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改革也是要有實力的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閣。
虞世學第二次來到明相公廨,上次還是剛進入內閣時聆聽明相教誨。
立於桌案前,看著那個總叫人覺得不真實的帝國政務實際操刀人,向來心思沉凝的他罕見地發散了思緒。
胡思亂想間,卻見明相微微抬起頭來,知是有了說法,當即排除私心雜念,專心應對起來。
“你為何如此重視城南少學?”
是因為我重視你才重視?還是因為你出身貧寒?
虞世學微微有些詫異,似乎沒料到明相會問到這個問題,他深吸一口氣,道:“下官以為,要叫所有人都能讀書都能科舉才是王道!”
薑雲逸輕嗬一聲,反問道:“設使人人都讀書,人人都科舉,那誰來種地?誰來做工?誰去打仗?”
虞世學仍舊沉著以對道:“至少要叫那些有才華有定性之人也能出人頭地。”
若是沒有科舉,若是沒有王長福資助,他就隻能在豫章老家耕讀傳家,最好的出路是投靠江東豪族成為鷹犬。
他連成為陳夫子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陳夫子,至少先姓陳。
“那些才智平平的,甚至愚笨的,如之奈何?”
聽到明相如此刁鑽的追問,虞世學稍稍語塞,隻能道:“叫他們過得好一些,子孫若是有英才出,也能有機會出人頭地。”
“那些又蠢又笨又懶,給他們機會都不肯上進的,又當如何?”
虞世學登時語塞,因為這種疲民根本不可能管,可這話若是出口,直接就打了他自己的臉。
既然那些疲民可以不管,為何那些操持賤役的下民就該管?在權貴們眼中,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他可以不理會疲民的死活,那與權貴們不理會平民的死活如出一轍,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隻站在自身立場上作出隻利於自身的選擇罷了。
見這個外表沉穩、實則內心激進的家夥吃癟,薑雲逸卻是笑了:“大周日報下期會發表一篇文章,你可以仔細看看,應能解答你的部分困惑,當然,也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困惑。”
虞世學微微一愣,不明白為什麽自己表現不佳,明相卻很滿意的樣子。
多年後,他才理解了今日這一場莫名其妙對話的意義——政審!
“這三所少學,總預算五千多萬,朝廷肯定拿不出的這許多,你打算叫誰出?”
虞世學早有準備,收攝全部私心雜念,不卑不亢地道:“待江東風波平,由丹陽王氏納捐城南少學的一千萬錢,這是王長福之子王興平承諾的。”
隻這一句,薑雲逸便明白了其用意。有了丹陽王氏這條鯰魚,洛都的權貴們就該著急了。
薑雲逸微微有些詫異:“他果真願意為貧民之子辦少學?”
虞世學似乎聽出了明相話裏的潛台詞,解釋道:“王興平性情溫和,從無盛氣淩人之舉。”
薑雲逸微微頷首:“能禮賢下士,這王氏的家教看來是一脈相傳的,這在豪門之中,便算是極好的了。
從戰術層麵來看,拉丹陽王氏來攪局的確是個極好的路子。”
虞世學並無沾沾自喜,因為這顯然不是肯定,果然聽薑雲逸話鋒一轉,似乎談起了並不相幹的事:
“科舉能成事,關鍵有三。其一,陛下天威蓋世,破解用人桎梏之心堅定不移;其二,天下讀書人六百年之積怨一朝被引爆,其勢不可擋;其三,報紙問世,強行穿透頑固勢力構築的層層壁壘,直接勾連了天子與讀書人。”
虞世學神色微微凝重,也似有所悟,隻是尚未完全清晰。
“從曆史大勢來看,科舉開了以後,已經極大地緩解了選人機製的弊病,也就是說,隻要科舉不迅速廢弛、走樣,短時間內就沒有迫切的革新需求。
從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先前阻礙科舉的,隻有世家公侯集團及其附庸,上至陛下、中至諸子百家、下至地方豪族,甚至世家內部出頭困難的尋常子弟,均鼎力支持,這是科舉能成事的現實基礎。
但要繼續往前走,陛下與朝廷都沒有不遺餘力繼續推動的迫切性與必要性,而世家集團與地方豪族集團將聯手壓製科舉繼續向真正的平民階層下沉。
所以,我們將單獨麵對世家與地方豪族的聯手壓製。”
虞世學微微蹙眉道:“先生,芸芸眾生才是這天底下最磅礴的力量,便是世家與地方豪族聯手也不是其對手。”
薑雲逸微微搖頭道:“他們的確是這世上最磅礴的力量,卻也是最難掌控的力量,難點在於如何喚醒這股極為鬆散的力量?
我隻問你,如果朝廷不給他們讀書和科舉,他們會如何?”
虞世學登時啞口無言,不給讀書和科舉?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過去不一直都這樣的麽?
讀書這等高貴之事,的確輪不到賤民來,這是社會現實。
“過去的曆史證明,這股最磅礴的力量,隻有在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候才能被迫爆發出改天換日的力量,也就是吃不上飯的時候。”
虞世學仍舊皺眉沉聲道:“先生,要如何喚醒這股力量?”
薑雲逸意味深長地道:“辦教育,叫他們讀書,叫他們知道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虞世學登時語塞,這似乎是個無限死循環呐?
薑雲逸耐心解釋道:“這學是一定要辦的,也一定要給真正的貧寒之子進階之梯。關鍵在於怎樣辦才不會引起太大反彈。
科舉的本質是學而優則仕,天下讀書人讀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做官。
所以,做官才是世家與地方豪族最大的共同利益關切。如果城南少學敢批量地培養貧寒之子與他們爭,必定會引發史無前例的反撲,而當前曆史條件下我們沒有力量應對這種反撲。
因而,我們首先要培養一股新的力量,以便在將來能支撐我們完成進一步社會變革,徹底打通全天下晉升之路,構建史無前例的機會均等社會。
這個新力量,一定要識字、有相當的社會實力、有足夠的規模、有較強的組織力和動員力,並且願意為自身利益而拚搏。”
虞世學若有所思良久,才恭敬一揖到地道:“先生教誨,學生茅塞頓開,定將時刻銘記於心。”
虞世學第二次來到明相公廨,上次還是剛進入內閣時聆聽明相教誨。
立於桌案前,看著那個總叫人覺得不真實的帝國政務實際操刀人,向來心思沉凝的他罕見地發散了思緒。
胡思亂想間,卻見明相微微抬起頭來,知是有了說法,當即排除私心雜念,專心應對起來。
“你為何如此重視城南少學?”
是因為我重視你才重視?還是因為你出身貧寒?
虞世學微微有些詫異,似乎沒料到明相會問到這個問題,他深吸一口氣,道:“下官以為,要叫所有人都能讀書都能科舉才是王道!”
薑雲逸輕嗬一聲,反問道:“設使人人都讀書,人人都科舉,那誰來種地?誰來做工?誰去打仗?”
虞世學仍舊沉著以對道:“至少要叫那些有才華有定性之人也能出人頭地。”
若是沒有科舉,若是沒有王長福資助,他就隻能在豫章老家耕讀傳家,最好的出路是投靠江東豪族成為鷹犬。
他連成為陳夫子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陳夫子,至少先姓陳。
“那些才智平平的,甚至愚笨的,如之奈何?”
聽到明相如此刁鑽的追問,虞世學稍稍語塞,隻能道:“叫他們過得好一些,子孫若是有英才出,也能有機會出人頭地。”
“那些又蠢又笨又懶,給他們機會都不肯上進的,又當如何?”
虞世學登時語塞,因為這種疲民根本不可能管,可這話若是出口,直接就打了他自己的臉。
既然那些疲民可以不管,為何那些操持賤役的下民就該管?在權貴們眼中,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他可以不理會疲民的死活,那與權貴們不理會平民的死活如出一轍,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隻站在自身立場上作出隻利於自身的選擇罷了。
見這個外表沉穩、實則內心激進的家夥吃癟,薑雲逸卻是笑了:“大周日報下期會發表一篇文章,你可以仔細看看,應能解答你的部分困惑,當然,也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困惑。”
虞世學微微一愣,不明白為什麽自己表現不佳,明相卻很滿意的樣子。
多年後,他才理解了今日這一場莫名其妙對話的意義——政審!
“這三所少學,總預算五千多萬,朝廷肯定拿不出的這許多,你打算叫誰出?”
虞世學早有準備,收攝全部私心雜念,不卑不亢地道:“待江東風波平,由丹陽王氏納捐城南少學的一千萬錢,這是王長福之子王興平承諾的。”
隻這一句,薑雲逸便明白了其用意。有了丹陽王氏這條鯰魚,洛都的權貴們就該著急了。
薑雲逸微微有些詫異:“他果真願意為貧民之子辦少學?”
虞世學似乎聽出了明相話裏的潛台詞,解釋道:“王興平性情溫和,從無盛氣淩人之舉。”
薑雲逸微微頷首:“能禮賢下士,這王氏的家教看來是一脈相傳的,這在豪門之中,便算是極好的了。
從戰術層麵來看,拉丹陽王氏來攪局的確是個極好的路子。”
虞世學並無沾沾自喜,因為這顯然不是肯定,果然聽薑雲逸話鋒一轉,似乎談起了並不相幹的事:
“科舉能成事,關鍵有三。其一,陛下天威蓋世,破解用人桎梏之心堅定不移;其二,天下讀書人六百年之積怨一朝被引爆,其勢不可擋;其三,報紙問世,強行穿透頑固勢力構築的層層壁壘,直接勾連了天子與讀書人。”
虞世學神色微微凝重,也似有所悟,隻是尚未完全清晰。
“從曆史大勢來看,科舉開了以後,已經極大地緩解了選人機製的弊病,也就是說,隻要科舉不迅速廢弛、走樣,短時間內就沒有迫切的革新需求。
從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先前阻礙科舉的,隻有世家公侯集團及其附庸,上至陛下、中至諸子百家、下至地方豪族,甚至世家內部出頭困難的尋常子弟,均鼎力支持,這是科舉能成事的現實基礎。
但要繼續往前走,陛下與朝廷都沒有不遺餘力繼續推動的迫切性與必要性,而世家集團與地方豪族集團將聯手壓製科舉繼續向真正的平民階層下沉。
所以,我們將單獨麵對世家與地方豪族的聯手壓製。”
虞世學微微蹙眉道:“先生,芸芸眾生才是這天底下最磅礴的力量,便是世家與地方豪族聯手也不是其對手。”
薑雲逸微微搖頭道:“他們的確是這世上最磅礴的力量,卻也是最難掌控的力量,難點在於如何喚醒這股極為鬆散的力量?
我隻問你,如果朝廷不給他們讀書和科舉,他們會如何?”
虞世學登時啞口無言,不給讀書和科舉?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過去不一直都這樣的麽?
讀書這等高貴之事,的確輪不到賤民來,這是社會現實。
“過去的曆史證明,這股最磅礴的力量,隻有在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候才能被迫爆發出改天換日的力量,也就是吃不上飯的時候。”
虞世學仍舊皺眉沉聲道:“先生,要如何喚醒這股力量?”
薑雲逸意味深長地道:“辦教育,叫他們讀書,叫他們知道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虞世學登時語塞,這似乎是個無限死循環呐?
薑雲逸耐心解釋道:“這學是一定要辦的,也一定要給真正的貧寒之子進階之梯。關鍵在於怎樣辦才不會引起太大反彈。
科舉的本質是學而優則仕,天下讀書人讀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做官。
所以,做官才是世家與地方豪族最大的共同利益關切。如果城南少學敢批量地培養貧寒之子與他們爭,必定會引發史無前例的反撲,而當前曆史條件下我們沒有力量應對這種反撲。
因而,我們首先要培養一股新的力量,以便在將來能支撐我們完成進一步社會變革,徹底打通全天下晉升之路,構建史無前例的機會均等社會。
這個新力量,一定要識字、有相當的社會實力、有足夠的規模、有較強的組織力和動員力,並且願意為自身利益而拚搏。”
虞世學若有所思良久,才恭敬一揖到地道:“先生教誨,學生茅塞頓開,定將時刻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