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東宮經筵(貳)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自太祖以降,曆代先祖皆奉之如圭臬,每逢春耕秋收,帝後均需下田勞作以為垂範。
先帝秉政以來,二十年孜孜不倦致力於田政,興利除弊,以有今日百姓富足之根基。
父皇登基以來,堅定不移穩固先帝革新田政之成效,超擢能臣幹吏勸課農桑,使百姓日益富足。
孤當繼承列祖列宗遺誌,堅定不移堅持以農為本,一以貫之把田政革新推向深入。
孤願窮畢生之力,與列為股肱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徹底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
太子忽然起身,由虛入實,誇下如此大的海口,重臣們愣了一下的同時,還是趕緊起身行禮:
“臣等願附殿下驥尾共同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
宣誓完後,眾人心情各自複雜,尤其是地最多的公侯們。隻這一句承諾,將來便不知要割多少肉。
那豎子正在旁邊盯著呢,肯定會確保落實到位。
“恭請許夫子教誨!”
姬十三並未坐下,而是朝著許好問作揖。
許好問趕緊起身還禮,坐下後才收攝心神,開始今日的講義。
農家早就式微,卻能誕生出一代大家,這許夫子的實力絕非尋常,農學經義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便是外行都能聽得清晰透徹。
把複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語言講清楚、講透徹,這才是名家風範。
那些晦澀難明的,都是水平不到家或者故作高深,不需要當迴事。
所謂大道至簡,正是此理。
一個時辰功夫,從農家曆代經義精華,到田政治理,再到農事心得、五穀時序等等,都有涉獵。
滿滿的,全是幹貨,連薑雲逸都拿著炭筆記個不停。
講學結束,許夫子也乏了,姬十三攜重臣禮送出宮。
迴到承天殿,桌椅已經被撤走,重新變成了眾人習慣的模樣。
姬十三坐在銀座之上,列為重臣都有賜座。
今日正戲才剛剛開始。
“殿下,東宮既已修繕完畢,屬官也該盡快充實起來,以為輔佐。常言道,內舉不避親,老臣孫兒宋時行年二十二,性行淑均,行事穩重,願入東宮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死生不易、子孫相繼!”
姬十三微微頷首:“昔年宋老丞相奮不顧身為社稷伸張正義,父皇與孤始終銘感於心。宋相四朝元老,功勳卓著,眼光獨到,慧眼識英,賢孫未來必是社稷棟梁,可為東宮門大夫(秩六百石)!”
“老臣代孫兒拜謝殿下超擢之恩典!”
這宋時行正是新世子宋延慶長子,當初相府重建時被安排進入相府,現為內閣中書台從事(秩三百石)。
送新世子長子入東宮,既能彰顯宋氏未來繼續效忠之意,也能鞏固新世子地位。
宋九齡表態之後,李鎮元起身微微一禮:“殿下,老臣長孫李溫良文武雙全,忠謹穩重,願為殿下驅馳!”
姬十三微微頷首:“李相國滿門忠烈,世代簪纓,李忠梁將軍文武雙全,名震北疆,可惜天妒英才,孤每思之仍痛心疾首,李溫良可為東宮率更令(秩千石)!”
李鎮元之後,衛忠先立刻起身,拱手一揖:“殿下,老臣長孫衛無憂,溫良恭儉,德才兼備,自幼熟稔政事,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姬十三道:“衛氏寬厚傳家,二百年兢兢業業,行事從無紕漏,真可謂良臣世家!衛公累仕四朝,勞苦功高。衛無憂入東宮,孤無憂矣,可為東宮家令(秩千石)!”
衛忠先微微詫異,竟然比宋九齡的孫子秩俸高?不過他的長孫已經三十歲了,原本就有六百石秩俸,隻是並非有司主官。
衛忠先之後,文臣武將次第上前,舉薦最重視的嫡係子弟入東宮,以表效忠之意。而太子也不吝官位,把東宮緊要職司全都發派了出去,甚至有幾個位置還有了冗員。
太子籠絡重臣,重臣通過舉薦子孫的方式表忠心,一派和和睦睦的氣象。
作為幕後策劃者的薑雲逸,從始至終不發一言。
薑氏三代單傳,他連老婆都沒有呢,倒也省卻了這一遭。
姬十三倒是想給薑東初封個官,但薑雲逸怎可能同意?他爹當個老紈絝挺好的。
勾兌完畢後,太子在東宮設宴招待重臣,席間觥籌交錯,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笙歌散盡,杯盤狼藉。
姬十三紅著一張臉,扯住薑雲逸的袖子,壓低聲音道:“昨日大長秋尋我,來年正月初一,要為父皇辦五十大壽,還要勞煩明相多多費心!”
薑雲逸聞言默然。
皇帝今年四十八歲,過了年也才四十九,這個時候迫不及待辦五十大壽,顯然是因為熬不到那時候了。
薑雲逸躬身一禮:“殿下放心,臣當竭盡所能!”
聽他如此嚴肅應承,姬十三登時鬆了一口氣。
迴內閣的馬車上。
“建總籌了多少錢?”
聽到明相垂詢,韓天養立刻道:“明相,錢財有八千四百萬,絹帛三千二百匹,各類棉麻布料一萬一千匹,此外還有一些文玩古物,尚未清點估算完畢,總數應在一萬五千萬錢以上。且眼下仍有零星捐贈。”
薑雲逸都有些詫異:“公侯們如此惜名麽?”
韓天養眉頭抖了抖,盡量嚴肅地道:“明相,公侯們捐贈隻占了四成,主要是洛都名門之後及尋常讀書人捐贈極多。
另外,盤桓在洛的江東士子也出了二千多萬錢。”
薑雲逸並沒領會其潛台詞,隻關注到江東士子的慷慨解囊。
韓天養見狀神色古怪,卻也不敢說透。所謂洛都名門之後,主要是指洛都大家族中的大姑娘小媳婦,跟發了瘋一樣...
光內閣收到的匿名書信就裝了兩個大箱子,根本不敢給明相看。
迴到內閣,薑雲逸立刻召來一名常駐內閣的宮廷畫師,忙活了一整個下午,才鼓搗出一幅造型古怪的建築圖來。
“天養,把這個草樣交給胡永坤,叫他照著這個圖樣蓋好,外觀大致相同就行,臘月二十日之前必須保質保量驗收完工。地由你們韓氏出。”
韓天養接過圖樣掃了一眼,隻見一座橢圓形的古怪建築躍然紙上,跟個鳥窩似得,上書五個大字:皇家大劇院!
“明相,建總眼下正集中精力修繕危房。”
韓天養盡職盡責地陳述建總的難處。
薑雲逸果斷道:“再給他十萬石糧食,叫他敞開了招人。
皇家大劇院、皇家軍事學院、太學、少學都是建總的活兒,來年還要在洛都擇地蓋一批新式小樓,供外地士子租賃或者購置。
另外,北伐將士正陸續返洛,叫他從中招募一批退伍士卒,能幹活的傷殘士卒優先,去利民縣蓋房子、蓋少學、蓋醫館、蓋工坊。”
韓天養用炭筆在麻紙上飛速記下後,剛準備告辭,卻被薑雲逸喊住:“明日,找幾個禮樂師來。”
韓天養斟酌著道:“明相,宮裏有禮樂師,太常寺也有一批閑散人員。”
強調“閑散”。
薑雲逸一聽就懂,過去他一直都是跟宮裏要人,韓天養希望給太常寺的閑散人員找口飯吃。
“正月初一要給陛下辦壽,按一個半時辰算,十幾個節目總還是要的。明日先找宮裏和太常寺懂行的,咱們先商議一下節目單,然後分頭組織人手排練。”
先帝秉政以來,二十年孜孜不倦致力於田政,興利除弊,以有今日百姓富足之根基。
父皇登基以來,堅定不移穩固先帝革新田政之成效,超擢能臣幹吏勸課農桑,使百姓日益富足。
孤當繼承列祖列宗遺誌,堅定不移堅持以農為本,一以貫之把田政革新推向深入。
孤願窮畢生之力,與列為股肱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徹底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
太子忽然起身,由虛入實,誇下如此大的海口,重臣們愣了一下的同時,還是趕緊起身行禮:
“臣等願附殿下驥尾共同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
宣誓完後,眾人心情各自複雜,尤其是地最多的公侯們。隻這一句承諾,將來便不知要割多少肉。
那豎子正在旁邊盯著呢,肯定會確保落實到位。
“恭請許夫子教誨!”
姬十三並未坐下,而是朝著許好問作揖。
許好問趕緊起身還禮,坐下後才收攝心神,開始今日的講義。
農家早就式微,卻能誕生出一代大家,這許夫子的實力絕非尋常,農學經義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便是外行都能聽得清晰透徹。
把複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語言講清楚、講透徹,這才是名家風範。
那些晦澀難明的,都是水平不到家或者故作高深,不需要當迴事。
所謂大道至簡,正是此理。
一個時辰功夫,從農家曆代經義精華,到田政治理,再到農事心得、五穀時序等等,都有涉獵。
滿滿的,全是幹貨,連薑雲逸都拿著炭筆記個不停。
講學結束,許夫子也乏了,姬十三攜重臣禮送出宮。
迴到承天殿,桌椅已經被撤走,重新變成了眾人習慣的模樣。
姬十三坐在銀座之上,列為重臣都有賜座。
今日正戲才剛剛開始。
“殿下,東宮既已修繕完畢,屬官也該盡快充實起來,以為輔佐。常言道,內舉不避親,老臣孫兒宋時行年二十二,性行淑均,行事穩重,願入東宮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死生不易、子孫相繼!”
姬十三微微頷首:“昔年宋老丞相奮不顧身為社稷伸張正義,父皇與孤始終銘感於心。宋相四朝元老,功勳卓著,眼光獨到,慧眼識英,賢孫未來必是社稷棟梁,可為東宮門大夫(秩六百石)!”
“老臣代孫兒拜謝殿下超擢之恩典!”
這宋時行正是新世子宋延慶長子,當初相府重建時被安排進入相府,現為內閣中書台從事(秩三百石)。
送新世子長子入東宮,既能彰顯宋氏未來繼續效忠之意,也能鞏固新世子地位。
宋九齡表態之後,李鎮元起身微微一禮:“殿下,老臣長孫李溫良文武雙全,忠謹穩重,願為殿下驅馳!”
姬十三微微頷首:“李相國滿門忠烈,世代簪纓,李忠梁將軍文武雙全,名震北疆,可惜天妒英才,孤每思之仍痛心疾首,李溫良可為東宮率更令(秩千石)!”
李鎮元之後,衛忠先立刻起身,拱手一揖:“殿下,老臣長孫衛無憂,溫良恭儉,德才兼備,自幼熟稔政事,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姬十三道:“衛氏寬厚傳家,二百年兢兢業業,行事從無紕漏,真可謂良臣世家!衛公累仕四朝,勞苦功高。衛無憂入東宮,孤無憂矣,可為東宮家令(秩千石)!”
衛忠先微微詫異,竟然比宋九齡的孫子秩俸高?不過他的長孫已經三十歲了,原本就有六百石秩俸,隻是並非有司主官。
衛忠先之後,文臣武將次第上前,舉薦最重視的嫡係子弟入東宮,以表效忠之意。而太子也不吝官位,把東宮緊要職司全都發派了出去,甚至有幾個位置還有了冗員。
太子籠絡重臣,重臣通過舉薦子孫的方式表忠心,一派和和睦睦的氣象。
作為幕後策劃者的薑雲逸,從始至終不發一言。
薑氏三代單傳,他連老婆都沒有呢,倒也省卻了這一遭。
姬十三倒是想給薑東初封個官,但薑雲逸怎可能同意?他爹當個老紈絝挺好的。
勾兌完畢後,太子在東宮設宴招待重臣,席間觥籌交錯,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笙歌散盡,杯盤狼藉。
姬十三紅著一張臉,扯住薑雲逸的袖子,壓低聲音道:“昨日大長秋尋我,來年正月初一,要為父皇辦五十大壽,還要勞煩明相多多費心!”
薑雲逸聞言默然。
皇帝今年四十八歲,過了年也才四十九,這個時候迫不及待辦五十大壽,顯然是因為熬不到那時候了。
薑雲逸躬身一禮:“殿下放心,臣當竭盡所能!”
聽他如此嚴肅應承,姬十三登時鬆了一口氣。
迴內閣的馬車上。
“建總籌了多少錢?”
聽到明相垂詢,韓天養立刻道:“明相,錢財有八千四百萬,絹帛三千二百匹,各類棉麻布料一萬一千匹,此外還有一些文玩古物,尚未清點估算完畢,總數應在一萬五千萬錢以上。且眼下仍有零星捐贈。”
薑雲逸都有些詫異:“公侯們如此惜名麽?”
韓天養眉頭抖了抖,盡量嚴肅地道:“明相,公侯們捐贈隻占了四成,主要是洛都名門之後及尋常讀書人捐贈極多。
另外,盤桓在洛的江東士子也出了二千多萬錢。”
薑雲逸並沒領會其潛台詞,隻關注到江東士子的慷慨解囊。
韓天養見狀神色古怪,卻也不敢說透。所謂洛都名門之後,主要是指洛都大家族中的大姑娘小媳婦,跟發了瘋一樣...
光內閣收到的匿名書信就裝了兩個大箱子,根本不敢給明相看。
迴到內閣,薑雲逸立刻召來一名常駐內閣的宮廷畫師,忙活了一整個下午,才鼓搗出一幅造型古怪的建築圖來。
“天養,把這個草樣交給胡永坤,叫他照著這個圖樣蓋好,外觀大致相同就行,臘月二十日之前必須保質保量驗收完工。地由你們韓氏出。”
韓天養接過圖樣掃了一眼,隻見一座橢圓形的古怪建築躍然紙上,跟個鳥窩似得,上書五個大字:皇家大劇院!
“明相,建總眼下正集中精力修繕危房。”
韓天養盡職盡責地陳述建總的難處。
薑雲逸果斷道:“再給他十萬石糧食,叫他敞開了招人。
皇家大劇院、皇家軍事學院、太學、少學都是建總的活兒,來年還要在洛都擇地蓋一批新式小樓,供外地士子租賃或者購置。
另外,北伐將士正陸續返洛,叫他從中招募一批退伍士卒,能幹活的傷殘士卒優先,去利民縣蓋房子、蓋少學、蓋醫館、蓋工坊。”
韓天養用炭筆在麻紙上飛速記下後,剛準備告辭,卻被薑雲逸喊住:“明日,找幾個禮樂師來。”
韓天養斟酌著道:“明相,宮裏有禮樂師,太常寺也有一批閑散人員。”
強調“閑散”。
薑雲逸一聽就懂,過去他一直都是跟宮裏要人,韓天養希望給太常寺的閑散人員找口飯吃。
“正月初一要給陛下辦壽,按一個半時辰算,十幾個節目總還是要的。明日先找宮裏和太常寺懂行的,咱們先商議一下節目單,然後分頭組織人手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