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印召集了門派駐守西山的諸位智者與高層共議大事,當前之事繁雜且彼此關聯緊密,需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應對之策。
據前方弟子傳迴的戰報所示,馬元錫平叛之舉進展並不順利,本就對河北之地的邪匪勢力難以應付,現山東的叛逆楊虎竟率眾向河北挺進,進一步加大了對馬元錫的壓力。
朝廷已著手從河南和陝西調集仙兵支援。
大明仙朝重文抑武的弊病在此刻再度顯現,平叛之舉隻能委以文職仙官為主導。
究其根源,則不得不追溯至土木仙劫一役,在那次慘敗中,大明仙朝的武道精英幾乎損失殆盡。
正是在京城保衛戰中,文官於謙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大廈。
自此以後,文優於武卑的局麵就此固化,每逢戰事皆由文官領軍成為了定製。
然而,並非所有文官都能如同於謙一般英勇果決,馬元錫顯然便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諸多智者研析前線情報後,一致認為馬元錫過於保守,甚至導致了錯失良機。
叛亂初始,敵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指揮與戰鬥力,我軍越早發起攻勢便越是占據優勢。
然而馬元錫卻堅持等待援兵抵達後再行合兵一處,對叛軍實施圍剿。
如此固然穩妥,但卻給予了叛軍集結與壯大的機會,使得趙真趙哲得以突出重圍,首戰失利。
叛軍憑借眾多坐騎快速機動,以我軍用兵僵化為弱點,戲弄於馬元錫,使其疲於奔命。
幸而飛羽閣弟子偵察之術高超,使我軍得以持續追蹤叛軍動向,將其鎖定在河北一隅,未能使其禍及其他州府。
實則馬元錫采取如此謹慎的戰略部署,與兵部尚書劉懷仁對其重托厚望、期望他務必取勝的壓力不無關係。
求勝之心過切,畏懼失敗的心態讓他束手束腳,無法放手一搏。
然而,得知山東叛軍欲侵河北的消息,更加令馬元錫惶恐不安。
本已壓力山大的他,此刻更是雪上加霜。
朝廷雖已派遣仙兵前來援助,但恐怕仍不及叛軍行動迅速。
眾人謀士審時度勢,均以為此刻馬元錫應作出繼續圍攻趙真趙哲的態勢,暗中遣兵設伏於楊虎進軍之路,以便對其予以痛擊。
然而,以馬中錫之行事作風推斷,他未必會選擇如此舉措。
更為奇異的是,在探析了兩股逆修煉者的行徑之後,發現這兩支勢力竟表現出高度的心神合一。
楊虎軍高聲宣稱將馳援河北之地對抗那股逆修煉者,此舉無疑給正道修士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且觀趙真與趙哲所率叛軍之行動路線與行事法則,分明背後有著高階修士的悉心指導。
其進退之間皆有玄妙章法,全然不似尋常草莽百姓臨時集結而成的叛亂隊伍。
於是,智謀團隊得出結論,馬中錫雖有望平定這場叛亂,但料想所需時日必然頗長,至少也要半年以上,冬寒時節,叛軍氣勢必定衰減,對正道修士而言,形勢自會愈發有利。
朱照頗為憤慨,一將無能,確可拖累無數將士。
若僅此一股叛軍倒也罷了,即便拖延時日平叛亦無妨。然而此刻,他還需提防那走私集團暗中的陰謀詭計。
在研討完平叛事宜後,議題又迴歸至如何應對走私集團可能的反擊。
當前,針對走私集團的分化策略正在進行之中。朱照的幾位義兄已迅速南下,前往聯絡那些涉足走私活動的勳貴及藩王。
這些勳貴家族世世代代聯姻,不出三代便親如一家。朱照的義兄們憑借著海上貿易賺取豐厚利潤,以此親身經曆勸說親戚們舍棄與走私集團的合作,轉而支持朱照,實非難事。
相較於朝廷昔日重農抑商的政策,朱照則大力倡導工商業發展,為此他曾多次遭到朝臣們的質疑與反對。然而,在商人圈子裏,朱照卻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們普遍支持並推崇注重工商業發展的朱照。
得益於朱照自身樹立的良好口碑,渴望盈利的勳貴們自然樂於與朱照聯手,而非繼續依附世家大族,蠶食朝廷的利益。
開放海禁之後,海上貿易得以合法開展,財源滾滾而來的同時,心中亦舒暢無比。
至於那些涉入走私的官員,對他們來說,解決之道再簡單不過:或是支持開放海禁,日後依然能夠參與海上貿易;或是接受朝廷治罪。
然而,這種手段用來對付世家大族並不適用,但對於個別官員,則頗具成效。
隨著朱照和天津艦隊的奏疏呈遞速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走私集團顯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朱照令智謀團隊設身處地,設想自己便是走私集團,預測其下一步可能采取何種對策。
多數智囊認為走私集團最終會在一番拉鋸之後妥協,同意開放海禁。畢竟,我方握有強大天津艦隊,主導權盡在我手。
走私集團到最後或許會答應開放海禁的要求,但在後續的貿易權上必會有諸多苛刻條件提出,例如免稅、港口壟斷等等。
然而,也有少數人揣測,走私集團為維護自身利益,可能作出極為衝動之舉,甚至可能觸發一場浩劫。
對此,朱照認為智囊團或許並未真正設身處地站在走私集團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由於他們自身並未親身感受過仙職權柄帶來的無上優勢,即便朱厚照允諾走私聯盟在未來修煉界的交易中擁有特殊優待。然而在修真世界裏,比起特權,掌控獨門資源的利益更為龐大。更別提朱厚照壓根無意給予他們任何優待。
朱厚照提出了一個洞見,“倘若走私聯盟為了維持當前的修煉資源壟斷地位,扶持寧王成為一股新興勢力……”
朱厚照思忖片刻,決定直入主題,“假設走私聯盟為了維護現有的修煉資源壟斷,暗助寧王謀逆,圖謀顛覆現朝廷,或是欲與朝廷分庭抗禮,劃江而治,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智囊團隊對太子殿下的這一構想頗感震驚。繼而又覺得此確實可能是走私聯盟可能采取的策略之一。
喃京、江茜、江嗻三處地域相鄰,假若寧王成功控製南京,在此樹立起反抗朝廷的大旗,倚仗豪門大族的財力修為鞏固根基,或許真的能與朝廷一較高下。畢竟當今皇室源自燕王一支,寧王與朝廷劃江而治尚有一絲道義上的合理之處,隻因昔日燕王曾令寧王陷入重圍。
然而,這些話無人敢於在朱厚照麵前直言。智囊們忙於獻計獻策,有的主張立刻設法召寧王入京,以防其生異心;有人則認為此時召寧王進京恐驚動對方,應當先行摸清寧王的真實意圖,否則萬一寧王並無謀逆之心,此舉反而可能將寧王推向朝廷的對立麵。不過向南京守衛下達秘密指令,要求江西官軍密切關注寧王府的一舉一動,則是刻不容緩之事。
總而言之,一切策略的核心在於防止寧王叛亂。然而朱厚照打斷了他們的討論,言道:“無需費盡心思阻止寧王叛亂,我們應該探討一旦寧王叛亂,我們應如何迅速平定叛亂的同時,也將江浙地區的豪門大族一同肅清。”
朱厚照的手指沿著地圖從江西至浙江一帶輕輕劃過。智囊們心領神會,稍作沉吟即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深意——斬草除根!
此舉甚妙!
據前方弟子傳迴的戰報所示,馬元錫平叛之舉進展並不順利,本就對河北之地的邪匪勢力難以應付,現山東的叛逆楊虎竟率眾向河北挺進,進一步加大了對馬元錫的壓力。
朝廷已著手從河南和陝西調集仙兵支援。
大明仙朝重文抑武的弊病在此刻再度顯現,平叛之舉隻能委以文職仙官為主導。
究其根源,則不得不追溯至土木仙劫一役,在那次慘敗中,大明仙朝的武道精英幾乎損失殆盡。
正是在京城保衛戰中,文官於謙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大廈。
自此以後,文優於武卑的局麵就此固化,每逢戰事皆由文官領軍成為了定製。
然而,並非所有文官都能如同於謙一般英勇果決,馬元錫顯然便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諸多智者研析前線情報後,一致認為馬元錫過於保守,甚至導致了錯失良機。
叛亂初始,敵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指揮與戰鬥力,我軍越早發起攻勢便越是占據優勢。
然而馬元錫卻堅持等待援兵抵達後再行合兵一處,對叛軍實施圍剿。
如此固然穩妥,但卻給予了叛軍集結與壯大的機會,使得趙真趙哲得以突出重圍,首戰失利。
叛軍憑借眾多坐騎快速機動,以我軍用兵僵化為弱點,戲弄於馬元錫,使其疲於奔命。
幸而飛羽閣弟子偵察之術高超,使我軍得以持續追蹤叛軍動向,將其鎖定在河北一隅,未能使其禍及其他州府。
實則馬元錫采取如此謹慎的戰略部署,與兵部尚書劉懷仁對其重托厚望、期望他務必取勝的壓力不無關係。
求勝之心過切,畏懼失敗的心態讓他束手束腳,無法放手一搏。
然而,得知山東叛軍欲侵河北的消息,更加令馬元錫惶恐不安。
本已壓力山大的他,此刻更是雪上加霜。
朝廷雖已派遣仙兵前來援助,但恐怕仍不及叛軍行動迅速。
眾人謀士審時度勢,均以為此刻馬元錫應作出繼續圍攻趙真趙哲的態勢,暗中遣兵設伏於楊虎進軍之路,以便對其予以痛擊。
然而,以馬中錫之行事作風推斷,他未必會選擇如此舉措。
更為奇異的是,在探析了兩股逆修煉者的行徑之後,發現這兩支勢力竟表現出高度的心神合一。
楊虎軍高聲宣稱將馳援河北之地對抗那股逆修煉者,此舉無疑給正道修士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且觀趙真與趙哲所率叛軍之行動路線與行事法則,分明背後有著高階修士的悉心指導。
其進退之間皆有玄妙章法,全然不似尋常草莽百姓臨時集結而成的叛亂隊伍。
於是,智謀團隊得出結論,馬中錫雖有望平定這場叛亂,但料想所需時日必然頗長,至少也要半年以上,冬寒時節,叛軍氣勢必定衰減,對正道修士而言,形勢自會愈發有利。
朱照頗為憤慨,一將無能,確可拖累無數將士。
若僅此一股叛軍倒也罷了,即便拖延時日平叛亦無妨。然而此刻,他還需提防那走私集團暗中的陰謀詭計。
在研討完平叛事宜後,議題又迴歸至如何應對走私集團可能的反擊。
當前,針對走私集團的分化策略正在進行之中。朱照的幾位義兄已迅速南下,前往聯絡那些涉足走私活動的勳貴及藩王。
這些勳貴家族世世代代聯姻,不出三代便親如一家。朱照的義兄們憑借著海上貿易賺取豐厚利潤,以此親身經曆勸說親戚們舍棄與走私集團的合作,轉而支持朱照,實非難事。
相較於朝廷昔日重農抑商的政策,朱照則大力倡導工商業發展,為此他曾多次遭到朝臣們的質疑與反對。然而,在商人圈子裏,朱照卻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們普遍支持並推崇注重工商業發展的朱照。
得益於朱照自身樹立的良好口碑,渴望盈利的勳貴們自然樂於與朱照聯手,而非繼續依附世家大族,蠶食朝廷的利益。
開放海禁之後,海上貿易得以合法開展,財源滾滾而來的同時,心中亦舒暢無比。
至於那些涉入走私的官員,對他們來說,解決之道再簡單不過:或是支持開放海禁,日後依然能夠參與海上貿易;或是接受朝廷治罪。
然而,這種手段用來對付世家大族並不適用,但對於個別官員,則頗具成效。
隨著朱照和天津艦隊的奏疏呈遞速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走私集團顯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朱照令智謀團隊設身處地,設想自己便是走私集團,預測其下一步可能采取何種對策。
多數智囊認為走私集團最終會在一番拉鋸之後妥協,同意開放海禁。畢竟,我方握有強大天津艦隊,主導權盡在我手。
走私集團到最後或許會答應開放海禁的要求,但在後續的貿易權上必會有諸多苛刻條件提出,例如免稅、港口壟斷等等。
然而,也有少數人揣測,走私集團為維護自身利益,可能作出極為衝動之舉,甚至可能觸發一場浩劫。
對此,朱照認為智囊團或許並未真正設身處地站在走私集團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由於他們自身並未親身感受過仙職權柄帶來的無上優勢,即便朱厚照允諾走私聯盟在未來修煉界的交易中擁有特殊優待。然而在修真世界裏,比起特權,掌控獨門資源的利益更為龐大。更別提朱厚照壓根無意給予他們任何優待。
朱厚照提出了一個洞見,“倘若走私聯盟為了維持當前的修煉資源壟斷地位,扶持寧王成為一股新興勢力……”
朱厚照思忖片刻,決定直入主題,“假設走私聯盟為了維護現有的修煉資源壟斷,暗助寧王謀逆,圖謀顛覆現朝廷,或是欲與朝廷分庭抗禮,劃江而治,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智囊團隊對太子殿下的這一構想頗感震驚。繼而又覺得此確實可能是走私聯盟可能采取的策略之一。
喃京、江茜、江嗻三處地域相鄰,假若寧王成功控製南京,在此樹立起反抗朝廷的大旗,倚仗豪門大族的財力修為鞏固根基,或許真的能與朝廷一較高下。畢竟當今皇室源自燕王一支,寧王與朝廷劃江而治尚有一絲道義上的合理之處,隻因昔日燕王曾令寧王陷入重圍。
然而,這些話無人敢於在朱厚照麵前直言。智囊們忙於獻計獻策,有的主張立刻設法召寧王入京,以防其生異心;有人則認為此時召寧王進京恐驚動對方,應當先行摸清寧王的真實意圖,否則萬一寧王並無謀逆之心,此舉反而可能將寧王推向朝廷的對立麵。不過向南京守衛下達秘密指令,要求江西官軍密切關注寧王府的一舉一動,則是刻不容緩之事。
總而言之,一切策略的核心在於防止寧王叛亂。然而朱厚照打斷了他們的討論,言道:“無需費盡心思阻止寧王叛亂,我們應該探討一旦寧王叛亂,我們應如何迅速平定叛亂的同時,也將江浙地區的豪門大族一同肅清。”
朱厚照的手指沿著地圖從江西至浙江一帶輕輕劃過。智囊們心領神會,稍作沉吟即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深意——斬草除根!
此舉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