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李溫侯的特種作戰之路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雲逸卻不接他的禮,繼續道:“產業勃發是朝野已經形成共識的大勢所趨,未來一定要有一大批農民進入城市的工坊做工,這批新生的並將迅速壯大的產業工作者,就是我們可以依靠的中堅力量,姑且稱之為工人階級。
但是,同樣受限於當前曆史條件,產業的變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興的工人階級的發展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少在三五十年內,這個工人階級不可能具備單獨抗衡樹大根深的世家集團和地方豪族的實力。因而,我們必須尋求其他力量支撐。
大周最廣大的人口在鄉下,小農同樣作為社會中真正的平民,天然便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要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下大力氣在鄉村地區辦教育,使中下層小農子弟也接受一定的基礎教育。
這兩股力量都培養起來,可能仍然不足以支撐我們快速推動改革往深水區邁進。
多餘的矛盾,隻能尋求對外轉移,用海外的利益分流世家豪族的部分注意力,以減少改革麵臨的內部阻力。
另外,就是朝廷決策層必須達成高度共識。
以上,便是教育、科舉、選人用人機製變革的總體戰略思路。”
虞世學感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沒有支撐力量,就親手培養一股力量?這是什麽神仙思路?
怪不得從來沒有人能跟上明相的思路,這根本無從揣測。
“這三所少學,洛東少學招收權貴子弟,高標準辦學,高標準收費,不僅要收學費,還要收取辦學讚助費。
洛西少學招收中上之家子弟,正常辦學,正常收費即可。
此外,另立洛南職業技術學院,不以科舉為目標,而以‘識字’‘明理’‘掌握技術’為主要目標,免除學費。”
虞世學心中遲疑,雖然道理上通了,但心裏還是不是滋味。
憑什麽貧寒子弟隻能做工匠?
公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去找天養出個辦學的政令,然後拿著政令去先把洛東少學的學費和讚助費收了,具體金額你去找龐先知幫你參詳。
洛南職業技術學院,王氏願意捐就捐,不願意也無妨。朝廷看重的是王氏有沒有參與到謀逆以及接下來的做法。隻要都沒有問題,王長福可以坐上郡守之位。
如果王氏不出錢,蓋三所學校的錢,都從洛東少學的讚助費裏出,洛西少學的學生以後大概率要給官老爺們做吏員,洛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以後也是給官老爺家的產業做事,上官和東家出錢乃是理所當然。”
虞世學領命之後,剛準備行禮離去,卻聽薑雲逸又道:
“記住一條,我們都是曆史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曆史局限性。
改革大業,必須深刻考察所處的社會曆史條件,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方有可能成事。
我們不可能做超越曆史階段的事,科舉方方麵麵曆史條件均已成熟,所以才看起來那般容易,但副作用仍然不小,隻是眼下沒有爆發出來罷了。”
虞世學沉聲道:“明相,科舉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誰也不可能更改。”
薑雲逸意味深長地道:“如果科舉的主導權落在公侯手上,他們可以把科舉揉圓了捏扁了,隻要拿到主考官,那不是想叫誰中就叫誰中?”
虞世學默然無語,深施一禮,轉身大步離去。
人都有自己的堅持,能排除主觀因素影響,隻從最理性的角度做決斷,毫無疑問是極其困難的。
但帝國的掌舵者,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素質,決不能被情緒所支配。尤其不能以為自己做得是對的事就盲動躁進。
世界社惠主義史上,得的最多的病就是左派幼稚病。
總體來看,虞世學控製情緒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再磨煉磨煉應該能出來。
關鍵是立場站得穩,身上的枷鎖也少。
但薑雲逸絕不會因此就對他無條件信任,因為人也是會變的,尤其是進了官場這個大染缸。
使命牢記,初心不改,何其難哉?
……
“劉培軍,就憑你也敢攔本將?”
“末將不敢!明相,溫侯將軍求見!”
“我要見他,還要求麽?”
吱呀!
房門被重重地推開,早就聽到動靜的薑雲逸卻並不意外,這貨沒踹開已經是極大的克製了。
“溫侯將軍不是滿腦子就想著打仗麽?癮也過完了,怎地還如此不順心呢?”
薑雲逸率先發難,頗有調戲之嫌。
李溫侯大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碗咕咚咕咚喝完,才懊惱地道:
“我從六月底就開始忙活,到頭來卻是白忙活一場,你都不肯為我說半句好話!”
聽這家夥發牢騷,薑雲逸笑道:“鎮北將軍報的功,李相國裁定的,我又能如何?”
李溫侯被狠狠噎了一下,氣得須發噴張,又不知該發作給誰。
他叔叔看不上他,他祖父也看不上他,這真叫他抓狂。
“李相曾專門叮囑我,說你目無餘子,剛愎自用,勝驕敗躁,不可單獨領兵。”
砰!哢嚓!
“你也要這般羞辱我麽?!”
見李溫侯一巴掌拍碎一張茶幾,霍然起身,壓迫感撲麵而來。
薑雲逸笑著抬抬手:“別衝動,和你說正經的。如果你的眼裏沒有旁人,便是旁人不敢惡了你,卻還能用心待你麽?軍中袍澤親如手足,若是不能交心,如何能帶得好兵?”
李溫侯覺得也有幾分道理,那些兵的確怕他,不敢不聽軍令,卻也與他隔閡極深。
“以後我收斂些便是。”
這就非常難得了。
薑雲逸卻是知道,如果不給他找個出路,肯定不能算完。
“溫侯將軍的確不適合單獨領大軍作戰,但可以作為奇兵突襲,此種戰法能把將軍所長發揮到極致。”
原本準備發作,聽著聽著卻又覺得頗有道理。
“明相且細說!”
薑雲逸也沒心情拿捏他,當即娓娓道來:“將軍最適合的,其實是特種作戰。
就是隻帶領數百甚至數十最精銳的士卒,秘密潛入大軍不可能偷偷抵達的戰略要地,偵查絕密敵情、放火燒糧、刺殺敵軍大將、破襲敵後重要城市等。
要求具備最敏銳的戰場嗅覺、最強大的突襲能力、最精銳的士卒、最精良的武備、最準確的情報供應。”
李溫侯聞言怦然心動,舔了舔幹澀的嘴唇,旋即又強自鎮定道:“這得花多少錢?這種兵王都是各軍寶貝,要湊一窩可不容易。”
薑雲逸起身來到比皇帝那份小一號的天下萬國圖前,指著江東豫章道:
“顧希平南下你應是知道的,你去跟陛下討一道手諭,追上顧希平,從他的軍中挑選三五百精銳士卒,突襲大軍施展不開的關鍵城鎮,策應大軍達成戰略目標,可能做到?”
李溫侯皺了皺眉:“禁軍皆是北人,怕是難習江南地氣。”
薑雲逸麵容一肅:“這是將軍需要克服的困難,江東應是沒有像樣抵抗力量的,你要做的主要不是廝殺,而是搶在所有人反應過來之前,穿山越嶺,踏遍江東關鍵城鎮,把大周的皇旗插在最高的地方,叫所有人看到,江東仍然是大周的江東。
辦完這件事,誰還敢再小瞧你?”
李溫侯聞言怦然心動,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這件事極合他心意。
“好,我便去覲見!”
薑雲逸卻抬抬手,道:“陛下是知兵的,你若不能拿出紮紮實實的東西,怕是不會再給你機會。”
李溫侯有些懊惱地道:“末將不善言辭。”
你去幫我說唄?
薑雲逸也不和他計較,隻是指了指斜前方,道:“若論軍略,這天下還有比李相更懂的麽?”
李溫侯咬咬牙,起身抱拳一禮,便匆匆而去。
在北邊,剛被三叔埋汰了一次,迴來就被薑雲逸埋汰了一次,然後又要去被祖父埋汰一次,最後還得麵聖。
帶兵之將,仗沒打好,哪來的臉?
但是,同樣受限於當前曆史條件,產業的變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興的工人階級的發展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少在三五十年內,這個工人階級不可能具備單獨抗衡樹大根深的世家集團和地方豪族的實力。因而,我們必須尋求其他力量支撐。
大周最廣大的人口在鄉下,小農同樣作為社會中真正的平民,天然便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要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下大力氣在鄉村地區辦教育,使中下層小農子弟也接受一定的基礎教育。
這兩股力量都培養起來,可能仍然不足以支撐我們快速推動改革往深水區邁進。
多餘的矛盾,隻能尋求對外轉移,用海外的利益分流世家豪族的部分注意力,以減少改革麵臨的內部阻力。
另外,就是朝廷決策層必須達成高度共識。
以上,便是教育、科舉、選人用人機製變革的總體戰略思路。”
虞世學感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沒有支撐力量,就親手培養一股力量?這是什麽神仙思路?
怪不得從來沒有人能跟上明相的思路,這根本無從揣測。
“這三所少學,洛東少學招收權貴子弟,高標準辦學,高標準收費,不僅要收學費,還要收取辦學讚助費。
洛西少學招收中上之家子弟,正常辦學,正常收費即可。
此外,另立洛南職業技術學院,不以科舉為目標,而以‘識字’‘明理’‘掌握技術’為主要目標,免除學費。”
虞世學心中遲疑,雖然道理上通了,但心裏還是不是滋味。
憑什麽貧寒子弟隻能做工匠?
公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去找天養出個辦學的政令,然後拿著政令去先把洛東少學的學費和讚助費收了,具體金額你去找龐先知幫你參詳。
洛南職業技術學院,王氏願意捐就捐,不願意也無妨。朝廷看重的是王氏有沒有參與到謀逆以及接下來的做法。隻要都沒有問題,王長福可以坐上郡守之位。
如果王氏不出錢,蓋三所學校的錢,都從洛東少學的讚助費裏出,洛西少學的學生以後大概率要給官老爺們做吏員,洛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以後也是給官老爺家的產業做事,上官和東家出錢乃是理所當然。”
虞世學領命之後,剛準備行禮離去,卻聽薑雲逸又道:
“記住一條,我們都是曆史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曆史局限性。
改革大業,必須深刻考察所處的社會曆史條件,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方有可能成事。
我們不可能做超越曆史階段的事,科舉方方麵麵曆史條件均已成熟,所以才看起來那般容易,但副作用仍然不小,隻是眼下沒有爆發出來罷了。”
虞世學沉聲道:“明相,科舉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誰也不可能更改。”
薑雲逸意味深長地道:“如果科舉的主導權落在公侯手上,他們可以把科舉揉圓了捏扁了,隻要拿到主考官,那不是想叫誰中就叫誰中?”
虞世學默然無語,深施一禮,轉身大步離去。
人都有自己的堅持,能排除主觀因素影響,隻從最理性的角度做決斷,毫無疑問是極其困難的。
但帝國的掌舵者,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素質,決不能被情緒所支配。尤其不能以為自己做得是對的事就盲動躁進。
世界社惠主義史上,得的最多的病就是左派幼稚病。
總體來看,虞世學控製情緒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再磨煉磨煉應該能出來。
關鍵是立場站得穩,身上的枷鎖也少。
但薑雲逸絕不會因此就對他無條件信任,因為人也是會變的,尤其是進了官場這個大染缸。
使命牢記,初心不改,何其難哉?
……
“劉培軍,就憑你也敢攔本將?”
“末將不敢!明相,溫侯將軍求見!”
“我要見他,還要求麽?”
吱呀!
房門被重重地推開,早就聽到動靜的薑雲逸卻並不意外,這貨沒踹開已經是極大的克製了。
“溫侯將軍不是滿腦子就想著打仗麽?癮也過完了,怎地還如此不順心呢?”
薑雲逸率先發難,頗有調戲之嫌。
李溫侯大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碗咕咚咕咚喝完,才懊惱地道:
“我從六月底就開始忙活,到頭來卻是白忙活一場,你都不肯為我說半句好話!”
聽這家夥發牢騷,薑雲逸笑道:“鎮北將軍報的功,李相國裁定的,我又能如何?”
李溫侯被狠狠噎了一下,氣得須發噴張,又不知該發作給誰。
他叔叔看不上他,他祖父也看不上他,這真叫他抓狂。
“李相曾專門叮囑我,說你目無餘子,剛愎自用,勝驕敗躁,不可單獨領兵。”
砰!哢嚓!
“你也要這般羞辱我麽?!”
見李溫侯一巴掌拍碎一張茶幾,霍然起身,壓迫感撲麵而來。
薑雲逸笑著抬抬手:“別衝動,和你說正經的。如果你的眼裏沒有旁人,便是旁人不敢惡了你,卻還能用心待你麽?軍中袍澤親如手足,若是不能交心,如何能帶得好兵?”
李溫侯覺得也有幾分道理,那些兵的確怕他,不敢不聽軍令,卻也與他隔閡極深。
“以後我收斂些便是。”
這就非常難得了。
薑雲逸卻是知道,如果不給他找個出路,肯定不能算完。
“溫侯將軍的確不適合單獨領大軍作戰,但可以作為奇兵突襲,此種戰法能把將軍所長發揮到極致。”
原本準備發作,聽著聽著卻又覺得頗有道理。
“明相且細說!”
薑雲逸也沒心情拿捏他,當即娓娓道來:“將軍最適合的,其實是特種作戰。
就是隻帶領數百甚至數十最精銳的士卒,秘密潛入大軍不可能偷偷抵達的戰略要地,偵查絕密敵情、放火燒糧、刺殺敵軍大將、破襲敵後重要城市等。
要求具備最敏銳的戰場嗅覺、最強大的突襲能力、最精銳的士卒、最精良的武備、最準確的情報供應。”
李溫侯聞言怦然心動,舔了舔幹澀的嘴唇,旋即又強自鎮定道:“這得花多少錢?這種兵王都是各軍寶貝,要湊一窩可不容易。”
薑雲逸起身來到比皇帝那份小一號的天下萬國圖前,指著江東豫章道:
“顧希平南下你應是知道的,你去跟陛下討一道手諭,追上顧希平,從他的軍中挑選三五百精銳士卒,突襲大軍施展不開的關鍵城鎮,策應大軍達成戰略目標,可能做到?”
李溫侯皺了皺眉:“禁軍皆是北人,怕是難習江南地氣。”
薑雲逸麵容一肅:“這是將軍需要克服的困難,江東應是沒有像樣抵抗力量的,你要做的主要不是廝殺,而是搶在所有人反應過來之前,穿山越嶺,踏遍江東關鍵城鎮,把大周的皇旗插在最高的地方,叫所有人看到,江東仍然是大周的江東。
辦完這件事,誰還敢再小瞧你?”
李溫侯聞言怦然心動,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這件事極合他心意。
“好,我便去覲見!”
薑雲逸卻抬抬手,道:“陛下是知兵的,你若不能拿出紮紮實實的東西,怕是不會再給你機會。”
李溫侯有些懊惱地道:“末將不善言辭。”
你去幫我說唄?
薑雲逸也不和他計較,隻是指了指斜前方,道:“若論軍略,這天下還有比李相更懂的麽?”
李溫侯咬咬牙,起身抱拳一禮,便匆匆而去。
在北邊,剛被三叔埋汰了一次,迴來就被薑雲逸埋汰了一次,然後又要去被祖父埋汰一次,最後還得麵聖。
帶兵之將,仗沒打好,哪來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