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兩個仆人早早喂好馬兒,套好馬車,在府門前等待王匡夫婦。
王匡晚上睡得很好,神清氣爽。
在範氏的服侍下洗漱完,兩人一同乘上馬車,往洛陽城外而去。
城門校尉是王匡的熟人,吳利吳伯恩。
“公節兄,往何處去啊?”吳利一臉笑意走上前來。
“伯恩兄,今日怎麽親自當值啊?”王匡也是拉著範氏下了馬車。
“這是我夫人,範氏。夫人來見過伯恩兄。”
“噢!吳利見過嫂夫人。”吳利連忙拱手行禮。
“範氏見過叔叔。”範氏端莊大氣躬身行禮。
“我和伯恩兄還有話說,夫人先進馬車歇息。”
“嗯。”範氏乖巧地點了點頭,轉身上了馬車。
“此番奉大將軍之名,去一趟河內郡。”王匡笑著對吳利說道。
說話間從懷中掏出通關名刺交給吳利。
“唉,公節,不瞞你說,這幾日這洛陽的人是越來越多,我不來不行咯。”
吳利將通關名刺交還給王匡,壓低聲音道:“我估計洛陽將有大事發生,公節在外行事需要小心才好。”
“多謝伯恩告知。”王匡拉著吳利的手臂,一番真誠的感謝,“洛陽即將大亂,伯恩自己也要小心。為兄先辦公事,待迴到洛陽,定找伯恩共品美酒,不醉不歸。”
“公節兄一路順風。”吳利抱拳道。
洛陽城外十裏涼亭,王匡與範氏一行人歇息片刻,從洛陽城裏出來一人,正是王允家仆,恭敬的將王允的引薦書和給王蓋的家書交付王匡。
管家老徐打賞了十錢,遣其迴去。
王匡拍了拍手中書信,樂而歌唱起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洛陽城中,王允跪坐堂中,手中茶杯轉動,耳邊琴聲婉轉悠揚。
“我兒,你覺得王匡其人如何?”王允放下手中杯盞,對著一旁彈琴的女子問道。
“王大人乃是父親之子侄,孩兒不敢擅自評論。”女子聽到王允問話,停下撫琴的玉手,端坐琴前,恭敬迴答,聲音溫婉軟甜。
“老夫知你天資聰穎,頗有識人之明,且說無妨。”王允撫須一笑。
“那孩兒就為父親說說王大人。”女子坐直身體,歪頭斟酌一番。
“我所知王匡,皆是聽於他人之口,此人文不精,武不熟,資質中上。
不過其出身琅玡王氏,雖遷居泰山但是家資豐厚,常常以金錢贈與落魄之士,散盡千金,不吝財物,這些事跡使他名聞天下。
雖然難比“八廚”卻差之不多。如今他展露誌向,孩兒認為其誌大,其能也必不弱,故猜測此人必然藏拙,其能必非世人眼前那般。
或許不久後,這位王大人就會再度名滿天下,以聚人傑。”
“哈哈哈!我兒不愧是宮中貂蟬,聰穎非常。老夫也覺如此,這王匡應是琅玡王氏這一代的少主之一。他們要發力了?
我太原王氏不能一直偏居一隅,不說袁楊兩家的四世三公,三世三公也是王氏的造化。”
………
司隸平陰縣,王匡一行在一處渡口登船。
“老徐,此處渡口何名啊?”王匡閑來無事,和管家閑聊起來。
“老爺,聽聞此處渡口名為小平津。”
“小平津?”王匡心神一震。
曆史上的王匡曾在此兵敗,史稱“王匡兵敗小平津”,麾下兵馬損失慘重,包括王匡從家鄉帶來的數千泰山子弟兵全軍覆沒。
王匡找了一處高地四處打量,如敵人從此渡河偷襲河內,確實很棘手。
這時,擺渡船慢慢靠岸,王匡乘船過江,便到了河內郡河陽縣。
王匡心中莫名躁動起來,河內郡太守很快就是他了,將以此為根基,踏出逐鹿天下的第一步。
次日,王匡一行終於來到丁原屯兵的懷縣,也是河內郡的郡治所在。
王匡送上拜帖,上門拜訪丁原,恰巧丁原去軍營巡視不在家中,隻好先行住下,等待丁原迴來。
傍晚時分,丁原自軍營歸來。
風塵仆仆的來到王匡暫住的小院。
“公節!公節!丁原來了!”王匡正在思考如何說服丁原,忽然聽見有些耳熟的高喊。
正是丁原。
“建陽兄,王匡在此!”王匡連忙起身迴應。
“哈哈,泰山一別,你我多時不見,想煞我也!走,今日你我不醉不歸!”丁原甚是熱情。
“好!不過你先隨我來,賤內範氏此番隨我來,引與兄長一見。”王匡許是受了丁原的情緒影響,也很高興。
“如此也好。”丁原本就是不拘小節之人。
王匡引兩人相見,隨後將大將軍的書信交與丁原,並說明洛陽的局勢。
“十常侍禍亂朝政,盤剝百姓,早就該殺,隻是靈帝寵愛張讓等人,使其愈發猖狂。
但是欲誅殺閹宦,本不需要召外兵進京,更何況是董卓那樣狼子野心的人物。
董卓進洛陽,洛陽必亂!
建陽兄,大將軍需要你,洛陽的百姓需要你,天下需要你啊!”
“哈哈,公節說得如此明白,為兄豈是不明事理之人?匡扶天下,維護漢室江山和百姓,本就是我等臣子的本分。大將軍隻需發一道詔令即可,何須公節親自渡河來河內一趟?”丁原邊看何進的書信邊聽王匡敘說,毫不猶豫地決定帶兵助大將軍牽製董卓。
“哈哈哈,我是打著大將軍公務的幌子渡河來見建陽兄來了,許久不見,建陽兄愈發雄姿英發,威武不凡。”王匡笑道。
“哈哈,我早知公節能言善辯,不與你多說,與我吃酒去!”
“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當晚,兩人在丁府喝了個酩酊大醉,抵足而眠,直到日上三竿,侍者才進來叫醒兩人。
原來,昨夜丁原說要帶王匡到軍營檢閱一番,看看他手下的並州狼騎和威武之師。
兩人服下熱湯,洗漱一番,一人一馬往雲台山大營趕去。
軍營中,張揚、呂布、郝萌、魏續、宋憲、侯成等一眾將領已經整軍完畢,待丁原檢閱。
而此次王匡的目標,高順就在其中,擔任並州狼騎的一個屯長。
當王匡看到並州狼騎的威武雄壯時,王匡心中隻迴蕩著一句話:
“如果這都是我的,那該有多好!”
兩個仆人早早喂好馬兒,套好馬車,在府門前等待王匡夫婦。
王匡晚上睡得很好,神清氣爽。
在範氏的服侍下洗漱完,兩人一同乘上馬車,往洛陽城外而去。
城門校尉是王匡的熟人,吳利吳伯恩。
“公節兄,往何處去啊?”吳利一臉笑意走上前來。
“伯恩兄,今日怎麽親自當值啊?”王匡也是拉著範氏下了馬車。
“這是我夫人,範氏。夫人來見過伯恩兄。”
“噢!吳利見過嫂夫人。”吳利連忙拱手行禮。
“範氏見過叔叔。”範氏端莊大氣躬身行禮。
“我和伯恩兄還有話說,夫人先進馬車歇息。”
“嗯。”範氏乖巧地點了點頭,轉身上了馬車。
“此番奉大將軍之名,去一趟河內郡。”王匡笑著對吳利說道。
說話間從懷中掏出通關名刺交給吳利。
“唉,公節,不瞞你說,這幾日這洛陽的人是越來越多,我不來不行咯。”
吳利將通關名刺交還給王匡,壓低聲音道:“我估計洛陽將有大事發生,公節在外行事需要小心才好。”
“多謝伯恩告知。”王匡拉著吳利的手臂,一番真誠的感謝,“洛陽即將大亂,伯恩自己也要小心。為兄先辦公事,待迴到洛陽,定找伯恩共品美酒,不醉不歸。”
“公節兄一路順風。”吳利抱拳道。
洛陽城外十裏涼亭,王匡與範氏一行人歇息片刻,從洛陽城裏出來一人,正是王允家仆,恭敬的將王允的引薦書和給王蓋的家書交付王匡。
管家老徐打賞了十錢,遣其迴去。
王匡拍了拍手中書信,樂而歌唱起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洛陽城中,王允跪坐堂中,手中茶杯轉動,耳邊琴聲婉轉悠揚。
“我兒,你覺得王匡其人如何?”王允放下手中杯盞,對著一旁彈琴的女子問道。
“王大人乃是父親之子侄,孩兒不敢擅自評論。”女子聽到王允問話,停下撫琴的玉手,端坐琴前,恭敬迴答,聲音溫婉軟甜。
“老夫知你天資聰穎,頗有識人之明,且說無妨。”王允撫須一笑。
“那孩兒就為父親說說王大人。”女子坐直身體,歪頭斟酌一番。
“我所知王匡,皆是聽於他人之口,此人文不精,武不熟,資質中上。
不過其出身琅玡王氏,雖遷居泰山但是家資豐厚,常常以金錢贈與落魄之士,散盡千金,不吝財物,這些事跡使他名聞天下。
雖然難比“八廚”卻差之不多。如今他展露誌向,孩兒認為其誌大,其能也必不弱,故猜測此人必然藏拙,其能必非世人眼前那般。
或許不久後,這位王大人就會再度名滿天下,以聚人傑。”
“哈哈哈!我兒不愧是宮中貂蟬,聰穎非常。老夫也覺如此,這王匡應是琅玡王氏這一代的少主之一。他們要發力了?
我太原王氏不能一直偏居一隅,不說袁楊兩家的四世三公,三世三公也是王氏的造化。”
………
司隸平陰縣,王匡一行在一處渡口登船。
“老徐,此處渡口何名啊?”王匡閑來無事,和管家閑聊起來。
“老爺,聽聞此處渡口名為小平津。”
“小平津?”王匡心神一震。
曆史上的王匡曾在此兵敗,史稱“王匡兵敗小平津”,麾下兵馬損失慘重,包括王匡從家鄉帶來的數千泰山子弟兵全軍覆沒。
王匡找了一處高地四處打量,如敵人從此渡河偷襲河內,確實很棘手。
這時,擺渡船慢慢靠岸,王匡乘船過江,便到了河內郡河陽縣。
王匡心中莫名躁動起來,河內郡太守很快就是他了,將以此為根基,踏出逐鹿天下的第一步。
次日,王匡一行終於來到丁原屯兵的懷縣,也是河內郡的郡治所在。
王匡送上拜帖,上門拜訪丁原,恰巧丁原去軍營巡視不在家中,隻好先行住下,等待丁原迴來。
傍晚時分,丁原自軍營歸來。
風塵仆仆的來到王匡暫住的小院。
“公節!公節!丁原來了!”王匡正在思考如何說服丁原,忽然聽見有些耳熟的高喊。
正是丁原。
“建陽兄,王匡在此!”王匡連忙起身迴應。
“哈哈,泰山一別,你我多時不見,想煞我也!走,今日你我不醉不歸!”丁原甚是熱情。
“好!不過你先隨我來,賤內範氏此番隨我來,引與兄長一見。”王匡許是受了丁原的情緒影響,也很高興。
“如此也好。”丁原本就是不拘小節之人。
王匡引兩人相見,隨後將大將軍的書信交與丁原,並說明洛陽的局勢。
“十常侍禍亂朝政,盤剝百姓,早就該殺,隻是靈帝寵愛張讓等人,使其愈發猖狂。
但是欲誅殺閹宦,本不需要召外兵進京,更何況是董卓那樣狼子野心的人物。
董卓進洛陽,洛陽必亂!
建陽兄,大將軍需要你,洛陽的百姓需要你,天下需要你啊!”
“哈哈,公節說得如此明白,為兄豈是不明事理之人?匡扶天下,維護漢室江山和百姓,本就是我等臣子的本分。大將軍隻需發一道詔令即可,何須公節親自渡河來河內一趟?”丁原邊看何進的書信邊聽王匡敘說,毫不猶豫地決定帶兵助大將軍牽製董卓。
“哈哈哈,我是打著大將軍公務的幌子渡河來見建陽兄來了,許久不見,建陽兄愈發雄姿英發,威武不凡。”王匡笑道。
“哈哈,我早知公節能言善辯,不與你多說,與我吃酒去!”
“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當晚,兩人在丁府喝了個酩酊大醉,抵足而眠,直到日上三竿,侍者才進來叫醒兩人。
原來,昨夜丁原說要帶王匡到軍營檢閱一番,看看他手下的並州狼騎和威武之師。
兩人服下熱湯,洗漱一番,一人一馬往雲台山大營趕去。
軍營中,張揚、呂布、郝萌、魏續、宋憲、侯成等一眾將領已經整軍完畢,待丁原檢閱。
而此次王匡的目標,高順就在其中,擔任並州狼騎的一個屯長。
當王匡看到並州狼騎的威武雄壯時,王匡心中隻迴蕩著一句話:
“如果這都是我的,那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