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言毒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郡。
昏暗的房間裏,彌漫著濃重的煙草味。
嚴東吳靠在軟榻上,端著個銅煙鍋子吧嗒吧嗒抽著。
今年還真是流年不利啊?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忽然間就變成這樣了。
“都是那豎子,自以為是,沒事找事,瞎攪和!咳咳咳!”
嚴東吳抽完一袋煙,恨恨地罵了一句後,便劇烈咳嗽起來。
吱呀!
房間的門忽然開了,一道人影走進來,光線有些暗,看不太真切。
“東吳兄,罵誰呢這是?”
聲音很耳熟,那沈家主沈文鏡竟然又折迴來了。
“你就不怕他們起了疑心,做了你?”
沈文鏡聞言微微一滯,旋即無奈地歎了口氣,走過去掌燈,自顧自找地方坐下,自顧自抓起茶壺倒了一碗,一飲而盡後,才道:
“東吳兄,我江東果真沒有半分勝算麽?”
嚴東吳嗤笑一聲:“夢裏啥都有。”
沈文鏡再次一滯,旋即沒好氣地數落道:“就你這張嘴,能活這麽大歲數真是不容易。”
嚴東吳又裝上一鍋煙葉子,吧嗒吧嗒又抽了起來。
“你說這事已至此,我等江東之人若不能團結應對,哪裏會有半點活路?不過是早死晚死罷了。”
沈文鏡一想到前景,就不由愁眉不展。
嚴東吳端著煙鍋子,嗤笑道:“你們吳郡要是沒有退路,果真有膽子造反?既有退路,卻來問我這個沒有退路之人?”
沈文鏡再次一滯,旋即無奈地道:“廣陵之事,我知曉時一切都晚了。”
嚴東吳竟也點點頭:“我若早知你們要反,早就跑迴丹陽,叫上家丁護院直接扯起討逆大旗恭迎王師。”
被他這樣揶揄,沈文鏡也不惱,隻是愁眉不展地道:“東吳兄,可有破局良策?”
嚴東吳淡然道:“丹陽的事都夠喝一壺的,哪有閑心操心你們吳郡的事?”
沈文鏡警惕地環顧左右,壓低聲音道:“向氏、林氏、劉氏已經決意跟我們一致對外了,隻剩下你嚴氏和王氏還在觀望。”
嚴東吳輕嗬一聲:“林劉兩家根基在丹陽北,與你們吳郡最是密切,他倆反了我還信,但向氏素來與吳郡不睦,我是決計不信向文發會看不清形勢與虎謀皮的。”
沈文鏡嗬嗬一笑:“東吳兄果真好見地,向氏的確隻有一位族老跟我們幹而已,隻是這位族老已經囚禁了向文發罷了。”
嚴東吳仍舊不為所動,雲淡風輕地道:“文鏡啊,你還是莫要多費唇舌了,你吳郡自有退路,我丹陽卻是跑不掉的,誰敢拿身家性命跟你們豪賭?”
沈文鏡道:“便是最終天不遂人願,難道還勻不出幾艘海船裝下你一家老小麽?”
嚴東吳不屑地道:“你們吳郡一手把控海貿,我等在海外毫無根基,去了豈不是就是砧板上的肉?也隻有林劉兩家豬油蒙了心,才會甘心給你們當開疆拓土的炮灰。”
沈文鏡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起身來到嚴東吳身旁,附耳低聲道:“他們已經偽造了你的書信去嚴氏。”
說完,便仔細觀察嚴東吳反應,卻見對方仍舊從容道:“你知道我家家訓中有一條什麽麽?”
沈文鏡不明所以,卻聽嚴東吳戲謔道:“我嚴氏有條老規矩,一代家主一生可增添一條嫡傳家訓,你知道我祖父增的什麽麽?”
沈文鏡更加不明所以,各家嫡傳家訓隻有最核心的成員口口相傳,不明白這家夥為什麽忽然主動透露。
“我祖父擔任嚴氏家主四十年,隻留下一句:吳郡的話,一個字都不要信!
我爹六十歲才坐上家主之位,留下的嫡傳家訓又把祖父的遺訓抄了一遍,還專門囑咐我,若無特別緊要之事,便再重複一遍。”
自古以來,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沈文鏡被狠狠噎了一下,卻也無言以對,吳郡勢大,這些年可沒少擠兌旁郡大族。
江南四郡,隻有吳郡必須確保至少又有一位在任郡守,兩位同時在任也是有的。旁處的人來吳郡隻能是傀儡,而吳郡的人跑去旁郡做主官卻每每指手畫腳。
“文鏡賢弟,不要心存幻想了。我嚴東吳今日把話放這,便是江東上下同心造反,也頂多多撐一陣子罷了。
做下廣陵之事的蠢貨肯定沒有料到,隻是轟塌了幾座空房子,朝廷的兵就來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些人連朝廷的底線都沒摸清楚,就敢自以為是,啥也不是卻敢孤注一擲,局麵崩壞了還在那裏強自鎮定,你說,跟著這樣的人去海外,果真能紮得下根?”
沈文鏡沒好氣地道:“你別說這些有的沒的,隻問你嚴氏究竟是不是要自絕於江東?”
嚴東吳卻不肯接茬,仍是自顧自道:“敢問文鏡賢弟,夷洲那一萬精兵,現在何處?是拉去丹陽和朝廷拚個你死我活,還是留著在海外保命?”
沈文鏡陰沉著臉,卻一言不發,顯然已經詞窮。
之所以如此煞費口舌,因為隻有嚴東吳配合,才有可能爭取到丹陽地頭蛇組織沿江防務。吳郡已經控製了丹陽北,但如果沒有把控丹陽中西部的嚴氏和王氏配合,沿江防務就會露出一個巨大的缺口,那所謂的一萬精兵怎可能防住千裏大江?
“文鏡賢弟,為今之計,守肯定是守不住的,便是我全力配合也沒用。還是專心經營退路,畢竟人離鄉賤,這一萬兵才是海外立足的根本,握在誰的手裏,誰就能對旁家予取予求。”
沈文鏡沒好氣地道:“東吳兄還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吧!”
嚴東吳仍舊語重心長地道:“初始時一定要齊心合力,否則全沒有活路。可一旦在海外站穩腳跟,要立刻進行內部整合。
因為你們五家放在大周錦繡之地,物資充盈,還有朝廷壓著,尚能和平相處,若是在海外資源匱乏之地,五家必生齟齬。
若是沒有能一槌定音的人領袖群倫,注定長不了,身死族滅隻在眼前。
但一定不可以大規模火並,而應設計剪除對方要害人物,吞並其部族,盡量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整合,若此方能在海外長久存續下去。
你我相識多年,此策便是嚴某送給文鏡賢弟的臨別贈禮,後會無期!”
啪!
臨別之際,嚴東吳一片拳拳情誼,可沈文鏡並不領情,反而惱羞成怒,拍案而起,右手十分無禮地指指點點道:
“嚴東吳,你我相交一場,我這才來做最後努力,試圖保你一命。可惜你竟然如此不知好歹,你愛怎地就怎地吧,我不管了!”
說完,拂袖而去,一副割袍斷義的架勢。
望著多年好友憤然離去的背影,嚴東吳卻是唇角勾起了一個弧度。
陰謀之所以帶個“陰”字,就因為見不得光,一旦見光立刻失效。
高端的玩家往往喜歡玩弄陽謀,要叫你明知美酒有毒,卻仍眷戀酒的滋味。
沈文鏡陰沉著臉走出囚禁嚴東吳的屋子,吳蘇胡餘四家家主族老都在等候。
“還是油鹽不進?”
餘氏族老餘承澤率先開口。
沈文鏡冷笑一聲:“你不是都聽到了,何必明知故問?”
餘承澤被噎了一下,有些羞惱:“你也要學你豎子嘴臭?”
五人各個神色難看,竟是一時相顧無言。
人離鄉賤,幾百年的基業都在這裏,誰願意真個離開?所以才要放手一搏,試試能否真個武裝割據了。
結果這個嚴東吳不僅一心求死,臨終竟還妄圖破了五家聯盟。
“既然他找死,那便叫他去死!拿著他的頭,去問問丹陽果真都是硬骨頭乎?”
餘承澤憤恨地說了一句,可惜他說了不算。
吳氏家主吳太平沉聲道:“文鏡,嚴東吳已經暗中被你說服,但顧忌家族存續,不肯公開露麵,再安排你家在嚴氏的人搞出點動靜來佐證。
少學,你蘇氏子弟都要認為,嚴東吳已經以身殉國。
承澤族老,嚴東吳妄圖脫困已經被你餘氏斬殺。
東峰,安排得力人手去接應嚴氏嫡係族人往海鹽港去,願意去的去,不願不強求。
看緊了嚴東吳,別叫他真死了。”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你嚴東吳敢在五家聯盟之間紮刺,就把你嚴氏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隻要最後證明你嚴東吳沒死,那肯定是反了。
當此風聲鶴唳之際,正是謠言滋生的最佳土壤,就算最後風平浪靜,許多真相仍然會被掩蓋。
反正洛都那位已經紅了眼的皇帝,肯定是沒有心情聽你狡辯的。
屋內,嚴東吳清晰地聽著外麵的動靜,卻也隻是幽幽地歎了口氣:“娘個希匹,真要死了呀?”
昏暗的房間裏,彌漫著濃重的煙草味。
嚴東吳靠在軟榻上,端著個銅煙鍋子吧嗒吧嗒抽著。
今年還真是流年不利啊?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忽然間就變成這樣了。
“都是那豎子,自以為是,沒事找事,瞎攪和!咳咳咳!”
嚴東吳抽完一袋煙,恨恨地罵了一句後,便劇烈咳嗽起來。
吱呀!
房間的門忽然開了,一道人影走進來,光線有些暗,看不太真切。
“東吳兄,罵誰呢這是?”
聲音很耳熟,那沈家主沈文鏡竟然又折迴來了。
“你就不怕他們起了疑心,做了你?”
沈文鏡聞言微微一滯,旋即無奈地歎了口氣,走過去掌燈,自顧自找地方坐下,自顧自抓起茶壺倒了一碗,一飲而盡後,才道:
“東吳兄,我江東果真沒有半分勝算麽?”
嚴東吳嗤笑一聲:“夢裏啥都有。”
沈文鏡再次一滯,旋即沒好氣地數落道:“就你這張嘴,能活這麽大歲數真是不容易。”
嚴東吳又裝上一鍋煙葉子,吧嗒吧嗒又抽了起來。
“你說這事已至此,我等江東之人若不能團結應對,哪裏會有半點活路?不過是早死晚死罷了。”
沈文鏡一想到前景,就不由愁眉不展。
嚴東吳端著煙鍋子,嗤笑道:“你們吳郡要是沒有退路,果真有膽子造反?既有退路,卻來問我這個沒有退路之人?”
沈文鏡再次一滯,旋即無奈地道:“廣陵之事,我知曉時一切都晚了。”
嚴東吳竟也點點頭:“我若早知你們要反,早就跑迴丹陽,叫上家丁護院直接扯起討逆大旗恭迎王師。”
被他這樣揶揄,沈文鏡也不惱,隻是愁眉不展地道:“東吳兄,可有破局良策?”
嚴東吳淡然道:“丹陽的事都夠喝一壺的,哪有閑心操心你們吳郡的事?”
沈文鏡警惕地環顧左右,壓低聲音道:“向氏、林氏、劉氏已經決意跟我們一致對外了,隻剩下你嚴氏和王氏還在觀望。”
嚴東吳輕嗬一聲:“林劉兩家根基在丹陽北,與你們吳郡最是密切,他倆反了我還信,但向氏素來與吳郡不睦,我是決計不信向文發會看不清形勢與虎謀皮的。”
沈文鏡嗬嗬一笑:“東吳兄果真好見地,向氏的確隻有一位族老跟我們幹而已,隻是這位族老已經囚禁了向文發罷了。”
嚴東吳仍舊不為所動,雲淡風輕地道:“文鏡啊,你還是莫要多費唇舌了,你吳郡自有退路,我丹陽卻是跑不掉的,誰敢拿身家性命跟你們豪賭?”
沈文鏡道:“便是最終天不遂人願,難道還勻不出幾艘海船裝下你一家老小麽?”
嚴東吳不屑地道:“你們吳郡一手把控海貿,我等在海外毫無根基,去了豈不是就是砧板上的肉?也隻有林劉兩家豬油蒙了心,才會甘心給你們當開疆拓土的炮灰。”
沈文鏡神色陰晴不定了一下,起身來到嚴東吳身旁,附耳低聲道:“他們已經偽造了你的書信去嚴氏。”
說完,便仔細觀察嚴東吳反應,卻見對方仍舊從容道:“你知道我家家訓中有一條什麽麽?”
沈文鏡不明所以,卻聽嚴東吳戲謔道:“我嚴氏有條老規矩,一代家主一生可增添一條嫡傳家訓,你知道我祖父增的什麽麽?”
沈文鏡更加不明所以,各家嫡傳家訓隻有最核心的成員口口相傳,不明白這家夥為什麽忽然主動透露。
“我祖父擔任嚴氏家主四十年,隻留下一句:吳郡的話,一個字都不要信!
我爹六十歲才坐上家主之位,留下的嫡傳家訓又把祖父的遺訓抄了一遍,還專門囑咐我,若無特別緊要之事,便再重複一遍。”
自古以來,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沈文鏡被狠狠噎了一下,卻也無言以對,吳郡勢大,這些年可沒少擠兌旁郡大族。
江南四郡,隻有吳郡必須確保至少又有一位在任郡守,兩位同時在任也是有的。旁處的人來吳郡隻能是傀儡,而吳郡的人跑去旁郡做主官卻每每指手畫腳。
“文鏡賢弟,不要心存幻想了。我嚴東吳今日把話放這,便是江東上下同心造反,也頂多多撐一陣子罷了。
做下廣陵之事的蠢貨肯定沒有料到,隻是轟塌了幾座空房子,朝廷的兵就來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些人連朝廷的底線都沒摸清楚,就敢自以為是,啥也不是卻敢孤注一擲,局麵崩壞了還在那裏強自鎮定,你說,跟著這樣的人去海外,果真能紮得下根?”
沈文鏡沒好氣地道:“你別說這些有的沒的,隻問你嚴氏究竟是不是要自絕於江東?”
嚴東吳卻不肯接茬,仍是自顧自道:“敢問文鏡賢弟,夷洲那一萬精兵,現在何處?是拉去丹陽和朝廷拚個你死我活,還是留著在海外保命?”
沈文鏡陰沉著臉,卻一言不發,顯然已經詞窮。
之所以如此煞費口舌,因為隻有嚴東吳配合,才有可能爭取到丹陽地頭蛇組織沿江防務。吳郡已經控製了丹陽北,但如果沒有把控丹陽中西部的嚴氏和王氏配合,沿江防務就會露出一個巨大的缺口,那所謂的一萬精兵怎可能防住千裏大江?
“文鏡賢弟,為今之計,守肯定是守不住的,便是我全力配合也沒用。還是專心經營退路,畢竟人離鄉賤,這一萬兵才是海外立足的根本,握在誰的手裏,誰就能對旁家予取予求。”
沈文鏡沒好氣地道:“東吳兄還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吧!”
嚴東吳仍舊語重心長地道:“初始時一定要齊心合力,否則全沒有活路。可一旦在海外站穩腳跟,要立刻進行內部整合。
因為你們五家放在大周錦繡之地,物資充盈,還有朝廷壓著,尚能和平相處,若是在海外資源匱乏之地,五家必生齟齬。
若是沒有能一槌定音的人領袖群倫,注定長不了,身死族滅隻在眼前。
但一定不可以大規模火並,而應設計剪除對方要害人物,吞並其部族,盡量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整合,若此方能在海外長久存續下去。
你我相識多年,此策便是嚴某送給文鏡賢弟的臨別贈禮,後會無期!”
啪!
臨別之際,嚴東吳一片拳拳情誼,可沈文鏡並不領情,反而惱羞成怒,拍案而起,右手十分無禮地指指點點道:
“嚴東吳,你我相交一場,我這才來做最後努力,試圖保你一命。可惜你竟然如此不知好歹,你愛怎地就怎地吧,我不管了!”
說完,拂袖而去,一副割袍斷義的架勢。
望著多年好友憤然離去的背影,嚴東吳卻是唇角勾起了一個弧度。
陰謀之所以帶個“陰”字,就因為見不得光,一旦見光立刻失效。
高端的玩家往往喜歡玩弄陽謀,要叫你明知美酒有毒,卻仍眷戀酒的滋味。
沈文鏡陰沉著臉走出囚禁嚴東吳的屋子,吳蘇胡餘四家家主族老都在等候。
“還是油鹽不進?”
餘氏族老餘承澤率先開口。
沈文鏡冷笑一聲:“你不是都聽到了,何必明知故問?”
餘承澤被噎了一下,有些羞惱:“你也要學你豎子嘴臭?”
五人各個神色難看,竟是一時相顧無言。
人離鄉賤,幾百年的基業都在這裏,誰願意真個離開?所以才要放手一搏,試試能否真個武裝割據了。
結果這個嚴東吳不僅一心求死,臨終竟還妄圖破了五家聯盟。
“既然他找死,那便叫他去死!拿著他的頭,去問問丹陽果真都是硬骨頭乎?”
餘承澤憤恨地說了一句,可惜他說了不算。
吳氏家主吳太平沉聲道:“文鏡,嚴東吳已經暗中被你說服,但顧忌家族存續,不肯公開露麵,再安排你家在嚴氏的人搞出點動靜來佐證。
少學,你蘇氏子弟都要認為,嚴東吳已經以身殉國。
承澤族老,嚴東吳妄圖脫困已經被你餘氏斬殺。
東峰,安排得力人手去接應嚴氏嫡係族人往海鹽港去,願意去的去,不願不強求。
看緊了嚴東吳,別叫他真死了。”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你嚴東吳敢在五家聯盟之間紮刺,就把你嚴氏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隻要最後證明你嚴東吳沒死,那肯定是反了。
當此風聲鶴唳之際,正是謠言滋生的最佳土壤,就算最後風平浪靜,許多真相仍然會被掩蓋。
反正洛都那位已經紅了眼的皇帝,肯定是沒有心情聽你狡辯的。
屋內,嚴東吳清晰地聽著外麵的動靜,卻也隻是幽幽地歎了口氣:“娘個希匹,真要死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