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複興了大漢,雖然都是劉家人,但是他不承認西漢的貴族。
《後漢書》:“列侯非宗室不宜複國。”
西漢的列侯在東漢被排斥出局,即使是本家的諸侯王絕國或降封為侯的就有一百三十七家。
與此同時,那些跟隨劉秀的各地豪族則崛起為帝國新的特權階層。
建武十三年四月,為了慶祝統一全國,劉秀大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
與劉邦給全體漢軍發“陽光普照獎”不同,劉秀的封賞主要集中在頭部將領。
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一的鄧禹封高密侯,食四縣。
廣平侯吳漢,食四縣。
膠東侯賈複,食六縣。
好畤侯耿弇,食二縣。
安豐侯竇融,食四縣。
這幾個人的待遇已經趕上西漢的諸侯王了。
開國功臣裏還有陵鄉侯梁統與食邑三千戶的新息侯馬援。
這兩家與鄧家、竇家一起構成了東漢中期把持朝政的四大外戚家族。
軍功爵製發展到現在,關內侯以下已經沒有什麽價值了,於是劉秀深挖列侯一級。
按照食邑的大小拆分為縣侯、鄉侯、亭侯,分別對應了漢代的地方行政區劃。
所以關羽的漢壽亭侯正確的念法是漢壽\/亭侯,漢壽是地名。】
彈幕區:
〖我一直以為是漢、壽、亭侯。〗
〖我也是,以為漢是代表漢朝,壽是地名。〗
……
【亭侯裏又分出了都亭侯,都亭一般是集市所在或者相對繁華的地區,能收到的賦稅比較多。
同理鄉侯裏也有都鄉侯,縣侯裏麵還分成了小縣侯和大縣侯。
東漢的列侯,各等級之間可以流動,可升可降,但隻有縣侯才有資格建立封國。
延續400多年的軍功爵製終於走到了末路,它已經完全背離了創始人商鞅打破階級固化,實現社會財富按軍功分配的初衷。
列侯憑借血統世代富貴,東漢皇帝還封了一百多位外戚和宦官為侯。
百姓隻能得到八級公乘以下徒具象征意義的民爵。
有個比較有意思的是東漢末年寧願賣官也不賣爵,不是因為爵位尊貴不肯賣,而是因為爵位根本賣不動。
低爵位的沒人買,高爵位的不能買。
建安二十年的曹操就麵臨這樣的問題,隨同自己浴血奮戰的將士需要獎勵,但是軍功爵製現在是真的拿不出手。
拿得出手的列侯、關內侯,軍費又太過緊張,根本不敢多封。
於是曹操就想到了當年漢武帝為了籌措征伐匈奴將士的獎賞,另起爐灶搞了一個武功爵。
於是將“軍功爵製”的第九級至第十八級變更為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四級。
這幾級基本上沒有食邑,屬於是徒有空名的、廉價的“以賞軍功”的虛封。
夏侯惇是鄉侯,夏侯淵是亭侯,曹仁、曹洪在曹丕當皇帝前也都隻是亭侯,由此可見當時曹操的財政之緊張。
改革並沒有停止,黃初三年三月,曹丕對爵製又做了一次補充。
“初製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之庶子為亭侯,公之庶子為亭伯。”
在宗室一級又變相恢複了西周的五等爵製,至此已經實際上宣告了軍功爵製的破產。
司馬懿家族的背後是沿襲至東漢以儒學傳家的世家大族,他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恢複西周的製度,當然也包括五等爵製。
這種製度下,全國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完全獨立的公國、侯國、伯國,與皇帝保持和諧的朝貢關係。
各國的國君“有德者”居之,那麽誰是有德者呢?
當然是世家大族自己!
為了滿足支持者們的政治訴求,當然更現實的原因是要酬勞司馬家的支持者們。
鹹熙元年,即司馬炎正式稱帝的前一年,司馬昭開建五等。
恢複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與魏的列侯、關列候並存。
結合當時剛剛推出的“官品製”,五等爵的官品,也就是地位完全淩駕於曹魏的舊列侯上。
如圖:爵位與官品 這一次性就大封了六百人,但是司馬家也不傻。
泰始元年,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就不準備兌現西周式的封建,貴族還是如同前代的列侯,能分享封戶1\/3的租稅,但不享受治民權。
司馬炎一口氣封了司馬家各房共二十七個王,封了異姓大臣十一人為郡公。
其中就有河東裴氏的钜鹿郡公裴秀,滎陽鄭氏的壽光郡公鄭衝,琅琊王氏的睢陵郡公王祥,太原王氏的博陵郡公王沈。】
彈幕區:
〖這個王祥是不是臥冰求鯉那個?〗
〖原來他是世家,還是家主。〗
〖特麽的,我一直以為他是窮人,還有孝心,合著都是作秀?〗
〖舉孝廉到最後和阿美那群魔怔人沒區別了,都是別出心裁的奪人眼球。〗
大漢,長安。
“舉孝廉……”
漢武帝不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將選官的權利下放到了地方。
天幕出現之前,因為沒什麽好辦法,隻能遂了他們的願。
但現在嘛……嗬嗬。
“不急,徐徐圖之,朕有的是時間。”
李蔡眼見劉徹在輕敲桌案,麵露思索狀,心知由自己一群人所主導提倡的舉孝廉,算是完了。
心裏怒罵後人多嘴的同時,把琅琊王氏一並罵上了。
臥冰求鯉?
你們有沒有點生活常識,不知道就去問問農人,冬天如何捕魚!
你們哄傻子玩呢?
【自此,士族門閥崛起了!
但北方淪陷,許多西晉的貴族沒能跑到南方,被滅絕了。
東晉地盤縮水一半,大量土地和能力還被門閥占有,朝廷的財力供養不起新的貴族階層,沒法開源,隻好節流。
淝水之戰這樣的大勝之後,隻有謝安被追封為廬陵郡公,謝玄、謝石等四人被封為縣公而已。
此時,開國爵應運而生。
開國爵的格式就是封地加開國加爵名,又以封地名為爵號。
比如滕含因討伐蘇峻的功勞,被封夏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夏陽一縣的租賦,國家要分1\/9給他。
更多沒有加開國的爵位,就是純屬榮譽性的虛封。
而在北方,北周在郡公之上新設了國公一級,以東周列國的諸侯國名為爵名。
關隴軍事集團的領袖人物們,比如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唐國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隨國公,史上最牛嶽父獨孤信是魏國公。
這些北魏製度下的邊緣人物,一躍成為開創幾百年王朝的統治家族。
《周書》:封郡縣五等爵者,皆加開國。
於是非宗室的爵位就變成了統一的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男、開國縣子。
由於戰亂,朝廷沒法滿足貴族們龐大的食邑需求,“開國”也名存實亡,於是沒有封地、食邑也是虛數的“寄食製”應運而生。】
彈幕區:
〖獨孤信確實牛。〗
〖長女是北周皇後,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
“這人生的女兒命真好。”
“好嗎?你猜他的皇帝看到這些會怎麽想?”
北周。
身為皇帝的宇文覺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欣喜若狂。
隋唐太遠,宇文護太近。
這廝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貴鄉公都敢登車拔劍,朕略陽郡公雖比他小四歲,卻也敢血濺五步!
大不了,就是一死!
趙貴,你可得爭氣!
趙貴,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建立,封楚國公。
趙貴初附葛榮,後歸順爾朱榮,再後從賀拔嶽。
這樣一個人,不要指望他多忠心皇帝,何況皇帝還是個小孩子。
誰當皇帝對他並沒有區別,但宇文護實在是太過分了,不僅攝政專權、還一點也不尊重人!
於是趙貴四下串聯,這第一站找的便是獨孤信。
但獨孤信不願參加,隻有一句:“時機未到。”
嗬,你不願意,總有人願意。
趙貴正要離開之時,天幕出現,便留下了下來。
而現在,獨孤信笑道:“時機剛剛好。”
“起兵,奉詔討賊!”
趙貴問道:“哪來的詔?”
獨孤信剛才是開心的笑,現在則是被氣笑了。
就你這腦子,還準備幹掉宇文護?
要是沒有天幕出現,我真的很懷疑你會把我害死!
“衣帶詔,你身上難道沒有帶著?”
趙貴也是反應過來了,連忙找筆墨紙硯……手忙腳亂半天,心一橫,拔劍劃破手掌,寫起了血書。
“唉,元寶,我提醒你一句,不要和他們爭。”
“即便功成,也安心當你的國公。”
“功成之後,我也會推掉所有官職,隻留個爵位,在家裏頤養天年。”
趙貴冷眼望去,嗬,憑什麽!
造反前我是國公,造反後我還是國公?
楊忠是你姻親,李昞也是你姻親,無論誰成功,你都不吃虧!
“唉……”獨孤信長歎一聲,若非需要你的幫助,早一劍宰了你!
“你是想當皇帝,還是想當權臣?”
“幾百年的亂世,你還沒看明白嗎?”
“那位置真有那麽好坐?”
“你要想爭,我不攔你,但宇文護的黨羽沒清除之前,不可生亂。”
趙貴嘲諷道:“你還是先管好你的姻親,別自己打起來了。”
獨孤信一字一句的說道:“他們!可比你聰明多了!”
“事成以後,他們兩家爭,我頂多兩不相幫。”
“但你若是爭!我第一個宰了你!”
自從得知隋唐,楊忠和李昞二人早就做好了準備。
二人都在等,等對方先出手,也在等一個機會。
而現在機會來了,探子已經查明,趙貴在天幕出現之前就去了衛國公府上。
“起兵!”
隻要自己起兵,不論衛國公想不想,他都必須要跟隨了!
隻是讓人有些尷尬的是,出現了四份衣帶詔。
內容倒是差不多,隻是排序不一樣。
趙貴手裏的詔書,是以趙貴為首,統領天下兵馬討賊,其他各家的也是一樣,自己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你都準備了?”趙貴對獨孤信怒目而視,罵道:“那我寫血書的時候,你不攔著我?”
獨孤信無所謂的聳聳肩,解釋道:“這不是為了讓你有點參與感嗎?”
【在“寄食製”下,比如李世民母親的叔祖父鄧國公竇熾實際有一萬戶,但是:“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
也就是由朝廷另外撥給竇熾資陽縣一千戶的租賦,作為他的國公俸祿。
北周、隋、唐,三個關隴式帝國製度上也是一脈相承。
唐與隋的區別在於貞觀十一年,李世民要求國公以下爵位都恢複開國二字。
如圖:開國爵 當然這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因為這一時代的爵已經沒有封地了,所以史書上一般就把“開國”省略了。
通常的做法,是以某人的郡望為爵號,比如當時的河東三大士族、河東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
幾家都出現過不同時代的公、侯、伯、子、男。
河東郡公:裴寂、裴遵慶、柳公權。
河東縣侯:裴炎。
河東縣男:薛仁貴、柳仲郢。
河東郡以及鄰郡下麵屬縣的地名也常用於爵號。
比如聞喜縣公:裴行儉。
平陽縣子:薛紹。
正平縣男:裴光庭。
假如你穿越迴長安,遇到渤海縣侯高適,你就知道它是純正的渤海高家的人。
還有一種少見的命名法,比如阿史那彌射跟隨太宗征高句麗有功,被封為平壤縣伯。】
大唐,長安。
“原來謠言是這樣來的啊?”
李世民想起自己被射瞎一隻眼睛的野史,還被後人調侃是算命先生說自己一千多年之後有一個大劫。
“哈哈,原來是這樣來的。”
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禦駕親征,李世民開懷大笑。
魏征行禮說道:“陛下,不可禦駕親征。”
李世民解釋道:“朕沒有!”
魏征一指天幕,李世民又辯解道:“那是未來的事!”
魏征直起身來,一字一句的強調道:“未來!也不行!”
李世民瞪著魏征,反問道:“難道朕想想也不行嗎?”
“不行!”
“砰!”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想也不行!”
“對”,魏征毫無懼色,不緊不慢的解釋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待我們這一幹臣子死去,朝堂被奸惡之人占據,他們揣摩陛下心思,哄著陛下勞民傷財、禦駕親征!”
“若是搞得大敗而歸,大唐亡國不遠矣。”
李世民怒道:“你是說朝堂的青年才俊未來皆是大奸大惡之徒!”
“你還說朕會老年昏聵,是個昏君!”
“臣隻是在說一種可能性。”
“一統天下的始皇不會想到秦二世而亡。”
“北驅匈奴的武帝也不會想到晚年民生凋零。”
“剛入秦國的李斯,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親手覆滅秦朝!”
置物台被李世民拍的砰砰作響,滿以為會有人出聲反駁魏征。
沒想到……不論文臣武將,不論老邁還是年輕的官員,皆是齊齊行禮:“魏征所言有理。”
“還請陛下,萬不可禦駕親征。”
以前也就算了,現在秦王都是皇帝了,還需要禦駕親征,豈不是說我等都是廢物?
不行,必須將陛下的想法打消掉。
魏征心裏就一個字:爽。
太子以後不能罵了,太上皇又不敢罵,那就隻能委屈陛下了。
李世民心裏就一個字:艸!
憑什麽朱棣可以禦駕親征,死在征途!
這才是皇帝的最高死法!
朕也想要啊!
可惜朱棣聽不見李世民的心聲,否則高低的罵一句:“要不咱們換換?”
“你以為我想啊?”
“這不是手下沒人嘛……”
“能打的要麽被我爹砍了,要麽被我砍了,剩下的都不爭氣,可不是隻有自己上。”
《後漢書》:“列侯非宗室不宜複國。”
西漢的列侯在東漢被排斥出局,即使是本家的諸侯王絕國或降封為侯的就有一百三十七家。
與此同時,那些跟隨劉秀的各地豪族則崛起為帝國新的特權階層。
建武十三年四月,為了慶祝統一全國,劉秀大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
與劉邦給全體漢軍發“陽光普照獎”不同,劉秀的封賞主要集中在頭部將領。
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一的鄧禹封高密侯,食四縣。
廣平侯吳漢,食四縣。
膠東侯賈複,食六縣。
好畤侯耿弇,食二縣。
安豐侯竇融,食四縣。
這幾個人的待遇已經趕上西漢的諸侯王了。
開國功臣裏還有陵鄉侯梁統與食邑三千戶的新息侯馬援。
這兩家與鄧家、竇家一起構成了東漢中期把持朝政的四大外戚家族。
軍功爵製發展到現在,關內侯以下已經沒有什麽價值了,於是劉秀深挖列侯一級。
按照食邑的大小拆分為縣侯、鄉侯、亭侯,分別對應了漢代的地方行政區劃。
所以關羽的漢壽亭侯正確的念法是漢壽\/亭侯,漢壽是地名。】
彈幕區:
〖我一直以為是漢、壽、亭侯。〗
〖我也是,以為漢是代表漢朝,壽是地名。〗
……
【亭侯裏又分出了都亭侯,都亭一般是集市所在或者相對繁華的地區,能收到的賦稅比較多。
同理鄉侯裏也有都鄉侯,縣侯裏麵還分成了小縣侯和大縣侯。
東漢的列侯,各等級之間可以流動,可升可降,但隻有縣侯才有資格建立封國。
延續400多年的軍功爵製終於走到了末路,它已經完全背離了創始人商鞅打破階級固化,實現社會財富按軍功分配的初衷。
列侯憑借血統世代富貴,東漢皇帝還封了一百多位外戚和宦官為侯。
百姓隻能得到八級公乘以下徒具象征意義的民爵。
有個比較有意思的是東漢末年寧願賣官也不賣爵,不是因為爵位尊貴不肯賣,而是因為爵位根本賣不動。
低爵位的沒人買,高爵位的不能買。
建安二十年的曹操就麵臨這樣的問題,隨同自己浴血奮戰的將士需要獎勵,但是軍功爵製現在是真的拿不出手。
拿得出手的列侯、關內侯,軍費又太過緊張,根本不敢多封。
於是曹操就想到了當年漢武帝為了籌措征伐匈奴將士的獎賞,另起爐灶搞了一個武功爵。
於是將“軍功爵製”的第九級至第十八級變更為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四級。
這幾級基本上沒有食邑,屬於是徒有空名的、廉價的“以賞軍功”的虛封。
夏侯惇是鄉侯,夏侯淵是亭侯,曹仁、曹洪在曹丕當皇帝前也都隻是亭侯,由此可見當時曹操的財政之緊張。
改革並沒有停止,黃初三年三月,曹丕對爵製又做了一次補充。
“初製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之庶子為亭侯,公之庶子為亭伯。”
在宗室一級又變相恢複了西周的五等爵製,至此已經實際上宣告了軍功爵製的破產。
司馬懿家族的背後是沿襲至東漢以儒學傳家的世家大族,他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恢複西周的製度,當然也包括五等爵製。
這種製度下,全國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完全獨立的公國、侯國、伯國,與皇帝保持和諧的朝貢關係。
各國的國君“有德者”居之,那麽誰是有德者呢?
當然是世家大族自己!
為了滿足支持者們的政治訴求,當然更現實的原因是要酬勞司馬家的支持者們。
鹹熙元年,即司馬炎正式稱帝的前一年,司馬昭開建五等。
恢複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與魏的列侯、關列候並存。
結合當時剛剛推出的“官品製”,五等爵的官品,也就是地位完全淩駕於曹魏的舊列侯上。
如圖:爵位與官品 這一次性就大封了六百人,但是司馬家也不傻。
泰始元年,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就不準備兌現西周式的封建,貴族還是如同前代的列侯,能分享封戶1\/3的租稅,但不享受治民權。
司馬炎一口氣封了司馬家各房共二十七個王,封了異姓大臣十一人為郡公。
其中就有河東裴氏的钜鹿郡公裴秀,滎陽鄭氏的壽光郡公鄭衝,琅琊王氏的睢陵郡公王祥,太原王氏的博陵郡公王沈。】
彈幕區:
〖這個王祥是不是臥冰求鯉那個?〗
〖原來他是世家,還是家主。〗
〖特麽的,我一直以為他是窮人,還有孝心,合著都是作秀?〗
〖舉孝廉到最後和阿美那群魔怔人沒區別了,都是別出心裁的奪人眼球。〗
大漢,長安。
“舉孝廉……”
漢武帝不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將選官的權利下放到了地方。
天幕出現之前,因為沒什麽好辦法,隻能遂了他們的願。
但現在嘛……嗬嗬。
“不急,徐徐圖之,朕有的是時間。”
李蔡眼見劉徹在輕敲桌案,麵露思索狀,心知由自己一群人所主導提倡的舉孝廉,算是完了。
心裏怒罵後人多嘴的同時,把琅琊王氏一並罵上了。
臥冰求鯉?
你們有沒有點生活常識,不知道就去問問農人,冬天如何捕魚!
你們哄傻子玩呢?
【自此,士族門閥崛起了!
但北方淪陷,許多西晉的貴族沒能跑到南方,被滅絕了。
東晉地盤縮水一半,大量土地和能力還被門閥占有,朝廷的財力供養不起新的貴族階層,沒法開源,隻好節流。
淝水之戰這樣的大勝之後,隻有謝安被追封為廬陵郡公,謝玄、謝石等四人被封為縣公而已。
此時,開國爵應運而生。
開國爵的格式就是封地加開國加爵名,又以封地名為爵號。
比如滕含因討伐蘇峻的功勞,被封夏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夏陽一縣的租賦,國家要分1\/9給他。
更多沒有加開國的爵位,就是純屬榮譽性的虛封。
而在北方,北周在郡公之上新設了國公一級,以東周列國的諸侯國名為爵名。
關隴軍事集團的領袖人物們,比如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唐國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隨國公,史上最牛嶽父獨孤信是魏國公。
這些北魏製度下的邊緣人物,一躍成為開創幾百年王朝的統治家族。
《周書》:封郡縣五等爵者,皆加開國。
於是非宗室的爵位就變成了統一的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男、開國縣子。
由於戰亂,朝廷沒法滿足貴族們龐大的食邑需求,“開國”也名存實亡,於是沒有封地、食邑也是虛數的“寄食製”應運而生。】
彈幕區:
〖獨孤信確實牛。〗
〖長女是北周皇後,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
“這人生的女兒命真好。”
“好嗎?你猜他的皇帝看到這些會怎麽想?”
北周。
身為皇帝的宇文覺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欣喜若狂。
隋唐太遠,宇文護太近。
這廝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高貴鄉公都敢登車拔劍,朕略陽郡公雖比他小四歲,卻也敢血濺五步!
大不了,就是一死!
趙貴,你可得爭氣!
趙貴,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建立,封楚國公。
趙貴初附葛榮,後歸順爾朱榮,再後從賀拔嶽。
這樣一個人,不要指望他多忠心皇帝,何況皇帝還是個小孩子。
誰當皇帝對他並沒有區別,但宇文護實在是太過分了,不僅攝政專權、還一點也不尊重人!
於是趙貴四下串聯,這第一站找的便是獨孤信。
但獨孤信不願參加,隻有一句:“時機未到。”
嗬,你不願意,總有人願意。
趙貴正要離開之時,天幕出現,便留下了下來。
而現在,獨孤信笑道:“時機剛剛好。”
“起兵,奉詔討賊!”
趙貴問道:“哪來的詔?”
獨孤信剛才是開心的笑,現在則是被氣笑了。
就你這腦子,還準備幹掉宇文護?
要是沒有天幕出現,我真的很懷疑你會把我害死!
“衣帶詔,你身上難道沒有帶著?”
趙貴也是反應過來了,連忙找筆墨紙硯……手忙腳亂半天,心一橫,拔劍劃破手掌,寫起了血書。
“唉,元寶,我提醒你一句,不要和他們爭。”
“即便功成,也安心當你的國公。”
“功成之後,我也會推掉所有官職,隻留個爵位,在家裏頤養天年。”
趙貴冷眼望去,嗬,憑什麽!
造反前我是國公,造反後我還是國公?
楊忠是你姻親,李昞也是你姻親,無論誰成功,你都不吃虧!
“唉……”獨孤信長歎一聲,若非需要你的幫助,早一劍宰了你!
“你是想當皇帝,還是想當權臣?”
“幾百年的亂世,你還沒看明白嗎?”
“那位置真有那麽好坐?”
“你要想爭,我不攔你,但宇文護的黨羽沒清除之前,不可生亂。”
趙貴嘲諷道:“你還是先管好你的姻親,別自己打起來了。”
獨孤信一字一句的說道:“他們!可比你聰明多了!”
“事成以後,他們兩家爭,我頂多兩不相幫。”
“但你若是爭!我第一個宰了你!”
自從得知隋唐,楊忠和李昞二人早就做好了準備。
二人都在等,等對方先出手,也在等一個機會。
而現在機會來了,探子已經查明,趙貴在天幕出現之前就去了衛國公府上。
“起兵!”
隻要自己起兵,不論衛國公想不想,他都必須要跟隨了!
隻是讓人有些尷尬的是,出現了四份衣帶詔。
內容倒是差不多,隻是排序不一樣。
趙貴手裏的詔書,是以趙貴為首,統領天下兵馬討賊,其他各家的也是一樣,自己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你都準備了?”趙貴對獨孤信怒目而視,罵道:“那我寫血書的時候,你不攔著我?”
獨孤信無所謂的聳聳肩,解釋道:“這不是為了讓你有點參與感嗎?”
【在“寄食製”下,比如李世民母親的叔祖父鄧國公竇熾實際有一萬戶,但是:“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
也就是由朝廷另外撥給竇熾資陽縣一千戶的租賦,作為他的國公俸祿。
北周、隋、唐,三個關隴式帝國製度上也是一脈相承。
唐與隋的區別在於貞觀十一年,李世民要求國公以下爵位都恢複開國二字。
如圖:開國爵 當然這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因為這一時代的爵已經沒有封地了,所以史書上一般就把“開國”省略了。
通常的做法,是以某人的郡望為爵號,比如當時的河東三大士族、河東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
幾家都出現過不同時代的公、侯、伯、子、男。
河東郡公:裴寂、裴遵慶、柳公權。
河東縣侯:裴炎。
河東縣男:薛仁貴、柳仲郢。
河東郡以及鄰郡下麵屬縣的地名也常用於爵號。
比如聞喜縣公:裴行儉。
平陽縣子:薛紹。
正平縣男:裴光庭。
假如你穿越迴長安,遇到渤海縣侯高適,你就知道它是純正的渤海高家的人。
還有一種少見的命名法,比如阿史那彌射跟隨太宗征高句麗有功,被封為平壤縣伯。】
大唐,長安。
“原來謠言是這樣來的啊?”
李世民想起自己被射瞎一隻眼睛的野史,還被後人調侃是算命先生說自己一千多年之後有一個大劫。
“哈哈,原來是這樣來的。”
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禦駕親征,李世民開懷大笑。
魏征行禮說道:“陛下,不可禦駕親征。”
李世民解釋道:“朕沒有!”
魏征一指天幕,李世民又辯解道:“那是未來的事!”
魏征直起身來,一字一句的強調道:“未來!也不行!”
李世民瞪著魏征,反問道:“難道朕想想也不行嗎?”
“不行!”
“砰!”李世民一拍桌案,怒道:“想也不行!”
“對”,魏征毫無懼色,不緊不慢的解釋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待我們這一幹臣子死去,朝堂被奸惡之人占據,他們揣摩陛下心思,哄著陛下勞民傷財、禦駕親征!”
“若是搞得大敗而歸,大唐亡國不遠矣。”
李世民怒道:“你是說朝堂的青年才俊未來皆是大奸大惡之徒!”
“你還說朕會老年昏聵,是個昏君!”
“臣隻是在說一種可能性。”
“一統天下的始皇不會想到秦二世而亡。”
“北驅匈奴的武帝也不會想到晚年民生凋零。”
“剛入秦國的李斯,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親手覆滅秦朝!”
置物台被李世民拍的砰砰作響,滿以為會有人出聲反駁魏征。
沒想到……不論文臣武將,不論老邁還是年輕的官員,皆是齊齊行禮:“魏征所言有理。”
“還請陛下,萬不可禦駕親征。”
以前也就算了,現在秦王都是皇帝了,還需要禦駕親征,豈不是說我等都是廢物?
不行,必須將陛下的想法打消掉。
魏征心裏就一個字:爽。
太子以後不能罵了,太上皇又不敢罵,那就隻能委屈陛下了。
李世民心裏就一個字:艸!
憑什麽朱棣可以禦駕親征,死在征途!
這才是皇帝的最高死法!
朕也想要啊!
可惜朱棣聽不見李世民的心聲,否則高低的罵一句:“要不咱們換換?”
“你以為我想啊?”
“這不是手下沒人嘛……”
“能打的要麽被我爹砍了,要麽被我砍了,剩下的都不爭氣,可不是隻有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