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袁尚等人到了遼東城,找人打聽到遼東太守府的位置。
袁熙等人火速趕了過去,來到遼東太守府門前。
守衛見到這麽多人走了過來,急忙上前詢問,
“站住,你們是幹什麽的?太守衙門,閑雜人等不得亂闖!”
“在下幽州刺史袁熙,這是吾弟冀州刺史袁尚,烏桓單於樓班,前來拜訪平州牧,勞煩通報一聲!”
袁熙說明來意,讓守衛去通報。
“在此等候。”
守衛轉身入內,來到大堂麵見公孫康,將門口發生的事告知公孫康。
“請他們到偏廳稍作休息,我隨後便到。”
公孫康一直想要進軍幽州,繼而吞並整個河北。
奈何一直沒有機會,而且袁氏實力不弱,再加上烏桓人也不好惹,他手裏隻有十萬人馬。
根本不足以侵吞整個河北,他父親在世之時,也隻敢趁中原大亂,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即便袁紹與公孫瓚大戰,與曹操大戰,他父親都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
如今形勢不同,袁氏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若是能利用他們的聲望,自己不是沒有機會奪取河北。
公孫康處理完手頭的事,便去見袁熙等人,熱情的招待他們,讓他們安心在遼東待著,沒有人能把他們怎麽樣。
袁熙等人聽後大為感動,對公孫康連連道謝!
公孫康收下袁熙等人不過才幾天,曹昂的信便送到公孫康麵前。
公孫康看過之後,勃然大怒!
中原大亂以來,公孫度、公孫康父子倆,仗著山高皇帝遠,對中原王朝一直都不臣服。
早就生出了不臣之心,甚至還想稱王稱霸,割據整個河北!
曹昂來信讓他交出袁熙等人,公孫康自然不會答應。
袁熙、袁尚等人可是他手裏的王牌,將來能不能吞並河北,就指望他們了。
公孫康召集麾下文武官員商議,該怎麽迴絕曹昂。
“曹昂遠途出征,鄴城必定防守薄弱,吾出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誰能抵禦!”
眾將領都說:“主公英明!”
公孫康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涼茂,問道:
“您認為我的計劃可行嗎?”
涼茂,字伯方,山陽昌邑人。
小時候勤奮好學,跟別人討論時,常常喜歡引經據典來作憑據。
曹操後來辟他為司空掾,舉高第,補侍禦史。
涼茂擔任泰山太守,有不錯的政績,一個月的時間,就讓一千多人拖家帶口前來依附。
後來涼茂被又任命為樂浪太守。
路過遼東時被公孫度扣留,不讓他去上任,涼茂始終不肯向公孫度屈服。
涼茂看了一眼公孫康:
“近來天下大亂,大廈將要傾覆,將軍您擁有十萬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觀看各方的成功與失敗。”
“身為天子之臣,這是一個臣子該有的本分嗎?曹大將軍憂慮天下危亡,憐憫百姓的疾苦。”
“今率王師為天下人誅殺兇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被,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
“因中原內亂稍定,百姓初步安頓下來,所以沒有責罰將軍的罪過罷了!”
“而將軍您卻想要興兵向西進攻,如此行徑,根本就是自取滅亡,我勸將軍好自為之!”
眾將聽到涼茂的話,都十分震驚。
如今曹軍勢大,實力更是在他們之上,要是真的跟曹家打起來,他們未必能有什麽好果子吃。
一旦曹家打著天子的旗號,前來討伐,在座的所有人都會被打上亂臣賊子的標簽,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公孫康臉色陰沉不定,他自知涼茂說的有道理。
他不想承認,或者說他依舊心存僥幸,這萬一要是成功了呢?
“諸位,你們誰願領兵前去攻打鄴城?”
公孫康看向其他將領,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接下這份重任。
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人站出來接這個差事!
涼茂冷眼旁觀,心中譏諷公孫康不自量力!
見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掛帥,公孫康臉色有些難看。
這就是遼東養了這麽多年的將領,關鍵時刻卻沒有一人敢站出來!
過了許久,公孫康才無奈說道:
“伯方所言極是!”
“今日就討論到這,你們都下去吧!”
公孫康歎息一聲,擺了擺手。
眾人行禮,準備離開時,涼茂開口道,
“袁氏兄弟,以及那幫烏桓人,將軍打算怎麽處置?”
“他們都是我的貴客,自當好生照顧!”
公孫康還是不死心,還想依靠袁尚兄弟的威望來搞事情。
曹昂要他交出袁熙等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不信剛剛經曆過大戰,曹昂還敢出兵遼東。
何況,他擁兵十萬,未必就會怕了曹昂,他要敢來定讓他有來無迴!
涼茂看出公孫康的想法,擔心公孫康一意孤行,會導致遼東百姓卷入戰亂之中,遭受兵禍。
“將軍,可否聽我一言!”
涼茂拱手,想憑借自己的口才,說服公孫康交出袁熙等人。
可公孫康根本不聽,直接擺手拒絕,甩袖而去。
涼茂歎息一聲,公孫康自己找死,那可就不關他的事了。
……
經過數天的趕路,曹昂等人終於抵達柳城,張遼等人親自迎接曹昂入城。
當天夜裏,曹昂下令設宴犒賞有功之士!
“今日能在柳城與諸位慶功,全賴諸位將士奮勇殺敵!”
“這一杯酒,先敬陣亡的將士,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曹昂端起酒杯,說完將酒杯中的酒水灑落在地上。
眾人有樣學樣,也將杯中酒水灑落在地上。
“這第二杯,我敬諸位!”
曹昂再次斟滿酒,舉杯敬大家,隨後一飲而盡。
眾人紛紛舉杯,迴敬曹昂,將手裏杯中中的酒喝幹。
“若非大將軍料敵於先,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如何能獲此大勝!”
“沒錯!若不是大將軍的決策,我軍還被困在濱海道不得寸進。”
眾人議論紛紛。
要不是曹昂有先見之明,找到田疇,以田疇為向導,走盧龍塞古道奔襲柳城,他們又怎麽會有機會大敗烏桓。
袁熙等人火速趕了過去,來到遼東太守府門前。
守衛見到這麽多人走了過來,急忙上前詢問,
“站住,你們是幹什麽的?太守衙門,閑雜人等不得亂闖!”
“在下幽州刺史袁熙,這是吾弟冀州刺史袁尚,烏桓單於樓班,前來拜訪平州牧,勞煩通報一聲!”
袁熙說明來意,讓守衛去通報。
“在此等候。”
守衛轉身入內,來到大堂麵見公孫康,將門口發生的事告知公孫康。
“請他們到偏廳稍作休息,我隨後便到。”
公孫康一直想要進軍幽州,繼而吞並整個河北。
奈何一直沒有機會,而且袁氏實力不弱,再加上烏桓人也不好惹,他手裏隻有十萬人馬。
根本不足以侵吞整個河北,他父親在世之時,也隻敢趁中原大亂,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即便袁紹與公孫瓚大戰,與曹操大戰,他父親都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
如今形勢不同,袁氏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若是能利用他們的聲望,自己不是沒有機會奪取河北。
公孫康處理完手頭的事,便去見袁熙等人,熱情的招待他們,讓他們安心在遼東待著,沒有人能把他們怎麽樣。
袁熙等人聽後大為感動,對公孫康連連道謝!
公孫康收下袁熙等人不過才幾天,曹昂的信便送到公孫康麵前。
公孫康看過之後,勃然大怒!
中原大亂以來,公孫度、公孫康父子倆,仗著山高皇帝遠,對中原王朝一直都不臣服。
早就生出了不臣之心,甚至還想稱王稱霸,割據整個河北!
曹昂來信讓他交出袁熙等人,公孫康自然不會答應。
袁熙、袁尚等人可是他手裏的王牌,將來能不能吞並河北,就指望他們了。
公孫康召集麾下文武官員商議,該怎麽迴絕曹昂。
“曹昂遠途出征,鄴城必定防守薄弱,吾出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誰能抵禦!”
眾將領都說:“主公英明!”
公孫康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涼茂,問道:
“您認為我的計劃可行嗎?”
涼茂,字伯方,山陽昌邑人。
小時候勤奮好學,跟別人討論時,常常喜歡引經據典來作憑據。
曹操後來辟他為司空掾,舉高第,補侍禦史。
涼茂擔任泰山太守,有不錯的政績,一個月的時間,就讓一千多人拖家帶口前來依附。
後來涼茂被又任命為樂浪太守。
路過遼東時被公孫度扣留,不讓他去上任,涼茂始終不肯向公孫度屈服。
涼茂看了一眼公孫康:
“近來天下大亂,大廈將要傾覆,將軍您擁有十萬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觀看各方的成功與失敗。”
“身為天子之臣,這是一個臣子該有的本分嗎?曹大將軍憂慮天下危亡,憐憫百姓的疾苦。”
“今率王師為天下人誅殺兇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被,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
“因中原內亂稍定,百姓初步安頓下來,所以沒有責罰將軍的罪過罷了!”
“而將軍您卻想要興兵向西進攻,如此行徑,根本就是自取滅亡,我勸將軍好自為之!”
眾將聽到涼茂的話,都十分震驚。
如今曹軍勢大,實力更是在他們之上,要是真的跟曹家打起來,他們未必能有什麽好果子吃。
一旦曹家打著天子的旗號,前來討伐,在座的所有人都會被打上亂臣賊子的標簽,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公孫康臉色陰沉不定,他自知涼茂說的有道理。
他不想承認,或者說他依舊心存僥幸,這萬一要是成功了呢?
“諸位,你們誰願領兵前去攻打鄴城?”
公孫康看向其他將領,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接下這份重任。
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人站出來接這個差事!
涼茂冷眼旁觀,心中譏諷公孫康不自量力!
見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掛帥,公孫康臉色有些難看。
這就是遼東養了這麽多年的將領,關鍵時刻卻沒有一人敢站出來!
過了許久,公孫康才無奈說道:
“伯方所言極是!”
“今日就討論到這,你們都下去吧!”
公孫康歎息一聲,擺了擺手。
眾人行禮,準備離開時,涼茂開口道,
“袁氏兄弟,以及那幫烏桓人,將軍打算怎麽處置?”
“他們都是我的貴客,自當好生照顧!”
公孫康還是不死心,還想依靠袁尚兄弟的威望來搞事情。
曹昂要他交出袁熙等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不信剛剛經曆過大戰,曹昂還敢出兵遼東。
何況,他擁兵十萬,未必就會怕了曹昂,他要敢來定讓他有來無迴!
涼茂看出公孫康的想法,擔心公孫康一意孤行,會導致遼東百姓卷入戰亂之中,遭受兵禍。
“將軍,可否聽我一言!”
涼茂拱手,想憑借自己的口才,說服公孫康交出袁熙等人。
可公孫康根本不聽,直接擺手拒絕,甩袖而去。
涼茂歎息一聲,公孫康自己找死,那可就不關他的事了。
……
經過數天的趕路,曹昂等人終於抵達柳城,張遼等人親自迎接曹昂入城。
當天夜裏,曹昂下令設宴犒賞有功之士!
“今日能在柳城與諸位慶功,全賴諸位將士奮勇殺敵!”
“這一杯酒,先敬陣亡的將士,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曹昂端起酒杯,說完將酒杯中的酒水灑落在地上。
眾人有樣學樣,也將杯中酒水灑落在地上。
“這第二杯,我敬諸位!”
曹昂再次斟滿酒,舉杯敬大家,隨後一飲而盡。
眾人紛紛舉杯,迴敬曹昂,將手裏杯中中的酒喝幹。
“若非大將軍料敵於先,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如何能獲此大勝!”
“沒錯!若不是大將軍的決策,我軍還被困在濱海道不得寸進。”
眾人議論紛紛。
要不是曹昂有先見之明,找到田疇,以田疇為向導,走盧龍塞古道奔襲柳城,他們又怎麽會有機會大敗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