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席間有一人出言應喝。


    眾人看去,卻是王匡的同鄉,鮑信。


    鮑信身高七尺有餘,麵容剛毅,一身若有若無的鐵血殺氣,一看就是久經沙場之人。


    聽聞他年少時有遠大的誌向,寬厚愛人,沉著剛毅有謀略,後在黃巾起義等事件中立下戰功,被何進征辟為騎都尉。


    “允誠,亦是泰山英傑啊!”何進臉上笑意愈發濃鬱。


    “允誠,我拜你為揚武校尉,著你迴鄉招募鄉勇千人。”


    鮑信應聲拜倒聽令。


    這時一人出席拜倒,道:“我等皆願隨大將軍一同誅殺閹黨,隻是何太後那邊?”


    說話的人正是南陽許攸許子遠,日後幫助老曹幹翻袁紹那位。


    “嗬嗬,子遠不必憂心。大將軍,我有一策,可安穩太後。”


    袁紹爽朗的聲音傳來,話語中多是自信。


    “噢?本初有何高見?”何進心中一動,袁紹能發言,不僅僅是一個幕僚建言獻策那般簡單,而是代表袁氏的態度。


    隻要袁氏支持,大事成矣。


    “大將軍高瞻遠矚,王匡、鮑信兩位校尉招募兩千勇士,足以滅殺張讓、段珪之流,隻是要想穩住太後那邊,還需要外援。”袁紹一臉高深莫測,配上那副好皮囊,倒是格外讓人信服。


    “雒陽盡在吾之掌握中,羽林衛還不夠穩住太後?”何進也是好奇。


    “蹇碩依舊是上軍校尉,甚者大將軍也在他的統轄之下,羽林衛中焉能沒有從者?”


    “這,這該如何?”何進靠著貌美如花的妹妹完成階級跨越,憑著揪出馬元義破獲了黃巾造反密謀,又靠外甥大權在握,升遷太快,確實有些膨脹,沒有想到這一茬。


    “西涼董卓,一直仰慕大將軍,願意聽從大將軍號令!”


    “可是並州牧?如果是他,那就太好了。我聽聞董卓素有勇力,熟悉軍略,有他相助我等,必然可成大事。”何進大喜。


    同時心中明白,這董卓原來跟著張奐,升遷很慢,後來突然當了並州牧成為封疆大吏,應該早就是袁氏門生了。


    這天下也隻有袁氏有此力量。


    不待何進出聲,一聲逆耳之言響起。


    “大將軍,要掃除閹宦易如反掌,何必多議?此事隻需交由一獄吏就足以勝任,何必召外兵進京?


    袁紹聽聞此言,眯著眼是皮笑肉不笑。


    何進對著曹操一招手,將其喚到前來,歪頭問道:“一獄吏足矣?”


    曹操拱手,正色道:“一獄吏足矣。”


    “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先帝寵幸宦官,唿張讓為父,趙忠為母,賜下權柄使局麵至於此。既然要治宦官的罪,當誅首惡,一獄吏就足矣,何必召外將董卓呢?如此一來,大將軍誅殺宦官的事情,必然會泄露。我料定這個事情要失敗。”


    袁紹聞言,微微點頭,自己這個發小眼光確實毒辣,眼界也是上等。


    “噢~我想起來了,孟德是宦官之後,故而有此私情。哈哈哈哈!”何進一臉戲謔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略帶譏諷道。


    “哈哈哈!”


    “哈哈哈!孟德勿惱!哈哈哈!”


    大家歡笑起來,議事廳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曹操一臉不可置信,自己一心為大將軍何進出謀劃策,他竟如此辱我!


    憤憤揮袖離去。


    臨走前,留下一句話。


    “日後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席間,王匡低頭不語,他明白袁紹此舉就是引狼入室,唯恐天下不亂,隻是恐天下不亂的又何止他一人?


    此時的曹孟德還是忠心為漢,不愧於“治世之能臣”稱號。


    這時,鄭泰也是克服了對袁氏的畏懼,打算仗義執言,隻見他躬身一拜,朗聲道:


    “大將軍,董卓乃豺狼也,怎可引狼入室?讓他進京,必要吃人呐!”


    何進自信道:“你太多疑,不足以謀大事。”


    盧植也不打算沉默,沉聲道:


    “大將軍,我素知董卓為人,他麵善心惡,一入京城必生禍亂,不如阻止其入京,免生禍亂。”


    何進眉頭一皺,揮手道:


    “爾等皆書生之見,不必多言,老夫主意已定。”


    鄭泰、盧植聞言,麵麵相覷一臉無語,默默摘下腰間官印,放在麵前的桌案上,躬身拱手離去。


    此之謂“掛印辭官”。


    你這破官,我不當了,在你麾下做事心太累。


    大儒鄭泰、盧植的離去引起了不小的騷亂,很快就被何進安撫下去。


    隻是他沒看到,袁紹、荀攸、許攸等人眼中都流露著莫名的神色。


    王匡眼觀鼻鼻觀心,心中默默計劃著怎麽壯大自己的力量。


    突然他想到一人,覺得有幾分可行,盤算著怎麽把這個人搞過來。


    “要我說,一把火燒了他們,幹爽利落。”袁術站起身來,拍拍屁股走人。


    眾人陸續離開,王匡也不例外。


    但是,繞了一圈又迴到大將軍府上。


    請見麵色有些不悅的何進。


    何進見是手下的“忠臣心腹”來見,強行打起精神,露出僵硬的笑容。


    “公節,有何事?”


    “大將軍,王匡思索良久,覺得鄭泰,盧植兩位說的有道理。


    萬一董卓進京後引發禍亂,到時何人能止住他?洛陽的羽林衛嗎?還是我和鮑信還沒招募的兵勇?我覺得還是引來一招後手為好,以防不測。”


    “嗯……也有道理。”何進似乎才想明白,再次恍然大悟。


    “公節有何妙計?快快講來!”


    “大將軍,既然決議引入董卓一軍,再改其令恐有礙大將軍威嚴,不如將計就計,在引入一軍,以製衡董卓。”王匡一副為你好的衷心模樣。


    “何人可信呢?”


    “丁原丁建陽。


    丁原為人公正豪爽,有武勇,善騎射,現任並州刺史。手下兵強馬壯,強將頗多,絕對能夠製住董卓!”


    看到何進還有些猶豫,又下一劑猛藥:“到時候,閹宦之禍必解,在使董卓、丁原率軍歸去。大將軍再將鄭泰等人召迴,他們感念大將軍之恩德,必定再到大將軍帳下效命!”


    “如此,一舉兩得?”何進開心了。


    “一舉兩得!”王匡肯定道。


    “好,我即刻詔書一封,送與丁建陽。


    我聽聞他也是泰山人,還勞請公節辛苦一趟。”


    “願為大將軍鞍前馬後!”


    王匡非常恭敬,忽悠一個將死之人,恭敬些是應該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