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城南郊的大王莊,宗祠的曬場上矗立著一座祭壇。正值農曆三月,以往這個時候,盡管雨水稀少,猶如珍貴的油一般,但至少能給土地帶來一絲潤澤。如今卻大不相同,春天已到,卻未見雪花飄落,雨水也遲遲未來,田地幹涸得仿佛要冒出火星,連溫榆河的水位都幾乎降至穀底。


    隻見道長重現了數日前與神明交談的姿態,身披杏黃道袍,披肩長發,手持桃木劍……這形象竟與諸葛亮借東風的場景頗有幾分相似。


    道長口中低誦咒語,兩位小道士忙碌地傳遞物品,焚燒符紙。今日的場麵比起在大mucang胡同時壯觀得多,祭壇下跪滿了大王莊的男女老少。


    觀眾眾多,道長的表演也更加賣力,不僅跳起了與神靈溝通的舞蹈,還展示了噴火、吐水、噴煙等神通。這些神奇的技藝讓台下的男女老少看得目瞪口呆,紛紛虔誠地磕頭。


    跳完舞,道長穩坐在蒲團上,口中不停念叨,雙手結出雷印,左手象征雷霆,右手象征閃電。片刻後,道長猛然睜開雙眼,雙目赤紅,大聲喝道:“雷!”


    話音剛落,村外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鳴,一團黑煙衝天而起。


    “嗯,看來上天已有迴應,各位請隨我來……”道長此刻已恢複平靜,淡然地說道。


    眾人跟隨道長走了大約兩柱香的時間,來到村外一處土丘下,隻見那裏出現了一個漆黑的大坑。陳銘手持鐵杵,站在大坑旁邊,身旁還有一個貼滿符咒的大木箱。


    “貧道受天人啟示,看出這裏有水源,果真神仙顯靈!”道長撚須說道。


    村民們呆呆地站在大坑邊,烈日下,目光聚焦在道長和陳銘身上。


    陳銘連忙解釋:“各位,這就是水源所在,可讓村裏的壯勞力在此挖掘,洞口無需太大,一尺左右即可,這樣可以節省不少人力。”


    眾人聞言如夢初醒,在族長的號召下,紛紛拿起鋤頭、耒耜、竹筐等工具開始挖掘。人多力量大,很快他們就向下挖掘,約摸半個時辰後,下麵的泥土開始濕潤。


    一旁的村民們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真的有水!”一個粗獷的聲音高唿,原來是挖土最賣力的王有貴。


    看到希望,眾人更加賣力,敲石墾土,汗如雨下,全力以赴。又過了一時辰,伴隨著人們的歡唿,一股清泉從地下湧出。


    依舊是王有貴,他丟下手中的耒耜,抓起一根兩丈多長的竹竿探入洞中,竹竿插入,傳來潺潺的水聲!


    “有水!真的有水!道長的仙法,真是神奇!”眾人興奮地大叫。


    一時之間,人群情緒高漲,一片歡聲笑語,與之前的壓抑氣氛形成鮮明對比。待到眾人喧鬧過後,白發蒼蒼的族長李長河憂慮地開口:“師傅,此處泥土石頭混雜,恐怕不宜深挖,就算鑿井也汲取不了多少水,隻能算是聊表心意罷了……”


    大王莊的鄉親們聽了這話,心頭剛升起的歡喜瞬間消減,如此狹小的空間,連木桶都放不下,就算建了井,取水也會十分困難。這該如何是好呢?


    又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靜!


    “族長不必憂慮,貧道已有對策,小友李銘,你過來幫族長一把吧……”道士聞言,毫不擔憂,他晃動腦袋對李銘說。


    李銘聞言,認真迴應:“各位,請暫時退後。”


    隻見李銘喚來子浩和子愚,三人低聲細語一番後,打開了貼滿符咒的木箱。箱中藏著一件長約一兩尺的木製品,形狀似龍非龍,模樣奇特。


    看著大家困惑的表情,李銘笑道:“各位,此物名為靈澤水蛟,能持續汲取地下的水源,比轆轤更為高效……”


    麵對大王莊村民的迷茫,李銘並未生氣,又從木箱中取出幾節竹筒,與兩位小道童一起組裝起來。竹筒連成約二十尺長,直抵泥土石頭下的水層。


    接著,他將竹筒連接到靈澤水蛟底部,並用鐵環固定,水蛟有四足,每足都有孔洞,李銘又從木箱中取出四根手指粗細的鐵釘,穿過足上的孔洞。


    又叫來幾位壯碩的村民,將鐵釘深深打入泥土石頭中。李銘確認鐵釘安裝穩固後,用力搖動靈澤水蛟,它紋絲不動,相當穩固。


    “辛苦師傅,請施展法術……”李銘完成安裝,退到一邊,躬身對道士說。


    這次,道士沒有在祭壇上那樣施展神通,隻是從袖中取出兩張符咒,掐了個法訣念誦一番,然後將符咒貼在靈澤水蛟的背部。


    等道士貼好符咒,李銘拿起兩根帶有鐵環的木棒,將它們拚接起來,另一端則取出鐵製的銷子,與水蛟接合。


    一切就緒,李銘親自動手,握住木棒長端,上下來迴拉動數次,隻聽見一陣咯吱聲後,一股清冽的水流從水蛟口中噴湧而出!


    “天哪!出水了!”


    “老天有眼啊!”


    “嗚嗚嗚,爹,你看,有水了!”


    大王莊的村民們看到這一幕,欣喜若狂,有的大喊,有的大笑,還有的又哭又笑……這是水啊!這是生命的希望!


    頓時,莊上的人紛紛向道士和李銘連連道謝。


    “師傅真是神通廣大,老朽代表大王莊的百姓,多謝師傅的大恩大德……”李族長這時走向道士,深深鞠躬。


    道士輕輕扶住他,說道:“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是貧道的職責所在!”


    道士的高尚品行,贏得了村民們一片讚揚。


    族長見水問題已有解決方案,心中亦是欣喜,遂喚來家仆王福。王福手持木盤,上覆紅綢。


    王族長行禮道:“這是五十兩官銀,代表大王莊全體對道長的辛勤致謝,祈願神明護佑。”


    “哦?族長有何用意?”道士輕輕揮手示意。


    “道長不必推辭,您是超凡脫俗的智者,金銀於您無用。然而道觀需維持,神明的居所也需修繕。故此銀兩,還請務必收下。另外,老朽有一事相求。”王族長連忙說道。


    “但說無妨。”


    “我大王莊有近兩百戶人家,此井雖能應急,但全莊用水需求甚大,正值春耕之際……還請道長施展神通,惠及鄉親。”


    道士聽罷,依舊神情淡然,未接銀兩,認真迴應:“蒼生困苦,萬物有靈。銘兒,你不是有一策能解決困境?可告知族長。”


    “鄉親們,小子有一法可解大王莊之困,但需與大家共議。”


    “小兄弟請說。”


    “除了巽風水龍,小子還有分段挖掘地下水的方法,可汲取地下三丈深處的水源。不過,這需要大量人力,莊上需提供人手配合。”


    “再者,道長無私,但製作巽風水龍,運輸、購置工具都需要銀兩。我有個提議,成立‘通銘水利’,共同商議此事……”陳銘一口氣提出了為大王莊解決水源的方案。


    這個方案基於道士的勘察,規劃在大王莊的水脈和用水點建立多處分段取水井,由陳銘組織的“通銘水利”負責開采、分配和管理。


    為何如此?


    其一,方才取水之地是經過道士多次探測,找到的最淺水源層。巽風水龍隻能抽取三丈內的水,更深則需其他機械。鑒於現有技術限製,暫時隻能采用分段取水法,此法技術要求低,但對組織管理要求高。


    其二,陳銘並不滿足於一次性交易,他有更大的藍圖。大王莊民風淳樸,青年力壯,地理位置優越,適合作為未來計劃的起點和試驗田。京城太過複雜,不適合初期低調發展。


    陳銘的計劃讓大部分村民一頭霧水,他們茫然地站在原地。


    看著麵露困惑的村民們,陳銘心中也有些忐忑,心跳如鼓,仿佛迴到了大學畢業後等待麵試的緊張時刻。


    人群中,幾位大王莊的家族長老聽完後,立刻湊在一起緊急商議。


    等待總是令人焦慮,時間仿佛停滯不前……


    片刻後,王家長老對陳銘說:“既然公子已有打算,隻要能按時抽取足夠的水,一切就照你的計劃進行!”


    此話一出,陳銘頓時如釋重負,心中暗喜:“正中靶心!改變大明,就從改造大王莊起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