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將軍府出來後,王匡一路迴奔自己的府邸。


    另有一件大事他著急去做。


    範夫人還在等著他。


    “夫人,快隨我去書房。”


    剛剛在涼亭裏納涼的範夫人聽聞此言,想起不久前共浴時的感覺,不由得臉色一紅,收拾裙擺跟了上去。


    書房中,王匡已經收拾好筆墨紙硯,正在埋頭磨墨。


    “夫君,你這是?”範夫人一臉疑惑好奇。


    “夫人,為夫知道你寫得一手好字,故想辛苦你代筆寫兩封書信。”


    範夫人聽完恍然明白,連忙走上前去,在案前挑了一支毛筆,將筆尖輕輕浸潤在剛剛研磨出來的墨汁中。


    王匡愣愣地看著,賞心悅目。


    “夫君……”範氏見王匡半晌沒有動靜,不由得看向王匡,卻見他呆呆地看著自己,不由得嬌嗔一笑,酥麻入骨。


    “哈哈哈,夫人美若天仙下凡,我一時之間竟然被迷住了。”王匡哈哈一笑。


    隨後正色道:“這兩封信,一封寫給盧植,一封寫給鄭泰。


    我說你寫,辛苦夫人了。”


    “好。”範夫人也不多問,微微頷首示意知道了。


    不多時,兩封書信寫好,王匡手舉著寫給鄭泰的信掃了一遍,把墨跡吹幹,確定沒有不當之處,將這兩封信分別裝好。


    隨後看向正在活動手腕的範氏,一把將之抱入懷中一番疼惜,說些蜜語情話。


    “夫人,不久後洛陽就不太平了,明日,我帶你離開洛陽。”


    “我都聽你的。”範氏伏在王匡胸膛上,乖巧道。


    她親筆寫了這兩封信,也知道一些事情了。


    很快,這兩封信被王匡安排信得過的仆人送了出去,也接到了迴信。


    王匡向盧植、鄭泰講明了引丁原為製的事,並說明以後若是洛陽不安全,可以去泰山避禍。


    兩人在迴信中說“何進非可奉之明主”,勸王匡早些離開,最後表示日後若洛陽無事。會來拜訪王匡。


    王匡接到兩人迴信,心中踏實一些。


    以後天下必亂,爭奪天下不僅要靠武將,還要依靠文臣理事,隻是現在漢帝國還未徹底崩潰,不是招攬文臣武將的好時機。


    這一封書信,就是日後招攬二人的引路之寶。


    天色漸暗,王匡帶著一名仆人拎上禮物,出了府門向東行去。


    這是王匡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拜見遠房叔父王允,前豫州刺史,現任從事中郎。


    “公節,聽聞大將軍要治罪閹宦,盡誅十常侍?還要引西涼董卓來京?”王允和王匡在一間隱秘的偏室對坐,聊起何進要誅殺十常侍的事情。


    “確有此事。”


    “這件事本來無需引外兵入京,羽林衛即可成事。隻是大將軍顧忌何太後的態度,不敢動手。袁紹給大將軍提出這條計策,以此震懾太後,以此誅殺十常侍。”王匡給王允倒了杯梅子湯茶,緩緩說來。


    “奈何大將軍為人如此,我等也不好再勸,隻希望董卓這頭餓狼不把洛陽吃個精光啊。”王允被十常侍迫害不輕,一個月前才迴到洛陽,被何進拜為從事中郎。


    他知道何進的性格,招攬大量軍臣謀士,卻不能盡信,禮賢下士卻不聽計策,隻是拉攏朝臣,一心對抗宦官。


    不過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東漢後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拉攏盟友,打壓異己。


    童謠說“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打壓,阿諛奉承之臣卻能升官封侯。


    朝政混亂,政治黑暗,再加上漢末天災四起,蝗災、瘟疫、幹旱,洪澇……百姓民不聊生。


    張角帶著太平道,領著黃巾軍,反了。


    朝中以大將軍為首的外戚和以張讓為首的宦官依舊鬥個不停,怠誤政令,殘害忠良。


    “我已經說服大將軍,引並州刺史丁原為臂助,牽製董卓,希望可以護佑洛陽平安。”王匡昂首將杯中消暑梅子湯飲盡,迴味一番,道。


    “你有什麽籌劃。”王允也將杯中梅子湯飲盡,他聽出來了,王匡有事求他。


    王允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什麽看不透。


    王匡忽然坐直,莊重地向王允一拜而下,道:“我斷定不久後,天下必亂,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不可胡言!大漢四百年,怎麽會……”王允震驚地看著王匡,“不可說與他人!”


    “叔父,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本為一家,雖然遠遠比不上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但是也算得上有些勢力。這未必不是我們王氏的一次機會!


    成,則貴不可言;敗不過在等五百年。”


    王匡激動地看著王允,隻是他在王允那雙深不見底的眼中看不見一絲希望。


    “侄兒請求叔父助我。”王匡再次拜倒,語氣誠懇。


    “哼!亂臣賊子,我太原王氏世代忠良,怎能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我稍後書信一封,你去先祖祠堂跪下認罪,以後也不得胡言。”王允厲聲嗬斥。


    “謝叔父!”


    “你且先迴去,明日我遣人送你一封書信,你幫我打給你族弟王蓋,老夫數年不曾見他,甚是想念。”王允擺擺手,看著恭敬跪坐的王匡,語氣溫和了些。


    “叔父,匡告辭。”王匡起身拱手行禮一拜退去。


    離開王府,王匡一身冷汗,同時也僥幸起來,他真的怕這些古代的士人一根筋沒搭對,潑天的富貴不要,非要成全忠臣義士之名。


    好在,如今算是得到了太原王氏的暗中支持,在算上琅琊王氏和自家在泰山郡的影響力,說隨時拉起一支萬人的隊伍不成問題了。


    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大將軍府 ,建義校尉,張遼。


    這就是自己目前所有能夠利用的勢力。


    頂多到明年,自己按照曆史記載會上任河內郡太守,手下文有韓浩,武有河內槍王方悅。


    到時候就能一展宏圖了。


    美滋滋地盤算著,王匡迴到家中。


    召開管家老徐,安排好府上上下瑣事。


    “老徐,挑上幾個機靈的仆人,喂好馬兒,備好馬車,明天一早,跟我去河內郡一趟。”王匡叮囑道。


    “是。”老徐恭聲稱是退去。


    王匡手指敲打著案邊,起身在書房裏挑起字畫。


    最終選定一幅前年自蔡邕那裏得來的書法,小心卷起,打算作為送給丁原的見麵禮。


    隨後,召來範氏,沐浴更衣,再次抱著豐腴的範夫人美美睡去,為次日的遠行養精蓄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