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規矩矩的天井內,杜行甲雙手交叉撐著下頜,緘默不語。
院中的兩人心知肚明,隋便身上所背負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夠替代的。有些事,非要他來做才可以。
名正且言順。
過了許久,等到葡萄藤架上的枯黃落葉恰巧落在杜行甲的膝蓋上時,杜行甲抬首看向楊自在,說道:“十二年來你該知道他的心思。”
楊自在聞言一聲不吭,隻有對著他吹胡子瞪眼。
他打小看著隋便長大,自己說是他的啟蒙之師也不為過,所以那孩子什麽性情心思自己怎麽會不清楚。
正因為清楚,所以才會一時語噎。
因為他曉得在隋便的心中家是大於國的,他心心念的並非是大隋的萬裏山河疆域,而是那座帝凰城,是那座昭陽宮。
但自己一直想要他做得是在那杆秤上國要重於家。“昭陵山內被鎮壓的東西隋便究竟知不知道?”楊自在出聲詢問道。楊自在搖搖頭,否認道:“那一夜我將滿局棋子盡是告知於他,但唯獨沒有將此事告訴他。”
“你是故意瞞著他?”杜行甲聞言眉頭一皺,沉聲問道。
楊自在默不作聲,其實也算是變相地默認了此事。
“王八蛋。”十二年來在外人眼中一直寡言溫謙的杜行甲猛然站起身來,指著楊自在破口大罵道。可能是覺得還不解恨,他又憤憤罵道:“老王八蛋,你一個半截身子都埋進黃土裏的人了竟然會去算計一個少年,你他娘的丟不丟人?”
楊自即便是被他這般謾罵,猶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
他隻是瞥了杜行甲一眼,淡淡說道:“若是換做你大哥絕對不敢這般同我講話。”
“屁!”杜行甲冷聲反駁道:“若是那小子在昭陵山有半點意外,我會讓你半生心血付諸東流。”
楊自在歎了口氣,過了半晌悠悠開口道:“我也不想。”...昭陵山,昭陵宮。
當隋便將氣息盡斂隱匿身形潛入行宮宗祠內時,李湯與李雍和李濟民李景涼父子四人正祭祖完畢。
但讓隋便感到奇怪是李湯並未讓他們離開宗祠,而是讓他們靜靜地候在這裏。
將身形隱匿在角落中的隋朝目不轉睛地盯著李湯的一舉一動,他覺得自己離昭陵山的真相愈發接近了。
“父皇,是不是還有事情要交代?”李景涼低聲詢問道。
原本按照往年的規矩外祭祖完畢後他們會盡快離開宗祠,仿佛稍遲半分就會引來滔天之禍,但如今父皇卻沒有半點讓他們離開的意思。
李雍和瞥了李景涼一眼,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出聲。
“是有些事情要交代給你們。”李湯仿佛下定了決心般,沉聲說道。
“父皇請說。”李濟民拱手說道:“兒臣願為父皇排憂解難。”
李湯環顧了他們兄弟三人一眼後,最後轉身將目光落在了陳列在前的祖宗牌位之上,淡淡問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初大梁是怎樣戰勝大隋一統山河的?”
聽到父皇這般詢問,知曉其中辛秘內幕的李雍和與李濟民兩人相視一眼,默不作聲。
他們父子四人中可能隻有李景涼至今還被蒙在鼓中。
看到沒有人出聲,心中已經了然的李湯緩緩說道:“當初濟民確實是在馬上替朕,替大梁打下了半壁江山,但至關重要的還是因為有天霜山的相助。”
聽到天霜山三字後,李雍和劍眉微皺,父皇這是要對他們和盤托出了?但他這般做的目的又是什麽?
“天霜山?”李景涼狐疑問道。
藏匿在角落中的隋便見到這一幕後嘴角噙起一抹冷笑,李景涼連天霜山的存在都不知道竟然就想把手伸到龍椅上。
對於李景涼的野心,自己已經同李濟民說過,後者聽到這番話後隻是一笑置之,看來他從未將李景涼放在眼中。
“事到如今我可以將當年的事情全部告訴你們了。”李湯看著嫋嫋升起的香煙,說道。
“當年朕在繼承皇位後勵精圖治,不但建立糧倉更是創建了武庫,足以震懾周遭的宵小蠻夷。
饒是如此與那大隋相比仍是蚍蜉大樹的天差地別。”
“父皇不可妄自菲薄以失威儀!”李雍和沉聲說道。
李湯擺擺手,道:“無妨,當年本就是如此,總不能連這點事都不認。”
然後李雍和便沒有再多說什麽,同李景涼比起來他更加懂得審時度勢。
李湯雙手負後繼續說道:“當年濟民你之所以能夠在虎牢關那幾場大仗中以少勝多,就是因為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李湯緩緩轉身,看向隻字不語的李濟民,寬慰道:“當然朕這般說並非是想抹掉你的戰功,隻是想告訴你當年你在虎牢關隻是占據了人和地利,至於這天時,皆是因為天霜山出手在背後運作。”
“所以毫不避諱地說,我大梁之所以能夠從一隅之地以以蟒吞龍之勢君臨天下,憑借的就是天霜山的支持。”
聽聞這話,李濟民的臉色有些許的難看。
雖然早知道這是個事實,但當這番話從父皇口中說出時李濟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這算不算是一舉就否定了在國戰中戰死將士們的功勳?
“父皇今日為何要對我們說起這些?”李雍和不解問道。
“因為接下來朕要說的依舊與天霜山有關。”
李湯意味深長地看了李雍和一眼,後者與他對視一線後迅速低下頭去。
“在攻破大隋的帝凰城後,這也就意味著大隋的國祚被我們斬斷,大梁成為了天下正統。”李湯仿佛迴憶起當年舊事,滄桑說道:“隨著大隋最後一位皇帝自焚宮中,大隋也正式被湮沒在歲月的鐵蹄之下,但你們知不知道大隋那殘存的國運卻始終沒有融入我大梁的國柱當中。”
說到這李湯的神情變得冷峻森嚴,他沉聲說道:“這意味著什麽我想你們心裏應該很清楚。”
李雍和與李濟民聞言心中大駭,既然大隋國運未消,那也就表示依舊有身負大隋皇室血脈之人存活於世。
但這怎麽可能?當年那場大火可不隻是將昭陽宮焚毀殆盡,幾乎半座帝凰城都給昭陽宮陪葬,滔天火勢焚天煮雲,哪怕距離帝凰城十數裏也能夠看清漫天的火光。
“這些年來我一直讓欽天監追查此事,但欽天監耗盡心力卻始終找不到那名前朝餘孽。”李湯沉聲說道:“鎮壓在這裏的大隋國運一日不消,我心就一日難平。
李雍和剛想出聲,猛然間意識到了,旋即低頭看了眼地麵,然後抬首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湯,怔怔問道:“父皇,你剛才說鎮壓在昭陵山的是大隋的國運?”
李湯看著麵露詫異之色的李雍和,點點頭。
“這怎麽可能?”李濟民眼眸中同樣流露出驚愕神色,癡癡呢喃道。
在他的認知當中國運一直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存在,怎麽可能會被山嶺鎮壓,而且還是被鎮壓了十數年之久?!
“沒有什麽不可能。”李湯嗓音威嚴地說道:“當年看似是兩軍交戰,但其實歸根結底比拚的還是兩國的國運,而當年來自天霜山的仙師就是讓那虛無縹緲的國運顯化成形。”
藏匿在角落中的隋便在聽到李湯那些開誠布公之言後同樣處於震驚之中,他沒想到這昭陵山中鎮壓著的竟然是大隋的國運,難怪自己來到這後會心生異樣,如此一來便能夠說得通了。
但隋便很快就眉頭緊鎖,楊老先生知不知曉此事,若是他知曉,又為何從未對自己提起過?
而且隋便清楚以大梁的手段絕對無法將國運鎮壓於此,在這背後肯定離不開天霜山。
宗祠正中央,李湯看向他們兄弟三人,問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年隋梁兩國真正一錘定音的哪場戰役。”
李雍和狐疑問道:“難道不是帝凰城外一戰嗎?”
帝凰城作為大隋的帝都,被攻破後自然也就意味著大隋再無抵抗之力。
李湯聞言搖搖頭,帶有詢問意味的目光落在了李濟民的身上。
“迴父皇的話,應該是巨鹿之戰。”李濟民畢恭畢敬地迴道。
聽到這個答複後李湯極為滿意地點點頭。
“當年就是在巨鹿戰場上空,朕親眼見到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與我大梁國運所化的金龍對峙纏鬥。”李湯追憶道:“那場國運之爭持續了七天七夜,玄凰羽落金龍染血,最後還是天霜山的那群人出手這才將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一舉擊潰。”“所以在那之後大隋兵敗如山倒,盡顯頹勢大勢已去。”久經沙場的李濟民沉聲道。
“父皇,兒臣隻問一事。”李濟民猛然抬首望向李湯,“當年若是天霜山的修士沒有出手,勝敗會如何?”
李湯聞言陷入沉思,許久以後才開口道:“不知道。”
李濟民聽到這三個字後如墜冰窖。
因為他清楚父皇的秉性,後者從來不打無把握之戰,可既然如今他說出這三個字,那意味著什麽李濟民再清楚不過。
“原來是這樣。”李濟民苦笑一聲,癡癡道。
原來那場名震天下的巨鹿之戰竟然是個笑話,原來自己麾下將士的浴血奮戰最後竟是為那幫山上人做了嫁衣。
院中的兩人心知肚明,隋便身上所背負的東西是他們所不能夠替代的。有些事,非要他來做才可以。
名正且言順。
過了許久,等到葡萄藤架上的枯黃落葉恰巧落在杜行甲的膝蓋上時,杜行甲抬首看向楊自在,說道:“十二年來你該知道他的心思。”
楊自在聞言一聲不吭,隻有對著他吹胡子瞪眼。
他打小看著隋便長大,自己說是他的啟蒙之師也不為過,所以那孩子什麽性情心思自己怎麽會不清楚。
正因為清楚,所以才會一時語噎。
因為他曉得在隋便的心中家是大於國的,他心心念的並非是大隋的萬裏山河疆域,而是那座帝凰城,是那座昭陽宮。
但自己一直想要他做得是在那杆秤上國要重於家。“昭陵山內被鎮壓的東西隋便究竟知不知道?”楊自在出聲詢問道。楊自在搖搖頭,否認道:“那一夜我將滿局棋子盡是告知於他,但唯獨沒有將此事告訴他。”
“你是故意瞞著他?”杜行甲聞言眉頭一皺,沉聲問道。
楊自在默不作聲,其實也算是變相地默認了此事。
“王八蛋。”十二年來在外人眼中一直寡言溫謙的杜行甲猛然站起身來,指著楊自在破口大罵道。可能是覺得還不解恨,他又憤憤罵道:“老王八蛋,你一個半截身子都埋進黃土裏的人了竟然會去算計一個少年,你他娘的丟不丟人?”
楊自即便是被他這般謾罵,猶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
他隻是瞥了杜行甲一眼,淡淡說道:“若是換做你大哥絕對不敢這般同我講話。”
“屁!”杜行甲冷聲反駁道:“若是那小子在昭陵山有半點意外,我會讓你半生心血付諸東流。”
楊自在歎了口氣,過了半晌悠悠開口道:“我也不想。”...昭陵山,昭陵宮。
當隋便將氣息盡斂隱匿身形潛入行宮宗祠內時,李湯與李雍和李濟民李景涼父子四人正祭祖完畢。
但讓隋便感到奇怪是李湯並未讓他們離開宗祠,而是讓他們靜靜地候在這裏。
將身形隱匿在角落中的隋朝目不轉睛地盯著李湯的一舉一動,他覺得自己離昭陵山的真相愈發接近了。
“父皇,是不是還有事情要交代?”李景涼低聲詢問道。
原本按照往年的規矩外祭祖完畢後他們會盡快離開宗祠,仿佛稍遲半分就會引來滔天之禍,但如今父皇卻沒有半點讓他們離開的意思。
李雍和瞥了李景涼一眼,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出聲。
“是有些事情要交代給你們。”李湯仿佛下定了決心般,沉聲說道。
“父皇請說。”李濟民拱手說道:“兒臣願為父皇排憂解難。”
李湯環顧了他們兄弟三人一眼後,最後轉身將目光落在了陳列在前的祖宗牌位之上,淡淡問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初大梁是怎樣戰勝大隋一統山河的?”
聽到父皇這般詢問,知曉其中辛秘內幕的李雍和與李濟民兩人相視一眼,默不作聲。
他們父子四人中可能隻有李景涼至今還被蒙在鼓中。
看到沒有人出聲,心中已經了然的李湯緩緩說道:“當初濟民確實是在馬上替朕,替大梁打下了半壁江山,但至關重要的還是因為有天霜山的相助。”
聽到天霜山三字後,李雍和劍眉微皺,父皇這是要對他們和盤托出了?但他這般做的目的又是什麽?
“天霜山?”李景涼狐疑問道。
藏匿在角落中的隋便見到這一幕後嘴角噙起一抹冷笑,李景涼連天霜山的存在都不知道竟然就想把手伸到龍椅上。
對於李景涼的野心,自己已經同李濟民說過,後者聽到這番話後隻是一笑置之,看來他從未將李景涼放在眼中。
“事到如今我可以將當年的事情全部告訴你們了。”李湯看著嫋嫋升起的香煙,說道。
“當年朕在繼承皇位後勵精圖治,不但建立糧倉更是創建了武庫,足以震懾周遭的宵小蠻夷。
饒是如此與那大隋相比仍是蚍蜉大樹的天差地別。”
“父皇不可妄自菲薄以失威儀!”李雍和沉聲說道。
李湯擺擺手,道:“無妨,當年本就是如此,總不能連這點事都不認。”
然後李雍和便沒有再多說什麽,同李景涼比起來他更加懂得審時度勢。
李湯雙手負後繼續說道:“當年濟民你之所以能夠在虎牢關那幾場大仗中以少勝多,就是因為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李湯緩緩轉身,看向隻字不語的李濟民,寬慰道:“當然朕這般說並非是想抹掉你的戰功,隻是想告訴你當年你在虎牢關隻是占據了人和地利,至於這天時,皆是因為天霜山出手在背後運作。”
“所以毫不避諱地說,我大梁之所以能夠從一隅之地以以蟒吞龍之勢君臨天下,憑借的就是天霜山的支持。”
聽聞這話,李濟民的臉色有些許的難看。
雖然早知道這是個事實,但當這番話從父皇口中說出時李濟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這算不算是一舉就否定了在國戰中戰死將士們的功勳?
“父皇今日為何要對我們說起這些?”李雍和不解問道。
“因為接下來朕要說的依舊與天霜山有關。”
李湯意味深長地看了李雍和一眼,後者與他對視一線後迅速低下頭去。
“在攻破大隋的帝凰城後,這也就意味著大隋的國祚被我們斬斷,大梁成為了天下正統。”李湯仿佛迴憶起當年舊事,滄桑說道:“隨著大隋最後一位皇帝自焚宮中,大隋也正式被湮沒在歲月的鐵蹄之下,但你們知不知道大隋那殘存的國運卻始終沒有融入我大梁的國柱當中。”
說到這李湯的神情變得冷峻森嚴,他沉聲說道:“這意味著什麽我想你們心裏應該很清楚。”
李雍和與李濟民聞言心中大駭,既然大隋國運未消,那也就表示依舊有身負大隋皇室血脈之人存活於世。
但這怎麽可能?當年那場大火可不隻是將昭陽宮焚毀殆盡,幾乎半座帝凰城都給昭陽宮陪葬,滔天火勢焚天煮雲,哪怕距離帝凰城十數裏也能夠看清漫天的火光。
“這些年來我一直讓欽天監追查此事,但欽天監耗盡心力卻始終找不到那名前朝餘孽。”李湯沉聲說道:“鎮壓在這裏的大隋國運一日不消,我心就一日難平。
李雍和剛想出聲,猛然間意識到了,旋即低頭看了眼地麵,然後抬首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湯,怔怔問道:“父皇,你剛才說鎮壓在昭陵山的是大隋的國運?”
李湯看著麵露詫異之色的李雍和,點點頭。
“這怎麽可能?”李濟民眼眸中同樣流露出驚愕神色,癡癡呢喃道。
在他的認知當中國運一直是那種虛無縹緲的存在,怎麽可能會被山嶺鎮壓,而且還是被鎮壓了十數年之久?!
“沒有什麽不可能。”李湯嗓音威嚴地說道:“當年看似是兩軍交戰,但其實歸根結底比拚的還是兩國的國運,而當年來自天霜山的仙師就是讓那虛無縹緲的國運顯化成形。”
藏匿在角落中的隋便在聽到李湯那些開誠布公之言後同樣處於震驚之中,他沒想到這昭陵山中鎮壓著的竟然是大隋的國運,難怪自己來到這後會心生異樣,如此一來便能夠說得通了。
但隋便很快就眉頭緊鎖,楊老先生知不知曉此事,若是他知曉,又為何從未對自己提起過?
而且隋便清楚以大梁的手段絕對無法將國運鎮壓於此,在這背後肯定離不開天霜山。
宗祠正中央,李湯看向他們兄弟三人,問道:“你們知不知道當年隋梁兩國真正一錘定音的哪場戰役。”
李雍和狐疑問道:“難道不是帝凰城外一戰嗎?”
帝凰城作為大隋的帝都,被攻破後自然也就意味著大隋再無抵抗之力。
李湯聞言搖搖頭,帶有詢問意味的目光落在了李濟民的身上。
“迴父皇的話,應該是巨鹿之戰。”李濟民畢恭畢敬地迴道。
聽到這個答複後李湯極為滿意地點點頭。
“當年就是在巨鹿戰場上空,朕親眼見到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與我大梁國運所化的金龍對峙纏鬥。”李湯追憶道:“那場國運之爭持續了七天七夜,玄凰羽落金龍染血,最後還是天霜山的那群人出手這才將大隋國運所化的玄凰一舉擊潰。”“所以在那之後大隋兵敗如山倒,盡顯頹勢大勢已去。”久經沙場的李濟民沉聲道。
“父皇,兒臣隻問一事。”李濟民猛然抬首望向李湯,“當年若是天霜山的修士沒有出手,勝敗會如何?”
李湯聞言陷入沉思,許久以後才開口道:“不知道。”
李濟民聽到這三個字後如墜冰窖。
因為他清楚父皇的秉性,後者從來不打無把握之戰,可既然如今他說出這三個字,那意味著什麽李濟民再清楚不過。
“原來是這樣。”李濟民苦笑一聲,癡癡道。
原來那場名震天下的巨鹿之戰竟然是個笑話,原來自己麾下將士的浴血奮戰最後竟是為那幫山上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