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願為主公驅策!”
有了張遼帶頭,一眾將校紛紛跪倒口喊效忠主公。
王匡大喜,從大人到主公,此中兩個字的變化,是鴻溝般的跨越。
“諸位請起,王匡願與諸位共赴沙場殺敵,同享富貴榮華!”
“謝主公!”眾將校齊聲道。
文臣這邊,鄒正直接起身。
“主公在上,請受鄒正一拜!”
“文玉請起,我得文玉,如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王匡咧嘴笑道。
魯肅站起身來,隻是盯著王匡看,沒有說話。
“子敬為何如此看我?”王匡看著魯肅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
“敢問太守的誌向還是匡扶天下嗎?”魯肅問道。
“自然!王匡之誌若泰山,決不動搖。”王匡肯定道。
“既如此,魯肅拜見主公。”
魯肅聞言,上前一步拜倒,大方得體且優雅。
“子敬請起,有子敬助我,我心安矣。”
蔡邕見狀,有些為難啊,咱們是好友不假,可是我比你大二十多歲,還要拜你為主公嗎?好歹也是漢朝名士,當世大儒啊。
王匡似乎看出了這一點,上前道:“有老友在此幫我撫照,河內可安。”
蔡邕也是連忙起身,拱手道:“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嗬嗬,總之老友你這尊大神可不能閑著,那河內書院的籌建工作你可要上心呐。”王匡拉著蔡邕的手,打趣道。
“此乃老夫的榮幸,定然盡力。”蔡邕聞言,正色道。
“主臣同心,其利斷金,大業必成!”王匡感歎一聲,下令道:“
陳宮,你且書信一封,送給渤海袁紹,問他河內應何處屯兵為好。”
“陳宮遵令!”陳宮應命道。
眾人散去,王匡拉上典韋去找見閉門思過的徐晃。
多日不見,徐晃臉上的傷倒是消去了不少。
“公明,可想明白了,還要不要再與典韋切磋切磋?”王匡看著臉色異常的徐晃,打趣道。
“是啊,公明老弟,要不要再切磋切磋?沒有公明與我切磋我可是手癢不已啊。”典韋也是配合地露出肌肉,關節哢哢響。
“唉,大人,公明知錯了,還請大人不要笑話我了。”徐晃單膝跪地,羞愧道。
“好,公明啊,你須知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後在戰場上也需小心,無論遇到敵將實力如何,都要全力以赴不可托大。”
王匡看著徐晃的成長,有些欣慰。
“是,末將定當銘記。”徐晃道。
“大戰將至,公明可願出戰?”王匡看向徐晃,指了指他臉上的淤傷。
“末將願意跟隨大人出戰。”徐晃聞言,略顯激動道。
“好,明日卯時,雲台山點將。”王匡留下一句話,轉身離去。
“末將遵命!”
…………
次日,雲台山大營。
營中,寒風冽冽,火把被吹的歪歪斜斜。
中軍大帳中,張遼上前兩步,說道:“主公,時間差不多了。”
王匡點點頭,朗聲道:“眾將聽令,天下諸侯聯盟討董之勢已成,諸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準備戰鬥。”
“是!”一眾將校轟然應命。
王匡點點頭,開始調兵遣將。
“張遼,領兩千黑甲軍屯兵孟津,防禦董卓進攻,同時河陽津之布防也由你負責。”
“末將遵命。”
“高順,我命你領一千陷陣營駐守小平津,防備董卓偷襲。”
“末將遵命!”
“曹性,你領銳鋒營暫歸張遼統領,配合其防禦各處。”
“末將遵命!”
“典韋、方悅、張琥,你三人隨時聽我調令!”
“末將遵命!”
王匡憑借先知之利,知道自己會在小平津被董卓偷襲兵敗,於是決定全麵防禦。
不知道你要從何處出兵?那就全麵防禦。
隨便打!
此外,王匡打算帶著典韋、方悅、張琥等前往會盟。
巡視一圈,檢查了軍士的衣服、食物、兵器基本沒有問題,就是將士們身上的麻衣,看起來並不能保暖禦寒。
其實為了應對嚴寒,王匡下令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棉花打蹤跡和信息。
隻在古籍記載中有說道在極南之地,蒼梧之南,有類似棉花的東西出現。
暫時作罷,王匡迴到太守府,已經是日近正午。
下人來報,說是袁紹的信來了。
王匡打開一看,果真如曆史所發生的一般。
“屯兵河內,兵壓董卓……諸侯會盟於酸棗……”
王匡讀完信,默默將之收起。
喊來魯肅,問道:“新兵招募如何了?”
“啟稟主公,如今新招募兵馬五千餘人,已經屯田、訓練月餘。”
魯肅答道。
如今河內郡流入大量流民,人口迅速增長,人口總量超過六十萬人。
屯田、修路、建房的速度大大增加,花錢的速度也大大增加,不過好在有河內商會的大力支持,才能繼續開展下去。
“調出三千人馬,屯兵武德,聽候詔令。”
“屬下遵令!”
有了張遼帶頭,一眾將校紛紛跪倒口喊效忠主公。
王匡大喜,從大人到主公,此中兩個字的變化,是鴻溝般的跨越。
“諸位請起,王匡願與諸位共赴沙場殺敵,同享富貴榮華!”
“謝主公!”眾將校齊聲道。
文臣這邊,鄒正直接起身。
“主公在上,請受鄒正一拜!”
“文玉請起,我得文玉,如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王匡咧嘴笑道。
魯肅站起身來,隻是盯著王匡看,沒有說話。
“子敬為何如此看我?”王匡看著魯肅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
“敢問太守的誌向還是匡扶天下嗎?”魯肅問道。
“自然!王匡之誌若泰山,決不動搖。”王匡肯定道。
“既如此,魯肅拜見主公。”
魯肅聞言,上前一步拜倒,大方得體且優雅。
“子敬請起,有子敬助我,我心安矣。”
蔡邕見狀,有些為難啊,咱們是好友不假,可是我比你大二十多歲,還要拜你為主公嗎?好歹也是漢朝名士,當世大儒啊。
王匡似乎看出了這一點,上前道:“有老友在此幫我撫照,河內可安。”
蔡邕也是連忙起身,拱手道:“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嗬嗬,總之老友你這尊大神可不能閑著,那河內書院的籌建工作你可要上心呐。”王匡拉著蔡邕的手,打趣道。
“此乃老夫的榮幸,定然盡力。”蔡邕聞言,正色道。
“主臣同心,其利斷金,大業必成!”王匡感歎一聲,下令道:“
陳宮,你且書信一封,送給渤海袁紹,問他河內應何處屯兵為好。”
“陳宮遵令!”陳宮應命道。
眾人散去,王匡拉上典韋去找見閉門思過的徐晃。
多日不見,徐晃臉上的傷倒是消去了不少。
“公明,可想明白了,還要不要再與典韋切磋切磋?”王匡看著臉色異常的徐晃,打趣道。
“是啊,公明老弟,要不要再切磋切磋?沒有公明與我切磋我可是手癢不已啊。”典韋也是配合地露出肌肉,關節哢哢響。
“唉,大人,公明知錯了,還請大人不要笑話我了。”徐晃單膝跪地,羞愧道。
“好,公明啊,你須知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後在戰場上也需小心,無論遇到敵將實力如何,都要全力以赴不可托大。”
王匡看著徐晃的成長,有些欣慰。
“是,末將定當銘記。”徐晃道。
“大戰將至,公明可願出戰?”王匡看向徐晃,指了指他臉上的淤傷。
“末將願意跟隨大人出戰。”徐晃聞言,略顯激動道。
“好,明日卯時,雲台山點將。”王匡留下一句話,轉身離去。
“末將遵命!”
…………
次日,雲台山大營。
營中,寒風冽冽,火把被吹的歪歪斜斜。
中軍大帳中,張遼上前兩步,說道:“主公,時間差不多了。”
王匡點點頭,朗聲道:“眾將聽令,天下諸侯聯盟討董之勢已成,諸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準備戰鬥。”
“是!”一眾將校轟然應命。
王匡點點頭,開始調兵遣將。
“張遼,領兩千黑甲軍屯兵孟津,防禦董卓進攻,同時河陽津之布防也由你負責。”
“末將遵命。”
“高順,我命你領一千陷陣營駐守小平津,防備董卓偷襲。”
“末將遵命!”
“曹性,你領銳鋒營暫歸張遼統領,配合其防禦各處。”
“末將遵命!”
“典韋、方悅、張琥,你三人隨時聽我調令!”
“末將遵命!”
王匡憑借先知之利,知道自己會在小平津被董卓偷襲兵敗,於是決定全麵防禦。
不知道你要從何處出兵?那就全麵防禦。
隨便打!
此外,王匡打算帶著典韋、方悅、張琥等前往會盟。
巡視一圈,檢查了軍士的衣服、食物、兵器基本沒有問題,就是將士們身上的麻衣,看起來並不能保暖禦寒。
其實為了應對嚴寒,王匡下令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棉花打蹤跡和信息。
隻在古籍記載中有說道在極南之地,蒼梧之南,有類似棉花的東西出現。
暫時作罷,王匡迴到太守府,已經是日近正午。
下人來報,說是袁紹的信來了。
王匡打開一看,果真如曆史所發生的一般。
“屯兵河內,兵壓董卓……諸侯會盟於酸棗……”
王匡讀完信,默默將之收起。
喊來魯肅,問道:“新兵招募如何了?”
“啟稟主公,如今新招募兵馬五千餘人,已經屯田、訓練月餘。”
魯肅答道。
如今河內郡流入大量流民,人口迅速增長,人口總量超過六十萬人。
屯田、修路、建房的速度大大增加,花錢的速度也大大增加,不過好在有河內商會的大力支持,才能繼續開展下去。
“調出三千人馬,屯兵武德,聽候詔令。”
“屬下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