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看見受害者都等著他,想推脫也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上前檢查情況。
趙德柱見狀,也跟著下馬,快步上前先確認周圍是否安全。
\"咦?這不是那個受傷的人嗎?我去迎接欽差時他還好好的啊!\"
趙德柱看到地上的那個人,嚇得一哆嗦,聲音都在顫抖。
他伸出手去探了探鼻息,又摸了摸脈搏和心跳。
檢查過後,他確定這個人真的沒有唿吸、脈搏、心跳了。
趙德柱轉身告訴陳銘:\"報告千戶,這人確實死了!\"
陳銘一聽,心裏咯噔了一下,自己怎麽總是遇到這種事?
問題是這裏是明朝的應天府,可不是日本的米花市啊!
\"欽差大人,青天大老爺,給我們百姓做主啊!抓兇手啊!\"
\"兇手肯定是太監的同夥...\"
各種唿喊聲此起彼伏,輿論風向轉變,經濟事件變成了刑事事件。
按道理,命案應該是應天府處理,但現在的明朝哪有正常的時候。
推不掉,那就隻能接手了。這麽多人看著,內守備廳的大門也進不去,隻能先查清楚這人是怎麽死的。
決定了,陳銘向王有貴示意。
王有貴立刻指示護衛們拉出隔離帶,子愚遞給陳銘一副白手套,讓他開啟偵探模式。
\"肅靜,無關人士退後!讓欽差大人查案!\"
趙德柱見這個來自京城的小陳千戶毫不怯場,直接行動,與他以前見過的錦衣衛官員完全不同,不禁有些佩服。責任感油然而生,他站出來大聲喊了一句,然後開始幫忙維持秩序。
陳銘一邊戴著手套,一邊走到死者麵前。
死者三十多歲,身材矮小,瘦弱,滿頭滿臉都是血,看上去像一個血葫蘆,挺嚇人的。
仔細一看,他的右側頭部有一處約一寸的傷口...
\"死者是誰?當時被打中時在哪個位置?打中他的胸器在哪裏?\"
陳銘思考片刻,問那些攔路喊冤的人。
陳銘開始詢問時,旁邊的子癡也開始拿出紙筆記錄。
那幾個人沒想到欽差大人真的會下馬查案,還有人做記錄,動作之快,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原本喧鬧的人群此刻也安靜下來,從之前的混亂狀態轉變為沉默模式。
那幾個攔路的人互相看了看。
過了一會兒。
他們推選出一個瘦小的黑瘦男子躬身迴答:\"迴稟欽差大人,小人叫謝十一,死者叫陶六,我們都是鄰居,都是本分的百姓,一起來內守備廳衙門請願的...\"
謝十一說完,停下話頭,膽怯地看著陳銘...
\"是嗎?接著描述吧。\" 陳銘用平靜的語氣命令道。
\"我們站在車門大約兩丈遠的地方,就一直站在那裏,沒做其他事情……\" 謝十一說著,手指向車門前的一個位置。
陳銘接著問:\"嗯,繼續,是什麽擊中了陶六,傷口在哪裏?\"
\"當時人很多,很混亂,好像有什麽東西從遠處飛來,不知道怎麽就打中陶六了……他立刻就流了很多血,倒在地上。\"
\"我們幾個當時都嚇壞了,趕緊把他抬到旁邊,後來過了一會兒,他就沒氣了!\" 謝十一繼續向陳銘匯報。
陳銘聽完,點點頭,溫和地笑著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了,那塊石頭呢?\"
\"陶六受傷時,血流了很多,我們在忙著救人,哪顧得上那石頭。\"
\"你就沒幫他止血?你看他頭上臉上,流了這麽多血!\"
陳銘聽完謝十一的迴答,蹲下來近距離仔細查看地上的陶六,突然關心地問道。
謝十一愣了一下,迴憶了一下,迴答:\"當然止血了,我當時找了一件舊衣服……後來血浸透了,忙亂之中,就不知道丟哪兒了。\"
陳銘深深地看了謝十一一眼,沒有再問問題。
他轉頭看了看子癡,見他正在飛快地寫字,把剛才的對話都記錄下來。
陳銘叫來子愚,低聲吩咐了幾句,子愚領命後悄然離開。
子愚走後,陳銘對著眾人高聲吩咐:\"子癡兄,跟謝十一核實一下情況,如果他會讀書,就讓他自己看,如果不會,讓他找人讀給他聽,一定要確保真實準確。\"
\"趙百戶,麻煩你和李校尉帶兩個護衛兄弟在附近搜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塊石頭和染血的衣服。\"
\"顯明兄,告訴大家,就在這兒待著,不要吵鬧,也不要隨意走動……\"
眾人領命,各自分開行動,忙碌起來……
看到現場的秩序還算井然,陳銘鬆了一口氣。其實,剛到現場時,他還有些忐忑,但現在不那麽擔憂了。
他瞥了一眼申訴的人,他們都站在那兒,眼神飄忽不定,四處張望。
不久,趙德柱一行人迴來了,其中一名護衛捧著一塊沾血的石頭上前。
\"報告千戶,找到了這塊石頭,但沒找到染血的衣服。\" 趙德柱有些遺憾地行禮報告。
陳銘對趙德柱嗬嗬一笑,說:\"嗬嗬,沒關係,這個已經足夠了!\"
說完,他的臉色一變,嚴肅地對護衛們說:\"各位兄弟,提高警惕,防止有人趁機搗亂。\"
護衛們一聽,更加精神抖擻,散發出威嚴的氣息,讓周圍的人心中一驚。
陳銘轉過頭,看見子愚帶著當地的校尉李銅迴到了現場,李銅手裏還提著一個蓋著黑布的東西。
兩人雙手抱拳報告:“報告千戶,東西都準備好了。”
“很好!各位兄弟都盡職盡責!”
“鄉親們,這次的事情已經水落石出,真相隻有一個,兇手立刻就能被抓到!”
陳銘在吩咐完護衛後,對著密密麻麻的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大聲宣布。
“找到兇手了?”
“不會吧?”
人群中立刻響起一片驚訝的聲音。
趁著大家還在疑惑。
陳銘臉色一沉,突然大聲嗬斥:“殺人兇手,大膽的謝十一,還不跪下,如實招供!”
趙德柱見狀,也跟著下馬,快步上前先確認周圍是否安全。
\"咦?這不是那個受傷的人嗎?我去迎接欽差時他還好好的啊!\"
趙德柱看到地上的那個人,嚇得一哆嗦,聲音都在顫抖。
他伸出手去探了探鼻息,又摸了摸脈搏和心跳。
檢查過後,他確定這個人真的沒有唿吸、脈搏、心跳了。
趙德柱轉身告訴陳銘:\"報告千戶,這人確實死了!\"
陳銘一聽,心裏咯噔了一下,自己怎麽總是遇到這種事?
問題是這裏是明朝的應天府,可不是日本的米花市啊!
\"欽差大人,青天大老爺,給我們百姓做主啊!抓兇手啊!\"
\"兇手肯定是太監的同夥...\"
各種唿喊聲此起彼伏,輿論風向轉變,經濟事件變成了刑事事件。
按道理,命案應該是應天府處理,但現在的明朝哪有正常的時候。
推不掉,那就隻能接手了。這麽多人看著,內守備廳的大門也進不去,隻能先查清楚這人是怎麽死的。
決定了,陳銘向王有貴示意。
王有貴立刻指示護衛們拉出隔離帶,子愚遞給陳銘一副白手套,讓他開啟偵探模式。
\"肅靜,無關人士退後!讓欽差大人查案!\"
趙德柱見這個來自京城的小陳千戶毫不怯場,直接行動,與他以前見過的錦衣衛官員完全不同,不禁有些佩服。責任感油然而生,他站出來大聲喊了一句,然後開始幫忙維持秩序。
陳銘一邊戴著手套,一邊走到死者麵前。
死者三十多歲,身材矮小,瘦弱,滿頭滿臉都是血,看上去像一個血葫蘆,挺嚇人的。
仔細一看,他的右側頭部有一處約一寸的傷口...
\"死者是誰?當時被打中時在哪個位置?打中他的胸器在哪裏?\"
陳銘思考片刻,問那些攔路喊冤的人。
陳銘開始詢問時,旁邊的子癡也開始拿出紙筆記錄。
那幾個人沒想到欽差大人真的會下馬查案,還有人做記錄,動作之快,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原本喧鬧的人群此刻也安靜下來,從之前的混亂狀態轉變為沉默模式。
那幾個攔路的人互相看了看。
過了一會兒。
他們推選出一個瘦小的黑瘦男子躬身迴答:\"迴稟欽差大人,小人叫謝十一,死者叫陶六,我們都是鄰居,都是本分的百姓,一起來內守備廳衙門請願的...\"
謝十一說完,停下話頭,膽怯地看著陳銘...
\"是嗎?接著描述吧。\" 陳銘用平靜的語氣命令道。
\"我們站在車門大約兩丈遠的地方,就一直站在那裏,沒做其他事情……\" 謝十一說著,手指向車門前的一個位置。
陳銘接著問:\"嗯,繼續,是什麽擊中了陶六,傷口在哪裏?\"
\"當時人很多,很混亂,好像有什麽東西從遠處飛來,不知道怎麽就打中陶六了……他立刻就流了很多血,倒在地上。\"
\"我們幾個當時都嚇壞了,趕緊把他抬到旁邊,後來過了一會兒,他就沒氣了!\" 謝十一繼續向陳銘匯報。
陳銘聽完,點點頭,溫和地笑著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了,那塊石頭呢?\"
\"陶六受傷時,血流了很多,我們在忙著救人,哪顧得上那石頭。\"
\"你就沒幫他止血?你看他頭上臉上,流了這麽多血!\"
陳銘聽完謝十一的迴答,蹲下來近距離仔細查看地上的陶六,突然關心地問道。
謝十一愣了一下,迴憶了一下,迴答:\"當然止血了,我當時找了一件舊衣服……後來血浸透了,忙亂之中,就不知道丟哪兒了。\"
陳銘深深地看了謝十一一眼,沒有再問問題。
他轉頭看了看子癡,見他正在飛快地寫字,把剛才的對話都記錄下來。
陳銘叫來子愚,低聲吩咐了幾句,子愚領命後悄然離開。
子愚走後,陳銘對著眾人高聲吩咐:\"子癡兄,跟謝十一核實一下情況,如果他會讀書,就讓他自己看,如果不會,讓他找人讀給他聽,一定要確保真實準確。\"
\"趙百戶,麻煩你和李校尉帶兩個護衛兄弟在附近搜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塊石頭和染血的衣服。\"
\"顯明兄,告訴大家,就在這兒待著,不要吵鬧,也不要隨意走動……\"
眾人領命,各自分開行動,忙碌起來……
看到現場的秩序還算井然,陳銘鬆了一口氣。其實,剛到現場時,他還有些忐忑,但現在不那麽擔憂了。
他瞥了一眼申訴的人,他們都站在那兒,眼神飄忽不定,四處張望。
不久,趙德柱一行人迴來了,其中一名護衛捧著一塊沾血的石頭上前。
\"報告千戶,找到了這塊石頭,但沒找到染血的衣服。\" 趙德柱有些遺憾地行禮報告。
陳銘對趙德柱嗬嗬一笑,說:\"嗬嗬,沒關係,這個已經足夠了!\"
說完,他的臉色一變,嚴肅地對護衛們說:\"各位兄弟,提高警惕,防止有人趁機搗亂。\"
護衛們一聽,更加精神抖擻,散發出威嚴的氣息,讓周圍的人心中一驚。
陳銘轉過頭,看見子愚帶著當地的校尉李銅迴到了現場,李銅手裏還提著一個蓋著黑布的東西。
兩人雙手抱拳報告:“報告千戶,東西都準備好了。”
“很好!各位兄弟都盡職盡責!”
“鄉親們,這次的事情已經水落石出,真相隻有一個,兇手立刻就能被抓到!”
陳銘在吩咐完護衛後,對著密密麻麻的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大聲宣布。
“找到兇手了?”
“不會吧?”
人群中立刻響起一片驚訝的聲音。
趁著大家還在疑惑。
陳銘臉色一沉,突然大聲嗬斥:“殺人兇手,大膽的謝十一,還不跪下,如實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