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夏侯惇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沒想到曹操之前埋下的伏筆會在最關鍵的時刻發揮作用。
十幾名中下級軍官,三千多吳軍水軍的投誠實在是太為關鍵了。
要是這些人能再多拉一些識相之人,夏侯惇相信攻破牛渚就更有把握了。
兩日後的深夜,一片漆黑四下寂靜,一支陳軍水軍船隊開到了吳軍水寨外圍。
相距不遠,但是借著夜色,吳軍哨兵並沒有發現異常。
這時,一名校尉帶著一隊吳軍士兵來到值夜的校尉處
“這位兄弟,早點去休息吧,我們幾個來替你看守。”
“吳校尉,這不合適吧……”
“左右我也睡不著,不如幹點活,讓你的兄弟們好好休息。”
“哈哈哈,那就多謝吳校尉了。”
就這樣,吳家的這名校尉輕而易舉地接管了吳軍水寨的哨位。
見之前的人已經走遠,吳校尉臉色一沉
“發信號,接應大軍。”
“諾。”
江麵之上,夏侯惇和毛玠正在焦急地等待著吳軍水寨之中的動靜。
這時蔡中突然驚喜地叫喊道
“將軍,是信號,內應發信號了。”
“好,好,傳令讓火船出發。”
“諾。”
吳軍水寨這邊,內應打開寨門就撤離了,雙方早就約定好了要用火攻,他們可不想被燒死。
一刻鍾後,數十艘小船滿載著稻草、硫磺、火油駛入了吳軍水寨。
隨著一聲令下,操船的陳軍水兵點燃船上的易燃之物便跳水向後遊去。
接應的船隻撈上水兵便拚了命地往後劃船,想要脫離戰場。
四更時分,吳軍水寨突然遭到襲擊,大量火船撞入水寨,點燃了水寨和戰船。
火借風勢,大火蔓延的很快,加上有心之人的拖拉、阻撓,等蔣欽率領大部分水軍趕到時,幾乎所有戰場都已經被點燃。
偏偏此時,陳軍趁虛而入,在水寨外圍用弓箭不斷射殺四處逃竄和想救火的吳軍士兵。
整個吳軍水寨完全陷入了混亂,蔣欽見狀便知道大勢已去。
蔣欽也是宿將,知道事不可為,便立刻下令撤軍
“放棄水寨,收攏兵馬,撤,撤往陸寨堅守。”
大火整整燒了一夜,等太陽升起以後,吳軍的數百艘各種戰船和水寨以後成了焦炭。
蔣欽雖然拚命收攏,也隻收攏了不到一萬敗兵退迴十裏外的陸寨。
來不及報信,陳軍便已經開始向南岸投送兵力了。
等蔣欽整頓好兵馬,夏侯惇已經率領一萬多陳軍在南岸紮下營寨,再想反擊已經沒希望了。
蔣欽很果斷,一麵下令退兵迴石城堅守,一麵派人去向朱然和孫權報變。
牛渚失守,水軍覆滅的消息可以說在吳國境內激起了驚濤駭浪。
聽到這個消息的孫權癱坐在王座上,嘴裏不停地嘟嘟囔囔
“完了完了,全都完了,這些該死的叛徒,這些世家之人都是叛徒。”
就在孫權失魂落魄的時候,吳國太帶著一眾侍女匆匆趕來。
牛渚陷落的消息她也知道了,她現在非常擔心這個兒子會想不開。
“母親,母親您怎麽來了”
雖然不是生母,但是孫權對吳國太還是很尊重的。
見母親急匆匆趕來,孫權連忙起身迎了上去,一直小心翼翼地扶著吳國太在王座上坐下。
“仲謀,吳國……江東……還有希望嗎?這基業還守得住嗎?”
孫權強裝鎮定,安慰道
“母親放心,一定守得住,一定守得住,兒子一定會守住父兄留下的基業。”
吳國太太了解孫權地性格了,歎了一口氣拉著孫權的手說道
“你妹夫在餘杭準備了戰船,若事不可為我們一家人就北上。”
孫權心中還是有些感慨的,沒想到自己的妹妹妹夫居然還給自己留了後路。
隻是作為吳王,他不願意寄人籬下,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駿,對他而言別無二致。
不過孫權還是勸慰吳國太
“母親不妨帶著弟弟們先去餘杭,若事不可為,兒率領輕騎兩日便到。”
吳國太以為孫權動搖了,頗為欣慰
“好,好,我們就先去餘杭,也省得仲謀還瞻前顧後地。”
“多謝母親理解。”
兩日後,吳國太在孫翊、孫匡、孫朗等人的護送下前往餘杭避禍。
隨行的除了三千王宮護衛,還有數千仆役、護衛,一行人押送著上千輛大車的金銀珠寶離開建鄴。
母親和弟弟一走,孫權便沒了後顧之憂,隨即下令收縮防線。
命令豫章的丁奉全力北上,交州的步騭和會稽的諸葛瑾也放棄一切北上,集中所有力量要和曹操決戰。
可以說,孫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真真正正地要搏命一擊了。
建興五年十月,兩場大戰牽動人心。
一場是江東之戰,陳國夏侯惇、夏侯淵、閻行率領的八萬大軍合兵一處,陳兵秣陵。
吳軍這邊,以陸遜為主帥,朱然、丁奉、徐盛、潘璋等人齊聚,吳國集中了全部九萬大軍。
這場仗,雙方誰都輸不起,陳軍若是敗了根本來不及撤退。
吳軍若是敗了,不僅秣陵不保,建鄴也是危若累卵,吳國也基本可以宣告滅亡了。
而另一邊,李駿調整了戰略,以關平為主將,關興、張苞、鄧艾、薑維等小將為副,抽調各地兩萬五千玄武軍渡過長江進兵豫章。
不僅如此,幾名小將接到的命令是要順勢拿下交州和會稽郡。
如此危急的時候,吳軍內部卻不是很統一,以諸葛瑾、顧雍、張溫等人為首主張要直接投降。
武將這邊,也隻有丁奉和徐盛二人堅持要戰,朱然和潘璋主張投降,主帥陸遜也是猶豫不決。
如此情況下,人心還不齊,一切似乎預示著吳軍必敗的結局。
這種情況很快就在戰場上體現了出來,主場作戰的吳軍居然缺糧了。
原因很簡單,不少世家已經不願意再為孫權付出更多的成本了,一粒糧食都不願意拿出來。
缺糧就導致整個吳軍上下軍心不穩,開始出現逃兵。
特別是會稽和交州來的兵馬,幾乎每天都有逃兵,僅僅對峙了十餘天就有超過千人逃跑。
為了穩定軍心,陸遜下令當眾斬殺了十幾名逃兵,結果反而激起了不少人的反抗。
對於這種情況,夏侯惇自然是樂見其成,他現在越來越有信心,在新年前結束戰事。
十幾名中下級軍官,三千多吳軍水軍的投誠實在是太為關鍵了。
要是這些人能再多拉一些識相之人,夏侯惇相信攻破牛渚就更有把握了。
兩日後的深夜,一片漆黑四下寂靜,一支陳軍水軍船隊開到了吳軍水寨外圍。
相距不遠,但是借著夜色,吳軍哨兵並沒有發現異常。
這時,一名校尉帶著一隊吳軍士兵來到值夜的校尉處
“這位兄弟,早點去休息吧,我們幾個來替你看守。”
“吳校尉,這不合適吧……”
“左右我也睡不著,不如幹點活,讓你的兄弟們好好休息。”
“哈哈哈,那就多謝吳校尉了。”
就這樣,吳家的這名校尉輕而易舉地接管了吳軍水寨的哨位。
見之前的人已經走遠,吳校尉臉色一沉
“發信號,接應大軍。”
“諾。”
江麵之上,夏侯惇和毛玠正在焦急地等待著吳軍水寨之中的動靜。
這時蔡中突然驚喜地叫喊道
“將軍,是信號,內應發信號了。”
“好,好,傳令讓火船出發。”
“諾。”
吳軍水寨這邊,內應打開寨門就撤離了,雙方早就約定好了要用火攻,他們可不想被燒死。
一刻鍾後,數十艘小船滿載著稻草、硫磺、火油駛入了吳軍水寨。
隨著一聲令下,操船的陳軍水兵點燃船上的易燃之物便跳水向後遊去。
接應的船隻撈上水兵便拚了命地往後劃船,想要脫離戰場。
四更時分,吳軍水寨突然遭到襲擊,大量火船撞入水寨,點燃了水寨和戰船。
火借風勢,大火蔓延的很快,加上有心之人的拖拉、阻撓,等蔣欽率領大部分水軍趕到時,幾乎所有戰場都已經被點燃。
偏偏此時,陳軍趁虛而入,在水寨外圍用弓箭不斷射殺四處逃竄和想救火的吳軍士兵。
整個吳軍水寨完全陷入了混亂,蔣欽見狀便知道大勢已去。
蔣欽也是宿將,知道事不可為,便立刻下令撤軍
“放棄水寨,收攏兵馬,撤,撤往陸寨堅守。”
大火整整燒了一夜,等太陽升起以後,吳軍的數百艘各種戰船和水寨以後成了焦炭。
蔣欽雖然拚命收攏,也隻收攏了不到一萬敗兵退迴十裏外的陸寨。
來不及報信,陳軍便已經開始向南岸投送兵力了。
等蔣欽整頓好兵馬,夏侯惇已經率領一萬多陳軍在南岸紮下營寨,再想反擊已經沒希望了。
蔣欽很果斷,一麵下令退兵迴石城堅守,一麵派人去向朱然和孫權報變。
牛渚失守,水軍覆滅的消息可以說在吳國境內激起了驚濤駭浪。
聽到這個消息的孫權癱坐在王座上,嘴裏不停地嘟嘟囔囔
“完了完了,全都完了,這些該死的叛徒,這些世家之人都是叛徒。”
就在孫權失魂落魄的時候,吳國太帶著一眾侍女匆匆趕來。
牛渚陷落的消息她也知道了,她現在非常擔心這個兒子會想不開。
“母親,母親您怎麽來了”
雖然不是生母,但是孫權對吳國太還是很尊重的。
見母親急匆匆趕來,孫權連忙起身迎了上去,一直小心翼翼地扶著吳國太在王座上坐下。
“仲謀,吳國……江東……還有希望嗎?這基業還守得住嗎?”
孫權強裝鎮定,安慰道
“母親放心,一定守得住,一定守得住,兒子一定會守住父兄留下的基業。”
吳國太太了解孫權地性格了,歎了一口氣拉著孫權的手說道
“你妹夫在餘杭準備了戰船,若事不可為我們一家人就北上。”
孫權心中還是有些感慨的,沒想到自己的妹妹妹夫居然還給自己留了後路。
隻是作為吳王,他不願意寄人籬下,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駿,對他而言別無二致。
不過孫權還是勸慰吳國太
“母親不妨帶著弟弟們先去餘杭,若事不可為,兒率領輕騎兩日便到。”
吳國太以為孫權動搖了,頗為欣慰
“好,好,我們就先去餘杭,也省得仲謀還瞻前顧後地。”
“多謝母親理解。”
兩日後,吳國太在孫翊、孫匡、孫朗等人的護送下前往餘杭避禍。
隨行的除了三千王宮護衛,還有數千仆役、護衛,一行人押送著上千輛大車的金銀珠寶離開建鄴。
母親和弟弟一走,孫權便沒了後顧之憂,隨即下令收縮防線。
命令豫章的丁奉全力北上,交州的步騭和會稽的諸葛瑾也放棄一切北上,集中所有力量要和曹操決戰。
可以說,孫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真真正正地要搏命一擊了。
建興五年十月,兩場大戰牽動人心。
一場是江東之戰,陳國夏侯惇、夏侯淵、閻行率領的八萬大軍合兵一處,陳兵秣陵。
吳軍這邊,以陸遜為主帥,朱然、丁奉、徐盛、潘璋等人齊聚,吳國集中了全部九萬大軍。
這場仗,雙方誰都輸不起,陳軍若是敗了根本來不及撤退。
吳軍若是敗了,不僅秣陵不保,建鄴也是危若累卵,吳國也基本可以宣告滅亡了。
而另一邊,李駿調整了戰略,以關平為主將,關興、張苞、鄧艾、薑維等小將為副,抽調各地兩萬五千玄武軍渡過長江進兵豫章。
不僅如此,幾名小將接到的命令是要順勢拿下交州和會稽郡。
如此危急的時候,吳軍內部卻不是很統一,以諸葛瑾、顧雍、張溫等人為首主張要直接投降。
武將這邊,也隻有丁奉和徐盛二人堅持要戰,朱然和潘璋主張投降,主帥陸遜也是猶豫不決。
如此情況下,人心還不齊,一切似乎預示著吳軍必敗的結局。
這種情況很快就在戰場上體現了出來,主場作戰的吳軍居然缺糧了。
原因很簡單,不少世家已經不願意再為孫權付出更多的成本了,一粒糧食都不願意拿出來。
缺糧就導致整個吳軍上下軍心不穩,開始出現逃兵。
特別是會稽和交州來的兵馬,幾乎每天都有逃兵,僅僅對峙了十餘天就有超過千人逃跑。
為了穩定軍心,陸遜下令當眾斬殺了十幾名逃兵,結果反而激起了不少人的反抗。
對於這種情況,夏侯惇自然是樂見其成,他現在越來越有信心,在新年前結束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