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王匡就召集士兵,連同別駕王彧一起踏上了東進之路。
路上,王匡邀請於禁與自己並乘。
早上出發時,於禁已經向王匡辭別,說明要去尋找鮑信。
王匡感知其忠義,沒有阻攔,隻是感歎大將就在身邊,卻未能用之,有些可惜。
“文則,我知你有大才,行軍作戰皆不在話下。
說句心裏話,不能得文則,我心中甚是遺憾。”王匡看著身側的於禁,真誠道。
“於禁多謝王太守厚愛。
隻是於禁尚為鮑校尉麾下一卒,不敢相棄,還請王太守諒解。”
於禁也有些感動,這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有一個“知我”的人是一種幸運。
“我亦知文則忠義,隻願你我先同行,若是有鮑校尉的消息再去相投不遲。”王匡邀請道。
“多謝太守理解,如此於禁先行跟隨太守。”於禁猶豫了一下,答應下來。
“如此甚好!”王匡大喜。
一行人來到華縣地界時,卻遭遇一票人馬攔路。
為首三匹高頭大馬,甚至不凡。
身後刀槍林立,旌旗招展,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人,目測這方人馬不下三千人。
典韋,於禁,王蓋和王彧等人圍聚在王匡身旁,皆是目露凝重之色。
這明顯不是尋常的山賊流寇,見其身上穿著,手中武器,還有身後旌旗,便是經過精心訓練的精銳。
隻是不知來路,所求為何?
“不知何方英雄駕到,所為何事?”王匡大馬前行,朗聲道。
“哼,我等乃是泰山六霸主,你等欲從此過,當留下資財買命!”
“否則,休怪刀劍無情!”
為首三騎也縱馬出列,叫嚷起來。
聽著對麵的喊聲,王匡心中湧上幾分熟悉之感,好似曾經在哪裏聽過。
“在下王匡,我聽聞閣下言語頗為耳熟,敢問可是王某故人?”王匡猶豫一番,還是大聲問道。
對麵三騎聞言,也是一陣騷亂,隻見一騎飛馬上前,大喊道:“可是泰山及時雨王公節?”
“不敢當,正是王匡。”王匡心想,這估計是遇到以前相助過的熟人了。
三人一聽,連忙驅馬上前,引得典韋,王蓋一陣緊張連忙上前。
卻見三人跳下馬來就地拜倒磕頭,口稱恩公。
“恩公在上,請受孫觀、尹禮、吳敦一拜。”
“不知是恩公駕臨,多有冒犯,還請恩公恕罪。”
“恩公……”
典韋跳下馬來,護在王匡身前,已經承擔起首席護衛的職責。
聽到三人報出姓名,王匡頓時想了起來:
當初孫觀一行人走投無路,王匡接濟他們兄弟一百金,還共同吃住了數天,後來聽說他們是南下徐州做生意去了,沒想到是這攔路截道的黑活。
當時對這幾人印象還算不錯,但是他們現在都做了匪了,恐怕事有多變。
“仲台,你兄弟幾人當初不是說去徐州做生意了嗎?怎麽到此地做了這攔道搶劫的勾當?”王匡見典韋護衛在側,就有了幾分底氣,問道。
“不敢欺瞞恩公。當初去徐州想做些買賣,錢沒賺到,反而虧了不少。
後來遇到黃巾四起,我們兄弟幾個還有臧霸大哥就拉起一支隊伍,跟著徐州刺史陶謙征討黃巾,立下不少功勞,我還被封為騎都尉,好壞算個官。
可惜那陶謙忌憚我等兄弟實力,竟不再提供糧草,還好卸去我等職位,我等一怒之下,占據了開陽縣,就自成了一方勢力。
隻是城中供給不夠,偶爾出來劫富濟貧,緩解一下城中急需。
此次遇到恩公,實在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恩公,前方就是華縣城,暫時算是我等的地盤,還請恩公先入城休整,算是我等給恩公賠罪。”
說話的叫做孫觀,也是幾人中算是最有才華能力的一個。
“是啊,是啊,恩公。”
“還請恩公入城,我等必定好酒好菜招待。”
尹禮、吳敦也跟著說道。
“三位請起來說話。不想能在此地遇到你們兄弟幾個,也是緣分。
對了,仲台,你兄長如今何在?”王匡聞言,心中漸漸有了計較,連忙上前將三人扶起來。
“啟稟恩公,我兄長如今在開陽城,和臧帥、昌豨同守開陽。”
“原來如此。你口中的臧帥可是臧霸臧宣高?”王匡問道。
“正是,恩公也曾聽過臧帥的名字?”尹禮好奇道。
“不錯,我曾聽聞他忠孝仁義,且勇猛非常。”王匡笑道。
“正是如此,臧帥德行雖然不比恩公,但是其忠孝在我們泰山郡卻是出了名的。
恩公,我們一起去開陽,我接招你們兩位英雄認識。”孫觀大喜道。
王匡麵露猶豫之色,他知道臧霸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才不在眼前的孫觀之下,隻是他打定主意早日從琅琊返迴,早日上任河內。
畢竟,隻有在河內,他這個太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見王匡麵露猶豫,孫觀三人有些焦急,連忙道:“恩公所憂何事?難道是憂慮我們幾個做恩將仇報的事嗎?”
王匡聞言,知道幾人誤會了,連忙道:“非也非也,幾位兄弟有所不知。
我不久前被朝廷任命為河內太守,正催我即刻赴任。
隻是家中老父命我迴琅琊祭祖,我不得不遵從。原打算在琅琊祭祖後即刻出發河內赴任,就是為了不耽誤時間,故此有些憂慮。”
孫觀三人聞言,不由得感歎,王匡已經做到一郡太守之尊了。
“恭喜恩公,恩公上任太守之位實乃名至實歸。”
“恭喜恩公。”
王匡見三人真心道喜,便開口問道:“我觀你三人皆是人傑,又與我有一段淵緣,如今我上任河內太守,手下正缺精兵良將,你們兄弟可願意助我?
放心,隻要你們助我必然不缺建功立業之機遇,封侯拜將猶未可知。”
三人聞言,相互對視一眼,道:“故所願,不敢請爾。”
隨後孫觀接著道:“恩公,我等自是願意跟隨你建功立業,隻是我兄長那邊還不知道,請容許我前往開陽講明此事。
我兄自然是願意跟隨恩公,但是開陽還有臧帥和昌豨之意願,還要去打探一下。”
“仲台言之有理。
如此就請你兄弟三人去開陽一趟,說明此事。
我等先出發琅琊,等我們迴來時再於此地相見可好?”王匡點頭道。
“遵命。”孫觀等人拱手道。
“好,還請仲台代我向你兄孫康,還有臧霸問好。”王匡拍了拍孫觀的肩膀道。
“一定。”孫觀看著王匡,堅定地點頭道。
路上,王匡邀請於禁與自己並乘。
早上出發時,於禁已經向王匡辭別,說明要去尋找鮑信。
王匡感知其忠義,沒有阻攔,隻是感歎大將就在身邊,卻未能用之,有些可惜。
“文則,我知你有大才,行軍作戰皆不在話下。
說句心裏話,不能得文則,我心中甚是遺憾。”王匡看著身側的於禁,真誠道。
“於禁多謝王太守厚愛。
隻是於禁尚為鮑校尉麾下一卒,不敢相棄,還請王太守諒解。”
於禁也有些感動,這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有一個“知我”的人是一種幸運。
“我亦知文則忠義,隻願你我先同行,若是有鮑校尉的消息再去相投不遲。”王匡邀請道。
“多謝太守理解,如此於禁先行跟隨太守。”於禁猶豫了一下,答應下來。
“如此甚好!”王匡大喜。
一行人來到華縣地界時,卻遭遇一票人馬攔路。
為首三匹高頭大馬,甚至不凡。
身後刀槍林立,旌旗招展,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人,目測這方人馬不下三千人。
典韋,於禁,王蓋和王彧等人圍聚在王匡身旁,皆是目露凝重之色。
這明顯不是尋常的山賊流寇,見其身上穿著,手中武器,還有身後旌旗,便是經過精心訓練的精銳。
隻是不知來路,所求為何?
“不知何方英雄駕到,所為何事?”王匡大馬前行,朗聲道。
“哼,我等乃是泰山六霸主,你等欲從此過,當留下資財買命!”
“否則,休怪刀劍無情!”
為首三騎也縱馬出列,叫嚷起來。
聽著對麵的喊聲,王匡心中湧上幾分熟悉之感,好似曾經在哪裏聽過。
“在下王匡,我聽聞閣下言語頗為耳熟,敢問可是王某故人?”王匡猶豫一番,還是大聲問道。
對麵三騎聞言,也是一陣騷亂,隻見一騎飛馬上前,大喊道:“可是泰山及時雨王公節?”
“不敢當,正是王匡。”王匡心想,這估計是遇到以前相助過的熟人了。
三人一聽,連忙驅馬上前,引得典韋,王蓋一陣緊張連忙上前。
卻見三人跳下馬來就地拜倒磕頭,口稱恩公。
“恩公在上,請受孫觀、尹禮、吳敦一拜。”
“不知是恩公駕臨,多有冒犯,還請恩公恕罪。”
“恩公……”
典韋跳下馬來,護在王匡身前,已經承擔起首席護衛的職責。
聽到三人報出姓名,王匡頓時想了起來:
當初孫觀一行人走投無路,王匡接濟他們兄弟一百金,還共同吃住了數天,後來聽說他們是南下徐州做生意去了,沒想到是這攔路截道的黑活。
當時對這幾人印象還算不錯,但是他們現在都做了匪了,恐怕事有多變。
“仲台,你兄弟幾人當初不是說去徐州做生意了嗎?怎麽到此地做了這攔道搶劫的勾當?”王匡見典韋護衛在側,就有了幾分底氣,問道。
“不敢欺瞞恩公。當初去徐州想做些買賣,錢沒賺到,反而虧了不少。
後來遇到黃巾四起,我們兄弟幾個還有臧霸大哥就拉起一支隊伍,跟著徐州刺史陶謙征討黃巾,立下不少功勞,我還被封為騎都尉,好壞算個官。
可惜那陶謙忌憚我等兄弟實力,竟不再提供糧草,還好卸去我等職位,我等一怒之下,占據了開陽縣,就自成了一方勢力。
隻是城中供給不夠,偶爾出來劫富濟貧,緩解一下城中急需。
此次遇到恩公,實在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恩公,前方就是華縣城,暫時算是我等的地盤,還請恩公先入城休整,算是我等給恩公賠罪。”
說話的叫做孫觀,也是幾人中算是最有才華能力的一個。
“是啊,是啊,恩公。”
“還請恩公入城,我等必定好酒好菜招待。”
尹禮、吳敦也跟著說道。
“三位請起來說話。不想能在此地遇到你們兄弟幾個,也是緣分。
對了,仲台,你兄長如今何在?”王匡聞言,心中漸漸有了計較,連忙上前將三人扶起來。
“啟稟恩公,我兄長如今在開陽城,和臧帥、昌豨同守開陽。”
“原來如此。你口中的臧帥可是臧霸臧宣高?”王匡問道。
“正是,恩公也曾聽過臧帥的名字?”尹禮好奇道。
“不錯,我曾聽聞他忠孝仁義,且勇猛非常。”王匡笑道。
“正是如此,臧帥德行雖然不比恩公,但是其忠孝在我們泰山郡卻是出了名的。
恩公,我們一起去開陽,我接招你們兩位英雄認識。”孫觀大喜道。
王匡麵露猶豫之色,他知道臧霸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才不在眼前的孫觀之下,隻是他打定主意早日從琅琊返迴,早日上任河內。
畢竟,隻有在河內,他這個太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見王匡麵露猶豫,孫觀三人有些焦急,連忙道:“恩公所憂何事?難道是憂慮我們幾個做恩將仇報的事嗎?”
王匡聞言,知道幾人誤會了,連忙道:“非也非也,幾位兄弟有所不知。
我不久前被朝廷任命為河內太守,正催我即刻赴任。
隻是家中老父命我迴琅琊祭祖,我不得不遵從。原打算在琅琊祭祖後即刻出發河內赴任,就是為了不耽誤時間,故此有些憂慮。”
孫觀三人聞言,不由得感歎,王匡已經做到一郡太守之尊了。
“恭喜恩公,恩公上任太守之位實乃名至實歸。”
“恭喜恩公。”
王匡見三人真心道喜,便開口問道:“我觀你三人皆是人傑,又與我有一段淵緣,如今我上任河內太守,手下正缺精兵良將,你們兄弟可願意助我?
放心,隻要你們助我必然不缺建功立業之機遇,封侯拜將猶未可知。”
三人聞言,相互對視一眼,道:“故所願,不敢請爾。”
隨後孫觀接著道:“恩公,我等自是願意跟隨你建功立業,隻是我兄長那邊還不知道,請容許我前往開陽講明此事。
我兄自然是願意跟隨恩公,但是開陽還有臧帥和昌豨之意願,還要去打探一下。”
“仲台言之有理。
如此就請你兄弟三人去開陽一趟,說明此事。
我等先出發琅琊,等我們迴來時再於此地相見可好?”王匡點頭道。
“遵命。”孫觀等人拱手道。
“好,還請仲台代我向你兄孫康,還有臧霸問好。”王匡拍了拍孫觀的肩膀道。
“一定。”孫觀看著王匡,堅定地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