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世間大惡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說慕容彥達如今也是青州府知府,能在一地做官做的如此穩當,想必在朝廷有人。”武鬆道。
花榮看向武鬆,略有些訝異,道:“哥哥猜得不錯,他妹子是當今天子貴妃,才能坐上知府的位子。據傳慕容貴妃已然失寵,慕容彥達是上不去也下不來了。”
“他為官如何?”
花榮哼了一聲:“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那賢弟可知,這世間之惡在何處?”武鬆問道。
花榮道:“於我而言,青州左近的盜匪山賊便是惡,除盡他們,青州百姓才得安生。”
“賢弟說的倒也不錯,然而盜匪山賊之惡,隻是小惡而已!”武鬆道。
“哦,那大惡在何處?”
武鬆道:“真正的大惡在朝廷、在相府、在公門。”
花榮笑道:“哥哥說笑了,國家大事自有文人來管,我這樣的武將哪敢置喙?”
“文人?半山先生之後,趙宋可還有一個有用文人?都是誤國奸佞!”
“我師兄曾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精湛、槍棒無雙,卻被一個紈絝衙內當街辱妻,國法何在?”
“杜嶨賢兄,家學淵源,在這世道中卻無安身立命之所,隻能賣藝求生。”
“花榮賢弟,你這身本事,在知寨位子上一坐就是四五年,你知足嗎?”
花榮被武鬆說的一言不發,端起酒碗一飲而盡了。
武鬆道:“我再給你講一個人,這位哥哥叫做王進,也曾是禁軍教頭,他父親曾經在東京打過一個潑皮破落戶,不想這破落戶後來竟坐上了殿帥府太尉的位子。因父親與這太尉有仇,王進哥哥迫不得已,被逼逃出了開封城。他若不走,此際怕是生不如死。”
“哥哥說的那個太尉可是高俅?”花榮道。
“可不正是他!”武鬆看著花榮,又看了看林衝和杜嶨,問道,“三位兄弟,你們看出什麽了嗎?”
“高俅小人,睚眥必報,這還有什麽可說的!”林衝氣憤道。高俅是他頂頭上司,本來並無仇怨,但因為高衙內的緣故,他與高俅是絕無可能彌合的。
杜嶨與花榮也替王進叫屈,正是這些奸邪當道,才讓有為之士無路可走。
武鬆又看了看三人,搖頭道:“你們知不知道,高俅一個破落戶,他是如何當上太尉的?”
林衝道:“這件事我倒是知道,據說高俅本是駙馬王晉卿家中的親隨,某次王晉卿派他去端王府送禮物,高俅帶禮物去,恰遇見端王在後園踢氣球。好死不死,這氣球落在高俅腳下,他耍個花活將氣球踢還給端王。端王見他腳下功夫不凡,便與王駙馬說,將他要了過來。後來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就雞犬升天,做了殿帥府太尉。”
杜嶨與花榮都不知內情,聽林衝說了,不禁都皺起了眉頭,神色凝重異常。
武鬆道:“哥哥說得不錯,依我看來,高俅上任後飛揚跋扈、濫用職權,那都算不得什麽。此事真正可怕之處在於,他一個破落戶,怎麽就能坐上太尉呢?”
“他運氣也真是好,遇上個愛踢氣球的,這個愛踢氣球的人偏偏又做了皇帝。”杜嶨道。
武鬆問道:“尋常武官,要做到殿前司都指揮使,要多少年?”
“難如登天。非要在邊疆戰事密集時,立下了不得的大功勳,上司無刁難,朝中有人脈,或可一點點升遷上去。即便如此,也非二三十年不行。”林衝道。
武鬆笑了:“高太尉隻用了八個月。”
經武鬆這樣屢次三番地暗示、比較,三人終於明白武鬆為何要繞大圈子來說這件事了,這朝廷完了,爛在根上!
縱觀王進為人處世,即使不是完人,也算得上是良人。這種忠、孝、義、禮、智、藝全滿的六邊形人才,在任何朝代都應該是統治階級拉攏的對象,在徽宗年間卻混不下去,為什麽?一個正常人沒有立足之地,隻能說明周圍的環境太不正常。
高俅因早年學棒時被王進父親打翻,恨上了王進一家。按理來說,打翻一個混混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在宋朝,像高俅這樣不讀書的人想鹹魚翻身,概率基本為零。但誰都想不到,一條隱秘的非正常升遷通道將高俅送到了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身邊,混混出現在了不該在的位置,這才導致能人王進遠走他鄉。
每逢昏君主政,便會有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臣青雲直上,忠臣能臣則被排擠,因此,惡人雖是高俅,罪魁禍首卻是宋徽宗趙佶,朝廷的爛是從根爛起的。高俅之所以惡,因為大環境適合惡人生存,整個社會已經呈現出畸態的混亂,這才使得良人難活。
林衝、杜嶨、花榮都不是笨人,武鬆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武鬆見三人麵色都極為難看,心知是火候到了,接著道:“而今天下,廟堂之上鶯歌燕舞、窮奢極欲,普通百姓卻搏命似的活著。不是什麽奸臣當道、更沒有蒙蔽聖聰,這奸臣就是皇帝養的走狗,趙宋也根本沒有聖聰!”
“有什麽?隻有一個恬不知恥的‘天下第一富貴閑人’,一個‘以天下養一人,糜全國樂一夫’的昏庸狗皇帝!”
“遠的不說,就說青州,慕容彥達這樣人品卑劣的知府,又是誰提拔上來的?還不是昏君趙佶?”
武鬆這話一出口,三人皆驚,大宋子民,即便是占山為王的草寇,也最多敢說一句“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而已,有哪個敢直接罵皇帝的?
花榮麵色奇差,他上數五代都是吃皇糧的,忠君保國這件事已經刻在了骨子裏,從小到大就沒想過別的出路。被武鬆將徽宗的麵皮揭下一層又一層,他實在有些難以接受。
武鬆自然也看得出來,心道,既然說了,那便要說透了。又問道:“你們可聽說過花石綱?”
林衝道:“自然知道,我在東京聽人說過,好像是崇寧四年在蘇州設立的應奉局,專門搜羅東南各地奇花異石、名木佳果,由水陸運送京師,稱之為花石綱。”
“不錯,官員以‘花石綱’為名在江南犯下的罪惡,實在罄竹難書。凡是應奉局看上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皆以黃紙封之,收歸共有。稍有不從,便冠以“大不敬”的罪名捉進監牢,等待重金贖人。無數人家因此傾家蕩產,逃難到別處去。”
花榮忍不住道:“這不是那些官員假傳聖旨的錯?”
武鬆歎了口氣:“賢弟,你也是聰明人,就不用自欺欺人了。”
花榮看向武鬆,略有些訝異,道:“哥哥猜得不錯,他妹子是當今天子貴妃,才能坐上知府的位子。據傳慕容貴妃已然失寵,慕容彥達是上不去也下不來了。”
“他為官如何?”
花榮哼了一聲:“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那賢弟可知,這世間之惡在何處?”武鬆問道。
花榮道:“於我而言,青州左近的盜匪山賊便是惡,除盡他們,青州百姓才得安生。”
“賢弟說的倒也不錯,然而盜匪山賊之惡,隻是小惡而已!”武鬆道。
“哦,那大惡在何處?”
武鬆道:“真正的大惡在朝廷、在相府、在公門。”
花榮笑道:“哥哥說笑了,國家大事自有文人來管,我這樣的武將哪敢置喙?”
“文人?半山先生之後,趙宋可還有一個有用文人?都是誤國奸佞!”
“我師兄曾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精湛、槍棒無雙,卻被一個紈絝衙內當街辱妻,國法何在?”
“杜嶨賢兄,家學淵源,在這世道中卻無安身立命之所,隻能賣藝求生。”
“花榮賢弟,你這身本事,在知寨位子上一坐就是四五年,你知足嗎?”
花榮被武鬆說的一言不發,端起酒碗一飲而盡了。
武鬆道:“我再給你講一個人,這位哥哥叫做王進,也曾是禁軍教頭,他父親曾經在東京打過一個潑皮破落戶,不想這破落戶後來竟坐上了殿帥府太尉的位子。因父親與這太尉有仇,王進哥哥迫不得已,被逼逃出了開封城。他若不走,此際怕是生不如死。”
“哥哥說的那個太尉可是高俅?”花榮道。
“可不正是他!”武鬆看著花榮,又看了看林衝和杜嶨,問道,“三位兄弟,你們看出什麽了嗎?”
“高俅小人,睚眥必報,這還有什麽可說的!”林衝氣憤道。高俅是他頂頭上司,本來並無仇怨,但因為高衙內的緣故,他與高俅是絕無可能彌合的。
杜嶨與花榮也替王進叫屈,正是這些奸邪當道,才讓有為之士無路可走。
武鬆又看了看三人,搖頭道:“你們知不知道,高俅一個破落戶,他是如何當上太尉的?”
林衝道:“這件事我倒是知道,據說高俅本是駙馬王晉卿家中的親隨,某次王晉卿派他去端王府送禮物,高俅帶禮物去,恰遇見端王在後園踢氣球。好死不死,這氣球落在高俅腳下,他耍個花活將氣球踢還給端王。端王見他腳下功夫不凡,便與王駙馬說,將他要了過來。後來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就雞犬升天,做了殿帥府太尉。”
杜嶨與花榮都不知內情,聽林衝說了,不禁都皺起了眉頭,神色凝重異常。
武鬆道:“哥哥說得不錯,依我看來,高俅上任後飛揚跋扈、濫用職權,那都算不得什麽。此事真正可怕之處在於,他一個破落戶,怎麽就能坐上太尉呢?”
“他運氣也真是好,遇上個愛踢氣球的,這個愛踢氣球的人偏偏又做了皇帝。”杜嶨道。
武鬆問道:“尋常武官,要做到殿前司都指揮使,要多少年?”
“難如登天。非要在邊疆戰事密集時,立下了不得的大功勳,上司無刁難,朝中有人脈,或可一點點升遷上去。即便如此,也非二三十年不行。”林衝道。
武鬆笑了:“高太尉隻用了八個月。”
經武鬆這樣屢次三番地暗示、比較,三人終於明白武鬆為何要繞大圈子來說這件事了,這朝廷完了,爛在根上!
縱觀王進為人處世,即使不是完人,也算得上是良人。這種忠、孝、義、禮、智、藝全滿的六邊形人才,在任何朝代都應該是統治階級拉攏的對象,在徽宗年間卻混不下去,為什麽?一個正常人沒有立足之地,隻能說明周圍的環境太不正常。
高俅因早年學棒時被王進父親打翻,恨上了王進一家。按理來說,打翻一個混混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在宋朝,像高俅這樣不讀書的人想鹹魚翻身,概率基本為零。但誰都想不到,一條隱秘的非正常升遷通道將高俅送到了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身邊,混混出現在了不該在的位置,這才導致能人王進遠走他鄉。
每逢昏君主政,便會有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臣青雲直上,忠臣能臣則被排擠,因此,惡人雖是高俅,罪魁禍首卻是宋徽宗趙佶,朝廷的爛是從根爛起的。高俅之所以惡,因為大環境適合惡人生存,整個社會已經呈現出畸態的混亂,這才使得良人難活。
林衝、杜嶨、花榮都不是笨人,武鬆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們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武鬆見三人麵色都極為難看,心知是火候到了,接著道:“而今天下,廟堂之上鶯歌燕舞、窮奢極欲,普通百姓卻搏命似的活著。不是什麽奸臣當道、更沒有蒙蔽聖聰,這奸臣就是皇帝養的走狗,趙宋也根本沒有聖聰!”
“有什麽?隻有一個恬不知恥的‘天下第一富貴閑人’,一個‘以天下養一人,糜全國樂一夫’的昏庸狗皇帝!”
“遠的不說,就說青州,慕容彥達這樣人品卑劣的知府,又是誰提拔上來的?還不是昏君趙佶?”
武鬆這話一出口,三人皆驚,大宋子民,即便是占山為王的草寇,也最多敢說一句“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而已,有哪個敢直接罵皇帝的?
花榮麵色奇差,他上數五代都是吃皇糧的,忠君保國這件事已經刻在了骨子裏,從小到大就沒想過別的出路。被武鬆將徽宗的麵皮揭下一層又一層,他實在有些難以接受。
武鬆自然也看得出來,心道,既然說了,那便要說透了。又問道:“你們可聽說過花石綱?”
林衝道:“自然知道,我在東京聽人說過,好像是崇寧四年在蘇州設立的應奉局,專門搜羅東南各地奇花異石、名木佳果,由水陸運送京師,稱之為花石綱。”
“不錯,官員以‘花石綱’為名在江南犯下的罪惡,實在罄竹難書。凡是應奉局看上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皆以黃紙封之,收歸共有。稍有不從,便冠以“大不敬”的罪名捉進監牢,等待重金贖人。無數人家因此傾家蕩產,逃難到別處去。”
花榮忍不住道:“這不是那些官員假傳聖旨的錯?”
武鬆歎了口氣:“賢弟,你也是聰明人,就不用自欺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