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天啟大爆炸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 作者:邁克爾傑克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位麵。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已經雜亂的無法形容了,之前他一肚子火氣,恨不得把那些小兔崽子全部就地正法!免得給老朱家丟人現眼!
可是現在看到了這麽多的奇葩,他感覺自己真的很心累,隻期望大明王朝今後能夠多出幾個年輕有為的皇帝,別再那麽的這麽人了,否則怎麽對得起天下的百姓?
在場的文武百官也都嚇的瑟瑟發抖,因為大家心裏很清楚,朱元璋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內心已經翻江倒海,誰也無法確定對方會不會在下一刻爆發!
以老朱的脾氣來說,一旦要發火的話,在場的眾人全都要遭殃,如今已經沒有馬皇後和太子朱標了,所以大家還是安穩一點兒吧,別那麽不長眼的往槍口上撞!
朱棣在位時空。
此時的朱棣也已經被氣的無以複加。
“你們這群臭丘八!一個個都是什麽東西!都說好聖孫可旺三代,朕的好聖孫旺三代了麽?到了第二代就差點兒把祖宗的基業給毀了!一個叫門天子真是丟盡了祖宗的臉麵啊!結果後麵又鬧出來那麽多的幺蛾子!要麽修仙問道,要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你們這群雜碎到底會不會當皇帝?”
朱棣對著天幕大喊大叫,即便如此,心中的火氣也很難消除。
一旁的朱高熾嚇的瑟瑟發抖,他知道自己今後肯定沒希望再做皇帝了,他這個太子之位很快就會落到朱高煦的頭上!
朱高煦站在旁邊樂的合不攏嘴,因為這天幕上介紹的那些奇葩皇帝,基本上都是出自老大他這一脈,所以今後老爺子肯定會把皇位傳給他!
此時的朱高燧心中也有些小興奮,因為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老大的太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
一旦老大的太子之位進行更換,就說明今後的大明是要選拔賢明的君主,那他也是很有機會的!
就算他真的比不過老二,至少也能從對方手裏撈一些好處!
……
朱見深在位時空。
此時的朱見深也眉頭緊皺,他沒有想到後世子孫之中竟然出了這麽多的奇葩!難道這是隔代遺傳麽?
可是這種事情他也無法幹預,即便他真的強行幹預未來之事,恐怕也會受到上天的責罰啊!
所以朱見深最後隻能無奈的歎息一陣,希望今後的大明天子能夠好好的當皇帝!
……
此刻天幕已經介紹到了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神宗朱翊鈞與孝靖皇後王氏之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 朱常洛生母王氏出身低微,且一直不為明神宗所喜。
身陷黨爭和皇權交替問題,經曆了“國本之爭”、“梃擊案”等重大曆史事件。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駕崩後,正式即位,年號“泰昌”。
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但他“惑於女寵”、“導以荒淫”。
即位一個多月,就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所進之“紅丸”後駕崩。
朱常洛數十年間飽受明神宗的漠視與鄭貴妃一黨的欺淩,戰戰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陰柔的個性。
直至繼位為帝之時仍受鄭妃與李選侍的影響和控製,這為後來的“紅丸案”、“移宮案”埋下了伏筆。
他的離奇暴崩也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個劍拔弩張、分崩離析的統治集團。
《明史》曰:“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臨幸宮女所生。明神宗的皇後王氏、昭妃劉氏自萬曆六年(1578年)冊封後,都無子嗣。
萬曆九年(1581年),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後的慈寧宮中私幸宮女王氏,後來王氏有孕,神宗忌諱這件事情而不敢承認,但在內起居注中記載了這件事情,並有當時賞賜給王氏的實物為證,再加上李太後盼孫心切,最後被迫承認這件事情。
萬曆十年(1582年),明神宗冊封宮女王氏為恭妃,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生子,是為明神宗長子,取名常洛。
明神宗正宮皇後沒有子嗣,眾多嬪妃中對鄭氏尤為寵愛,萬曆十二年(1584年),晉封為貴妃,產下皇二子朱常漵,可惜夭折。
皇帝對她寵愛不減,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生皇三子常洵。
隨後鄭氏便晉封為皇貴妃,並借機乞求明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自己則做皇後。兩人寫下合同,在道教廟宇中立誓。
神宗的承諾,違背了祖製和封建禮製,勢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機。
明神宗專寵鄭皇貴妃,遲遲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紛紛猜疑,擔心鄭氏謀立皇三子,損害國本。
他們爭相提及皇儲問題,奏折累計成百上千,無不是指責後宮幹政,言辭之間矛頭指向鄭皇貴妃,明神宗擱置不管,仍舊寵愛鄭氏。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逢人便打,傷及守門官員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簷下,內官韓本用將持棍男子抓獲,宮內才平靜下來。
事發過後,張差供認係鄭貴妃手下宦官龐保、劉成。
鄭貴妃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訴。但是太子差點遇害,朝中大臣們議論紛紛,皇帝無奈,說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爭取諒解。
鄭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迴拜。最後,神宗與太子不願深究,以瘋癲奸徒為罪名,殺張差於市,由於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監將龐保、劉成處死,全案遂無從查起,史稱“梃擊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皇帝駕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就是行走、儀態正常,沒有疾病的症象。
泰昌帝在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發銀100萬兩犒勞遼東等處邊防將士,罷免礦稅、榷稅,撤迴礦稅使,增補閣臣,運轉中樞,“朝野感動”。
……
朱常洛在位時間很短,所以天幕也沒有過多的介紹,隨後又開始介紹下一位皇帝。
大明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生母選侍王氏(孝和皇後),年號“天啟”。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萬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選侍,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為才人。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二十一日,閣臣沈一貫、沈鯉、朱賡奉明神宗朱翊鈞聖旨,為皇孫擬了由本、由校、由果、由格四個名字。
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親明穆宗的牌位請命後,選擇了“由校”。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
念及皇孫朱由校年少,萬曆帝讓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選侍撫育朱由校。
當時有兩位姓李的選侍,為了區分,時稱東李、西李,照顧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駕崩。
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
當時西李得寵,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為皇貴妃。
西李不滿足,唆使光宗立自己為皇後。禮部侍郎孫如遊說兩宮太後以及眾位妃嬪的諡號都沒議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禮都舉辦完畢之後,再行立後不遲。
朱常洛患病後,鄭貴妃指使崔文升以掌禦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即大黃。
大黃相當於瀉藥,所以,接下來的一晝夜,朱常洛連瀉三四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
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國公張維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人進宮,讓皇長子朱由校出來見他們,頗有托孤之意,並下令將司禮監秉筆太監崔文升逐出皇宮。
八月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朱常洛,結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駕崩,享年三十九歲。
光宗死後,李選侍與由校居乾清宮。
劉一燝與內監王安騙過李選侍,扶朱由校出宮,至文華殿,與張惟賢等叩頭唿萬歲,擁朱由校居慈慶宮。
尚書周嘉謨等官疏請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噦鸞宮,以防止選侍幹政。
首輔方從哲猶豫徘徊,禦史左光鬥上疏直斥李選侍,並說“武後之禍將見於今”。
李選侍大怒,宣召左光鬥,左光鬥拒不赴召。
給事中楊漣力促方從哲定議移宮,並嚴詞抗疏說:“選侍陽托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
劉一燝、周嘉謨等共助其事,李選侍被迫移宮。
九月六日,皇子由校還居乾清宮,登上了皇位,改當年八月之後的年號為泰昌,次年為天啟。
朱由校即位後,逮捕了遼東總兵官李如柏。
十月,葬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顯皇後於定陵,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禦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議論魏忠賢罪行的,朱由校都不聽從。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陳於廷、副都禦史楊漣、僉都禦史左光鬥的官職。
魏忠賢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個個叫他“九千歲”,各地為他立生祠。
客氏則在後宮作難,養了好些個頗有姿色的宮女,進獻給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設計謀害,甚至連皇後都被她墮胎。
史書說她要效法呂不韋,做那個奇貨可居的奪權之事。
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時期,他們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還加深了對地主階級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
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先後枉死。
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審判定罪之後入獄,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獄,尚書趙南星等被奪官罷職。
不久,楊漣等人相繼死於獄中。
五月,給事中楊所修上書請求將“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編修成書,朱由校同意此事。
不久,閹黨追論萬曆時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導致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被罷官。
八月,朝廷下令搗毀各地的東林黨講學書院。
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六君子私交不錯,這就導致了魏忠賢要對付他。
最終,熊廷弼與王化貞同一命運,都被處死,傳首九邊。
十月,兵部尚書高第擔任薊遼總督,孫承宗不久告老還鄉。
之後高第怯戰,命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撤入關內。
於是,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誓守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明朝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寧遠。
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采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
不久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二月,袁崇煥被任為僉都禦史,專理遼東軍務,鎮守寧遠,三月晉升他為遼東巡撫。
五月,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一聲巨響,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人畜,樹木,磚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隨風落下,數萬房屋盡為齏粉,死傷兩萬餘人,讓人心驚膽顫,觸目驚心。
災後,男女盡皆果體,衣物首飾器皿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
紫禁城外正在修繕圍牆的三千工匠盡皆跌下腳手架,摔成肉醬,正在用早膳的天啟皇帝躲在龍書案下才幸免於難。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
一時間,眾說紛紜,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天啟六年(1626年)夏天,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
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
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已經雜亂的無法形容了,之前他一肚子火氣,恨不得把那些小兔崽子全部就地正法!免得給老朱家丟人現眼!
可是現在看到了這麽多的奇葩,他感覺自己真的很心累,隻期望大明王朝今後能夠多出幾個年輕有為的皇帝,別再那麽的這麽人了,否則怎麽對得起天下的百姓?
在場的文武百官也都嚇的瑟瑟發抖,因為大家心裏很清楚,朱元璋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內心已經翻江倒海,誰也無法確定對方會不會在下一刻爆發!
以老朱的脾氣來說,一旦要發火的話,在場的眾人全都要遭殃,如今已經沒有馬皇後和太子朱標了,所以大家還是安穩一點兒吧,別那麽不長眼的往槍口上撞!
朱棣在位時空。
此時的朱棣也已經被氣的無以複加。
“你們這群臭丘八!一個個都是什麽東西!都說好聖孫可旺三代,朕的好聖孫旺三代了麽?到了第二代就差點兒把祖宗的基業給毀了!一個叫門天子真是丟盡了祖宗的臉麵啊!結果後麵又鬧出來那麽多的幺蛾子!要麽修仙問道,要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你們這群雜碎到底會不會當皇帝?”
朱棣對著天幕大喊大叫,即便如此,心中的火氣也很難消除。
一旁的朱高熾嚇的瑟瑟發抖,他知道自己今後肯定沒希望再做皇帝了,他這個太子之位很快就會落到朱高煦的頭上!
朱高煦站在旁邊樂的合不攏嘴,因為這天幕上介紹的那些奇葩皇帝,基本上都是出自老大他這一脈,所以今後老爺子肯定會把皇位傳給他!
此時的朱高燧心中也有些小興奮,因為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老大的太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
一旦老大的太子之位進行更換,就說明今後的大明是要選拔賢明的君主,那他也是很有機會的!
就算他真的比不過老二,至少也能從對方手裏撈一些好處!
……
朱見深在位時空。
此時的朱見深也眉頭緊皺,他沒有想到後世子孫之中竟然出了這麽多的奇葩!難道這是隔代遺傳麽?
可是這種事情他也無法幹預,即便他真的強行幹預未來之事,恐怕也會受到上天的責罰啊!
所以朱見深最後隻能無奈的歎息一陣,希望今後的大明天子能夠好好的當皇帝!
……
此刻天幕已經介紹到了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神宗朱翊鈞與孝靖皇後王氏之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 朱常洛生母王氏出身低微,且一直不為明神宗所喜。
身陷黨爭和皇權交替問題,經曆了“國本之爭”、“梃擊案”等重大曆史事件。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駕崩後,正式即位,年號“泰昌”。
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但他“惑於女寵”、“導以荒淫”。
即位一個多月,就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所進之“紅丸”後駕崩。
朱常洛數十年間飽受明神宗的漠視與鄭貴妃一黨的欺淩,戰戰兢兢的人生更使其形成了懦弱陰柔的個性。
直至繼位為帝之時仍受鄭妃與李選侍的影響和控製,這為後來的“紅丸案”、“移宮案”埋下了伏筆。
他的離奇暴崩也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個劍拔弩張、分崩離析的統治集團。
《明史》曰:“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臨幸宮女所生。明神宗的皇後王氏、昭妃劉氏自萬曆六年(1578年)冊封後,都無子嗣。
萬曆九年(1581年),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後的慈寧宮中私幸宮女王氏,後來王氏有孕,神宗忌諱這件事情而不敢承認,但在內起居注中記載了這件事情,並有當時賞賜給王氏的實物為證,再加上李太後盼孫心切,最後被迫承認這件事情。
萬曆十年(1582年),明神宗冊封宮女王氏為恭妃,於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生子,是為明神宗長子,取名常洛。
明神宗正宮皇後沒有子嗣,眾多嬪妃中對鄭氏尤為寵愛,萬曆十二年(1584年),晉封為貴妃,產下皇二子朱常漵,可惜夭折。
皇帝對她寵愛不減,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生皇三子常洵。
隨後鄭氏便晉封為皇貴妃,並借機乞求明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自己則做皇後。兩人寫下合同,在道教廟宇中立誓。
神宗的承諾,違背了祖製和封建禮製,勢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機。
明神宗專寵鄭皇貴妃,遲遲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紛紛猜疑,擔心鄭氏謀立皇三子,損害國本。
他們爭相提及皇儲問題,奏折累計成百上千,無不是指責後宮幹政,言辭之間矛頭指向鄭皇貴妃,明神宗擱置不管,仍舊寵愛鄭氏。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逢人便打,傷及守門官員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簷下,內官韓本用將持棍男子抓獲,宮內才平靜下來。
事發過後,張差供認係鄭貴妃手下宦官龐保、劉成。
鄭貴妃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訴。但是太子差點遇害,朝中大臣們議論紛紛,皇帝無奈,說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爭取諒解。
鄭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迴拜。最後,神宗與太子不願深究,以瘋癲奸徒為罪名,殺張差於市,由於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監將龐保、劉成處死,全案遂無從查起,史稱“梃擊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皇帝駕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就是行走、儀態正常,沒有疾病的症象。
泰昌帝在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發銀100萬兩犒勞遼東等處邊防將士,罷免礦稅、榷稅,撤迴礦稅使,增補閣臣,運轉中樞,“朝野感動”。
……
朱常洛在位時間很短,所以天幕也沒有過多的介紹,隨後又開始介紹下一位皇帝。
大明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生母選侍王氏(孝和皇後),年號“天啟”。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萬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選侍,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為才人。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二月二十一日,閣臣沈一貫、沈鯉、朱賡奉明神宗朱翊鈞聖旨,為皇孫擬了由本、由校、由果、由格四個名字。
二十五日,明神宗在向自己的祖父明世宗、父親明穆宗的牌位請命後,選擇了“由校”。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
念及皇孫朱由校年少,萬曆帝讓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選侍撫育朱由校。
當時有兩位姓李的選侍,為了區分,時稱東李、西李,照顧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駕崩。
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
當時西李得寵,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為皇貴妃。
西李不滿足,唆使光宗立自己為皇後。禮部侍郎孫如遊說兩宮太後以及眾位妃嬪的諡號都沒議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禮都舉辦完畢之後,再行立後不遲。
朱常洛患病後,鄭貴妃指使崔文升以掌禦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即大黃。
大黃相當於瀉藥,所以,接下來的一晝夜,朱常洛連瀉三四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
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國公張維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人進宮,讓皇長子朱由校出來見他們,頗有托孤之意,並下令將司禮監秉筆太監崔文升逐出皇宮。
八月二十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朱常洛,結果九月初一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駕崩,享年三十九歲。
光宗死後,李選侍與由校居乾清宮。
劉一燝與內監王安騙過李選侍,扶朱由校出宮,至文華殿,與張惟賢等叩頭唿萬歲,擁朱由校居慈慶宮。
尚書周嘉謨等官疏請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噦鸞宮,以防止選侍幹政。
首輔方從哲猶豫徘徊,禦史左光鬥上疏直斥李選侍,並說“武後之禍將見於今”。
李選侍大怒,宣召左光鬥,左光鬥拒不赴召。
給事中楊漣力促方從哲定議移宮,並嚴詞抗疏說:“選侍陽托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
劉一燝、周嘉謨等共助其事,李選侍被迫移宮。
九月六日,皇子由校還居乾清宮,登上了皇位,改當年八月之後的年號為泰昌,次年為天啟。
朱由校即位後,逮捕了遼東總兵官李如柏。
十月,葬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顯皇後於定陵,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禦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各大臣也有跟多議論魏忠賢罪行的,朱由校都不聽從。
十月,朝廷削去吏部侍郎陳於廷、副都禦史楊漣、僉都禦史左光鬥的官職。
魏忠賢作威作福,外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個個叫他“九千歲”,各地為他立生祠。
客氏則在後宮作難,養了好些個頗有姿色的宮女,進獻給皇帝,反而是有了身孕的妃子,都被她設計謀害,甚至連皇後都被她墮胎。
史書說她要效法呂不韋,做那個奇貨可居的奪權之事。
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時期,他們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還加深了對地主階級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
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東林六君子先後枉死。
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汪文言被審判定罪之後入獄,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大臣被捕入獄,尚書趙南星等被奪官罷職。
不久,楊漣等人相繼死於獄中。
五月,給事中楊所修上書請求將“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案編修成書,朱由校同意此事。
不久,閹黨追論萬曆時期辛亥年、丁巳年、癸亥年的三次京察,導致尚書李三才、顧憲成等被罷官。
八月,朝廷下令搗毀各地的東林黨講學書院。
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六君子私交不錯,這就導致了魏忠賢要對付他。
最終,熊廷弼與王化貞同一命運,都被處死,傳首九邊。
十月,兵部尚書高第擔任薊遼總督,孫承宗不久告老還鄉。
之後高第怯戰,命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撤入關內。
於是,錦州、右屯和大、小淩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袁崇煥申明利害,誓守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明朝總兵官滿桂、寧前道參政袁崇煥固守寧遠。
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采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
不久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二月,袁崇煥被任為僉都禦史,專理遼東軍務,鎮守寧遠,三月晉升他為遼東巡撫。
五月,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一聲巨響,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人畜,樹木,磚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隨風落下,數萬房屋盡為齏粉,死傷兩萬餘人,讓人心驚膽顫,觸目驚心。
災後,男女盡皆果體,衣物首飾器皿全都飄到西山上去了。
紫禁城外正在修繕圍牆的三千工匠盡皆跌下腳手架,摔成肉醬,正在用早膳的天啟皇帝躲在龍書案下才幸免於難。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
一時間,眾說紛紜,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
天啟六年(1626年)夏天,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
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
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