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揭竿而起
嫡女嬌美,成親後夫君他造反了 作者:花栗鼠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過隙,轉眼間三年期限已至。
穆錚毫不猶豫地換了王旗,揭竿而起!鬥大的穆字旗高懸入雲,震懾乾坤。
等消息傳迴上京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這三年內,穆錚厲兵秣馬,外抗強敵,東邊的匈奴,南邊的月氏,西邊的烏孫以及北麵的沙蒙都遞交了降書,其他小國也緊跟著臣服,簽訂盟約,二十年內不得兵犯北境,實則他們也沒有能力再次出兵。
經過幾次大戰,匈奴等小國的精銳全部被穆錚斬殺殆盡。
隻剩下些老弱婦孺,沒個幾十年休養生息是緩不過來的。
不要覺得穆錚心狠,周邊小國侵擾北境多年,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原先由於內亂不斷,沒有時間料理。
如今有了機會了,穆錚自然不會放過他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南征北戰,才得了這個和平的局麵。
從此,北境百姓再不用擔心外敵入侵,可以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
穆錚忙著軍營的事,芸陽在邊城也沒有閑著。
繡坊的第一批學徒已經出師,女人憑借手藝也可以養活自己,甚至掙得更多,越來越多的百姓將女兒送入繡坊,哪怕隻是為了銀子,但姑娘們的日子確實好過了許多。
同時,她們製作的布匹成衣通過秦家的車隊送往各地,暢銷無比,賺了不少的銀子。
芸陽拿著這些銀子開設學堂,凡年滿七歲的孩童,均可免費入學,無論男女。
總有人認為女孩子上學無用,芸陽卻不敢苟同,她出身世家,從小就得名師教導,自家姐妹也是如此,上京官宦世家的女兒,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即使不為科考,長些見識也是好的。
百姓多願送男童入學,而女童則留在家中照料灑掃。
所以芸陽特意下令,家中適齡女童不入學者,男童也不得入學堂。
此令一出,有這種想法的人家再不情願也隻能將女童一並送入學堂。
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想自家孩子落於人後,從前沒有機會,而且大家都沒有上過學堂,去不去的也不重要。
可……眼睜睜地看著別家孩子入學,萬一將來科考中舉,那可就是青天大老爺,而他們還在土地刨食……
士農工商,要實現階級跨越,讀書是最好的出路,有了機會,百姓哪裏會放過……
反正不要銀子,女童願去便去吧。
至於那些沒有兒子,或者沒有適齡男童的人家,女孩子隻能去繡坊當學徒。
但總比之前動輒被打罵好了許多。
秦驕陽還從南方送來了幾十位大儒教導孩童啟蒙,都是德高望重的賢者,一時間北境風氣煥然一新。
*
如今的北境兵強馬壯,物產豐厚,又遠在千裏之外,朝廷那邊早已有了芥蒂。
且不說皇帝,就萱陽這個太後,這些年不知寫了書信,話裏話外都是指責兩人過於張揚枉顧律法。
又斥責穆錚不該擅自與鄰國開戰,徒添事端,勞民傷財。
一開始芸陽還有些難過,想不明白長姐怎麽變成了這樣。
穆錚抵禦外敵有錯嗎?要不是穆錚坐鎮,北境如今還處於戰火紛飛之亂。
他以一己之力同抗四國,大小戰爭無數,從無敗敗績,被奉為戰神,朝廷不支持就算了,竟還下令斥責。
不就是害怕他的勢力威脅到皇帝嗎,更怕他的聲望與日俱增,將來不好管控。
芸陽隻替穆錚委屈,穆錚也好,她也罷,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北境百姓,即便北境今非昔比,可也遠遠不如大淵其餘城鎮,更不用說上京城了,難道北境就隻能是不毛之地嗎?北境百姓就必須一輩子生活在水熱火熱之中嗎?憑什麽!
都是大淵百姓,為何不能一視同仁。
她忍不住抱怨道:“無論是先帝還是蕭宴,他們登基之時你可沒少出力,還有長姐,要不是我們及時趕迴京城,別說皇位,就連她自己性命能否保住都未可知……”
“可你看她如何做的?眼看著蕭宴的皇位是坐穩了,轉頭又盯上了你的兵權,還想將祈安帶迴上京為質,母子分離的痛苦她不是不清楚,為何又想讓我再經曆一遍?”
芸陽越說越氣,更多的失望……
她們姐妹多年,一向是最要好的,長姐從小就護著自己,當時父親要把芸陽嫁給一個浪蕩子,是長姐不顧安危地迴府阻止,甚至搬出毓王妃的身份施壓,差點跟父親決裂,這些芸陽都記得。
所以後來她在長姐跟父親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萱陽,跟她一起算計秦相,又說阿娘動用了靜安王府的人脈。
鎮北三十萬大軍更是秘密來到邊境,隨時可以進京馳援。
他們做了多重打算,就算秦相沒有突然去世,也有把握將蕭宴送上皇位。
芸陽自問從未對不起長姐。
哪怕是穆錚決心造反,她也為萱陽母子求了一個最好的結果。
“穆錚,我好難過……”芸陽斜倚在穆錚懷中,蔫噠噠地說道。
迴應她的是穆錚更有力的擁抱。
穆錚很了解她,此刻多說無益,她最需要的是有人在身後支持她。
而穆錚,永遠都會站在她這一方。
芸陽當然沒有將祈安送到上京,也沒有迴信,萱陽後麵送來密信,她直接讓染夏燒掉,一眼都沒有再看。
穆錚毫不猶豫地換了王旗,揭竿而起!鬥大的穆字旗高懸入雲,震懾乾坤。
等消息傳迴上京已是一個月之後的事了。
這三年內,穆錚厲兵秣馬,外抗強敵,東邊的匈奴,南邊的月氏,西邊的烏孫以及北麵的沙蒙都遞交了降書,其他小國也緊跟著臣服,簽訂盟約,二十年內不得兵犯北境,實則他們也沒有能力再次出兵。
經過幾次大戰,匈奴等小國的精銳全部被穆錚斬殺殆盡。
隻剩下些老弱婦孺,沒個幾十年休養生息是緩不過來的。
不要覺得穆錚心狠,周邊小國侵擾北境多年,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原先由於內亂不斷,沒有時間料理。
如今有了機會了,穆錚自然不會放過他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南征北戰,才得了這個和平的局麵。
從此,北境百姓再不用擔心外敵入侵,可以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安穩。
穆錚忙著軍營的事,芸陽在邊城也沒有閑著。
繡坊的第一批學徒已經出師,女人憑借手藝也可以養活自己,甚至掙得更多,越來越多的百姓將女兒送入繡坊,哪怕隻是為了銀子,但姑娘們的日子確實好過了許多。
同時,她們製作的布匹成衣通過秦家的車隊送往各地,暢銷無比,賺了不少的銀子。
芸陽拿著這些銀子開設學堂,凡年滿七歲的孩童,均可免費入學,無論男女。
總有人認為女孩子上學無用,芸陽卻不敢苟同,她出身世家,從小就得名師教導,自家姐妹也是如此,上京官宦世家的女兒,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即使不為科考,長些見識也是好的。
百姓多願送男童入學,而女童則留在家中照料灑掃。
所以芸陽特意下令,家中適齡女童不入學者,男童也不得入學堂。
此令一出,有這種想法的人家再不情願也隻能將女童一並送入學堂。
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想自家孩子落於人後,從前沒有機會,而且大家都沒有上過學堂,去不去的也不重要。
可……眼睜睜地看著別家孩子入學,萬一將來科考中舉,那可就是青天大老爺,而他們還在土地刨食……
士農工商,要實現階級跨越,讀書是最好的出路,有了機會,百姓哪裏會放過……
反正不要銀子,女童願去便去吧。
至於那些沒有兒子,或者沒有適齡男童的人家,女孩子隻能去繡坊當學徒。
但總比之前動輒被打罵好了許多。
秦驕陽還從南方送來了幾十位大儒教導孩童啟蒙,都是德高望重的賢者,一時間北境風氣煥然一新。
*
如今的北境兵強馬壯,物產豐厚,又遠在千裏之外,朝廷那邊早已有了芥蒂。
且不說皇帝,就萱陽這個太後,這些年不知寫了書信,話裏話外都是指責兩人過於張揚枉顧律法。
又斥責穆錚不該擅自與鄰國開戰,徒添事端,勞民傷財。
一開始芸陽還有些難過,想不明白長姐怎麽變成了這樣。
穆錚抵禦外敵有錯嗎?要不是穆錚坐鎮,北境如今還處於戰火紛飛之亂。
他以一己之力同抗四國,大小戰爭無數,從無敗敗績,被奉為戰神,朝廷不支持就算了,竟還下令斥責。
不就是害怕他的勢力威脅到皇帝嗎,更怕他的聲望與日俱增,將來不好管控。
芸陽隻替穆錚委屈,穆錚也好,她也罷,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北境百姓,即便北境今非昔比,可也遠遠不如大淵其餘城鎮,更不用說上京城了,難道北境就隻能是不毛之地嗎?北境百姓就必須一輩子生活在水熱火熱之中嗎?憑什麽!
都是大淵百姓,為何不能一視同仁。
她忍不住抱怨道:“無論是先帝還是蕭宴,他們登基之時你可沒少出力,還有長姐,要不是我們及時趕迴京城,別說皇位,就連她自己性命能否保住都未可知……”
“可你看她如何做的?眼看著蕭宴的皇位是坐穩了,轉頭又盯上了你的兵權,還想將祈安帶迴上京為質,母子分離的痛苦她不是不清楚,為何又想讓我再經曆一遍?”
芸陽越說越氣,更多的失望……
她們姐妹多年,一向是最要好的,長姐從小就護著自己,當時父親要把芸陽嫁給一個浪蕩子,是長姐不顧安危地迴府阻止,甚至搬出毓王妃的身份施壓,差點跟父親決裂,這些芸陽都記得。
所以後來她在長姐跟父親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萱陽,跟她一起算計秦相,又說阿娘動用了靜安王府的人脈。
鎮北三十萬大軍更是秘密來到邊境,隨時可以進京馳援。
他們做了多重打算,就算秦相沒有突然去世,也有把握將蕭宴送上皇位。
芸陽自問從未對不起長姐。
哪怕是穆錚決心造反,她也為萱陽母子求了一個最好的結果。
“穆錚,我好難過……”芸陽斜倚在穆錚懷中,蔫噠噠地說道。
迴應她的是穆錚更有力的擁抱。
穆錚很了解她,此刻多說無益,她最需要的是有人在身後支持她。
而穆錚,永遠都會站在她這一方。
芸陽當然沒有將祈安送到上京,也沒有迴信,萱陽後麵送來密信,她直接讓染夏燒掉,一眼都沒有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