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大爆炸,這個事件聽起來是那麽的匪夷所思,但既然能夠出現在天幕介紹之中,就肯定是真的!


    所以此事件很快就引起了大明位麵各個時空所有人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天啟年間的百姓對此十分憂心!


    朱元璋在位時空。


    此時的朱元璋非常震驚,因為這種大爆炸事件怎麽看都不像是人類所為!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大爆炸?這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難道是上天降下的責罰?”


    在場的眾人聽到這話都支支吾吾的不敢迴答,雖說這種事情發生在兩百年之後,可畢竟是關乎大明根本,他們也不敢隨意迴答啊!


    朱元璋看到眾人都不敢吭聲,就直接板著臉對一旁的劉伯溫問道:“劉基,你精通天地玄學術數,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迴稟聖上,微臣愚見,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是上天降下的責罰,畢竟我大明自立國以來上承天意,下應民心,上天怎麽降下責罰?恐怕十有八九是人為的災禍啊!”


    聽到這話,朱元璋猛的一愣,隨即瞪大了眼睛問道:“嗯?人為的災禍?何人有這麽大的膽子?”


    劉伯溫略微沉吟了片刻,最終還是說道:“上位可曾聽過火龍燒倉?”


    “火龍燒倉?咱小時候聽老人們說過,經常有火龍因為饑餓襲擊官家糧倉,可是這跟天啟大爆炸有什麽關係?這應該不是火龍燒倉吧?”


    劉伯溫是草根出身,小時候聽過多次火龍燒倉的故事,雖然他不確定這種事情的真假,但覺得這和天啟大爆炸並沒有聯係。


    這時候劉伯溫解釋道:“皇上,雖然天啟大爆炸不是火龍燒倉,但是其緣由可能都是相同的,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多詭計多端之人總是借助鬼神之說糊弄百姓,製造輿論,甚至威脅到朝廷的根基啊!”


    聽劉伯溫這麽一說,朱元璋瞬間反應了過來。


    “你的意思是說,天啟年間會有不少奸佞之臣作祟?哼哼,咱倒要瞧瞧,這是那些奸佞裝神弄鬼,欺君罔上!”


    朱元璋冷哼一聲,心中已經有了決斷,隻要一會兒天幕出現天啟大爆炸的後續信息,他就會借助那些蛛絲馬跡查一個水落石出,直接從根上鏟除那些奸佞之臣!


    ……


    不過此刻的天幕並沒有再過多的介紹天啟大爆炸,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謎團,誰也不清楚具體的原因。


    隨後天幕上又出現了新的內容。


    大明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1]),字德約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後劉氏,年號崇禎,通稱“崇禎帝”。


    天啟二年(1622年),朱由檢受封信王。


    五年後,熹宗無嗣而崩,朱由檢奉遺詔繼承皇位,改元崇禎。


    他即位之初,就鏟除了權宦魏忠賢及其黨羽(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力圖實現明王朝的“中興”。


    他任用袁崇煥對付割據遼東的後金政權,後金不但沒有削弱,還於崇禎二年(1629年)冬攻入塞內,包圍北京,雖然撤離,但此後五次入塞劫掠,並陸續攻克山海關外的大淩河、鬆山、錦州等明軍據點。


    明朝陝西和河南等地連年天災,引發明末農民起義,明廷剿撫失宜,導致其中的李自成、張獻忠兩部坐大。


    朱由檢頻繁更換內閣輔臣,先後誅戮袁崇煥等18名封疆大吏,並起用洪承疇、楊嗣昌、盧象升、孫傳庭等解決內憂外患,但終歸失敗。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臨北京,朱由檢自縊於煤山。


    清軍入關後,為他上廟號懷宗(後取消),葬於思陵。


    南明弘光政權上廟號思宗(後改毅宗),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隆武政權改廟號為威宗。


    朱由檢自謂“朕非亡國之君”,將亡國歸咎於“諸臣誤朕”,後世亦不乏對他的同情與肯定。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朱由檢誌大才疏,存在剛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對明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朱由檢生於北京紫禁城慈慶宮,是當時的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子。


    他的母親淑女劉氏(孝純皇後)不受寵,朱由檢五歲那年,劉氏在受到朱常洛的責罵後死去。


    朱由檢便由李選侍(西李,後封康妃)撫養。


    不久,李選侍生下皇女,無暇撫養朱由檢,朱由檢便改由另一名李選侍(東李,後封莊妃)撫養(一說移宮案後由東李撫養)。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朱由檢的祖父朱翊鈞、父親朱常洛相繼去世,兄長朱由校即位。


    朱由檢作為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弟弟,於天啟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被冊封為信王。


    但朱由檢並未立即出閣,而是住在紫禁城慈慶宮後麵的勖勤宮。


    少年時代的朱由檢喜歡讀書,而且不苟言笑,常常靜心養神、正襟危坐,衣冠不整就不見內侍。


    有陪讀的內侍不敢讀出聲,他就厲聲嗬斥道:“讀書是好事,倒害羞;若唱曲兒,倒不害羞耶?”


    明代皇子出閣前沒有專門的師傅,因此朱由檢遇到不懂的字時,就自行查閱《洪武正韻》《海篇直音》及《韻小補》等書。


    他並非深居簡出,時常微服私訪北京市集,購買物品,體察民情,因此對物價一清二楚,即位後亦多次戳破采購宦官說高價錢的謊言。


    天啟五年(1625年)十一月十二日,朱由校下詔為信王挑選王妃 ,翌年四月開始在北京動工興建信王府。


    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十九日,禮部奏報順天府五城兩縣(大興、宛平)共有七十七名處女等待挑選。


    六月二十一日,主持擇妃的張皇後以大興縣民周奎之女“豐容端麗”而選其為信王妃。


    經欽天監選出吉日,朱由檢於天啟六年二月初三日卯時出府迎親成婚。


    四月,朱由校考慮在京城新修一座信王府,但內官監太監李永貞請求修理京城的惠王府,以備信王居住。


    可能是鑒於國庫乏困,加上瑞王、惠王、桂王前往藩國的花費,朱由校批準其請。


    由於李永貞中飽私囊,信王府的建築與器具都極為簡陋。


    在朱由檢是信王的期間,明朝內外局勢風雲詭譎。


    朱由校的親信宦官魏忠賢聯合朝中齊、楚、浙等朋黨擊垮東林黨,掌控朝政。


    外部麵臨後金崛起的威脅,雖然後金在寧遠被袁崇煥阻擋西進步伐,但邊防仍然吃緊。


    西南則爆發了奢安之亂,可謂四郊多壘。


    朱由檢作為藩王,不能參與政事,但也不得不小心自保。


    在魏忠賢的阻撓下,他與朱由校見麵的機會極少,即使見了麵也幾乎說不上話,他還差點卷入魏忠賢的陰謀。


    據說當時魏忠賢曾派一名刺客暗殺張皇後,被朱由校發現後移送廠衛審辦,主管東廠的魏忠賢打算利用這名刺客來誣陷張皇後之父張國紀“謀立信王”。


    從而廢皇後、興大獄,但他的同黨王體乾卻認為朱由校對張皇後和朱由檢感情很深,此舉不會成功,因而魏忠賢殺了這名刺客以滅口,並未波及朱由檢。


    朱由檢對宦官弄權的弊端都看在眼裏,他讀史讀到十常侍、董卓、曹操等擅權時,都會“撫卷切齒”。


    他尤其痛恨魏忠賢專權,感慨“皇兄過忠厚,為(魏忠賢)所欺耳”。


    但是,他從不表露對魏忠賢的厭惡,魏忠賢見了他也麵有懼色,並常派自己的黨羽給朱由檢送一些非時花果,朱由檢表麵上以厚賞迴報,但不僅不喜歡這些花果,還趁機暗中記住了魏忠賢的黨羽。


    對於邊境局勢,他也多有關心。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朱由校賜給他景王府所屬的寶坻等縣及塌河地租銀六千三百兩,他立即上疏,以“邊境多虞,軍需告匱”為由請求將這些地租銀兩還給國庫,以補邊防之需。


    朱由校被朱由檢能為國分憂的至誠之心所感動,收迴成命,以遂其願。


    朱由檢即位後,“總攬權綱,天下想望太平” ,而他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鏟除魏忠賢及依附他的“閹黨”集團。


    朱由檢即位之初,仍像朱由校那樣對待魏忠賢及其黨羽,該賞賜的照樣賞賜,該封官的照樣封官。


    魏忠賢反而感到不安,便對出身信王府宦官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徐應元畢恭畢敬,饋贈珍奇異寶,結為兄弟 ,並在九月初一日上書乞求辭去東廠提督之職,借以試探虛實。


    結果,朱由檢不僅沒有批準,而且還好言相勸,慰留一番。


    過了兩天,朱由檢準許魏忠賢的對食奉聖夫人客氏出宮到私人宅第居住。


    魏忠賢上書乞請免去戶部喪禮香蠟三萬金,朱由檢立即表示同意。


    初四日,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請求辭職,朱由檢不允。


    九月二十五日,魏忠賢上書乞請停止為其建立生祠,朱由檢批準以前生祠保留如故,不再新修 ,又誇魏忠賢“有功不居,更見勞謙之美”。


    十月,朱由檢又以“讚襄典禮”(協助完成登基大典)和東江戰功(毛文龍在丁卯之役中的戰功)為名給魏忠賢、王體乾等蔭官(給予其家屬錦衣衛官職)。


    通過對魏忠賢、王體乾及其黨羽的恩蔭賞賜,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們的疑慮,也麻痹了他們。


    鏟除魏忠賢的行動始於“閹黨”內訌。


    九月十六日,“閹黨”成員南京通政使楊所修參劾崔呈秀等,朱由檢反而“責其輕詆” ;十月十四、十九日,另一“閹黨”成員雲南道禦史楊維垣兩度參劾崔呈秀各種罪狀。


    崔呈秀內心不安,請求迴家守製,朱由檢在十月二十一日批準其請。


    崔呈秀倒台之後,魏忠賢成為下一個被彈劾的對象。


    自十月二十三日以來,陸澄源、錢元愨、錢嘉征等陸續彈劾彈劾魏忠賢罪狀 ,尤以貢生錢嘉征言辭最激烈,列舉了“並帝”“蔑後”“弄兵”“無二祖列宗”“克削藩封”“無聖”“濫爵”等十條“滔天之罪”。


    魏忠賢得知此疏,在朱由檢麵前痛哭流涕,連唿冤枉。


    朱由檢不為所動,命內侍當庭誦讀錢嘉征奏疏,讓魏忠賢親耳聆聽,魏忠賢“震恐喪魄”。


    之後,魏忠賢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辭職。


    徐應元本起於信王府,與魏忠賢相互勾結,但見魏忠賢將要失勢,也請求養病,朱由檢順勢批準魏忠賢、徐應元迴家養病。


    十一月初一日,朱由檢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正式下旨將魏忠賢之罪昭告於世,貶魏忠賢至鳳陽祖陵管理香火,客氏送至浣衣局收管。


    魏忠賢出京時,帶著大量隨從,威風不減。


    十一月初四日,朱由檢以魏忠賢“將素畜亡命之徒,身帶兇刃,不勝其數,環擁隨護,勢若叛然”為由,下令將其逮捕至京。


    行至阜城的魏忠賢從“閹黨”成員李朝欽那裏提前得知這個旨意,兩人痛飲一番後雙雙自縊。


    客氏被杖殺,崔呈秀亦自縊。


    其後,朱由檢召迴各地鎮守太監,平反天啟末年迫害東林黨的冤獄,毀《三朝要典》,定“欽定逆案”,將魏忠賢等255人定為“逆黨”。


    魏忠賢和客氏被淩遲戮屍,其黨羽或處死,或削籍,或充軍,從而實現了撥亂反正。


    朱由檢剪除魏忠賢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力圖挽迴明朝的衰落,實現中興之偉業。


    崇禎元年(1628年)正月十二日,他訓誡群臣,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勤於政事。


    他始終堅持經筵與日講,不僅學習儒家經典,也作為聽取講官意見、與朝臣討論時事的一個重要渠道,即使“邊報紛紜”,經筵、日講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朱由檢每天“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他不僅堅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嚴寒之外,都會去文華殿召見重臣,討論政事。


    他從未懈怠於批閱奏章,往往“批閱至丙夜不休”,甚至還在半夜下達聖旨。


    朱由檢不僅在明朝皇帝中以勤勉著稱,甚至被臣下譽為“漢、唐以來良所稀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