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張遼陷入猶豫,關羽趁熱打鐵,開口道。


    “文遠,我知道你在想什麽,不要再猶豫了,降了吧!”


    “你這十多年的時間,對於他曹操來說,算得上盡忠了。”


    “陪他掃清袁紹,赤壁給他斷後,然後在這合肥,一待就是那麽多年,足夠了。”


    “我知道你的夢想,迴頭咱們一起往北,深入漠南漠北,重建孝武皇帝偉業,或者往西,再開絲綢之路,如此定能青史留名,豈不美哉?”


    陳慎看著慷慨詞的關羽,他忽然腦海裏不知怎麽,忽然就冒出一句台詞。


    “降了吧,世人知道你降了關羽,不丟人。”


    他搖了搖頭,好在這是個正常的關二爺,不會說出這種看似很有逼格,但實際上讓人摳腳的尷尬台詞。


    ……


    經過四人大半個時辰的友好協商,在關羽,徐晃兩人的極力勸說下,張遼總算是答應了投降。


    不過他和張合等人的要求一樣,隻要曹操尚在,或者曹丕繼承的情況下,絕不參與北伐河北。


    陳慎允諾了他,反正現在揚州這邊,已經成為曹軍降將的大本營了。


    荀彧久住,荀攸也過去了,張合,文聘,司馬懿,郝昭等人都在,再多個張遼和徐晃,也完全沒問題。


    雖然豫州,徐州這邊的部分郡縣內,還有部分散兵,但腦子隻要沒壞,都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抵抗了。


    接到咕咕的傳信後,龐統讓甘寧甘瑰的父子檔,帶著願意北上的文聘,來了合肥前線。


    陳慎剛好在這兒,順利的接手後,他讓甘寧甘瑰兩個滿腦子想打仗的,跟著關羽去打豫州兗州。


    他則帶著張遼徐晃等人,返迴揚州,文聘留守合肥,穩定人心。


    自此,整個淮河沿線的曹軍,全部投降。


    不出什麽意外的話,在那十幾門火炮的協助下,關羽鼎定兗州,將戰線給推到黃河南岸,也隻是時間問題。


    ......


    長安。


    諸葛果高興的拿著一本書,迴到屋內。


    今天薑維沒課,諸葛亮正在給兒子諸葛瞻做啟蒙。


    諸葛亮覺得,他當年這個歲數的時候,已經開始熟讀六韜了,那自己兒子理所應當也能做得到。


    隻能說這波,幼年的諸葛瞻,直接戴上了痛苦麵具。


    “父親,這是伯約他們薑家,認識的一個書商,搞迴來的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你要不要看看?”


    “他看了半個晚上,便讓我今天一定要帶迴來給你過目。”


    諸葛亮抬起頭:“伯約有書,親自拿來便是,還有你今天和他出去,如何侍衛都不帶?”


    諸葛果仰起頭:“就算帶三五個侍衛,也未必打的過伯約,有他在就行了,而且他還帶了親衛,安全肯定無虞的。”


    薑維以後肯定是要走將軍的路線,因此親衛也是早早的安排了起來。


    自從薑維入了諸葛亮等人的眼後,他們一支的地位,在族內頓時高了起來。天水薑家出了個麒麟子的說法,已經甚囂塵上,好在在幾位軍師的督促下,少年薑維並沒有絲毫的自滿。


    “所以是什麽書,讓他如此推崇?”


    諸葛果笑了起來,露出兩顆漂亮的小虎牙。


    “叫三國演義,我方才迴來的路上,在馬車上稍微看了一會,確實很有意思。”


    “這個題材,好像是父親你以前說過的小說家,我看到十多迴了,寫的就是主公早些年的事情。我有往後翻,父親在第三十七迴的時候,也有登場呢。”


    聽到這話,諸葛亮頓時來了興趣,根據古籍所記載,當初的上古十家之中,確實有個小說家,以集民間傳說議論,借以考察民情風俗為著。


    在諸子百家的年代中,也非常的活躍,但說起實際的地位,和儒道墨法等家,那要差了很遠。


    原因很簡單,相比起其他的幾家來說,小說這種東西,對當權的統治者無用。


    自此小說家基本隱於世間,大幾百年的時間下來,留存下來的文章等,也多亡佚和不可考。


    聽聞竟然有以十幾二十年前的亂世為題材寫的東西,諸葛亮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


    畢竟在這個年代,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


    可以提起黃巾之亂,但著書寫進去,並用以發行傳播的,還把當世的諸侯們都寫進去,編排這等故事,當真是非常的犯忌諱。


    接過諸葛果手中的書,翻開第一頁,隻見上麵寫著一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值得一提的是,詞這個文學體裁,在宋之前,是種比較少見的古體詩。


    唐初的時候,也稱之為“長短句”,到了宋朝之後,才開始發揮出璀璨的光芒。


    看到這首《臨江仙》,諸葛亮頓時眼前一亮。


    “與詩不同,但別出心裁,讀起來很是有韻味。”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並很快推進到張角登場,諸葛亮的臉上神色怪異。


    還真有人這樣寫還花錢刊印,刊印了不算還發出來?這樣的意義何在?就算能掙到錢,他有命花嗎?嫌活得久不成?


    諸葛亮第一次覺得,他完全不能理解這樣做的好處在哪兒。


    “果兒,你知不知道,這書從何而來?”


    諸葛果搖搖頭:“似乎是從上黨那邊流出的,但具體的不知道,流過來的數量也是不多。”


    “起初並沒有什麽人注意,好像有幾天時間了,伯約也是看到這個之後覺得似乎有些不妥,才讓我拿迴來,父親看看怎麽處理?”


    “不過要我說,這寫的那是當真不錯的。”


    諸葛亮看了看外邊的天色,將書收攏。


    “我明日一早,便去主公那邊,若是後邊的劇情都是如此,那這東西還是不能這樣流傳開來。”


    於此同時,法正的府邸內,作為扶風世家,法正也拿到了這本書,甚至更早於諸葛果半天時間。


    他已經看到了五十多迴,敏銳的發現,從黃巾開始到赤壁前兩年,這邊大致的劇情,和他了解中的情況並沒有多大區別。


    但從赤壁這邊開始,似乎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不對啊,怎麽是孔明單獨出使東吳呢?不是沐道一起跟去的嗎?”


    再翻迴去細細的重看後,他的疑惑更大了。


    “奇怪,博望和長版這邊,也沒有他的身影出現,這是什麽情況?”


    “也沒有林正的筆墨,就算他當初將位不顯,但在新野多年,也不應該毫無記錄啊,這,這似乎有問題。”


    法正自從在益州上車後,餓補了前期劉備軍的所有信息,重點就是陳慎的加入前後的那一段時間,因此他很快就發現了,這本書和實際上,有出入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大逃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奶和青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奶和青菜並收藏三國大逃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