,延伸再連片後,形成了片片相連的自然工業區。這在當時,已經初具了相當的規模,這些都是我們在內地從未看到的景象,既新鮮又震撼。中途,在一個名叫夏邊工業區裏,走了走,道路兩邊分布著規模都不是很大的公司,或者工廠,置身中間,仿佛走進了工業化忙碌的“森林”之中。由於正值上班時間,路上的行人很少,更多的是進進出出的大小的貨車。我們還特意在幾家企業的門口停留、觀察了一陣。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服飾,提示著彼此和彼此的區別,中間也會隔著柵欄門,或者圍牆,看到院子忙忙碌碌進出的員工身影。另外,幾乎在每條道路邊的廣告欄或公司的門前,都會看到近日或數日前招工的海報。我們也駐足,看了看招工需求的信息,和要求等等。新的招聘張貼,常壓在過期的上麵,從壓蓋的層次分析,這裏的確是生機勃勃的產業集群區域,鮮活而又活力,紛繁的招聘需求提示我們,這裏有旺盛的生產力需求,我們心裏很是激動,起碼覺得如果真要在這附近工作和就業,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且即使更換工作,也很容易找到下家。在和附近幾家公司保安和街鋪人士的閑聊中,也證實了我們的分析。
迴到路旁,再次招手,上了路過的中巴公交車,再向東行了大約二十分鍾,我們在一個分叉的三角路口下了車,沿著車來方向直往東,就是去往鬆崗、深圳方向的省道,往左側前方的道路,就是長安鎮的街道了。步行二百米左右,就會進入主鎮區域。在原來我們下車的省道,也就三角岔道的路南,是一間非常大的高跨敞開式農貿市場,裏麵商鋪林立,碩大的蔬菜,和瓜果區域在內地也不曾見過。進了農貿市場那扇大的活動電動門,東區服裝、百貨區域井井有條,由於當時快臨近中午吃飯的時間,市場各種吃飯的排檔區,食客攢動,好不熱鬧。我和劉同事進去後,找了家檔口,身著幹淨服飾的服務生,客氣的先倒上免費茶水,拿來食譜單,恭候選擇。搭訕說話間,一聽就不是本地人,後來閑談中,得知是從江西過來做服務員的,也是在這裏打工的一族。飯畢後,結賬的閑聊中,判斷老板同樣不是當地人,大家的交流,就忽然改為普通話了。隨後深入閑聊中,得知他來這裏最初,也是給工廠打工,幹了四年多,就開了這家便利檔口。據說,周圍的其他幾家,都是這樣的外鄉人,看了他們彼此之間的熟悉程度,也能證明此點。同樣,從他那裏,我們也了解到了,原來長安鎮當地人口,那時也就不到兩萬人,但在附近的周圍地帶,從事服務行業、工廠打工等的外來人口,卻不下五萬之眾,而且由於長安鎮,是一個年輕的鎮,周圍近些年的建築都是比較時尚時新,儼然一派現代氣息布局。再後來,我們有幸去長安鎮的主街道、街邊廣場等大的區域時,也印證了那個小店老板的話語,沿街的商店、金融服務、飯店和旅館,等布局都很規整,而且裝修時髦,色調運用也活潑,和我們之前去的虎門古鎮,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反差,與當時西安市的主城街道比較,絲毫也不遜色。
我們吃飯完,在街道上轉悠的時候,也正值是當地中午下班時間,城區裏工業區的工廠外,走出了許多的年輕人,張張幼嫩,卻都是活力四射,與這裏的建築和街邊裝飾,是那樣的和諧,和協調,一切都是那麽的富有朝氣。當時,我和劉同事油然而生出個想法,日後如果真要來東莞打工,這裏的附近區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時尚、現代、規整,並富有活力。
當天下午四點多,在長安鎮很時尚的長途車站,我們上了路經大嶺山路線,返迴了東莞市區工人文化宮旅店的中巴車。這次為期兩天的考察,等於我們從東莞的海關出發,途經過厚街鎮、虎門鎮和長安鎮、過大嶺山鎮等,方向是逆時針一圈,又返迴了東莞市區。
到達東莞當天夜裏,我和劉同事,晚上在東莞的小店裏,邊喝茶,邊總結我們這兩天的行程,感慨頗深。雖然東莞市區北、東的幾個鎮,沒時間再一一去考察,但據說,也都和去過的地方景象相仿,給我們體會最深的就是東莞周圍,的確是個理想的打工去處。當天晚上,我們商量好,後麵三天,再去番禺和順德考察一番。這兩天的行程,我們也頗覺身心疲憊,當夜就早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