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約兩個時辰,陳銘來到南城略顯破舊的三清觀。
聽到陳銘主動登門,張道士有些驚訝,但身為修道者,他的臉色並未起波瀾。
“道長,小子有禮了。”陳銘一見到道士便笑著行禮。
“哦,是銘哥啊,近來可好?”道士點頭迴禮詢問。
“托您老的福,身體漸好,所以...”
“嗬嗬,我就知銘哥是實在人,子愚,把借條拿來...”
“哦,道長,此事稍後再議,我來找你是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陳銘沒想到道士直截了當進入主題,連忙揮手示意。
這一來,陳銘倒不尷尬,反倒是三清觀的師徒幾人有些尷尬。
氣氛顯得不太和諧。
“咳,這個...道長,我看最近全國大旱,你也為祈雨之事費盡心思,現在有個良策,可以緩解旱情...”
道士還未開口,旁邊的道童子愚便不滿地插話:“銘哥,天要下雨是老天爺的事,你有這般本事,還會去撞南牆?”
“銘哥,做法事賒賬,這可是新年第一天吃飯——頭一遭...”另一名道童子癡也嘲笑說。
“各位,小子承蒙道長指點,已決心改過自新,所以特來和道長商量此事...”
\"子愚、子癡,切勿得勢不饒人……聽聽銘兄有何高見吧?\"
聽到道士的吩咐,陳銘從懷裏取出一件物品。
的確是個玩物,一根大竹筒內嵌著一根小竹筒,兩根竹筒相套,乍看並無特別之處。
\"這不是孩童玩的水槍嗎?有何獨特之處?銘兄莫非是神誌未清,拿我們尋開心?\" 道童子愚疑惑問道。
\"這水槍隻是個示例,道長通曉天人之際,必定明白。若將其放大十倍,筒內裝上活動閥門,放入深井,豈不是能持續抽提地底的水?\"
\"銘兄,你別...\"
\"子愚,不得無禮!讓銘兄慢慢解釋...\"
道士盯著水槍,似乎若有所思,揮手製止了子愚,示意陳銘繼續講下去。
看來有戲!
陳銘見狀,又從懷裏掏出一張泛黃的紙遞給道士。
\"一碗羊肉燴麵,一碟醬黃瓜...這是什麽意思?\" 道長接過紙念道。
\"抱歉,看反麵!\" 陳銘臉皮雖厚,此刻也有些微紅。
紙張背麵是一幅畫,畫風獨特,略顯怪異,一支水槍立於水中,大小竹筒內都有閥門,大竹筒頂端竟有個龍頭,顯得十分奇特。
更令人驚奇的是,小竹筒頂部有一根活動長杆,長杆通過短臂與大竹筒相連,長杆分為長短兩截,接合處固定在短臂上,卻又能在短臂上旋轉。
道士拿著紙片端詳片刻,低聲道:\"嗯,這與恆升車有幾分相似...\"
陳銘一聽,心中一驚,難道是神秘東方力量的影響,這東西早有人發明了,自己初次嚐試就遭遇挫折?
\"不過,銘兄此物雖然與恆升車外表相似,實則有異。這小竹筒和筒底的兩個閥門巧妙至極...此物比恆升車精致多了!\" 道長的話讓陳銘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找到知音的陳銘連忙問道:\"道長認識此物?\"
兩個童子也露出驚訝之色,一是驚訝陳銘並非在開玩笑,二是驚訝道長的博學多識。
\"此物並非憑空而來,五年前,朝廷翰林院的徐檢討,玄扈先生,著有《泰西水法》一書,其中記載的恆升車與此物頗為相似...\" 道長頗為得意地說。
說到這裏,陳銘明白了,原來古人也有高明之處,早在萬曆四十年,翰林院檢討徐光啟編寫的《泰西水法》中,恆升車的原理就已經與陳銘製作的活塞式水泵類似。
當然,陳銘沒記錯,那時的恆升車還隻是草圖,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
後來直至徐光啟在天啟年間於《遠西奇器圖說》中再行闡釋,此知識才廣為人知,真正從西方傳入華夏,不過僅停留在圖示階段,實用性尚未顯現。
此乃機械之道,稍有實踐上的差異,便難以估量。盡管繪製手法獨特,陳銘改良過的活塞式水泵在各方麵均超越了最初的恆升車,優勢明顯。
若是直接找工部官員,這發明恐怕會被當作奇異的玩物,隻落得被逐出門的下場。若呈給錦衣衛的上司,那位目不識丁的千戶大人說不定會當場嘲笑,徒增羞辱。
私下找人製作並推廣,隻怕很快就會被抄襲,市麵上充斥著仿製品……因此,同一事物,不同人處置,效果大相徑庭,就如同熬製藥膏,各有各的門道。這也是陳銘尋求道士幫助的原因。
有些事情還得依賴道士的仙術,切勿小瞧道門中人,他們可是最初的科研者!
道士仔細審視活塞式水泵的構造圖,撚須問道:“敢問此物有何名號,成本幾何?製作所需時日是多久?”
“此乃神賜之夢,名為巽風水龍。木質版本成本最低,隻需五錢銀子,鐵製的則需四兩銀子。鐵製的暫且不提,木質的在一日之內即可完成!”
“嗯,若是一村一坊共享,費用尚可承受,隻是……”道士沉思道。
“請道長直言,晚輩願聞其詳!”陳銘起身,恭敬地施禮。
“此物外觀樸素,恐不受人喜愛,嗯……讓貧道稍作改動……”
道士說完,便喚子愚取來筆墨,在陳銘的圖紙上揮毫潑墨。隻見他筆勢如飛,如同畫符一般。
片刻後,道士停筆,撚著稀疏的鼠須,臉上帶著幾分得意。
眾人看去,大體結構未變,水泵外多了一個似龍非龍的罩子。
“此乃蚣蝮,水之神獸……”見眾人疑惑,道士耐心解釋。
陳銘心中一亮,明白道士又在施展神通。加了個罩子,短時間內讓人看不清真相,而且造型古雅,美觀,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標準。相比之下,他的工業化設計顯得相當粗糙!
“銘哥,你是打算用巽風水龍抵銀子?”子愚問道。
“並非如此,我想與道長合作,共同製作巽風水龍。一來能為求雨之事盡點綿薄之力;二來可以賺取一些銀兩,待日後略有積蓄,再與道長結算;三來也是為了推廣道教法術出一份力……”
“銘哥高見!”
道士卻伸手打斷子愚的話:“子愚,不可妄語!我觀星象……十天半月內恐怕無雨,此物正能解當前的緊急之需……銘哥可願意製作此物,三日後,隨我去昌平大王莊?”
陳銘心中暗喜,躬身答道:“一切遵從道長吩咐!”
聽到陳銘主動登門,張道士有些驚訝,但身為修道者,他的臉色並未起波瀾。
“道長,小子有禮了。”陳銘一見到道士便笑著行禮。
“哦,是銘哥啊,近來可好?”道士點頭迴禮詢問。
“托您老的福,身體漸好,所以...”
“嗬嗬,我就知銘哥是實在人,子愚,把借條拿來...”
“哦,道長,此事稍後再議,我來找你是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陳銘沒想到道士直截了當進入主題,連忙揮手示意。
這一來,陳銘倒不尷尬,反倒是三清觀的師徒幾人有些尷尬。
氣氛顯得不太和諧。
“咳,這個...道長,我看最近全國大旱,你也為祈雨之事費盡心思,現在有個良策,可以緩解旱情...”
道士還未開口,旁邊的道童子愚便不滿地插話:“銘哥,天要下雨是老天爺的事,你有這般本事,還會去撞南牆?”
“銘哥,做法事賒賬,這可是新年第一天吃飯——頭一遭...”另一名道童子癡也嘲笑說。
“各位,小子承蒙道長指點,已決心改過自新,所以特來和道長商量此事...”
\"子愚、子癡,切勿得勢不饒人……聽聽銘兄有何高見吧?\"
聽到道士的吩咐,陳銘從懷裏取出一件物品。
的確是個玩物,一根大竹筒內嵌著一根小竹筒,兩根竹筒相套,乍看並無特別之處。
\"這不是孩童玩的水槍嗎?有何獨特之處?銘兄莫非是神誌未清,拿我們尋開心?\" 道童子愚疑惑問道。
\"這水槍隻是個示例,道長通曉天人之際,必定明白。若將其放大十倍,筒內裝上活動閥門,放入深井,豈不是能持續抽提地底的水?\"
\"銘兄,你別...\"
\"子愚,不得無禮!讓銘兄慢慢解釋...\"
道士盯著水槍,似乎若有所思,揮手製止了子愚,示意陳銘繼續講下去。
看來有戲!
陳銘見狀,又從懷裏掏出一張泛黃的紙遞給道士。
\"一碗羊肉燴麵,一碟醬黃瓜...這是什麽意思?\" 道長接過紙念道。
\"抱歉,看反麵!\" 陳銘臉皮雖厚,此刻也有些微紅。
紙張背麵是一幅畫,畫風獨特,略顯怪異,一支水槍立於水中,大小竹筒內都有閥門,大竹筒頂端竟有個龍頭,顯得十分奇特。
更令人驚奇的是,小竹筒頂部有一根活動長杆,長杆通過短臂與大竹筒相連,長杆分為長短兩截,接合處固定在短臂上,卻又能在短臂上旋轉。
道士拿著紙片端詳片刻,低聲道:\"嗯,這與恆升車有幾分相似...\"
陳銘一聽,心中一驚,難道是神秘東方力量的影響,這東西早有人發明了,自己初次嚐試就遭遇挫折?
\"不過,銘兄此物雖然與恆升車外表相似,實則有異。這小竹筒和筒底的兩個閥門巧妙至極...此物比恆升車精致多了!\" 道長的話讓陳銘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找到知音的陳銘連忙問道:\"道長認識此物?\"
兩個童子也露出驚訝之色,一是驚訝陳銘並非在開玩笑,二是驚訝道長的博學多識。
\"此物並非憑空而來,五年前,朝廷翰林院的徐檢討,玄扈先生,著有《泰西水法》一書,其中記載的恆升車與此物頗為相似...\" 道長頗為得意地說。
說到這裏,陳銘明白了,原來古人也有高明之處,早在萬曆四十年,翰林院檢討徐光啟編寫的《泰西水法》中,恆升車的原理就已經與陳銘製作的活塞式水泵類似。
當然,陳銘沒記錯,那時的恆升車還隻是草圖,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
後來直至徐光啟在天啟年間於《遠西奇器圖說》中再行闡釋,此知識才廣為人知,真正從西方傳入華夏,不過僅停留在圖示階段,實用性尚未顯現。
此乃機械之道,稍有實踐上的差異,便難以估量。盡管繪製手法獨特,陳銘改良過的活塞式水泵在各方麵均超越了最初的恆升車,優勢明顯。
若是直接找工部官員,這發明恐怕會被當作奇異的玩物,隻落得被逐出門的下場。若呈給錦衣衛的上司,那位目不識丁的千戶大人說不定會當場嘲笑,徒增羞辱。
私下找人製作並推廣,隻怕很快就會被抄襲,市麵上充斥著仿製品……因此,同一事物,不同人處置,效果大相徑庭,就如同熬製藥膏,各有各的門道。這也是陳銘尋求道士幫助的原因。
有些事情還得依賴道士的仙術,切勿小瞧道門中人,他們可是最初的科研者!
道士仔細審視活塞式水泵的構造圖,撚須問道:“敢問此物有何名號,成本幾何?製作所需時日是多久?”
“此乃神賜之夢,名為巽風水龍。木質版本成本最低,隻需五錢銀子,鐵製的則需四兩銀子。鐵製的暫且不提,木質的在一日之內即可完成!”
“嗯,若是一村一坊共享,費用尚可承受,隻是……”道士沉思道。
“請道長直言,晚輩願聞其詳!”陳銘起身,恭敬地施禮。
“此物外觀樸素,恐不受人喜愛,嗯……讓貧道稍作改動……”
道士說完,便喚子愚取來筆墨,在陳銘的圖紙上揮毫潑墨。隻見他筆勢如飛,如同畫符一般。
片刻後,道士停筆,撚著稀疏的鼠須,臉上帶著幾分得意。
眾人看去,大體結構未變,水泵外多了一個似龍非龍的罩子。
“此乃蚣蝮,水之神獸……”見眾人疑惑,道士耐心解釋。
陳銘心中一亮,明白道士又在施展神通。加了個罩子,短時間內讓人看不清真相,而且造型古雅,美觀,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標準。相比之下,他的工業化設計顯得相當粗糙!
“銘哥,你是打算用巽風水龍抵銀子?”子愚問道。
“並非如此,我想與道長合作,共同製作巽風水龍。一來能為求雨之事盡點綿薄之力;二來可以賺取一些銀兩,待日後略有積蓄,再與道長結算;三來也是為了推廣道教法術出一份力……”
“銘哥高見!”
道士卻伸手打斷子愚的話:“子愚,不可妄語!我觀星象……十天半月內恐怕無雨,此物正能解當前的緊急之需……銘哥可願意製作此物,三日後,隨我去昌平大王莊?”
陳銘心中暗喜,躬身答道:“一切遵從道長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