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諸侯皆至,大帳之中熱鬧非凡。
王匡走出一步,朗聲道:“諸位,如今我等奉大義討伐國賊,諸路兵馬連綿百裏,應立一人為盟主,統合諸兵,才能真正用兵進攻。”
眾人聞言,皆是點頭認可。
曹操掃視一眼,道:“我薦袁本初為盟主。
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名相之裔,才能智慧過人,足以為盟主。”
袁紹笑嗬嗬地推辭數次:
韓馥冀州牧,官職最高,可為盟主。
孔融,北海太守,世之大儒,海內人望,可為盟主。
眾人紛紛勸道:“非你不可。”
袁紹才“不好意思”的答應下來,成為本次討董聯軍的盟主大人。
於是下令軍士連夜築台三層,插滿五方旗幟,高台上設有一案,案上印、劍、斧鉞具齊,三牲祭祀在前。
曹操在祭壇前大喊:“請盟主登台!”
袁紹整衣佩劍,拾級而上,焚香祭祀。
隻見他跪拜在地,朗聲宣讀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言辭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
眾人齊聚祭台之前,各自宣誓,以牛血抹唇,歃血為盟。
不少年紀大一些的諸侯,如孔融,孔伷,陶謙、韓馥等人,已經潸然淚下,涕泗橫流了。
眾人複會到中軍大帳之中。
排布座次。
袁紹以盟主位高居上座。
左右為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
王匡坐在右手側第三位,位置不前不後,剛剛好。現在王匡主打的是一個低調發育,謀取好處。
袁紹看向公孫瓚身後,那裏站著三員大將,個個相貌不凡,氣勢十足。
於是開口問道:“伯圭,這三位是?”
公孫瓚聞言,站起身道:“這位是我的同門師兄弟劉備劉玄德,這兩位是他的結義兄弟。”
不待劉備等人說話,曹操開口道:“莫非是大破黃巾的劉備唿?”
“正是在下。”劉備不卑不亢道。
“玄德乃是漢室後裔,中山靖王之玄孫。”公孫瓚又補充一句道。
眾諸侯聞言皆驚,紛紛打量起劉備。
“好,既然是帝室之胄,就請入座吧。來人,賜座。”袁紹點點頭道。
“謝盟主。”劉備拱手道。
“我非敬你之位也,我敬的是漢室宗親。”不知為何,袁紹補了一句,讓帳中氣氛有些尷尬。
劉備那身後站著的兩員大將都有些不悅。
紅臉長髯,手持九尺冷豔鋸者,必是關羽關二哥無疑。
旁邊手持丈八蛇矛者,應為張飛。
張飛生的極為雄壯,一身黑色鎧甲在身,鋼針般的胡須刺愣愣的長了一圈。
一雙虎眼威勢嚇人,眉毛倒豎,不怒自威。
光憑這一副長相,不愧是威猛大漢張三爺!
王匡一雙眼睛四處打量,從沒見過如此多曆史名人,往日隻能在黑白文字中見到,如今活生生站在眼前,怎能不激動好奇?!
如今座次排好,作為東道主的曹操安排起酒宴。
酒過三巡,袁紹起身道:“感謝諸位推選我為盟主,還請諸位聽我一言:我等皆是為除國賊而來,不可計較強弱,如今座次還請諸位勿要放在心上。”
眾人紛紛表示,國家事乃大事,座次不過區區座次而已,不傷大事。
袁紹聞言,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既然大家選我為盟主,還請各位聽從調遣。
諸位放心,袁紹定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國法,軍有軍紀;還請諸位嚴格遵守,不要觸犯,否則袁紹隻好秉公辦事。”
眾人皆道:“唯命是聽。”
袁紹又宣布了對後將軍袁術的任命:總督糧草,後勤大總管。
袁術欣然應允,並且催促著允諾為諸侯提供糧草的韓馥抓緊把糧草送來。
韓馥聞言緩緩點頭,沒有說話。
“如今需要一員猛將為先鋒,攻打汜水關,何人敢去?”袁紹目光在眾諸侯身上流轉。
“孫堅願為先鋒!”長沙太守孫堅第一個起身請命。
眾人都說孫文台勇猛,是江東之猛虎,可以當此大任。
袁紹也點頭同意,眾人飲下壯行酒,各自散去,率兵占據有利地形,為孫堅接應。
孫堅點齊部將,帶著一萬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
汜水關守將連忙差人前往洛陽求助,並把身後虎牢關兵力借來一千,任由孫堅挑釁就是閉關不出。
此時還在洛陽宮中播種的董卓,聽聞這個消息,幾欲拔劍殺人!
你看看這些人……
韓馥的冀州牧,他封的。
袁紹的渤海太守,邟鄉侯,他封的。
袁術的後將軍,他封的。
王匡的河內太守,他封的。
馬騰的西涼太守,他封的。
…………
董卓要瘋了,我拜你們高官厚祿,你們倒好聯合起來要我命!
士可忍孰不可忍!
連忙召集一眾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義子呂布自薦道:“義父勿憂,關東諸侯,不過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兒視之如草芥!
願率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東門。”
董卓大笑道:“老夫有奉先在,可高枕無憂矣!”
董卓還沒說完,呂布身後走出一人,轟隆喊道:“殺雞焉用宰牛刀?不勞溫侯親自出馬,我華雄出馬,即可盡斬那些土雞瓦犬之頭!”
董卓望去,正是關西名將,華雄。
華雄身高九尺有餘,虎背熊腰,渾身肌肉隆起,擅用一把八尺長刀。
“好!我拜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去把曹操的狗頭給我砍來!”
董卓想到叛軍中還有那個要刺殺自己不成的曹操,直接把原來曹操的官職“驍騎校尉”封給了華雄。
同時派出李肅、胡軫、趙岑等人星夜前往汜水關迎敵。
此時的聯軍之中,王匡在幹嘛呢。
王匡走出一步,朗聲道:“諸位,如今我等奉大義討伐國賊,諸路兵馬連綿百裏,應立一人為盟主,統合諸兵,才能真正用兵進攻。”
眾人聞言,皆是點頭認可。
曹操掃視一眼,道:“我薦袁本初為盟主。
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名相之裔,才能智慧過人,足以為盟主。”
袁紹笑嗬嗬地推辭數次:
韓馥冀州牧,官職最高,可為盟主。
孔融,北海太守,世之大儒,海內人望,可為盟主。
眾人紛紛勸道:“非你不可。”
袁紹才“不好意思”的答應下來,成為本次討董聯軍的盟主大人。
於是下令軍士連夜築台三層,插滿五方旗幟,高台上設有一案,案上印、劍、斧鉞具齊,三牲祭祀在前。
曹操在祭壇前大喊:“請盟主登台!”
袁紹整衣佩劍,拾級而上,焚香祭祀。
隻見他跪拜在地,朗聲宣讀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言辭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
眾人齊聚祭台之前,各自宣誓,以牛血抹唇,歃血為盟。
不少年紀大一些的諸侯,如孔融,孔伷,陶謙、韓馥等人,已經潸然淚下,涕泗橫流了。
眾人複會到中軍大帳之中。
排布座次。
袁紹以盟主位高居上座。
左右為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
王匡坐在右手側第三位,位置不前不後,剛剛好。現在王匡主打的是一個低調發育,謀取好處。
袁紹看向公孫瓚身後,那裏站著三員大將,個個相貌不凡,氣勢十足。
於是開口問道:“伯圭,這三位是?”
公孫瓚聞言,站起身道:“這位是我的同門師兄弟劉備劉玄德,這兩位是他的結義兄弟。”
不待劉備等人說話,曹操開口道:“莫非是大破黃巾的劉備唿?”
“正是在下。”劉備不卑不亢道。
“玄德乃是漢室後裔,中山靖王之玄孫。”公孫瓚又補充一句道。
眾諸侯聞言皆驚,紛紛打量起劉備。
“好,既然是帝室之胄,就請入座吧。來人,賜座。”袁紹點點頭道。
“謝盟主。”劉備拱手道。
“我非敬你之位也,我敬的是漢室宗親。”不知為何,袁紹補了一句,讓帳中氣氛有些尷尬。
劉備那身後站著的兩員大將都有些不悅。
紅臉長髯,手持九尺冷豔鋸者,必是關羽關二哥無疑。
旁邊手持丈八蛇矛者,應為張飛。
張飛生的極為雄壯,一身黑色鎧甲在身,鋼針般的胡須刺愣愣的長了一圈。
一雙虎眼威勢嚇人,眉毛倒豎,不怒自威。
光憑這一副長相,不愧是威猛大漢張三爺!
王匡一雙眼睛四處打量,從沒見過如此多曆史名人,往日隻能在黑白文字中見到,如今活生生站在眼前,怎能不激動好奇?!
如今座次排好,作為東道主的曹操安排起酒宴。
酒過三巡,袁紹起身道:“感謝諸位推選我為盟主,還請諸位聽我一言:我等皆是為除國賊而來,不可計較強弱,如今座次還請諸位勿要放在心上。”
眾人紛紛表示,國家事乃大事,座次不過區區座次而已,不傷大事。
袁紹聞言,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既然大家選我為盟主,還請各位聽從調遣。
諸位放心,袁紹定當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國法,軍有軍紀;還請諸位嚴格遵守,不要觸犯,否則袁紹隻好秉公辦事。”
眾人皆道:“唯命是聽。”
袁紹又宣布了對後將軍袁術的任命:總督糧草,後勤大總管。
袁術欣然應允,並且催促著允諾為諸侯提供糧草的韓馥抓緊把糧草送來。
韓馥聞言緩緩點頭,沒有說話。
“如今需要一員猛將為先鋒,攻打汜水關,何人敢去?”袁紹目光在眾諸侯身上流轉。
“孫堅願為先鋒!”長沙太守孫堅第一個起身請命。
眾人都說孫文台勇猛,是江東之猛虎,可以當此大任。
袁紹也點頭同意,眾人飲下壯行酒,各自散去,率兵占據有利地形,為孫堅接應。
孫堅點齊部將,帶著一萬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
汜水關守將連忙差人前往洛陽求助,並把身後虎牢關兵力借來一千,任由孫堅挑釁就是閉關不出。
此時還在洛陽宮中播種的董卓,聽聞這個消息,幾欲拔劍殺人!
你看看這些人……
韓馥的冀州牧,他封的。
袁紹的渤海太守,邟鄉侯,他封的。
袁術的後將軍,他封的。
王匡的河內太守,他封的。
馬騰的西涼太守,他封的。
…………
董卓要瘋了,我拜你們高官厚祿,你們倒好聯合起來要我命!
士可忍孰不可忍!
連忙召集一眾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義子呂布自薦道:“義父勿憂,關東諸侯,不過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兒視之如草芥!
願率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東門。”
董卓大笑道:“老夫有奉先在,可高枕無憂矣!”
董卓還沒說完,呂布身後走出一人,轟隆喊道:“殺雞焉用宰牛刀?不勞溫侯親自出馬,我華雄出馬,即可盡斬那些土雞瓦犬之頭!”
董卓望去,正是關西名將,華雄。
華雄身高九尺有餘,虎背熊腰,渾身肌肉隆起,擅用一把八尺長刀。
“好!我拜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去把曹操的狗頭給我砍來!”
董卓想到叛軍中還有那個要刺殺自己不成的曹操,直接把原來曹操的官職“驍騎校尉”封給了華雄。
同時派出李肅、胡軫、趙岑等人星夜前往汜水關迎敵。
此時的聯軍之中,王匡在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