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耳畔響起了紛亂的聲響,夾雜著話語、抽泣和金屬的撞擊。他勉強睜開眼睛,視線中模糊地映出一個破舊的庭院,一個身著米黃色長袍的人蓬頭垢麵地在其中躍動。


    “怎麽迴事?難道我是在做夢?”他暗自疑惑,手指用力掐了一下大腿,疼痛告訴他這不是夢!


    “銘少爺醒了,仙師果然神力無邊……”耳邊傳來一個婦女驚喜的低語。


    原本他正在趕往工作的路上,忙裏偷閑刷著一款快速版的短視頻應用。分神的陳銘不慎跌入了一個沒有井蓋的下水道,之後便失去了知覺。


    陳銘再次嚐試微微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的情景,他恍然大悟。自己竟然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好運,千年才有的奇遇,萬載不見的良機——他穿越了!


    霎時,大明朝陳銘的記憶如潮水般湧入腦海。此時正值萬曆皇帝在位第四十五年,他是京都市某茅倉胡同的一名錦衣衛世襲百戶,年僅十六歲。


    這個百戶之職隻是個世襲的官銜,隻領一份微薄的薪俸。由於他那個不善經營的父親,不多的祖業早已被揮霍殆盡。


    過去的陳銘也是個敗家子,連最基本的奉承拍馬都不懂,上級自然對他視而不見。


    別說照顧他,沒把他發配到遼東就已經是萬幸了。如今,陳銘家徒四壁,唯一的財產就是這個母子倆棲身的小院,全家的生計全靠那點微薄的薪俸。


    戶部發放的薪俸總是不足,即便發了也是寶鈔或者折色,還時常有損失……大家都心知肚明。再加上今年全國大旱,土地幹旱得冒煙,已經小半年沒見過薪俸了。


    媽的,就算穿越成一個農民也比這強啊!


    如今這境況,自稱錦衣衛,談武藝,上陣殺敵?


    他連五鬥弓都拉不開,這算得上是個廢物。論文采,寫八股文參加科舉?


    陳銘現在連繁體字都不全認識,這樣的水平在這個時代就是半個文盲,想要考取狀元?簡直是笑話。


    因此,現在的陳銘和大多數同僚一樣,都是無所事事、混日子的角色,僅僅比被圈養的宗藩稍微好一點。


    真是用糞做鞭子——文不成,武也不行。


    過去的陳銘因為又一次毫無懸念地賭博輸光了所有,又在潑皮的逼迫下走投無路,這才一頭撞向了南牆。


    接著,“嘩啦”一聲,現代的陳銘就這樣靈魂穿越到了大明。


    作為一名現代職場的辛勤工作者,陳銘還是有些本事的。正規理工科大學畢業的他擁有超越古人科學知識,熟悉職場文化,還了解曆史的發展脈絡——這些都是他的殺手鐧!


    武技可以修煉,智慧卻是無價之寶,既然老子穿越到了大明,就該先重塑自我,活得有滋有味!


    一定有解決之道!


    將來若好運連連,生活順遂,再試著挽救這個朝代,既然我能穿越,或許也能扭轉大明的命運。


    沒錯,既來之,則安之,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中!


    這開局雖不如朱棣輝煌,但比起朱重八,我已經幸運太多。


    陳銘想到這裏,心中有了底氣,再次睜開眼睛。


    \"孩子,你看娘一眼。\"婦人含淚,滿眼驚喜地望著陳銘。


    \"娘?\"


    \"哎呀!不得了,銘兒會喊娘了!\"


    四周喧鬧聲四起,雞飛狗跳。


    身著杏黃道袍的道士停止了跳神,嚴肅地說:\"嗯,陳家婦人,你家銘兒的魔障已被貧道驅除,現在得固本培元,隻是……\"


    \"道長救了小兒,小婦人感激不盡,日後必有厚報,但現在正值大旱,朝廷幾個月未發俸祿,還請道長寬限些時日……\"


    道士聞言,麵露難色:\"這……陳家婦人,貧道並非貪圖你的財物,這是敬奉四方神靈的啊!\"


    婦人一聽,頓時愣住,尷尬不已。


    \"道長,給錢沒問題,問題是沒錢啊!\"一個聲音輕輕響起,道士一看,原來是已經清醒的陳銘。


    眾人聞言,一片寂靜。


    陳銘看了看道士,問道:\"可不可以打個欠條?我正是因為沒錢才想自殺的,常言道有借有還,眾神也不會希望再逼我瘋吧……\"


    道士沒想到自己忙活了半天,竟是做了一場無用功,臉色有些不悅,全然不顧眼前的人剛剛從生死線上掙紮迴來。


    \"對,道長,她孤兒寡母,你也是出家人,就通融一下吧!\"


    \"就是,道長,這位陳家婦人真的不容易……\"


    \"道長,慈悲為懷啊!\"


    \"道長,人都在這裏,跑不了的!\"


    鄰居們也開始勸道士,反正都是空口白話,不用花費什麽。


    \"這該如何是好呢?\"道士撚著幾根鼠須,站在那裏左右為難,十分為難。


    \"道長,我這就寫個憑證,找個人擔保,我現在好了,也是天意,你不相信我,總該相信天上的神明吧?\"陳銘一口氣講出一番道理。


    立刻,隔壁的趙四叔連忙找來女婿甄秀才作保,鄰裏們又是一番勸說,最後達成協議,陳銘和母親一同寫下欠條,承諾一個月後連本帶利還給張道士十兩銀子……


    \"子愚,收拾一下,師父還要趕往城南為百姓祈雨。\"


    見狀,道士也隻能聽從眾人,收起法術,讓道童打包所有法器和祭品,準備離開。


    世間紛擾,道士亦不輕鬆。


    ...


    數日後,陳銘的身體日漸康複,已能行走自如。


    一日清晨,陳銘早早起床,揣著一塊混合麵的硬餅,又收拾了些物件,向母親交代一聲,便出門而去。


    “銘哥,去哪兒呢?”鄰居木桶匠張五爺問。


    “去南城,三清觀……”陳銘邊走邊答。


    陳銘確實是要去三清觀,他不想在大明當個賴賬的人,連請神的錢也要欠著。


    他打算找道士商量還款的事,還想看看自己琢磨的那小玩意兒是否可行,能否有機會與道士合作?


    這個主意比打鐵、製玻璃快捷,比製作肥皂省力,但絕對是項偉大的發明!


    在大明現有的生產力下,製作這東西綽綽有餘,而且正好趕在蒸汽機出現之前,之後也能與之配套。


    據陳銘記憶,這物件要等到天啟年間才從泰西傳入華夏,現在推出正合適。


    眼下正值全國大旱,這玩意兒能持續將地下水引至地麵,若能推廣,至少能大大緩解旱情,恩澤百姓啊!


    可惡的小冰河期,有了這取水之物,應該能救不少人的命吧?


    這東西小看可修身齊家,大看則能治國平天下...


    當然,這得看命運和機遇。


    也為道士填補些損失,畢竟他名義上救了自己,關鍵就看道士是否識貨了。


    救世先自救,就從救自己開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商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雲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雲迪並收藏大宋小商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