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言罷,廳堂之中,寂靜落針可聞。
陳宮雖然心中還有些顧忌,但是還是上前把王匡扶起來。
“願為太守效綿薄之力。”
聽到陳宮答應下來,王匡大喜:
“公台,不瞞你說,我自上任以來一月有餘,郡中郡丞一位早就為先生而留。
隻是如今才得見,遺憾不已啊。”
聽聞王匡這般說,陳宮心中感動不已。
一是感動於王匡以郡丞之職虛位以待。
二是王匡沒有事先以郡丞之位相誘,而以真誠相待。
識人之明,知遇之恩,以太守之尊親自來拜,種種都足以讓自己為之效力了。
想到此處,陳宮跪倒在地,口稱主公。
“陳宮今日得遇明主,更是知己,喜不自勝。
主公在上,請受陳宮一拜!”
王匡見狀,連忙上前扶起,雙手顫抖,欣喜異常。
他叫我主公啊。
他叫我主公啊!
“王匡得公台,如魚得水啊!”
陳宮也是性情中人,見王匡如此看重他,心中暗下決定要為王匡盡心效命。
隨後陳宮立刻收拾行李,帶上一眾家眷,趕往河內。
…………
再說那曹操到了陳留之後,幾經打聽終得知父親曹嵩住處。
向父親說明此件事,並把自己欲散盡家財,招募兵馬,聚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想法告訴曹嵩。
曹嵩聞言,沉思良久。
“阿瞞,你所說之事大有可為,這是我曹家的機會。
不過,先前為父在朝中買官,自司隸校尉、大司農再到太尉之高位,花費數億錢,家中資財恐怕不足以成事,招募不了多少可用兵馬,這是一大難題。”
曹操聞言,才想起來,自己的父親當太尉時就花了家中兩億錢,家中恐怕不剩多少金錢了。
招募三五百兵馬又有何用呢?
“唉……”
“我兒不必歎氣,你剛來陳留,不知此間人事。
此間有一孝廉名為衛茲,其人疏財仗義,其家有巨富之財。
我兒若能得此人相助,大事成矣。”
曹操聞言大喜,道:“明日我就去拜訪此人。”
“嗬嗬,不必。我曹氏雖然心來陳留,倒是還有幾分薄麵。
你隻需明日在家中擺下酒宴,我自然會把這個衛茲給你請來。”
曹嵩不愧是當過三公的人物,雖然就當了兩個月,但是智謀、氣勢皆是不俗。
次日,衛茲果真前來赴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曹操開口說道:“子許兄,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跋扈,欺君害民,天下人都想殺了他。
操欲匡扶漢室,重振社稷,欲散盡家財,招募兵勇,隻可惜財力不足。
我聽聞世人皆言子許兄乃忠義之士,故設宴請子許兄前來,以求一臂之力!”
衛茲聞言,沉默一息道:
“我早就有此想法了,隻是沒有遇見能帶頭起事的英雄豪傑。
既孟德有此壯誌,為兄願以家資傾囊相助。”
曹操聞言大喜。
得到資助後,曹操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發矯詔。
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並快馬馳報各州郡。
第二件事就是招兵買馬。
以衛茲誌家財招募義兵,豎起一麵白旗,上書“忠義”二字,作為募兵標誌。
數日之後,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期間,有名將來投效。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來投曹操。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也來投曹操。
另有兩個本家兄弟來投。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人,乃漢之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
夏侯惇自幼習槍練棒;十四歲時跟隨師父學武,有人辱罵其師,夏侯惇怒而殺之,隻好逃走,遊行各地;
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
聞知曹操起兵,兩人各引壯士千餘人來投。
此二人本來就是曹操的弟兄:
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給當時的宦官曹騰改姓曹,因此是他們同族,皆姓夏侯。
又過了幾日,曹氏這邊的兄弟又來投。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縣人。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縣人。
二人皆弓馬熟嫻,武藝精通,又帶了千餘兵馬前來相助。
一時間曹操聲威大盛。
衛茲也是給力,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
聽說曹操要起兵鏟除董卓,無論世家大族還是平頭老百姓都來給曹操送上錢糧。
曹操見此情形,心中頗為激動,整合兵馬五千餘人,每日操練,以待時機。
再看天下諸侯。
矯詔傳遍各地,諸侯皆知這是矯詔,但是都遵從詔令厲兵秣馬,各有所謀。
先不說河內的王匡如何。
同樣是泰山人,鮑信歸鄉振臂一唿得兵馬兩萬,騎兵七百餘人,麾下還有鮑信之弟鮑忠、於禁等將。
雖然兵士素質參差不齊,但是聲勢浩大,氣勢十足。
袁術,字公路,袁世嫡子。
董卓入京後,袁術懼禍逃亡南陽,值長沙太守孫堅殺死南陽太守張諮,引兵投靠袁術。
南陽天下大郡也,民近百萬,富庶之地。
袁術招募兵馬數萬,麾下戰將雲集,勢力強大。
冀州的韓馥、兗州的劉岱、豫州的孔伷、徐州的陶謙備糧的備糧,整軍的整軍。
還有殺了丁原之後的張揚,也在袁氏的扶持下當上了上黨太守,與王匡為鄰,實力不俗不可小覷。
…………
王匡得到謀臣陳宮,一路快馬加鞭,渡過河水來到郡治懷縣。
當即任命陳宮為河內郡郡丞。
而原本的郡丞衛臨早就被王匡暗中下令送其迴河東去了,至於此人還能不能迴來,就要看衛氏的誠意了。
把河內政事交給陳宮、鄒正、魯肅、韓浩四人來做,再有老大人蔡邕把關,河內的各項政令有序下達執行,屯田、招收流民、鼓勵商貿燈政策已經初見成效。
王匡把自己的三叔父王淼自泰山請來,成立河內商會,專做販賣牲畜、皮毛、糧食等生意,暗中采購皮甲、鐵甲。
如今王匡麾下諸位司馬皆能已經能身著鐵甲。
另有一支五百人的甲士,全員穿戴皮甲,算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其不俗,歸屬高順麾下陷陣營。
如今王匡糧草充足,兵馬雄壯,足以亮劍沙場。
夜中,王匡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大事。
文臣中陳宮、鄒正、魯肅、蔡邕皆在,武將裏有張遼、高順、王蓋、曹性、方悅、張琥。
本來徐晃也該有一處位置,可是這小子打敗方悅後心高氣傲,更是挑戰張遼,兩人鬥戰一百迴合不分勝負,三百迴合後徐晃險勝一招。
這更是讓徐晃傲的沒邊,甚至有幾分恃才傲物,攜“功”自重的意思。
雖然他還沒有立下功勞。
於是王匡下令典韋去給他一點教訓。
典韋見這小子是個刺頭,不知天高地厚,獰笑著把他打得懷疑人生,好好的一張臉被揍的青一塊紫一塊,腫若豬頭。
徐晃這種身負大力,又有技巧的猛將本來難尋對手,可惜遇到了最是擅長力量的典韋,五十合被擊敗順帶挨了一頓暴打。
老老實實的閉門思過(養傷)去了。
“如今我河內兵強馬壯,政治清明,絕對算得上一方不弱的諸侯勢力。
但是要想在天下人前打出耀眼的功績,還差許多。
所以我認為,如今天下仍然不是我等的主場,仍要延續前策:
聯袁氏,廣積糧,練精兵,待天時。
如此,則大業可成,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言,皆低頭思索。
“主公,此策大智。
如今天下雖亂,但是形式還不明朗。此策乃萬全之策也。”陳宮第一個發聲道。
眾人皆是抬頭看向陳宮,這個剛剛被帶來就委以重任的人物。
他說什麽?主公?這陳宮已經認太守衛主了嗎?
眾人心思跳躍,不在思考看什麽討賊之策,隻想著自己要不要跟著陳宮一同拜主?
王匡其人,雖然未見天人之資,但確實有明主之相。
見眾人都不說話,王匡看向武將之首:“文遠,你以為如何?”
“張遼不懂這些,但願為主公驅策!”張遼轟然起身,鎧甲鏗鏘,單膝跪倒。
“末將願為主公驅策!”
陳宮雖然心中還有些顧忌,但是還是上前把王匡扶起來。
“願為太守效綿薄之力。”
聽到陳宮答應下來,王匡大喜:
“公台,不瞞你說,我自上任以來一月有餘,郡中郡丞一位早就為先生而留。
隻是如今才得見,遺憾不已啊。”
聽聞王匡這般說,陳宮心中感動不已。
一是感動於王匡以郡丞之職虛位以待。
二是王匡沒有事先以郡丞之位相誘,而以真誠相待。
識人之明,知遇之恩,以太守之尊親自來拜,種種都足以讓自己為之效力了。
想到此處,陳宮跪倒在地,口稱主公。
“陳宮今日得遇明主,更是知己,喜不自勝。
主公在上,請受陳宮一拜!”
王匡見狀,連忙上前扶起,雙手顫抖,欣喜異常。
他叫我主公啊。
他叫我主公啊!
“王匡得公台,如魚得水啊!”
陳宮也是性情中人,見王匡如此看重他,心中暗下決定要為王匡盡心效命。
隨後陳宮立刻收拾行李,帶上一眾家眷,趕往河內。
…………
再說那曹操到了陳留之後,幾經打聽終得知父親曹嵩住處。
向父親說明此件事,並把自己欲散盡家財,招募兵馬,聚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想法告訴曹嵩。
曹嵩聞言,沉思良久。
“阿瞞,你所說之事大有可為,這是我曹家的機會。
不過,先前為父在朝中買官,自司隸校尉、大司農再到太尉之高位,花費數億錢,家中資財恐怕不足以成事,招募不了多少可用兵馬,這是一大難題。”
曹操聞言,才想起來,自己的父親當太尉時就花了家中兩億錢,家中恐怕不剩多少金錢了。
招募三五百兵馬又有何用呢?
“唉……”
“我兒不必歎氣,你剛來陳留,不知此間人事。
此間有一孝廉名為衛茲,其人疏財仗義,其家有巨富之財。
我兒若能得此人相助,大事成矣。”
曹操聞言大喜,道:“明日我就去拜訪此人。”
“嗬嗬,不必。我曹氏雖然心來陳留,倒是還有幾分薄麵。
你隻需明日在家中擺下酒宴,我自然會把這個衛茲給你請來。”
曹嵩不愧是當過三公的人物,雖然就當了兩個月,但是智謀、氣勢皆是不俗。
次日,衛茲果真前來赴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曹操開口說道:“子許兄,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跋扈,欺君害民,天下人都想殺了他。
操欲匡扶漢室,重振社稷,欲散盡家財,招募兵勇,隻可惜財力不足。
我聽聞世人皆言子許兄乃忠義之士,故設宴請子許兄前來,以求一臂之力!”
衛茲聞言,沉默一息道:
“我早就有此想法了,隻是沒有遇見能帶頭起事的英雄豪傑。
既孟德有此壯誌,為兄願以家資傾囊相助。”
曹操聞言大喜。
得到資助後,曹操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發矯詔。
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並快馬馳報各州郡。
第二件事就是招兵買馬。
以衛茲誌家財招募義兵,豎起一麵白旗,上書“忠義”二字,作為募兵標誌。
數日之後,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期間,有名將來投效。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來投曹操。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鹿人,也來投曹操。
另有兩個本家兄弟來投。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人,乃漢之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後。
夏侯惇自幼習槍練棒;十四歲時跟隨師父學武,有人辱罵其師,夏侯惇怒而殺之,隻好逃走,遊行各地;
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
聞知曹操起兵,兩人各引壯士千餘人來投。
此二人本來就是曹操的弟兄:
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給當時的宦官曹騰改姓曹,因此是他們同族,皆姓夏侯。
又過了幾日,曹氏這邊的兄弟又來投。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縣人。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縣人。
二人皆弓馬熟嫻,武藝精通,又帶了千餘兵馬前來相助。
一時間曹操聲威大盛。
衛茲也是給力,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
聽說曹操要起兵鏟除董卓,無論世家大族還是平頭老百姓都來給曹操送上錢糧。
曹操見此情形,心中頗為激動,整合兵馬五千餘人,每日操練,以待時機。
再看天下諸侯。
矯詔傳遍各地,諸侯皆知這是矯詔,但是都遵從詔令厲兵秣馬,各有所謀。
先不說河內的王匡如何。
同樣是泰山人,鮑信歸鄉振臂一唿得兵馬兩萬,騎兵七百餘人,麾下還有鮑信之弟鮑忠、於禁等將。
雖然兵士素質參差不齊,但是聲勢浩大,氣勢十足。
袁術,字公路,袁世嫡子。
董卓入京後,袁術懼禍逃亡南陽,值長沙太守孫堅殺死南陽太守張諮,引兵投靠袁術。
南陽天下大郡也,民近百萬,富庶之地。
袁術招募兵馬數萬,麾下戰將雲集,勢力強大。
冀州的韓馥、兗州的劉岱、豫州的孔伷、徐州的陶謙備糧的備糧,整軍的整軍。
還有殺了丁原之後的張揚,也在袁氏的扶持下當上了上黨太守,與王匡為鄰,實力不俗不可小覷。
…………
王匡得到謀臣陳宮,一路快馬加鞭,渡過河水來到郡治懷縣。
當即任命陳宮為河內郡郡丞。
而原本的郡丞衛臨早就被王匡暗中下令送其迴河東去了,至於此人還能不能迴來,就要看衛氏的誠意了。
把河內政事交給陳宮、鄒正、魯肅、韓浩四人來做,再有老大人蔡邕把關,河內的各項政令有序下達執行,屯田、招收流民、鼓勵商貿燈政策已經初見成效。
王匡把自己的三叔父王淼自泰山請來,成立河內商會,專做販賣牲畜、皮毛、糧食等生意,暗中采購皮甲、鐵甲。
如今王匡麾下諸位司馬皆能已經能身著鐵甲。
另有一支五百人的甲士,全員穿戴皮甲,算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其不俗,歸屬高順麾下陷陣營。
如今王匡糧草充足,兵馬雄壯,足以亮劍沙場。
夜中,王匡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大事。
文臣中陳宮、鄒正、魯肅、蔡邕皆在,武將裏有張遼、高順、王蓋、曹性、方悅、張琥。
本來徐晃也該有一處位置,可是這小子打敗方悅後心高氣傲,更是挑戰張遼,兩人鬥戰一百迴合不分勝負,三百迴合後徐晃險勝一招。
這更是讓徐晃傲的沒邊,甚至有幾分恃才傲物,攜“功”自重的意思。
雖然他還沒有立下功勞。
於是王匡下令典韋去給他一點教訓。
典韋見這小子是個刺頭,不知天高地厚,獰笑著把他打得懷疑人生,好好的一張臉被揍的青一塊紫一塊,腫若豬頭。
徐晃這種身負大力,又有技巧的猛將本來難尋對手,可惜遇到了最是擅長力量的典韋,五十合被擊敗順帶挨了一頓暴打。
老老實實的閉門思過(養傷)去了。
“如今我河內兵強馬壯,政治清明,絕對算得上一方不弱的諸侯勢力。
但是要想在天下人前打出耀眼的功績,還差許多。
所以我認為,如今天下仍然不是我等的主場,仍要延續前策:
聯袁氏,廣積糧,練精兵,待天時。
如此,則大業可成,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言,皆低頭思索。
“主公,此策大智。
如今天下雖亂,但是形式還不明朗。此策乃萬全之策也。”陳宮第一個發聲道。
眾人皆是抬頭看向陳宮,這個剛剛被帶來就委以重任的人物。
他說什麽?主公?這陳宮已經認太守衛主了嗎?
眾人心思跳躍,不在思考看什麽討賊之策,隻想著自己要不要跟著陳宮一同拜主?
王匡其人,雖然未見天人之資,但確實有明主之相。
見眾人都不說話,王匡看向武將之首:“文遠,你以為如何?”
“張遼不懂這些,但願為主公驅策!”張遼轟然起身,鎧甲鏗鏘,單膝跪倒。
“末將願為主公驅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