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的錦衣衛們聽到這話,麵麵相覷。
接著,他們都忍不住感歎,南京果然是明朝興起、龍蟠虎踞的地方,一來就遇到危急的大事件!
陳銘還算鎮定,臉色如常,穩定心神問道:“兩位大哥別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具體是怎麽迴事?”
趙德柱恭敬地報告說:“還不是那些織戶和商人,在鬧捐稅的問題?本來他們三天兩頭都在鬧,大家都習慣了。”
從三天前開始,不知道刮起了什麽奇怪的風,也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大群人,他們聚集在內守備廳門口,趕也趕不走。
一開始他們還算安靜,隻是靜靜地站著,但人群越聚越多……就在昨天,突然有個不明飛行物砸中了現場的人。
那人立刻頭破血流,滿臉是血!這下子人群炸開了鍋!
陳銘聽了,先是搖頭,然後又點頭,若有所思地問:“所以現在城裏的兄弟大部分都去內守備廳了?”
趙德柱和李銅連忙點頭,算是對情況的確認。
鄭煥有些緊張地走上前,擔憂地問:“千戶,我們還要進城嗎?”
“當然要進!為什麽不去?他們隻是想要個解釋,我們去也許能幫內守備廳和徐同知解決困境呢。”
陳銘想了想,充滿信心地對大家說。
“千戶,你要小心啊,現在那些人情緒失控,萬一出了岔子,對你來說可能有危險!”
趙德柱一聽,急忙鞠躬勸告。
陳銘不以為然,嚴肅地說:“這話不對,我們肩負皇命,必須敢於擔當,怎能膽怯退縮!”
旁邊的子癡也趕緊提議:“千戶,我們換個裝扮怎麽樣?”
“不行!我們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皇上,絕對不能遮遮掩掩。正好,大家整理好儀表,打出欽差的旗幟,我們堂堂正正地去內守備廳看看。”
陳銘神色一正,對所有人鄭重其事地說。
這不是隨便說說,這是正式的命令,於是大家立刻振奮精神,整裝戴刀,還幫南京來的兩位同伴打扮一番。
一行人舉著欽差的旗幟,大搖大擺地朝內守備廳走去。
出發前,趙德柱把自己的馬讓給陳銘——欽差總不能步行去內守備廳吧,國家的麵子還要不要了?
他自己騎了李銅的馬,其他人,包括李銅,隻能步行。
他們從碼頭出發,穿過儀鳳門,進入這座六朝古都、明朝的南京城。
南京城不小,他們穿過整個城市,走了兩個時辰,才遠遠望見常府街那座壯觀的花牌樓。
遠遠看去,牌樓下已經人山人海,一片烏壓壓的,還不時從街頭傳來叫喊聲。
陳銘坐在馬上,表麵上平靜,心裏其實有點緊張,心想,這陣勢看起來不比後世西方的抗議示威弱,怎麽迴事?明朝這麽早就和國際接軌了?
還好,雖然人群接近,但不像後世西方那種毫無理智的遊行,看不到反動標語,也沒有焚燒皇上的畫像……
不過口號還是有的,比如大家已經清楚地聽見:“交出兇手!”
“罷免礦監!”
“懲治奸臣!”
這樣的口號此起彼伏,讓人不得不對眼前的情景提高警惕。
“大家打起精神,小心戒備,防止宵小之徒傷害欽差!”
兩大高手之一的何如海連忙沉聲對護衛們下達命令。
聽到這裏,大家都立刻緊緊握住手裏的武器。因為他們是欽差的隨從,不能像對付海盜那樣展示王校尉教的陰陽針,隻能拿著刀、盾、長槍這些普通的兵器,一方麵保護欽差,另一方麵也是作為儀仗隊。王有貴也緊緊跟在陳銘馬後,警覺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鄭煥和兩個小童也站在王有貴旁邊,隨時準備替陳銘擋刀。陳銘平靜地對大家說:“大家別緊張,這些人都是皇上的子民,不會對欽差動手的。”雖然他這麽說,但腳步並沒有停下,一行人迅速穿過牌樓,進入了常府街。
陳銘騎在高大的馬上,身邊還有人舉著欽差的旗幟,後麵跟著一群兄弟,想低調都難。“欽差大人?”“真的是欽差!朝廷派來的!”“請欽差為我們主持公道!”“請欽差懲治惡人……”此時,常府街上的人們都看到了朝廷欽差,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
一大群人立刻簇擁過來,這讓馬下的護衛們心中一緊,連忙擋在陳銘馬前。陳銘看到這個情況,皺了皺眉,示意鄭煥遞給他一個紙喇叭。“南京的父老鄉親們,我是錦衣衛千戶陳銘,特意來南京辦公,還請大家讓開道路,行個方便!”“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也非常能體會……但你們這樣堵住我,不就堵住了你們向朝廷表達意見的路嗎?”一番話讓喧鬧的人群安靜了不少,他們竊竊私語一陣,卻沒有再靠近,現場的氣氛緩和了很多。
趙德柱見狀,連忙幫忙喊道:“各位,堵在這兒欽差也見不到徐同知,事情解決不了啊!”又是一陣議論後,人群漸漸散開,主動讓出一條道路。陳銘見狀,雙腿一夾,驅使馬匹,緩緩走向街西頭的內守備廳。
欽差隊伍就這樣緩緩穿過人群,看著周圍黑壓壓的一片,大家都感到頭皮發麻,但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前走。在眾人的注視下,仿佛穿越火焰山,大約一炷香的時間,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內守備廳的大門前。
還沒來得及下馬站穩,一群人就像飛一樣跑到麵前,攔住了馬頭。“欽差大人,請為我們平民做主!”“請欽差幫我們抓到殺人兇手!”“……”陳銘這時有些忍不住,感到有點混亂。“從前有包拯坐鎮開封府,如今有陳千戶坐鎮應天府,一來就有百姓告禦狀?”“還是神探狄仁傑再現?這是明朝版的神探銘公子?”艾福四等人也滿臉驚訝,這種戲劇性的場景怎麽會真的發生?
陳銘看著這種情況,也有些困惑,轉向趙德柱問道:“趙百戶,不是說隻傷了一個人嗎?怎麽變成人命案了?”趙德柱還沒來得及迴答,那邊已經有兩個人抬著一個滿臉是血的人放到欽差麵前!...
接著,他們都忍不住感歎,南京果然是明朝興起、龍蟠虎踞的地方,一來就遇到危急的大事件!
陳銘還算鎮定,臉色如常,穩定心神問道:“兩位大哥別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具體是怎麽迴事?”
趙德柱恭敬地報告說:“還不是那些織戶和商人,在鬧捐稅的問題?本來他們三天兩頭都在鬧,大家都習慣了。”
從三天前開始,不知道刮起了什麽奇怪的風,也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大群人,他們聚集在內守備廳門口,趕也趕不走。
一開始他們還算安靜,隻是靜靜地站著,但人群越聚越多……就在昨天,突然有個不明飛行物砸中了現場的人。
那人立刻頭破血流,滿臉是血!這下子人群炸開了鍋!
陳銘聽了,先是搖頭,然後又點頭,若有所思地問:“所以現在城裏的兄弟大部分都去內守備廳了?”
趙德柱和李銅連忙點頭,算是對情況的確認。
鄭煥有些緊張地走上前,擔憂地問:“千戶,我們還要進城嗎?”
“當然要進!為什麽不去?他們隻是想要個解釋,我們去也許能幫內守備廳和徐同知解決困境呢。”
陳銘想了想,充滿信心地對大家說。
“千戶,你要小心啊,現在那些人情緒失控,萬一出了岔子,對你來說可能有危險!”
趙德柱一聽,急忙鞠躬勸告。
陳銘不以為然,嚴肅地說:“這話不對,我們肩負皇命,必須敢於擔當,怎能膽怯退縮!”
旁邊的子癡也趕緊提議:“千戶,我們換個裝扮怎麽樣?”
“不行!我們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皇上,絕對不能遮遮掩掩。正好,大家整理好儀表,打出欽差的旗幟,我們堂堂正正地去內守備廳看看。”
陳銘神色一正,對所有人鄭重其事地說。
這不是隨便說說,這是正式的命令,於是大家立刻振奮精神,整裝戴刀,還幫南京來的兩位同伴打扮一番。
一行人舉著欽差的旗幟,大搖大擺地朝內守備廳走去。
出發前,趙德柱把自己的馬讓給陳銘——欽差總不能步行去內守備廳吧,國家的麵子還要不要了?
他自己騎了李銅的馬,其他人,包括李銅,隻能步行。
他們從碼頭出發,穿過儀鳳門,進入這座六朝古都、明朝的南京城。
南京城不小,他們穿過整個城市,走了兩個時辰,才遠遠望見常府街那座壯觀的花牌樓。
遠遠看去,牌樓下已經人山人海,一片烏壓壓的,還不時從街頭傳來叫喊聲。
陳銘坐在馬上,表麵上平靜,心裏其實有點緊張,心想,這陣勢看起來不比後世西方的抗議示威弱,怎麽迴事?明朝這麽早就和國際接軌了?
還好,雖然人群接近,但不像後世西方那種毫無理智的遊行,看不到反動標語,也沒有焚燒皇上的畫像……
不過口號還是有的,比如大家已經清楚地聽見:“交出兇手!”
“罷免礦監!”
“懲治奸臣!”
這樣的口號此起彼伏,讓人不得不對眼前的情景提高警惕。
“大家打起精神,小心戒備,防止宵小之徒傷害欽差!”
兩大高手之一的何如海連忙沉聲對護衛們下達命令。
聽到這裏,大家都立刻緊緊握住手裏的武器。因為他們是欽差的隨從,不能像對付海盜那樣展示王校尉教的陰陽針,隻能拿著刀、盾、長槍這些普通的兵器,一方麵保護欽差,另一方麵也是作為儀仗隊。王有貴也緊緊跟在陳銘馬後,警覺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鄭煥和兩個小童也站在王有貴旁邊,隨時準備替陳銘擋刀。陳銘平靜地對大家說:“大家別緊張,這些人都是皇上的子民,不會對欽差動手的。”雖然他這麽說,但腳步並沒有停下,一行人迅速穿過牌樓,進入了常府街。
陳銘騎在高大的馬上,身邊還有人舉著欽差的旗幟,後麵跟著一群兄弟,想低調都難。“欽差大人?”“真的是欽差!朝廷派來的!”“請欽差為我們主持公道!”“請欽差懲治惡人……”此時,常府街上的人們都看到了朝廷欽差,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
一大群人立刻簇擁過來,這讓馬下的護衛們心中一緊,連忙擋在陳銘馬前。陳銘看到這個情況,皺了皺眉,示意鄭煥遞給他一個紙喇叭。“南京的父老鄉親們,我是錦衣衛千戶陳銘,特意來南京辦公,還請大家讓開道路,行個方便!”“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也非常能體會……但你們這樣堵住我,不就堵住了你們向朝廷表達意見的路嗎?”一番話讓喧鬧的人群安靜了不少,他們竊竊私語一陣,卻沒有再靠近,現場的氣氛緩和了很多。
趙德柱見狀,連忙幫忙喊道:“各位,堵在這兒欽差也見不到徐同知,事情解決不了啊!”又是一陣議論後,人群漸漸散開,主動讓出一條道路。陳銘見狀,雙腿一夾,驅使馬匹,緩緩走向街西頭的內守備廳。
欽差隊伍就這樣緩緩穿過人群,看著周圍黑壓壓的一片,大家都感到頭皮發麻,但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前走。在眾人的注視下,仿佛穿越火焰山,大約一炷香的時間,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內守備廳的大門前。
還沒來得及下馬站穩,一群人就像飛一樣跑到麵前,攔住了馬頭。“欽差大人,請為我們平民做主!”“請欽差幫我們抓到殺人兇手!”“……”陳銘這時有些忍不住,感到有點混亂。“從前有包拯坐鎮開封府,如今有陳千戶坐鎮應天府,一來就有百姓告禦狀?”“還是神探狄仁傑再現?這是明朝版的神探銘公子?”艾福四等人也滿臉驚訝,這種戲劇性的場景怎麽會真的發生?
陳銘看著這種情況,也有些困惑,轉向趙德柱問道:“趙百戶,不是說隻傷了一個人嗎?怎麽變成人命案了?”趙德柱還沒來得及迴答,那邊已經有兩個人抬著一個滿臉是血的人放到欽差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