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一些細微的政治演變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經對李隆基的行政風格有了明確認識的開元朝臣們,紛紛為張說和宇文融的結局感到唏噓,頗有些兔死狐悲的惆悵之感。
張說此時的心裏也是無比憋悶的,因為他確定了自己最後沒有贏。不僅沒有贏,還沒有成功阻止宇文融的改革。
宇文融對自己的這一結局倒是沒有那麽多的不滿,甚至有一絲快意,因為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括戶肯定沒有盡全功。
至於為什麽沒有,他也察覺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張說和宇文融的倒台,其實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蕭盼盼繼續說道,“在開元十三年,你搞了一次封禪。”
“在這次封禪大典上,張說做起了生意,他各種封官許願,一次性放出了近千人的官位出去。”
蕭盼盼咂嘴,“在這一點上,他就沒有你這個端水大師厲害了,他張說提拔任命了一千多人。這直接導致了剩下的,數以萬計未被提拔的官員憤怒不已。”
“宇文融也借此機會,讓自己的門徒李林甫彈劾張說濫用職權,貪汙受賄。於是在開元十四年,張說被罷相。”
李隆基看著張說忍不住笑道:“你貪大了。”
“陛下說的是。”張說也是心虛的一笑。
“也是在開元十四年,宇文融的檢田括戶開始進入深水區。官僚地主的地收拾了一遍,那接下來就是皇族成員的地了。”
蕭盼盼攤手,“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已經成為宰相的宇文融有這個動作以後,他立刻就遭到了宗室李禕的彈劾,不過當了九十九天的宰相後就被貶出京。”
“之後你希望有人繼續幫你推進檢田括戶,但誰都不是傻子,根本沒有人出來挑這個擔子。”
“你為此又想把他找迴來,結果在開元十七年,有人彈劾他的兒子貪汙受賄,於是他又被繼續貶斥,到了開元十八年,他再次被彈劾貪汙受賄,最後被貶崖州,死在了途中。”
李隆基品味了一下,張說和宇文融這兩人的結局,的確有著異曲同工地方。
不過比起宇文融來說,張說得罪的人就少了很多。
“其實宇文融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之前就出現過。”
蕭盼盼頓了頓後說道,“你這個皇帝要麵對的問題非常多,除了財政改革這件大事外,最典型的就是惡錢的泛濫。即民間私自鑄的銅錢。”
“時任宰相宋璟在你的支持下,開始大力清查惡錢。在開元八年時,這一行動在江南地區遭到了強硬的抵抗,你不得不放鬆對惡錢的管製,同時罷免了宋璟的宰相之職。”
“這項行動的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宋璟個人在相關專業能力上的明顯不足。他一刀切的去沒收老百姓手裏的劣幣,自然會引起老百姓的劇烈反抗。”
“畢竟這些百姓才被造假幣的收割了一次,現在朝廷又來收割一次,就這樣的情況,佛都會有火。”
“而惡錢情況的稍微緩解,是在開元二十五年,李林甫設置了諸道鑄錢使,管理各鑄錢監,和訂製錢法後才開始的。從開元八年到開元二十五年,中間隔了十七年。”
“同時,從宋璟和宇文融這兩人的事跡上可以看出,你這個皇帝在執政過程中,對於高難度的事情都會本能的采取迴避態度,而且特別喜歡用打補丁的方法去推動一些事情,一旦有成果,這種路徑依賴就會不斷的持續。”
李隆基頗為無語,怎麽一下子就把話題又繞到自己身上來了。
“迴顧一下宇文融開始推進改革以來的職位,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
“首先無論是括戶使,括田使,勸農使都不是正式官職,但卻有高度的權力。”
“這些權力全都是你這個皇帝賦予的。這側麵證明了宇文融和你的關係親近,你個人也對他無比信任。”
“其次,這些職位設置的目的,都是用來解決當下官僚機構無法應對的問題。”
蕭盼盼抿了抿嘴,無奈的一笑。
“官僚機構的層級分明,製度完整是穩定性的保證,但也客觀上帶來了運轉效率低下,無法應對新興問題的現實情況。”
“麵對各種新興的情況,設置新的機構本身就會帶來更新的問題。而作為皇帝的你又迫切的需要一些結果。所以指派特使之類的官員成為一種必然的選項。”
李隆基點了點頭,這的確就是他的想法。
“第三,就是對擔任這些職位的人要求非常苛刻,除了是絕對信任的親信之外,還要要求這個人擁有極強的綜合能力。因為問題是成出不窮的,臨時職位帶來的職權也自然要被不斷的調整。”
“所以普通的人才是擔當不了這種重任的。事實上,文士群體盡管對宇文融頗為鄙夷,不斷攻擊,但對他的業務實幹能力還是非常認可的。”
聽到這的李隆基在心裏也是頗為感慨,忍不住去想如果未來時空的自己,讓宇文融繼續推進括田會怎麽樣?
“這種特使類的職位很早就有了,但將其普遍化,固定化的起點就是宇文融。”
“同樣的,宇文融的括戶改革也對大唐的政治演變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可以繞開體製本身的政治操作,一方麵提高了執政的靈活度,能有效的打通各行政環節。”
“另一方麵更是成為了你們這些皇帝最愛的行政方式,你們以此為觸手,來不斷的加強皇權。”
“所以大唐到了後來,更是直接設置了度支使,鹽鐵使,戶部使。”
“到了北宋時期又在這三使的基礎上設置了三司使,從而架空了相權。”
李隆基已經明白了,蕭盼盼講述宇文融改革的根源是什麽了。
“在對宇文融任用的實踐中,你作為皇帝顯然品嚐到了甜頭,所以在節度使的運用上開始大規模偷懶。”
“特別是在節度使的行政權上,直接把原本負責區域間行政問題的采訪使和處置使的職能劃歸給了節度使。”
“這本質上就是懶政。”
張說此時的心裏也是無比憋悶的,因為他確定了自己最後沒有贏。不僅沒有贏,還沒有成功阻止宇文融的改革。
宇文融對自己的這一結局倒是沒有那麽多的不滿,甚至有一絲快意,因為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括戶肯定沒有盡全功。
至於為什麽沒有,他也察覺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張說和宇文融的倒台,其實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蕭盼盼繼續說道,“在開元十三年,你搞了一次封禪。”
“在這次封禪大典上,張說做起了生意,他各種封官許願,一次性放出了近千人的官位出去。”
蕭盼盼咂嘴,“在這一點上,他就沒有你這個端水大師厲害了,他張說提拔任命了一千多人。這直接導致了剩下的,數以萬計未被提拔的官員憤怒不已。”
“宇文融也借此機會,讓自己的門徒李林甫彈劾張說濫用職權,貪汙受賄。於是在開元十四年,張說被罷相。”
李隆基看著張說忍不住笑道:“你貪大了。”
“陛下說的是。”張說也是心虛的一笑。
“也是在開元十四年,宇文融的檢田括戶開始進入深水區。官僚地主的地收拾了一遍,那接下來就是皇族成員的地了。”
蕭盼盼攤手,“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已經成為宰相的宇文融有這個動作以後,他立刻就遭到了宗室李禕的彈劾,不過當了九十九天的宰相後就被貶出京。”
“之後你希望有人繼續幫你推進檢田括戶,但誰都不是傻子,根本沒有人出來挑這個擔子。”
“你為此又想把他找迴來,結果在開元十七年,有人彈劾他的兒子貪汙受賄,於是他又被繼續貶斥,到了開元十八年,他再次被彈劾貪汙受賄,最後被貶崖州,死在了途中。”
李隆基品味了一下,張說和宇文融這兩人的結局,的確有著異曲同工地方。
不過比起宇文融來說,張說得罪的人就少了很多。
“其實宇文融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之前就出現過。”
蕭盼盼頓了頓後說道,“你這個皇帝要麵對的問題非常多,除了財政改革這件大事外,最典型的就是惡錢的泛濫。即民間私自鑄的銅錢。”
“時任宰相宋璟在你的支持下,開始大力清查惡錢。在開元八年時,這一行動在江南地區遭到了強硬的抵抗,你不得不放鬆對惡錢的管製,同時罷免了宋璟的宰相之職。”
“這項行動的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宋璟個人在相關專業能力上的明顯不足。他一刀切的去沒收老百姓手裏的劣幣,自然會引起老百姓的劇烈反抗。”
“畢竟這些百姓才被造假幣的收割了一次,現在朝廷又來收割一次,就這樣的情況,佛都會有火。”
“而惡錢情況的稍微緩解,是在開元二十五年,李林甫設置了諸道鑄錢使,管理各鑄錢監,和訂製錢法後才開始的。從開元八年到開元二十五年,中間隔了十七年。”
“同時,從宋璟和宇文融這兩人的事跡上可以看出,你這個皇帝在執政過程中,對於高難度的事情都會本能的采取迴避態度,而且特別喜歡用打補丁的方法去推動一些事情,一旦有成果,這種路徑依賴就會不斷的持續。”
李隆基頗為無語,怎麽一下子就把話題又繞到自己身上來了。
“迴顧一下宇文融開始推進改革以來的職位,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
“首先無論是括戶使,括田使,勸農使都不是正式官職,但卻有高度的權力。”
“這些權力全都是你這個皇帝賦予的。這側麵證明了宇文融和你的關係親近,你個人也對他無比信任。”
“其次,這些職位設置的目的,都是用來解決當下官僚機構無法應對的問題。”
蕭盼盼抿了抿嘴,無奈的一笑。
“官僚機構的層級分明,製度完整是穩定性的保證,但也客觀上帶來了運轉效率低下,無法應對新興問題的現實情況。”
“麵對各種新興的情況,設置新的機構本身就會帶來更新的問題。而作為皇帝的你又迫切的需要一些結果。所以指派特使之類的官員成為一種必然的選項。”
李隆基點了點頭,這的確就是他的想法。
“第三,就是對擔任這些職位的人要求非常苛刻,除了是絕對信任的親信之外,還要要求這個人擁有極強的綜合能力。因為問題是成出不窮的,臨時職位帶來的職權也自然要被不斷的調整。”
“所以普通的人才是擔當不了這種重任的。事實上,文士群體盡管對宇文融頗為鄙夷,不斷攻擊,但對他的業務實幹能力還是非常認可的。”
聽到這的李隆基在心裏也是頗為感慨,忍不住去想如果未來時空的自己,讓宇文融繼續推進括田會怎麽樣?
“這種特使類的職位很早就有了,但將其普遍化,固定化的起點就是宇文融。”
“同樣的,宇文融的括戶改革也對大唐的政治演變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可以繞開體製本身的政治操作,一方麵提高了執政的靈活度,能有效的打通各行政環節。”
“另一方麵更是成為了你們這些皇帝最愛的行政方式,你們以此為觸手,來不斷的加強皇權。”
“所以大唐到了後來,更是直接設置了度支使,鹽鐵使,戶部使。”
“到了北宋時期又在這三使的基礎上設置了三司使,從而架空了相權。”
李隆基已經明白了,蕭盼盼講述宇文融改革的根源是什麽了。
“在對宇文融任用的實踐中,你作為皇帝顯然品嚐到了甜頭,所以在節度使的運用上開始大規模偷懶。”
“特別是在節度使的行政權上,直接把原本負責區域間行政問題的采訪使和處置使的職能劃歸給了節度使。”
“這本質上就是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