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孫觀等人,王匡一行又趕了一天的路,來到了琅琊國臨沂縣。


    如今的琅琊王名為劉容,勢力微弱,僅有自足之財,隻比一些豪門強些。


    乃至於被臧霸等人占了國之治所也無能無力,隻得送上糧草金銀委曲求全。


    王匡也沒有耽誤時間去拜訪這個琅琊王,直奔臨沂而去。


    臨沂城外,王氏早已得到消息,早早等候在城外。


    隻不過,琅琊王氏不像太原王氏那般全族盡數來迎,隻有兩位族老還有數十位族中青年才俊。


    不過王匡沒有怨言,大丈夫能屈能伸,這點頂大點兒事兒根本不往心裏去。


    恭敬下馬拜見:“王匡拜見族老。”


    “好,久聞公節之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為首的老者將王匡扶起來。


    “多謝族老。”王匡起身道謝。


    “家主正在家中主持宴會,正在等候我等,我等還是直接去府上吧。”


    ”是。“


    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臨沂城,城門守衛恭敬行禮,絲毫不見是官府爪牙的樣子。


    後來王匡才知道,琅玡王氏為避“三互法”,培養了一批門生,這臨沂縣上下自縣令到縣尉全是王氏的人。


    可以說是,這臨沂縣就是琅琊王氏的“自留地”,此地真正的霸主。


    王氏的車馬行在臨沂的街道上,無人敢攔阻,分列兩側麵露尊敬之色。


    王匡真正認識到了琅琊王氏在此地的勢力。


    可怕,可敬。


    王氏府門倒是十分樸素,高門之輝煌奢華。


    一群人簇擁著王匡來到家主書房,家主王鶴正手持書卷沉醉在經典之中。


    見王匡到來,王鶴放下手中竹簡,抬頭打量著王匡。


    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認同之色。


    “王匡拜見家主。”王匡躬身拱手拜見。


    王鶴揮揮手,示意其他人出去,獨留下王匡一人,隨意道:“自己找個座。”


    “是。”王匡在王鶴身側坐下。


    王鶴自顧自地倒了一杯茶,獨品起來。


    王匡見狀,拿過茶壺給自己也倒了一杯,品嚐起來。


    一時間,沉默的氣氛彌漫開來。


    兩個人各想各的。


    或者兩個人什麽都沒想。


    “我聽說太原那邊這次出力不多,那邊顧忌太多,虧不起。


    我們琅琊王氏前幾輩子攢了不少基業,能拚的起。


    五年前,又一個老道人路過琅琊,聽縣人傳說非常神異。我請他來府上做客,好吃好想招待了三天,他走的時候留下一句話說,匡者為君,王氏大興。


    當時族中高層知道此事,激動興奮。


    王氏要大興了,但是要讓“匡”當上君主。


    匡是什麽?


    當時,我們不解其意,做了很多猜測。


    後來,我們又找到了他,問他此事,他沒有名言,隻聽他唱道:


    洛陽涅盤生,並州龍騰起。


    山東及時雨,泰山小孟嚐。


    當時洛陽城中剛好有幾位王氏族人在,泰山一脈的王氏族人隻有你和你妹妹王翡。”


    王鶴頓了頓,接著道,“恰好,你名為王匡,當時我們猜測老道人所說之人就是你,那個涅盤而生,真龍騰飛的人必定是你。


    於是暗中給你宣傳了’山東及時雨,泰山小孟嚐‘的讖語,以壯大你的聲望。”


    王匡聞言,背後生出一身冷汗。


    自己自洛陽醒來後,確實算得上是“涅盤重生”了。


    自己一直小心翼翼,盡量不幹擾曆史原本的運行軌跡,生怕改變曆史導致失去了先機。


    沒想到,五年前就有人料到自己會來到漢末。


    是神仙嗎?


    這太不可思議了。


    可是自己都來到漢末了,還有什麽不可能呢?


    “家主,敢問哪位老道長還能再見上一麵?王匡心中有很多不解之處。”王匡急忙道。


    王鶴歎了口氣,道:“如若老道人所說為真,其必定是仙人也。


    五年前就離開琅琊,雲遊四海去了。


    我也曾派人去打探尋找他的消息,隻是一直沒有半點線索,以至於今天也不曾有消息。”


    “但是他說的話,被我們牢記在心。經過高層商議,決定試試扶持你去做“君”,試試那讖言靈不靈。”


    說完,兩人都沉默不語。


    不多時,門外傳來家仆的聲音。


    “老爺,宴會廳來報,說是一切準備妥當,等老爺前去就可開宴。”


    “知道了。”王鶴應道。


    “先用膳吧,稍後我再告訴你更多事情。”


    “是。”王匡起身稱是。


    王匡坐在左手首位,身邊是王蓋,典韋,還有於禁。


    王匡對麵也就是右手首位是兗州別駕,王彧。


    宴席非常豐盛,但是對於習慣了各種高檔飯店的王匡來說,隻能說可以下咽。


    不過對於坐在下手的典韋來說,就是一場饕餮盛宴,狂吃不怠。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天氣炎熱,舞姬跳得滿身香汗,被允許下去歇息。


    這時,有一人上前來道:“


    聽聞最近流傳一首詩,名字叫《贈丁原》:


    軍歌應唱大刀環,


    誓滅胡奴出玉關。


    隻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屍還。


    這首詩可真是閣下所做?”


    “不知先生是何人?王匡打量著眼前人,疑惑道。


    “在下王朗,字景興。”那人抖了抖衣袖,自稱是王朗。


    王朗?王匡心中響起一個人來,那個人被諸葛亮活活罵死,吐血身亡,不知可就是眼前這位。


    “在下王匡,字公節。”王匡迴道,“剛才那首詩確是我司機作送給丁建陽。


    隻可惜建陽兄被那賊子呂布刺殺身亡,可悲可歎。”


    “我等早知公節是天下第一等的忠義之人,確實佩服。


    不過我還是對這首短詩更感興趣,不知公節能否在作詩一首,讓我等拜讀品鑒一番?”王朗道。


    “這……”王匡心中嘀咕,怎麽上來就讓人作詩?活該後來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公節可有難處?”坐在首座的王鶴也出聲問道。


    “啟稟家主,王匡請上筆墨紙硯。”王匡心中已有目標,自信道。


    “好,來人,上筆墨紙硯。”王鶴道。


    不多時,一整套桌案、筆墨紙硯都擺放整齊。


    “請先生代筆。”王匡向著站在一旁的王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樂意之至。”王朗也很爽快,開始磨墨準備。


    王匡露出思索狀,慢慢踏出五步,轉身朗聲道:“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一詩既出,鴉雀無聲。


    正在手錄的王朗也愣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