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永定侯去世了。
一個月前在京都,永定侯無意瞥見一個婦人的背影,與他夫人酷似。
永定侯追上去,那婦人已經上了馬車,他聽見她和丫頭說話,那聲音明明就是他夫人。
算起來,如今她去世近二十年了,加上雲嵐寺跪經的十年,他大約有三十年沒有好好的見過她的樣子。
甚至她去世,他聽聞其遺言是以俗家弟子身份葬在雲嵐寺,氣性大得轉身走了。
既不認自己是沈家的夫人,不是他沈嘯的人了,他還去收屍辦葬?
永定侯武將出身,脾氣向來不好。嫡子昭明三元及第狀元才又如何,從文了,子不類父。
還是庶長子沈銘合他的心意,即使在軍隊裏走他的路子,擔任一個小小的校官,那他也是習武啊,算是繼承永定侯府的衣缽。
可如今不論從文的還是習武的都不在了……
分開了三十年,即使她沒有去世,永定侯覺得那也會是相逢應不識了吧。
可現在他知道不是。
那馬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永定侯已經不是從前了,他追不上,眼睜睜看著那馬車走了。
和旁人打聽,說那是沙洲郡隋家的老夫人。
當年,妾室所生的兒子,他的庶長子,在驚馬橫衝直撞,要撞向夫人所出的一雙嫡子女時挺身護住了弟妹,自己被馬踩斷了胸骨,斷骨紮入心肺,不治而亡。
妾室在兒子死後,於病榻上掙紮了三月也去了,隻留下一女。
他當時痛失暴怒之下,曾以為是夫人所害且手段了得,但迴想起來庶長子死前拚了一口血噴出也要告訴他隻是意外與夫人無關,侯爺自己也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查了夫人,確實與夫人無關。
但他終歸是接受不了愛妾和長子的去世,這股無名之怒,恨天怨地的總要有人接著。
就把夫人逼去了雲嵐寺,為他的妾室和他的庶長子銘哥兒跪經抄經。
隻是三年後他也曾動念接她返家,據聞跪經的蒲團都跪破了許多了,但這話卻沒說出來,終究是無所謂吧。
再以後,又過了一年,他陪太子去雲嵐寺,忙了一天,太子在暮色中笑著命他不用忙了,反正也要在山上住一夜的,讓他去看看夫人。
他猶豫了半晌終是去了後山,永定侯夫人的禪房已熄燈,他在禪院樹下石椅上坐了片刻,靜靜看著那禪房的門,終是起身離去。
再後來是沈昭明、沈昭姝都從外地書院、女院迴府,老夫人見孫子孫女迴來,喜不自禁,讓他去接媳婦迴來團圓。
他沒去,讓兒子女兒去雲嵐寺接人,雖是自己照常當值,但那一天心裏是有點兒忐忑的,迴府時也不是沒有點闔家團圓的期待。
她沒迴來。沒迴就沒迴吧。
昭明昭姝怎麽迴稟母親的他不知情,他既沒問,就隻一切照常,隻是第二天玉媚的女兒昭鈺也歸家了。
他想著昭鈺總是不同的,他告了假在家等,囑了開正門全家相迎,主子除老太太,下人隻要不當值的俱要出迎。
這意思就是剛迴家的昭明昭姝也要中門站列相迎。
本來昭鈺是妾室所出,是不能行昭字輩起名排行的,但玉媚死後,他悲痛不已,要將玉媚記為元妻。
原配正妻的永寧候夫人就在宗譜上改為繼室,再將庶長子女改名,記嫡出,而原嫡長子昭明、嫡長女昭姝都要往後挪一位,成嫡次。
但老夫人怎麽也要保住昭明的嫡長子之位,不讓已死了的庶長子動昭明的名份。
這才隻提了昭鈺,也讓侯夫人保住了原配元妻的位份,隻是名下多了一女,把昭鈺的名份提了上來。
妾室玉媚的墓葬侯爺是按正妻的標準來的,但他看來還不夠,她的兒子為了昭明、昭姝死了,她也死了,隻動個虛名而已,卻還不行!
既如此,他就得為昭鈺打算,昭鈺記為嫡長女之後,他換了昭鈺和昭姝的親事,昭鈺嫁入榮國公府,而昭姝嫁入了六品小官家。
這個六品小官本是京都的大家,官居一品,因犯了事被貶去外地,這一品大員死時隻是六品小官,其兒子還在進京趕考,前途未卜。
但畢竟其爺爺還在京都,京都也還有宅子,本是父子兩代一品大員的人家,這一下就有有些吉兇難料了。
昭鈺見是這情況,就不願意嫁了,永定侯覺得退婚對昭鈺的名聲不好,就悄悄換了親事。
昭鈺的嫁妝幾乎搬空了整個侯府,昭明、昭姝的婚事就隻可著侯夫人的六成嫁妝來了。
六成,因為他搬空侯府公中銀子之後又讓侯夫人拿出四成嫁妝為昭鈺添妝。
因著庶兄舍命救了昭姝昭明,侯夫人答應了,所以隻剩六成。
昭鈺出嫁時真正是十裏紅妝。
世事難料,沈昭姝嫁的那個王家子弟頗有才華,當年高中,外放任職,昭姝陪伴夫君,風風雨雨,也官升至京都。
中間她夫君因為替少數民族譯官蘇來曼頂事,又被貶出了京都。
但再被陛下撈迴京後,越發得重用,曾任吏部侍郎,現任戶部尚書、太子太傅、已為文官之首。
且夫妻恩愛,生了一子王肅文,兩女王令儀、王兮佩。
當年,不斷有人讚賞這王家子弟的才學人品時,沈嘯才意識到夫人為庶女沈鈺定親是費了心力的。
倒是沈昭姝,身為嫡長女,不得不扛起家族聯姻的責任而與榮國府議親。
他為兩個女兒換親,又讓嫡女占了便宜,得了一門好親。
沈昭姝去雲嵐寺為母親上香,為失蹤的弟弟祈福。
沈昭姝到了雲嵐寺,站在當年母親住了十年的禪房外,迴憶潮水般湧來。
當年,弟弟沈昭明的親事也被父親退了,和沈昭姝一樣,他退親也是因為父親要讓昭鈺順利嫁入國公府。
榮國公府能答應換人,換個查一下就知道其實底子是庶出的女兒,是因為當時還有一樁兩子爭妻,國公府需要永定侯府放棄。
沈昭明十五歲初試科舉,一下場就是榜首,後來每一場都保持戰績,一路高歌猛進直到拿下殿試,被尊位者欽點了狀元。
本身是侯府嫡長子,又是狀元還生得芝蘭玉樹,沈昭明全然不知自己已是多少京都少女的夢裏人。
沈昭明有一同窗好友蔣征,蔣征的親妹妹蔣荷與沈昭明互生愛慕。
有人歡喜有人愁,榮國公府長房次子也看上了蔣荷,但他比不過沈昭明。
榮國府就來了個不要臉的捆綁式結親,既然侯府先不要臉了,要換親事,我們也可以。
直接找了永定侯,讓你兒子沈昭明退出,趕緊另外婚配,我國公府就不退親,認了昭鈺這門婚事。
於是沈昭明被父親永定侯退了親。
一晃多少年了。
沈昭姝給母親上了香,又為弟弟求了平安符。
當年父親要退親,沈昭明在父親院子外站了一夜,而沈昭姝又遠遠在沈昭明身後站了一夜。
母親去了雲嵐寺後,她決心長姐如母,好好護著弟弟。可最後…還是……
庶兄與玉媚姨娘去世,母親被迫去了雲嵐寺,弟弟知道要母親迴來除非父親鬆口,這幾年弟弟對父親從不違逆,晨昏定省,至孝侍父,沉默而懂事到了極至。
除日日夜夜的溫書練字騎射外,父親的吩咐,要他做什麽他都努力去做到十分。小小的一個人,就忽然的長大了。
一個月前在京都,永定侯無意瞥見一個婦人的背影,與他夫人酷似。
永定侯追上去,那婦人已經上了馬車,他聽見她和丫頭說話,那聲音明明就是他夫人。
算起來,如今她去世近二十年了,加上雲嵐寺跪經的十年,他大約有三十年沒有好好的見過她的樣子。
甚至她去世,他聽聞其遺言是以俗家弟子身份葬在雲嵐寺,氣性大得轉身走了。
既不認自己是沈家的夫人,不是他沈嘯的人了,他還去收屍辦葬?
永定侯武將出身,脾氣向來不好。嫡子昭明三元及第狀元才又如何,從文了,子不類父。
還是庶長子沈銘合他的心意,即使在軍隊裏走他的路子,擔任一個小小的校官,那他也是習武啊,算是繼承永定侯府的衣缽。
可如今不論從文的還是習武的都不在了……
分開了三十年,即使她沒有去世,永定侯覺得那也會是相逢應不識了吧。
可現在他知道不是。
那馬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永定侯已經不是從前了,他追不上,眼睜睜看著那馬車走了。
和旁人打聽,說那是沙洲郡隋家的老夫人。
當年,妾室所生的兒子,他的庶長子,在驚馬橫衝直撞,要撞向夫人所出的一雙嫡子女時挺身護住了弟妹,自己被馬踩斷了胸骨,斷骨紮入心肺,不治而亡。
妾室在兒子死後,於病榻上掙紮了三月也去了,隻留下一女。
他當時痛失暴怒之下,曾以為是夫人所害且手段了得,但迴想起來庶長子死前拚了一口血噴出也要告訴他隻是意外與夫人無關,侯爺自己也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查了夫人,確實與夫人無關。
但他終歸是接受不了愛妾和長子的去世,這股無名之怒,恨天怨地的總要有人接著。
就把夫人逼去了雲嵐寺,為他的妾室和他的庶長子銘哥兒跪經抄經。
隻是三年後他也曾動念接她返家,據聞跪經的蒲團都跪破了許多了,但這話卻沒說出來,終究是無所謂吧。
再以後,又過了一年,他陪太子去雲嵐寺,忙了一天,太子在暮色中笑著命他不用忙了,反正也要在山上住一夜的,讓他去看看夫人。
他猶豫了半晌終是去了後山,永定侯夫人的禪房已熄燈,他在禪院樹下石椅上坐了片刻,靜靜看著那禪房的門,終是起身離去。
再後來是沈昭明、沈昭姝都從外地書院、女院迴府,老夫人見孫子孫女迴來,喜不自禁,讓他去接媳婦迴來團圓。
他沒去,讓兒子女兒去雲嵐寺接人,雖是自己照常當值,但那一天心裏是有點兒忐忑的,迴府時也不是沒有點闔家團圓的期待。
她沒迴來。沒迴就沒迴吧。
昭明昭姝怎麽迴稟母親的他不知情,他既沒問,就隻一切照常,隻是第二天玉媚的女兒昭鈺也歸家了。
他想著昭鈺總是不同的,他告了假在家等,囑了開正門全家相迎,主子除老太太,下人隻要不當值的俱要出迎。
這意思就是剛迴家的昭明昭姝也要中門站列相迎。
本來昭鈺是妾室所出,是不能行昭字輩起名排行的,但玉媚死後,他悲痛不已,要將玉媚記為元妻。
原配正妻的永寧候夫人就在宗譜上改為繼室,再將庶長子女改名,記嫡出,而原嫡長子昭明、嫡長女昭姝都要往後挪一位,成嫡次。
但老夫人怎麽也要保住昭明的嫡長子之位,不讓已死了的庶長子動昭明的名份。
這才隻提了昭鈺,也讓侯夫人保住了原配元妻的位份,隻是名下多了一女,把昭鈺的名份提了上來。
妾室玉媚的墓葬侯爺是按正妻的標準來的,但他看來還不夠,她的兒子為了昭明、昭姝死了,她也死了,隻動個虛名而已,卻還不行!
既如此,他就得為昭鈺打算,昭鈺記為嫡長女之後,他換了昭鈺和昭姝的親事,昭鈺嫁入榮國公府,而昭姝嫁入了六品小官家。
這個六品小官本是京都的大家,官居一品,因犯了事被貶去外地,這一品大員死時隻是六品小官,其兒子還在進京趕考,前途未卜。
但畢竟其爺爺還在京都,京都也還有宅子,本是父子兩代一品大員的人家,這一下就有有些吉兇難料了。
昭鈺見是這情況,就不願意嫁了,永定侯覺得退婚對昭鈺的名聲不好,就悄悄換了親事。
昭鈺的嫁妝幾乎搬空了整個侯府,昭明、昭姝的婚事就隻可著侯夫人的六成嫁妝來了。
六成,因為他搬空侯府公中銀子之後又讓侯夫人拿出四成嫁妝為昭鈺添妝。
因著庶兄舍命救了昭姝昭明,侯夫人答應了,所以隻剩六成。
昭鈺出嫁時真正是十裏紅妝。
世事難料,沈昭姝嫁的那個王家子弟頗有才華,當年高中,外放任職,昭姝陪伴夫君,風風雨雨,也官升至京都。
中間她夫君因為替少數民族譯官蘇來曼頂事,又被貶出了京都。
但再被陛下撈迴京後,越發得重用,曾任吏部侍郎,現任戶部尚書、太子太傅、已為文官之首。
且夫妻恩愛,生了一子王肅文,兩女王令儀、王兮佩。
當年,不斷有人讚賞這王家子弟的才學人品時,沈嘯才意識到夫人為庶女沈鈺定親是費了心力的。
倒是沈昭姝,身為嫡長女,不得不扛起家族聯姻的責任而與榮國府議親。
他為兩個女兒換親,又讓嫡女占了便宜,得了一門好親。
沈昭姝去雲嵐寺為母親上香,為失蹤的弟弟祈福。
沈昭姝到了雲嵐寺,站在當年母親住了十年的禪房外,迴憶潮水般湧來。
當年,弟弟沈昭明的親事也被父親退了,和沈昭姝一樣,他退親也是因為父親要讓昭鈺順利嫁入國公府。
榮國公府能答應換人,換個查一下就知道其實底子是庶出的女兒,是因為當時還有一樁兩子爭妻,國公府需要永定侯府放棄。
沈昭明十五歲初試科舉,一下場就是榜首,後來每一場都保持戰績,一路高歌猛進直到拿下殿試,被尊位者欽點了狀元。
本身是侯府嫡長子,又是狀元還生得芝蘭玉樹,沈昭明全然不知自己已是多少京都少女的夢裏人。
沈昭明有一同窗好友蔣征,蔣征的親妹妹蔣荷與沈昭明互生愛慕。
有人歡喜有人愁,榮國公府長房次子也看上了蔣荷,但他比不過沈昭明。
榮國府就來了個不要臉的捆綁式結親,既然侯府先不要臉了,要換親事,我們也可以。
直接找了永定侯,讓你兒子沈昭明退出,趕緊另外婚配,我國公府就不退親,認了昭鈺這門婚事。
於是沈昭明被父親永定侯退了親。
一晃多少年了。
沈昭姝給母親上了香,又為弟弟求了平安符。
當年父親要退親,沈昭明在父親院子外站了一夜,而沈昭姝又遠遠在沈昭明身後站了一夜。
母親去了雲嵐寺後,她決心長姐如母,好好護著弟弟。可最後…還是……
庶兄與玉媚姨娘去世,母親被迫去了雲嵐寺,弟弟知道要母親迴來除非父親鬆口,這幾年弟弟對父親從不違逆,晨昏定省,至孝侍父,沉默而懂事到了極至。
除日日夜夜的溫書練字騎射外,父親的吩咐,要他做什麽他都努力去做到十分。小小的一個人,就忽然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