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茶樓聽書遇黃煥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辭別了李助,武鬆又意識到一個問題。既然地佐星是李助,那就是說,《水滸傳》中的宋江並沒有達成“天機在側,英雄佐佑”的目標,那他是怎麽當上天魁星的呢?
還是說,因為宋江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天魁星,才導致梁山覆滅,大宋山河破碎?武鬆覺得自己越來越接近真相了。
既然一百零八人是天降星君,總不會是來人間打醬油的,那實在對不起星君的稱號。之所以沒有成事,那是因為,連梁山排座次都是假的!
武鬆有點忍不住想罵人了,宋江、吳用,或許還有金大堅、蕭讓等人,凡是參與排座次、製作假石碣的,統統都是王八蛋!
次日起來,二人帶著林衝的書信直奔徐寧家,叩響門扉,一個丫鬟開了門。
武鬆依照先前編好的辭令說明來意,丫鬟聽了道:“二位官人來的不巧,我家官人近日不在家,公務調遣去了西京,總要半個月才迴轉。”
這個李助,真是神了!
離了徐寧家,武鬆問道:“昨天李助說的是什麽地方?”
時遷答道:“西北陽武縣坊市,約莫百十裏路。”
武鬆剛要說迴客棧取馬匹,見時遷麵色有些不對,頭上也滲出密密汗珠來。現在剛剛辰時,天氣還沒熱起來,八成是有了病恙。
“哥哥,咱們先迴客棧,我與你請個大夫看看。”
時遷還強撐著說沒事,武鬆道:“咱們又不是趕集,不差兩三日,你在客棧歇著,我也好好逛一逛東京城。”
迴客棧請了大夫,大夫診了脈,定了一個“表虛不固”的病症,開了三味藥便走了。武鬆將藥交給小二,又給了些賞錢,叫他好生伺候著時遷,自己則出門去了。
出門直奔州橋,左近果然熱鬧,這一條街上無所不有,尤以吃食最多:當街水飯、千脯、盤兔、旋炙豬皮肉、滴酥水晶繪、煎夾子……伴著夥計吆喝聲、開封府衙役清街笑罵聲,夏日豔陽下,人間煙火氣蒸騰不休。
武鬆見路旁一座好大茶樓,便走了進去。門口夥計笑臉相迎:“官人是要喝茶,還是聽書?”
武鬆道:“既要喝茶也要聽書。”說罷掏出半塊銀子丟給夥計,夥計更殷勤幾分,將武鬆引到二樓雅間,說書人便在一樓半的台子上,居高臨下更顯自在。
幾個碟子端上來,裏麵裝的是幹脯、蜜餞、金絲黨梅、鬆子榛仁,稍後一個衣著潔淨的茶博士手擎瓷瓶為武鬆點茶。先將小塊茶餅調製成茶膏,再衝下開水,濃鬱的茶香便四散出來。武鬆趁點茶時環顧這座茶樓,一樓坐的都是散客,三五人一桌,擠得滿滿當當。二樓上雅間都以雕花屏風相隔,每間最多能坐三人,若不願聽書了,便可將迎麵窗戶關上靜靜品茶。
一迴書說完,說書人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醒木落下,又開了一迴新書,講的是三國時的故事。說到鄧艾偷渡陰平小道,迫得劉禪開城投降,薑維聞聽消息嘔血三升,大唿道:“吾等仍死戰,奈何主公先降耳?”說到此處,茶館內歎息聲四起,都歎那劉禪是一個愚懦的君主,葬送了劉玄德一生基業。
武鬆聽得心中煩悶,忍不住在桌上重重拍了一掌,他天生就是打虎的筋骨,這一掌拍下去,桌上四個碟子俱被震飛了,茶碗也跌在地上摔得粉碎。
片刻後,一個夥計過來查看,武鬆道:“聽了這出戲,心中氣憤,打碎了多少我都賠你。”
夥計笑道:“一個茶碗值什麽,官人莫在意,那邊有位小相公見官人氣度不凡,想邀官人一同飲杯茶。”
武鬆有些詫異,道:“何處的小相公,要飲茶便過來。”
夥計麵露難色,道一聲“官人稍候”,便迴話去了。過了一會,一個內襯直裰、身披青紗氅衣的翩翩公子走了過來,與武鬆拱了拱手便坐到對麵,一個身闊體寬的大漢侍立身旁,鷹隼般的目光在武鬆身上掃了一圈,才移到別處去。
武鬆迴了一禮,見這公子約莫十三四歲,還是稚氣未脫的樣子,隻是身量修長,衣著也顯老,乍看也似幾分成人模樣。
“在下叨擾了,大兄勿怪。”小相公開口,果然是少年聲調。
武鬆道:“正嫌獨坐寂寞,小相公有什麽指教?”
“敢問大兄,剛才那段書哪裏說的不好了,惹大兄不快。”
武鬆笑道:“正是說得好才惹人生氣。小相公也聽得真切,一國之亡,多亡於君主,而一人之過,舉國黎民盡遭塗炭,怎不令人生氣?”
少年又施了一禮,道:“小生黃煥,祖居汴京,今日受教了。隻是以蜀地抗中原,終究逃不過一敗,先生可有良策能救季漢?”
武鬆搖了搖頭:“並無良策,隻是空生嗟歎。劉禪之恥在於降,而非敗也!”
“降雖恥,卻是為了保全蜀地百姓。”
武鬆皺了皺眉:“豈不聞《華陽國誌》雲,軍眾抄掠,數日乃定。數萬軍眾劫掠數日,蜀地百姓生不如死。”
“華陽國誌?”黃煥有些茫然,顯然沒讀過這本書,又問道,“劫掠就是奪人錢財嗎?”
“劫錢財、劫女子,劫青壯,順便放火燒屋,提刀殺人。”武鬆有點懶得答話了,這顯然是讀過幾本書的富家子弟,未曾經曆過世事,幼稚的很。
黃煥似是受了打擊,喃喃道:“劫掠還殺人麽,老師可從沒說過……”
武鬆道:“這些慘無人道的事情,老師自不會明言,待小相公長大了自行領悟就是。”
黃煥諾諾稱是,又請教了幾個不明之處,都是前朝得失。武鬆也沒什麽真才實學,不過好歹學過曆史,便用現代人的曆史觀居高臨下胡說了一通。
二人你問我答,說得甚是投機,待說書人又講了一迴“紅拂夜奔”,黃煥才意猶未盡地與武鬆告辭:“老師明天還來否?”
武鬆道:“明日卻說不準了。”
黃煥甚是失望,又問武鬆家住何方、在哪間客棧安歇,武鬆編了個“武清河”的名字,暗道,這少年公子倒是個愛讀書的。他卻不知,黃煥讀書雖也不少,但自小到大聽的都是聖人之言、中庸之道,何曾聽過這般肆無忌憚針砭時弊的論調。
武鬆憑著前世閱曆,隻是隨口一言,在黃煥聽來都有如黃鍾大呂,恨不得朝夕相隨、時時求教。
還是說,因為宋江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天魁星,才導致梁山覆滅,大宋山河破碎?武鬆覺得自己越來越接近真相了。
既然一百零八人是天降星君,總不會是來人間打醬油的,那實在對不起星君的稱號。之所以沒有成事,那是因為,連梁山排座次都是假的!
武鬆有點忍不住想罵人了,宋江、吳用,或許還有金大堅、蕭讓等人,凡是參與排座次、製作假石碣的,統統都是王八蛋!
次日起來,二人帶著林衝的書信直奔徐寧家,叩響門扉,一個丫鬟開了門。
武鬆依照先前編好的辭令說明來意,丫鬟聽了道:“二位官人來的不巧,我家官人近日不在家,公務調遣去了西京,總要半個月才迴轉。”
這個李助,真是神了!
離了徐寧家,武鬆問道:“昨天李助說的是什麽地方?”
時遷答道:“西北陽武縣坊市,約莫百十裏路。”
武鬆剛要說迴客棧取馬匹,見時遷麵色有些不對,頭上也滲出密密汗珠來。現在剛剛辰時,天氣還沒熱起來,八成是有了病恙。
“哥哥,咱們先迴客棧,我與你請個大夫看看。”
時遷還強撐著說沒事,武鬆道:“咱們又不是趕集,不差兩三日,你在客棧歇著,我也好好逛一逛東京城。”
迴客棧請了大夫,大夫診了脈,定了一個“表虛不固”的病症,開了三味藥便走了。武鬆將藥交給小二,又給了些賞錢,叫他好生伺候著時遷,自己則出門去了。
出門直奔州橋,左近果然熱鬧,這一條街上無所不有,尤以吃食最多:當街水飯、千脯、盤兔、旋炙豬皮肉、滴酥水晶繪、煎夾子……伴著夥計吆喝聲、開封府衙役清街笑罵聲,夏日豔陽下,人間煙火氣蒸騰不休。
武鬆見路旁一座好大茶樓,便走了進去。門口夥計笑臉相迎:“官人是要喝茶,還是聽書?”
武鬆道:“既要喝茶也要聽書。”說罷掏出半塊銀子丟給夥計,夥計更殷勤幾分,將武鬆引到二樓雅間,說書人便在一樓半的台子上,居高臨下更顯自在。
幾個碟子端上來,裏麵裝的是幹脯、蜜餞、金絲黨梅、鬆子榛仁,稍後一個衣著潔淨的茶博士手擎瓷瓶為武鬆點茶。先將小塊茶餅調製成茶膏,再衝下開水,濃鬱的茶香便四散出來。武鬆趁點茶時環顧這座茶樓,一樓坐的都是散客,三五人一桌,擠得滿滿當當。二樓上雅間都以雕花屏風相隔,每間最多能坐三人,若不願聽書了,便可將迎麵窗戶關上靜靜品茶。
一迴書說完,說書人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醒木落下,又開了一迴新書,講的是三國時的故事。說到鄧艾偷渡陰平小道,迫得劉禪開城投降,薑維聞聽消息嘔血三升,大唿道:“吾等仍死戰,奈何主公先降耳?”說到此處,茶館內歎息聲四起,都歎那劉禪是一個愚懦的君主,葬送了劉玄德一生基業。
武鬆聽得心中煩悶,忍不住在桌上重重拍了一掌,他天生就是打虎的筋骨,這一掌拍下去,桌上四個碟子俱被震飛了,茶碗也跌在地上摔得粉碎。
片刻後,一個夥計過來查看,武鬆道:“聽了這出戲,心中氣憤,打碎了多少我都賠你。”
夥計笑道:“一個茶碗值什麽,官人莫在意,那邊有位小相公見官人氣度不凡,想邀官人一同飲杯茶。”
武鬆有些詫異,道:“何處的小相公,要飲茶便過來。”
夥計麵露難色,道一聲“官人稍候”,便迴話去了。過了一會,一個內襯直裰、身披青紗氅衣的翩翩公子走了過來,與武鬆拱了拱手便坐到對麵,一個身闊體寬的大漢侍立身旁,鷹隼般的目光在武鬆身上掃了一圈,才移到別處去。
武鬆迴了一禮,見這公子約莫十三四歲,還是稚氣未脫的樣子,隻是身量修長,衣著也顯老,乍看也似幾分成人模樣。
“在下叨擾了,大兄勿怪。”小相公開口,果然是少年聲調。
武鬆道:“正嫌獨坐寂寞,小相公有什麽指教?”
“敢問大兄,剛才那段書哪裏說的不好了,惹大兄不快。”
武鬆笑道:“正是說得好才惹人生氣。小相公也聽得真切,一國之亡,多亡於君主,而一人之過,舉國黎民盡遭塗炭,怎不令人生氣?”
少年又施了一禮,道:“小生黃煥,祖居汴京,今日受教了。隻是以蜀地抗中原,終究逃不過一敗,先生可有良策能救季漢?”
武鬆搖了搖頭:“並無良策,隻是空生嗟歎。劉禪之恥在於降,而非敗也!”
“降雖恥,卻是為了保全蜀地百姓。”
武鬆皺了皺眉:“豈不聞《華陽國誌》雲,軍眾抄掠,數日乃定。數萬軍眾劫掠數日,蜀地百姓生不如死。”
“華陽國誌?”黃煥有些茫然,顯然沒讀過這本書,又問道,“劫掠就是奪人錢財嗎?”
“劫錢財、劫女子,劫青壯,順便放火燒屋,提刀殺人。”武鬆有點懶得答話了,這顯然是讀過幾本書的富家子弟,未曾經曆過世事,幼稚的很。
黃煥似是受了打擊,喃喃道:“劫掠還殺人麽,老師可從沒說過……”
武鬆道:“這些慘無人道的事情,老師自不會明言,待小相公長大了自行領悟就是。”
黃煥諾諾稱是,又請教了幾個不明之處,都是前朝得失。武鬆也沒什麽真才實學,不過好歹學過曆史,便用現代人的曆史觀居高臨下胡說了一通。
二人你問我答,說得甚是投機,待說書人又講了一迴“紅拂夜奔”,黃煥才意猶未盡地與武鬆告辭:“老師明天還來否?”
武鬆道:“明日卻說不準了。”
黃煥甚是失望,又問武鬆家住何方、在哪間客棧安歇,武鬆編了個“武清河”的名字,暗道,這少年公子倒是個愛讀書的。他卻不知,黃煥讀書雖也不少,但自小到大聽的都是聖人之言、中庸之道,何曾聽過這般肆無忌憚針砭時弊的論調。
武鬆憑著前世閱曆,隻是隨口一言,在黃煥聽來都有如黃鍾大呂,恨不得朝夕相隨、時時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