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王朝爵位製度#】
“別鬥氣了。”
隨著新視頻的片頭一出,始皇對著李斯、叔孫通、淳於越嗬斥道:“分工合作,將其抄錄下來。”
從爵位製度便可分析各朝的政治、軍事製度,這是很有用的東西。
相當於把未來兩千年政治是如何發生變化擺在你麵前。
這是不搞快吸取,還等啥?
【在《韓非子·二柄篇》裏,法家認為君主駕馭臣子就要掌握兩個權力。
一個是刑,即殺戮懲罰。
一個是德,即給予絕賞。】
叔孫通邊抄寫,還不忘給李斯上眼藥,嘟嘟囔囔道:“韓非有大才啊,可惜被人嫉賢妒能,殺了。”
“可惜,可惜。”
這嘟囔的聲音有些大,連高台的嬴政都聽見了。
李斯被氣的滿臉通紅,卻無法反駁!
是我想殺他嗎?
他心心念念要強韓,難道還能為大秦所用?
不能用,難道不殺留著過年?
當年魏王就是一念之差,沒有殺商君。
彈幕區:
〖韓非可惜了。〗
〖韓非比李斯強。〗
〖經典的拿死人比活人,他要是活著會怎麽樣,他要是多活幾年會怎麽樣。〗
〖韓非比李斯忠心啊,起碼韓非不會背叛韓國。〗
〖你這話說的,李斯也沒背叛秦國,隻是背叛嬴政而已。〗
〖韓非是宗室,是韓國公子,沒背叛,不是很正常嗎?〗
〖你們說到底是李斯殺的,還是始皇殺的?〗
〖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個有趣的說法。〗
〖細嗦!〗
〖始皇愛韓非,韓非愛李斯,李斯愛始皇。〗
〖李斯因始皇愛韓非不愛自己,於是把始皇的白月光韓非殺了,而始皇因韓非已死,所以把李斯當做韓非替代品。〗
〖三個男人、白月光、替身、舔狗、愛而不得、由愛生恨,全都有了,快去寫書,我要看。〗
……
……
……
大秦,鹹陽。
始皇:“艸!”
李斯:“艸!”
你們還不如我說嫉賢妒能、怕他搶了我的位置,所以我把他殺了。
這都特麽的什麽和什麽啊?
叔孫通連忙掐大腿一把,可千萬不能笑出聲。
笑李斯沒事,可這裏麵還有陛下的事。
大漢,長安。
“陛下,你說這評論之人有沒有可能是你的後代?”
劉邦一臉茫然,後世人說自己後代多,但不至於評論的人都是朕的後代吧?
“你瞧”,呂雉指著始皇三人的愛恨情仇的那條彈幕說道:“這位後人頗好男色。”
呂雉眉毛微微一挑,笑道:“可能是遺傳你的。”
“汙蔑!”
“誹謗!”
“乃公怎麽可能喜歡男的?”
“哦?”呂雉小聲問道:“若是男子比女子還美,身段比女子還柔軟,聲音糯甜……”
劉邦陷入沉思,想象了一番。
若是這樣,也不是不可以啊……
“啪!”劉邦給了自己一嘴巴,望向呂雉有些無語的說道:“艸,乃公還真有可能好男色?”
呂雉冷哼一聲,嘲笑道:“你哪是好男色?明明隻是好色而已!”
劉邦:……!
繞個大圈子,就為譏諷朕好色,有意思嗎?
哪個男人不好色?
這不是人之常情嘛!
韓王安二年。
韓王圍著韓非來迴踱步,從上到下細細打量。
“嘖……嘖……嘖。”
有才、身材好、長相也不差。
朕不好男色,都覺得韓非完美。
有沒有可能,嬴政真的好這一口?
“非,你是宗室,願意為了韓國付出所有,乃至獻出生命嗎?”
雖然韓王奇奇怪怪的打量自己半天,但韓非並不意外。
畢竟王上……的智商和想法,一般人猜不到。
許是看了天幕評論,想到些奇怪的事情,有些齷齪的想法。
不過蒼天有眼啊,王上終於開竅了。
獻出生命是什麽意思?
當然是變法啦!
曆代主導變法之人,皆是身死。
但我不怕,隻要韓國能強大,死有何懼?
“臣……臣……臣……願……”許是太激動了,韓非的口吃更嚴重。
韓王聽到“願”字,連忙拉住韓非的手:“委屈你了。”
“臣……臣……”
“不必多說,來人,快帶公子非前去沐浴更衣。”
韓非:?
“把朕洗浴的香料都給公子非用上。”
自從知曉嬴政一統天下自稱朕之後,韓王也用朕自稱。
朕雖然沒能一統天下,但嬴政用的自稱和朕一樣,四舍五入朕和嬴政差不多。
韓非有太多疑問,可這問題越多,口吃越嚴重,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宣布變法還需要沐浴更衣?
難道是要祭祀宗廟?
可為什麽王上把獨屬的香料給我用?
難道是想表達信任我,大權全交給我?
不怪韓非想不通,正常人都跟不上韓王的腦迴路。
“把他洗的香噴噴的,八百裏加急給嬴政送去。”
韓非:??
難道是把我送去給嬴政殺?
難道殺了我,嬴政就能保留韓國?
“順帶從國庫挑選珍寶,給秦國送去,韓國雖小,嫁妝還是出得起的。”
“另外,讓樂隊隨行,一定要熱熱鬧鬧的送過去。”
“再修書一封,讓秦國派人迎接。”
“臣……王……”韓非被韓王的腦迴路驚呆了,本就口吃,這下連一個完整句子都說不出來。
韓王緊緊握住韓非的手,懇求道:“朕會派嬪妃跟隨你,一路上好教教你如何討男人歡心。”
“你要努力,爭取當上王後。”
……
如此離譜的想法,群臣卻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為送韓非過去,賭一賭嬴政是否好男色是最靠譜的辦法。
難道真讓韓非變法?
這是割貴族的肉,貴族不願意。
韓王也不願意,變法成不成功不知道,但第一個死的肯定是自己,貴族豈是好相與的?
再者說,韓國如今國土狹小、君臣不齊心,秦國也不是傻子,難道會一直不打你,坐等你變法成功?
韓非若真是無才,秦國還樂的看笑話,坐等韓國內亂。
可恰恰韓非有才,變法是上午宣布,秦兵是半夜打過來的。
“委屈公子了。”xn。
韓非:???
偌大一個韓國,居然連一個正常人都沒有嗎?
送我過去當王後,還鬧的諸國皆知!
這難道不是向天下明示嬴政好男色?
他難道不會一怒之下,先收拾韓國?
還讓秦國派人迎接?
你們應該慶幸白起死了,否則嬴政會派白起來迎接,將韓國貴族盡數坑殺!
彼其娘之,有這樣一群蟲豸,韓國還是亡了吧!
想到此處,韓非不再爭辯,躬身行禮,任由宮人把自己架著離開。
唉,半路找個機會跑吧。
你們不要臉,我還要呢!
我不好男色,即便好男色,也要當進攻方,絕不當防守方。
韓人在戰場上被秦人按著打,難道到了床榻之上韓人還要被秦人按著打?
……
【所以賜爵、建立新的特權階層,就是帝製時代皇帝讓人賣命的最重要手段。
西周時,周天子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由世襲的五等爵製下的公、侯、伯、子、男家族世代統治。
諸侯國內又有世卿世祿製,卿大夫、士、平民、奴隸,各個階層界限分明,不可逾越。世卿世祿製 而商鞅變法就是要打破這種階級固化,以軍功作為政治地位和社會財富分配的唯一標準,軍功爵製是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
《商君書》:能得爵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一名無爵的黔首,隻要在戰場上獲得敵方一個甲士的首級,就能賜爵一級,獲得田宅一頃,住宅九畝和聽他使喚的無爵“庶子”一人,不論你是官還是兵,立了軍功爵位就能逐級遞升。
軍功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對應種種特權,它的的最終版完成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功爵製。 公士:步卒之有爵者。
上造:可以乘兵車。
簪嫋:可以禦駟馬。
不更:免充更卒,但其他之役,仍須照服。
不更可類比現代士官,五級大夫爵位以上屬於軍官將帥。
軍功爵製下,理論上,注意,僅僅隻是理論上任何人都有實現積極跨越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秦人在戰場上玩命,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不讓生活變得更差。
因為秦律:“繁於秋荼、密如凝脂。”
不論秦國子民幹什麽、做什麽,總有一款秦法適合你。
《商君書》:“治國刑多而賞少,亂國賞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賞一,削國賞九而刑一。”
爵位尊貴不易得到,百姓才會珍惜。
刑法要威嚴,百姓為了逃避懲罰,才能以死報君。
所以爵位的另一大實用價值就是犯罪後可以贖罪減刑免刑。
所以辛苦掙來的爵可能要麽給自己,要麽就幫親人減免了刑罰。】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
這些道理,曆代秦王懂,中樞的百官也懂,但百姓不懂。
就這麽明晃晃的說出來,講給百姓聽,真的好嗎?
始皇有些相信之前看到的評論,後世是真的會教屠龍術。
可另一個問題又在始皇腦海裏經久不息,教了屠龍術、他們是如何防止百姓屠龍的呢?
別說什麽鼓勵百姓屠龍的大話,始皇堅信隻要那個位置上坐的是人,不管是世襲還是學上古推舉,都不可能如此大度!
【漢高帝五年,劉邦在垓下決戰中擊敗項羽,開始恢複戰後秩序,安置複員軍人。
同時棄用楚爵製,改用秦二十等軍功爵。
同年頒布《高帝五年詔》,一口氣給六十萬漢軍將士集體賜爵。
按照詔書,隻要你在垓下決戰前加入漢軍,不論是小兵還是小頭目,隻要沒有汙點,一律賜予第五等“大夫爵”。
原來就擁有大夫以上爵位的,再升一級。
第七等公大夫以上的爵位,被認證為高爵,都賜予食邑,能與國家一起分享百姓的賦稅,地方官吏也要優先保證這批人的田宅需求。
公大夫爵位以下也被免了自己以及全家的徭役。
呂後二年,頒布《二年律令》,從十九級關內侯的九十五頃到五級大夫的五頃。大漢也慷慨的贈予功臣們大量的田地。二年律令 劉邦的政策,相當慷慨且高明。
六十萬漢軍連帶他們的家屬可能有三百萬人,占了當時總人口的約1\/5。
他們成了各地的大中小地主、自耕農,他們將於堅定的保衛新王朝。
而那些獲得高爵位的人則轉化成了世襲的軍功貴族。
秦朝時候要獲得一個侯非常困難,但是劉邦卻一口氣封了一百四十三個,並和大家山盟海誓,即便黃河幹枯、泰山崩塌,老劉家也要永葆你們的封國和子孫富貴。
徹侯在漢代為了避諱劉徹,改稱通候或列侯。
漢代列侯以縣為封國封號,常用封國地名,比如平陽侯曹參就是因為封在平陽封地,也稱為平陽侯國。
也有以功績作為封號,這在當時屬於莫大的榮耀,比如霍去病的冠軍侯、張騫的博望侯。
漢景帝後,實際治理封國的是朝廷任命的國相,而列侯隻享有租稅。
司馬遷曾估算過,大概是從每戶向國家繳納的算付口賦中抽取200錢作為列侯的租稅。
一個有1000戶的列候,一年大概就有20萬錢。
而漢文帝時穀價大概是每石幾十錢到一百錢左右,列侯租稅收入是相當豐厚的。
漢代侯國最鼎盛時分掉了國家10%的租賦收入。
漢初一片蕭條,縣與縣的人口差距很大,列侯有封到萬戶的,也有隻有五百戶的。
萬戶侯隻有三人,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一:蕭何,兩次增封,達到一萬五千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二:平陽侯曹參,一萬零六百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六十二:張良,一萬戶。
劉邦本來要給張良三萬戶,但是張良隻要當初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一萬戶。
大家都是侯,並沒有地位差別,於是就有了排名前列的十八公侯。開國十八公侯。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劉邦為他創建的新的社會秩序感到誌得意滿。
高帝十二年,劉邦頒布了一道詔書,曰:“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張良倒是個聰明人。”
嬴政對張良提起了兩分興趣,能被賜三萬戶,但又名列功臣榜第六十二。
說明此人有能力,卻又和開國功臣若即若離,至少和軍功集團的關係不太親密。
“父皇,聰明為何意?”
嬴政沒好氣的望了扶蘇一眼:“剛才和你說了,自己悟!”
“別什麽都想我教你,我還能教你一輩子不成?”
“真教你一輩子,那和朕自己當皇帝,有什麽區別?”
扶蘇摸不著頭腦,怎麽又挨罵了……
問問也不行啊?
孔子說:不知道就問。
難道是錯的?
始皇頓了頓,語氣稍顯溫柔的解釋道:“君主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意。”
“不管這個主意是好是壞,最重要是你決定的。”
“如果事事都是別人給你建議,那你是君主還是別人是君主?”
“君王就是一個主心骨,要能做決定!”
許是怕扶蘇悟不透,始皇又補充道:“自己好好悟,悟出來了再告訴朕,若是錯了,朕再指點你,這樣你才能明白為何要這樣做?”
“懂了嗎?”
“懂了。”
“懂了就好好悟,不要動不動就問。”
始皇置物台一份不太重要的竹簡丟給扶蘇,吩咐道:“這件事,你看著處理。”
“你快點成長起來吧,朕還等著當太上皇呢。”
扶蘇竹簡都來不及接,連忙俯身請罪:“兒臣萬不敢有此念。”
始皇看到扶蘇的動作,啞然失笑。
這孩子,想太多了。
不過也不怪他,誰讓天幕提到有位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把自己父皇送去當太上皇了呢?
“起來吧,你若真有李世民半分本事,朕還樂的退位。”
“朕是華夏第一位皇帝,這第一位太上皇的名頭也應該是朕。”
扶蘇一臉茫然,我還以為您怕我謀反,原來您隻是想事事爭個第一?
【劉邦的想法很好,但是秩序從他兒子,惠帝劉盈的時代就開始崩潰了。】
大漢,長安。
“盈兒還當了皇帝?”
呂雉皺眉思索起來,劉徹是劉恆的孫子,劉恆是薄姬的兒子。
自己沒死,盈兒的皇位穩如泰山。
難道是自己死了,劉恆來了場奉天靖難?
不應該啊,他和他母親沒有勢力可以依靠,輪也輪不到他。
“盈兒是怎麽死的?”
“毒殺?”
呂雉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劉邦倒是有個猜測。
身體不好,早夭。
畢竟劉邦看劉盈,是真的沒有一點隨自己,當然也沒有隨呂雉。
若非知道是自己的種,劉邦很懷疑這孩子是路邊撿來的野孩子。
隻是這猜測,不能和呂雉說。
好不容易才誆好,若是說出來,呂雉立馬就得翻臉。
“什麽,你都能活這麽長,憑什麽覺得盈兒早夭?”
“你是不是懷疑盈兒不是你的?”
“你是不是懷疑我和某人一樣,沒有家庭就在外麵花天酒地,有了家庭拋妻棄子,還在外麵花天酒地。”
劉邦想想這副可怕的畫麵,決定閉口不言。
若真讓呂雉翻舊賬,他能把乃公年少時和姑娘在草垛上的事都翻出來。
【首先被破壞的原則是非功不得封爵。
朝廷為了增加收入開始賣爵。
為了拉攏民心,借新帝繼位、立後、立儲等大事,對天下百姓賜爵。
剛開始大家都很開心,但後來越賜越多。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有就相當於大家都沒有。
人人都有爵位,原來低級爵位就能有的抵刑、免役特權也沒了,爵位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漢惠帝時,一級爵位能賣兩千錢,到漢成帝時就隻能賣一千錢。
其次:階級固化。
“吏民爵不能過公乘。”
平民爵位最高隻能到第八級的公乘封頂。
而列侯卻一代一代的壟斷,從開國的第一任丞相到漢景帝時的第十三任丞相皆是勳貴及他們的後代。
嚴重缺錢的漢武帝終於無法忍受龐大的軍功貴族了。
《史記》: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丞相趙周下獄死。
這就是著名的酎金奪爵事件。
祭祀宗廟時,諸侯都要獻金助祭,這叫酎金。
漢武帝借口諸侯們獻上來的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夠,取消封號、收迴封國。
開國十八公侯也被陸續清掃一空,隻有部分公侯,在武帝時期或武帝死後複爵。
朝廷的權力由文法吏、儒學官僚、外戚集團瓜分,非功臣不得封侯的原則也被徹底破壞。
河平二年,漢成帝一口氣給母親王政君的兄弟五人封了侯。
其中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把西漢給篡了。】
武帝時期。
淮南王人麻了。
原本想著獻出金銀,保自己一命。
可現在……罷了。
淮南王一咬牙,封國不要了,全給劉徹。
孤學後世的王爺,不要權、不要兵。
孤要安安心心的待在長安。
作為一個主動獻出封國的,劉徹至少得給我榮譽性的官職吧?
得給我錢,管我衣食不愁吧?
總得做做顏麵,讓我好好當個吉祥物吧?
至於兒子們會不會怪自己?
拜托,爹都要死了,還管兒子!
反正都要推恩的,先顧好自己再說。
其他列侯們也在想,是不是應該轉變一下思路,別和劉徹對著幹了。
這很明顯就是找個理由,收拾反對派。
計策說高明也高明,說不高明也不高明。
因為成色不足就奪爵,這足不足還不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若是中央勢小,這麽幹皇位可不一定坐的穩。
可偏偏現在朝堂勢大,難不成就因為這事串聯謀反?
別鬧了,奪爵而已,又不是滅族。
隻要和陛下一條心,搞不到自己身上。
真搞到自己身上,認個錯,努努力去掙點軍功,爵位不就迴來了?
再者說,即便謀反真成了,這皇位可隻有一個,難不成學周朝分封?
沒那個傻子願意分享權利,無非就是功大者多加封食邑,功小者少加封。
這不還是個侯?
造反前我是侯,造反後我還是侯,那我不是白造反了!
“別鬥氣了。”
隨著新視頻的片頭一出,始皇對著李斯、叔孫通、淳於越嗬斥道:“分工合作,將其抄錄下來。”
從爵位製度便可分析各朝的政治、軍事製度,這是很有用的東西。
相當於把未來兩千年政治是如何發生變化擺在你麵前。
這是不搞快吸取,還等啥?
【在《韓非子·二柄篇》裏,法家認為君主駕馭臣子就要掌握兩個權力。
一個是刑,即殺戮懲罰。
一個是德,即給予絕賞。】
叔孫通邊抄寫,還不忘給李斯上眼藥,嘟嘟囔囔道:“韓非有大才啊,可惜被人嫉賢妒能,殺了。”
“可惜,可惜。”
這嘟囔的聲音有些大,連高台的嬴政都聽見了。
李斯被氣的滿臉通紅,卻無法反駁!
是我想殺他嗎?
他心心念念要強韓,難道還能為大秦所用?
不能用,難道不殺留著過年?
當年魏王就是一念之差,沒有殺商君。
彈幕區:
〖韓非可惜了。〗
〖韓非比李斯強。〗
〖經典的拿死人比活人,他要是活著會怎麽樣,他要是多活幾年會怎麽樣。〗
〖韓非比李斯忠心啊,起碼韓非不會背叛韓國。〗
〖你這話說的,李斯也沒背叛秦國,隻是背叛嬴政而已。〗
〖韓非是宗室,是韓國公子,沒背叛,不是很正常嗎?〗
〖你們說到底是李斯殺的,還是始皇殺的?〗
〖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個有趣的說法。〗
〖細嗦!〗
〖始皇愛韓非,韓非愛李斯,李斯愛始皇。〗
〖李斯因始皇愛韓非不愛自己,於是把始皇的白月光韓非殺了,而始皇因韓非已死,所以把李斯當做韓非替代品。〗
〖三個男人、白月光、替身、舔狗、愛而不得、由愛生恨,全都有了,快去寫書,我要看。〗
……
……
……
大秦,鹹陽。
始皇:“艸!”
李斯:“艸!”
你們還不如我說嫉賢妒能、怕他搶了我的位置,所以我把他殺了。
這都特麽的什麽和什麽啊?
叔孫通連忙掐大腿一把,可千萬不能笑出聲。
笑李斯沒事,可這裏麵還有陛下的事。
大漢,長安。
“陛下,你說這評論之人有沒有可能是你的後代?”
劉邦一臉茫然,後世人說自己後代多,但不至於評論的人都是朕的後代吧?
“你瞧”,呂雉指著始皇三人的愛恨情仇的那條彈幕說道:“這位後人頗好男色。”
呂雉眉毛微微一挑,笑道:“可能是遺傳你的。”
“汙蔑!”
“誹謗!”
“乃公怎麽可能喜歡男的?”
“哦?”呂雉小聲問道:“若是男子比女子還美,身段比女子還柔軟,聲音糯甜……”
劉邦陷入沉思,想象了一番。
若是這樣,也不是不可以啊……
“啪!”劉邦給了自己一嘴巴,望向呂雉有些無語的說道:“艸,乃公還真有可能好男色?”
呂雉冷哼一聲,嘲笑道:“你哪是好男色?明明隻是好色而已!”
劉邦:……!
繞個大圈子,就為譏諷朕好色,有意思嗎?
哪個男人不好色?
這不是人之常情嘛!
韓王安二年。
韓王圍著韓非來迴踱步,從上到下細細打量。
“嘖……嘖……嘖。”
有才、身材好、長相也不差。
朕不好男色,都覺得韓非完美。
有沒有可能,嬴政真的好這一口?
“非,你是宗室,願意為了韓國付出所有,乃至獻出生命嗎?”
雖然韓王奇奇怪怪的打量自己半天,但韓非並不意外。
畢竟王上……的智商和想法,一般人猜不到。
許是看了天幕評論,想到些奇怪的事情,有些齷齪的想法。
不過蒼天有眼啊,王上終於開竅了。
獻出生命是什麽意思?
當然是變法啦!
曆代主導變法之人,皆是身死。
但我不怕,隻要韓國能強大,死有何懼?
“臣……臣……臣……願……”許是太激動了,韓非的口吃更嚴重。
韓王聽到“願”字,連忙拉住韓非的手:“委屈你了。”
“臣……臣……”
“不必多說,來人,快帶公子非前去沐浴更衣。”
韓非:?
“把朕洗浴的香料都給公子非用上。”
自從知曉嬴政一統天下自稱朕之後,韓王也用朕自稱。
朕雖然沒能一統天下,但嬴政用的自稱和朕一樣,四舍五入朕和嬴政差不多。
韓非有太多疑問,可這問題越多,口吃越嚴重,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宣布變法還需要沐浴更衣?
難道是要祭祀宗廟?
可為什麽王上把獨屬的香料給我用?
難道是想表達信任我,大權全交給我?
不怪韓非想不通,正常人都跟不上韓王的腦迴路。
“把他洗的香噴噴的,八百裏加急給嬴政送去。”
韓非:??
難道是把我送去給嬴政殺?
難道殺了我,嬴政就能保留韓國?
“順帶從國庫挑選珍寶,給秦國送去,韓國雖小,嫁妝還是出得起的。”
“另外,讓樂隊隨行,一定要熱熱鬧鬧的送過去。”
“再修書一封,讓秦國派人迎接。”
“臣……王……”韓非被韓王的腦迴路驚呆了,本就口吃,這下連一個完整句子都說不出來。
韓王緊緊握住韓非的手,懇求道:“朕會派嬪妃跟隨你,一路上好教教你如何討男人歡心。”
“你要努力,爭取當上王後。”
……
如此離譜的想法,群臣卻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為送韓非過去,賭一賭嬴政是否好男色是最靠譜的辦法。
難道真讓韓非變法?
這是割貴族的肉,貴族不願意。
韓王也不願意,變法成不成功不知道,但第一個死的肯定是自己,貴族豈是好相與的?
再者說,韓國如今國土狹小、君臣不齊心,秦國也不是傻子,難道會一直不打你,坐等你變法成功?
韓非若真是無才,秦國還樂的看笑話,坐等韓國內亂。
可恰恰韓非有才,變法是上午宣布,秦兵是半夜打過來的。
“委屈公子了。”xn。
韓非:???
偌大一個韓國,居然連一個正常人都沒有嗎?
送我過去當王後,還鬧的諸國皆知!
這難道不是向天下明示嬴政好男色?
他難道不會一怒之下,先收拾韓國?
還讓秦國派人迎接?
你們應該慶幸白起死了,否則嬴政會派白起來迎接,將韓國貴族盡數坑殺!
彼其娘之,有這樣一群蟲豸,韓國還是亡了吧!
想到此處,韓非不再爭辯,躬身行禮,任由宮人把自己架著離開。
唉,半路找個機會跑吧。
你們不要臉,我還要呢!
我不好男色,即便好男色,也要當進攻方,絕不當防守方。
韓人在戰場上被秦人按著打,難道到了床榻之上韓人還要被秦人按著打?
……
【所以賜爵、建立新的特權階層,就是帝製時代皇帝讓人賣命的最重要手段。
西周時,周天子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由世襲的五等爵製下的公、侯、伯、子、男家族世代統治。
諸侯國內又有世卿世祿製,卿大夫、士、平民、奴隸,各個階層界限分明,不可逾越。世卿世祿製 而商鞅變法就是要打破這種階級固化,以軍功作為政治地位和社會財富分配的唯一標準,軍功爵製是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
《商君書》:能得爵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一名無爵的黔首,隻要在戰場上獲得敵方一個甲士的首級,就能賜爵一級,獲得田宅一頃,住宅九畝和聽他使喚的無爵“庶子”一人,不論你是官還是兵,立了軍功爵位就能逐級遞升。
軍功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對應種種特權,它的的最終版完成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功爵製。 公士:步卒之有爵者。
上造:可以乘兵車。
簪嫋:可以禦駟馬。
不更:免充更卒,但其他之役,仍須照服。
不更可類比現代士官,五級大夫爵位以上屬於軍官將帥。
軍功爵製下,理論上,注意,僅僅隻是理論上任何人都有實現積極跨越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秦人在戰場上玩命,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不讓生活變得更差。
因為秦律:“繁於秋荼、密如凝脂。”
不論秦國子民幹什麽、做什麽,總有一款秦法適合你。
《商君書》:“治國刑多而賞少,亂國賞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賞一,削國賞九而刑一。”
爵位尊貴不易得到,百姓才會珍惜。
刑法要威嚴,百姓為了逃避懲罰,才能以死報君。
所以爵位的另一大實用價值就是犯罪後可以贖罪減刑免刑。
所以辛苦掙來的爵可能要麽給自己,要麽就幫親人減免了刑罰。】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
這些道理,曆代秦王懂,中樞的百官也懂,但百姓不懂。
就這麽明晃晃的說出來,講給百姓聽,真的好嗎?
始皇有些相信之前看到的評論,後世是真的會教屠龍術。
可另一個問題又在始皇腦海裏經久不息,教了屠龍術、他們是如何防止百姓屠龍的呢?
別說什麽鼓勵百姓屠龍的大話,始皇堅信隻要那個位置上坐的是人,不管是世襲還是學上古推舉,都不可能如此大度!
【漢高帝五年,劉邦在垓下決戰中擊敗項羽,開始恢複戰後秩序,安置複員軍人。
同時棄用楚爵製,改用秦二十等軍功爵。
同年頒布《高帝五年詔》,一口氣給六十萬漢軍將士集體賜爵。
按照詔書,隻要你在垓下決戰前加入漢軍,不論是小兵還是小頭目,隻要沒有汙點,一律賜予第五等“大夫爵”。
原來就擁有大夫以上爵位的,再升一級。
第七等公大夫以上的爵位,被認證為高爵,都賜予食邑,能與國家一起分享百姓的賦稅,地方官吏也要優先保證這批人的田宅需求。
公大夫爵位以下也被免了自己以及全家的徭役。
呂後二年,頒布《二年律令》,從十九級關內侯的九十五頃到五級大夫的五頃。大漢也慷慨的贈予功臣們大量的田地。二年律令 劉邦的政策,相當慷慨且高明。
六十萬漢軍連帶他們的家屬可能有三百萬人,占了當時總人口的約1\/5。
他們成了各地的大中小地主、自耕農,他們將於堅定的保衛新王朝。
而那些獲得高爵位的人則轉化成了世襲的軍功貴族。
秦朝時候要獲得一個侯非常困難,但是劉邦卻一口氣封了一百四十三個,並和大家山盟海誓,即便黃河幹枯、泰山崩塌,老劉家也要永葆你們的封國和子孫富貴。
徹侯在漢代為了避諱劉徹,改稱通候或列侯。
漢代列侯以縣為封國封號,常用封國地名,比如平陽侯曹參就是因為封在平陽封地,也稱為平陽侯國。
也有以功績作為封號,這在當時屬於莫大的榮耀,比如霍去病的冠軍侯、張騫的博望侯。
漢景帝後,實際治理封國的是朝廷任命的國相,而列侯隻享有租稅。
司馬遷曾估算過,大概是從每戶向國家繳納的算付口賦中抽取200錢作為列侯的租稅。
一個有1000戶的列候,一年大概就有20萬錢。
而漢文帝時穀價大概是每石幾十錢到一百錢左右,列侯租稅收入是相當豐厚的。
漢代侯國最鼎盛時分掉了國家10%的租賦收入。
漢初一片蕭條,縣與縣的人口差距很大,列侯有封到萬戶的,也有隻有五百戶的。
萬戶侯隻有三人,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一:蕭何,兩次增封,達到一萬五千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二:平陽侯曹參,一萬零六百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六十二:張良,一萬戶。
劉邦本來要給張良三萬戶,但是張良隻要當初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一萬戶。
大家都是侯,並沒有地位差別,於是就有了排名前列的十八公侯。開國十八公侯。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劉邦為他創建的新的社會秩序感到誌得意滿。
高帝十二年,劉邦頒布了一道詔書,曰:“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張良倒是個聰明人。”
嬴政對張良提起了兩分興趣,能被賜三萬戶,但又名列功臣榜第六十二。
說明此人有能力,卻又和開國功臣若即若離,至少和軍功集團的關係不太親密。
“父皇,聰明為何意?”
嬴政沒好氣的望了扶蘇一眼:“剛才和你說了,自己悟!”
“別什麽都想我教你,我還能教你一輩子不成?”
“真教你一輩子,那和朕自己當皇帝,有什麽區別?”
扶蘇摸不著頭腦,怎麽又挨罵了……
問問也不行啊?
孔子說:不知道就問。
難道是錯的?
始皇頓了頓,語氣稍顯溫柔的解釋道:“君主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意。”
“不管這個主意是好是壞,最重要是你決定的。”
“如果事事都是別人給你建議,那你是君主還是別人是君主?”
“君王就是一個主心骨,要能做決定!”
許是怕扶蘇悟不透,始皇又補充道:“自己好好悟,悟出來了再告訴朕,若是錯了,朕再指點你,這樣你才能明白為何要這樣做?”
“懂了嗎?”
“懂了。”
“懂了就好好悟,不要動不動就問。”
始皇置物台一份不太重要的竹簡丟給扶蘇,吩咐道:“這件事,你看著處理。”
“你快點成長起來吧,朕還等著當太上皇呢。”
扶蘇竹簡都來不及接,連忙俯身請罪:“兒臣萬不敢有此念。”
始皇看到扶蘇的動作,啞然失笑。
這孩子,想太多了。
不過也不怪他,誰讓天幕提到有位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把自己父皇送去當太上皇了呢?
“起來吧,你若真有李世民半分本事,朕還樂的退位。”
“朕是華夏第一位皇帝,這第一位太上皇的名頭也應該是朕。”
扶蘇一臉茫然,我還以為您怕我謀反,原來您隻是想事事爭個第一?
【劉邦的想法很好,但是秩序從他兒子,惠帝劉盈的時代就開始崩潰了。】
大漢,長安。
“盈兒還當了皇帝?”
呂雉皺眉思索起來,劉徹是劉恆的孫子,劉恆是薄姬的兒子。
自己沒死,盈兒的皇位穩如泰山。
難道是自己死了,劉恆來了場奉天靖難?
不應該啊,他和他母親沒有勢力可以依靠,輪也輪不到他。
“盈兒是怎麽死的?”
“毒殺?”
呂雉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劉邦倒是有個猜測。
身體不好,早夭。
畢竟劉邦看劉盈,是真的沒有一點隨自己,當然也沒有隨呂雉。
若非知道是自己的種,劉邦很懷疑這孩子是路邊撿來的野孩子。
隻是這猜測,不能和呂雉說。
好不容易才誆好,若是說出來,呂雉立馬就得翻臉。
“什麽,你都能活這麽長,憑什麽覺得盈兒早夭?”
“你是不是懷疑盈兒不是你的?”
“你是不是懷疑我和某人一樣,沒有家庭就在外麵花天酒地,有了家庭拋妻棄子,還在外麵花天酒地。”
劉邦想想這副可怕的畫麵,決定閉口不言。
若真讓呂雉翻舊賬,他能把乃公年少時和姑娘在草垛上的事都翻出來。
【首先被破壞的原則是非功不得封爵。
朝廷為了增加收入開始賣爵。
為了拉攏民心,借新帝繼位、立後、立儲等大事,對天下百姓賜爵。
剛開始大家都很開心,但後來越賜越多。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有就相當於大家都沒有。
人人都有爵位,原來低級爵位就能有的抵刑、免役特權也沒了,爵位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漢惠帝時,一級爵位能賣兩千錢,到漢成帝時就隻能賣一千錢。
其次:階級固化。
“吏民爵不能過公乘。”
平民爵位最高隻能到第八級的公乘封頂。
而列侯卻一代一代的壟斷,從開國的第一任丞相到漢景帝時的第十三任丞相皆是勳貴及他們的後代。
嚴重缺錢的漢武帝終於無法忍受龐大的軍功貴族了。
《史記》: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丞相趙周下獄死。
這就是著名的酎金奪爵事件。
祭祀宗廟時,諸侯都要獻金助祭,這叫酎金。
漢武帝借口諸侯們獻上來的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夠,取消封號、收迴封國。
開國十八公侯也被陸續清掃一空,隻有部分公侯,在武帝時期或武帝死後複爵。
朝廷的權力由文法吏、儒學官僚、外戚集團瓜分,非功臣不得封侯的原則也被徹底破壞。
河平二年,漢成帝一口氣給母親王政君的兄弟五人封了侯。
其中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把西漢給篡了。】
武帝時期。
淮南王人麻了。
原本想著獻出金銀,保自己一命。
可現在……罷了。
淮南王一咬牙,封國不要了,全給劉徹。
孤學後世的王爺,不要權、不要兵。
孤要安安心心的待在長安。
作為一個主動獻出封國的,劉徹至少得給我榮譽性的官職吧?
得給我錢,管我衣食不愁吧?
總得做做顏麵,讓我好好當個吉祥物吧?
至於兒子們會不會怪自己?
拜托,爹都要死了,還管兒子!
反正都要推恩的,先顧好自己再說。
其他列侯們也在想,是不是應該轉變一下思路,別和劉徹對著幹了。
這很明顯就是找個理由,收拾反對派。
計策說高明也高明,說不高明也不高明。
因為成色不足就奪爵,這足不足還不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若是中央勢小,這麽幹皇位可不一定坐的穩。
可偏偏現在朝堂勢大,難不成就因為這事串聯謀反?
別鬧了,奪爵而已,又不是滅族。
隻要和陛下一條心,搞不到自己身上。
真搞到自己身上,認個錯,努努力去掙點軍功,爵位不就迴來了?
再者說,即便謀反真成了,這皇位可隻有一個,難不成學周朝分封?
沒那個傻子願意分享權利,無非就是功大者多加封食邑,功小者少加封。
這不還是個侯?
造反前我是侯,造反後我還是侯,那我不是白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