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
七月,細雨綿綿淅瀝。
站在姑臧衙門正堂,劉繼隆望著堂外院中,那沿著屋簷不斷流下的雨水,耳邊響起的是李商隱的匯報。
“都護府那邊傳來消息,朝廷接連兩次加稅,以至於山南、劍南等道百姓不斷逃亡隴右。”
“盧鈞、夏侯孜、崔慎由等人均未阻止百姓逃入隴右,甚至有不少官員堂而皇之的逼良為奴,再以口馬販賣至隴右。”
“僅六月,逃入、賣入隴右人口便多達八千餘口。”
“尚婢婢駐守磨禪城,尚摩鄢率兵萬餘南下西山,夏侯孜僅派楊複恭率騎軍五百,馬軍三千馳往翼州,等待朝廷旨意再觀望馳援。”
“此外,置長安的進奏院傳來消息,兩浙裘甫四處出擊,但均被崔鉉率軍所阻,如今被限製在浙東五州之地。”
“濮州的王守文困守濮陽,裴休麾下六萬兵馬,已經將濮陽團團包圍。”
“自六月起,至尊未能視朝,身體恐有恙,南衙北司等官員均在站隊運往及夔王。”
四個多月的軍情,在李商隱三言兩語間便總結完畢。
將這些聽完的劉繼隆沉吟片刻,而後才道:“臨州、涼州等六鎮兵馬擴編如何了?”
聞言,李商隱不假思索道:“兵員已經招募,府庫中甲胄也足夠,但軍馬……”
他沉吟片刻,翻了翻手中文冊才道:“此前收複涼州,六鎮兵馬皆有死傷。”
“隴右各州馬場內軍馬在填補各鎮原有軍馬數額後,僅能調用二千四百匹,另有四千六百餘匹的缺額。”
“以各州軍馬場內情況,起碼需要三年才能補足軍中馬匹。”
劉繼隆聞言繼續問道:“涼州的軍馬場修建好了嗎?”
對於涼州的政務,李商隱倒沒有必要翻閱文冊了,因此合上文冊道:
“涼州牧群雖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即便好好選育,也需要五年時間培養才行。”
“若是算上涼州軍馬場,都護府從大中十九年開始算起,每年軍馬能出欄四千匹,往後逐年增加。”
“大中十九年……”
劉繼隆呢喃著這個時間,心中不免輕嗤。
以當下情況來看,大中可沒有十九年這一說法了。
想到這裏,他也不免想了想局勢。
曆史因為他而改變太多,首先曆史上唐廷沒有三次加稅,此外隴右也沒有自己那麽龐大的勢力,而王守文也隻是天平軍中寂寂無名的牙將。
如今因為自己在隴右壯大,唐廷不得不增駐西線兵馬,因此軍費負擔更為沉重。
加上王守文作亂,唐廷不得已進行第一次加稅。
由於加稅,所以提前引爆了浙東裘甫起義,使得曆史上幾乎“完美”的大中年號,蒙上了一層灰色。
夏侯孜慘敗延川,導致其提前入西川為使相。
原本他會在宰相的位置上待得更久,因此有機會舉薦王式前往浙東平叛。
如今沒了他的舉薦,王式依舊在安南鎮守,裘甫之亂仍未平定。
自己所引起的變動太大,已經不能按照原本的曆史去預估事件走向。
裘甫之亂和王守文叛亂都會被平定,這是自然的,畢竟如今的大唐還沒有到“群盜四起”的程度。
雖然民變不少,但元和、會昌年間留下的人才還有很多。
不過隨著這些人逐漸凋零,群盜四起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看向李商隱道:
“給都護府傳信,讓尚摩鄢加緊拿下西山。”
“此外再給河西的張使君傳去消息,看看西邊的絲綢商道如何了。”
“另外告訴曹茂和陳瑛,先訓練出兩千精騎,秋收後與河西歸義軍一同討擊居延海。”
“是!”
沒有多餘的廢話,李商隱不假思索應下了劉繼隆所說所有,並起草書信送往各處。
在整個隴右忙碌起來的同時,東邊的大唐也在加稅後得到錢糧續命,裴休及崔鉉兩軍將士分別得到犒賞,士氣正盛。
七月初五,崔鉉統帥淮南、宣歙、鎮海等處官兵自越州、睦州、衢州一線展開反擊。
得知消息,裘甫在義烏召開會議,討論對敵策略。
義軍副帥劉勝主張先發製人,立即引兵攻取越州(紹興)。
隻要能控製越州府庫,就能就地招募越州百姓,在越州門戶的西陵一帶建立堅固的防線,並沿浙江築壘拒守。
此外,再派遣兩路兵馬,一路進攻宣、歙二州,一路對陣官軍。
隻要兩路成功一路,就能反攻浙西,再拿下石頭城(南京),渡江拿下揚州,籌措軍餉。
麵對劉勝的建議,不少投入軍中的儒生以為劉勝的計策無非就是效仿孫權,做著割據的美夢。
這種做法隻有天下大亂才能做到,而今天下一統,割據一方是不可能的。
因此儒生們認為,與其出擊,不如擁眾據險固守,必要時耕田打魚自給自足。
一旦官軍來攻,便潛入海島,等敵人走了再迴來便是。
裘甫聽了雙方的意見,拿不定主意,把這件大事擱置下來,從而使義軍的處境更加困難。
好在與他相比,統帥官軍的崔鉉隻知道猛攻,因此兩方算是在浙東西線打起了拉鋸戰。
裘甫眼見崔鉉不過如此,當即便接受儒生們的建議,在麾下五州耕田打漁,並派人前往海中洲(舟山)建設城池、水師,複設昔年被廢的翁山縣(舟山)。
在雙方拉鋸的同時,北方的王守文率先堅持不住。
七月中旬,王守文率軍向南突圍,為平夏部拓跋思恭所阻。
王守文十三次突圍而不得出,濮陽城內軍民食冷飯而疾病甚多,危在旦夕。
“咳咳……”
七月二十四日,在結束第十三次突圍後,王守文返迴城內簡單休整。
如今城內的屋舍、衙門、城門樓皆已拆除,隻剩城門還安然無恙。
叛軍們隻得收集野草,曬幹後用於燒火,而百姓們隻能吃冷水泡飯。
坐在牙帳內的王守文將碗中熱騰騰的肉粥吃光,隨後眼神淩厲掃視眾人:
“今夜,轉進向西突圍!”
麵對他的軍令,響應者寥寥無幾。
對此,他心裏也十分著急,目光看向朱淮:“朱淮?”
“節帥放心,某定當追隨節帥!”
朱淮恭敬作揖,大義凜然。
見他如此,王守文定了定心,隨後看向吳煨。
眼見吳煨點頭,他們當即開始籌劃夜裏的夜襲。
朱淮等人走出牙帳,所有人下意識看向他。
前番幾次突圍中,本就不多的天平老卒死傷更多,如今能活下來的,基本都是後加入軍中的胡人及濮州人。
朱淮一言不發往自己的牙帳走去,眾人緊緊跟隨其身後。
不多時,待眾人走入朱淮牙帳,朱淮這才開口道:
“朝廷的討平檄文中,隻提及了王守文和吳煨。”
“今夜出城突襲時,誰若有膽量拿下此二人,將城內天平老卒盡皆處置,我等便能活下來!”
朱淮要麽不開口,一開口就是要王守文等所有天平老卒的性命。
即便如此,眾人眼神卻依舊狠厲。
為了能夠活命的機會,眾人願意一試。
正因如此,濮陽城內的安靜持續到了夜半。
隨著三千餘甲兵聚集濮陽東門,王守文與吳煨也率領五百餘精騎姍姍來遲。
王守文將目光投向朱淮,滿意道:“朱淮,此次若能突圍成功,我等便南下。”
“南邊防守空虛,戍兵甚少,以我等兵力,想要割據幾座州城易如反掌。”
“屆時我表你為一州使君,以此迴報你這些日子的辛勞。”
“節帥哪裏的話!”朱淮義正言辭道;
“若非節帥,某如今早已被官軍砍了腦袋,而今還能活得好好的,全賴節帥恩德!”
“嗬嗬,你啊你……”
王守文輕笑著,隨後調整了一下坐姿,揮動馬鞭道:“開城門,突圍!”
在他軍令下達後,城門緩緩打開,而朱淮則是悄然退至步卒中去。
“走……”
“動手!!”
不等王守文抖動馬韁,四周步卒及精騎紛紛拔刀殺向王守文等人。
“狗賊!你們要幹嘛!”
王守文和吳煨畢竟是從天平軍中走出的人,第一時間便反應了過來。
下克上這種事情,在如今都不遑多見,二人自然有所防備。
但他們防備再多,卻架不住四周敵人太多。
王守文反應神速,連忙叫嚷道:
“朱淮!某待你不薄,你就是如此報恩的嗎?!”
亂槍刺來,王守文與吳煨為躲避槍叢而滾落馬背。
朱淮沉默不語,待到陣中慘叫聲斷絕,他這才推開麵前的兵卒,走到了陣中。
王守文、吳煨及百餘名天平老卒死狀淒慘。
王守文被人用斧頭剁了首級及四肢,吳煨也被剁去了首級。
瞧著二人身首異處的模樣,一手組織起來此次事件的朱淮卻直冒冷汗。
他不是懼怕二人化作厲鬼找自己報仇,而是懼怕身邊的這些人。
今日這群人能為了活命而殺王守文、吳煨,明日是否也能為了活命而殺自己。
想到這裏,朱淮咽了咽口水,強裝鎮定道:
“好了,派人將此二賊首級送出城去,交給裴使相!”
“是!”
幾位都將紛紛應下,隨後派遣精騎將王守文、吳煨的首級送出城去。
“使相!!”
消息與首級送抵裴休麵前時,不過寅時(4點)四刻。
裴休披著披風走出牙帳,隨後便見昭義軍節度使畢瑊向他走來,身後還跟著幾名甲兵。
“使相,大喜啊!”
“城內叛軍左廂兵馬使朱淮撥亂反正,誅殺王守文、吳煨二賊及昔日叛卒,乞請投降!”
“王守文死了?”
雖然早有預料,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裴休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不過片刻後,他就反應過來,檢查了王守文和吳煨的首級,又派人去天平軍請與其有關的兵卒辨認。
待消息確認並迴稟後,卻已經是辰時(7點)了。
“使相平定二賊,至尊若知曉,必然欣喜!”
麵對討平二賊的喜訊,所有人十分高興祝賀裴休,裴休卻道:
“朱淮此人,昔日在河中與其嫂通奸而謀害其兄,殺其子侄,故此投入死牢。”
“而今又殺其恩主王守文、吳煨,可見其心計陰狠。”
“若是將其招撫,日後不免生出禍事。”
“老夫欲假意接受叛軍投降,令叛軍諸將殺朱淮而自證,諸位以為如何?”
裴休的轉變令眾人始料不及。
原本的祝賀聲也漸漸冷落下去,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見狀,裴休撫了撫長須道:“諸位無需表態,此事全由老夫操辦,各部兵馬隻需聽從調遣便是。”
諸將聞言,紛紛作揖應下,隨後依照裴休所言調遣兵馬。
午時,裴休率六萬大軍兵臨濮陽城下,派出輕騎示意接受朱淮投降。
朱淮得知消息,當即率領城中不足兩萬兵眾出城投降。
官軍趁勢接管了濮陽城,而朱淮及其左右“有功”將領,分別被帶到了裴休麵前。
“罪將朱淮,參見使相!”
“參見使相……”
望著前來投降的三人,裴休笑著撫須道:“此次官軍能收複濮陽,朱使君功不可沒啊。”
“朱使君?”朱淮錯愕抬頭,卻見裴休笑道:
“朱使君誅殺王守文、吳煨有功,老夫已經向朝廷請表爾為河中隰(xi)州刺史。”
朱淮本就是隰州人,如今得知自己即將成為隰州刺史,幾乎隱藏不住心中高興。
“多謝使相!某日後定當為使相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朱淮將腹中為數不多的學識搜刮出來,隻為換得裴休欣賞。
裴休眼底閃過寒芒,顯然是想到了王守文和吳煨這兩個人的下場。
但他隱藏的很好,慈善笑著說道:“我已在帳中設宴,勞請朱使君及幾位將軍共往。”
“是!”朱淮激動帶著幾名叛軍將領走入帳內,而帳內也並未有什麽埋伏。
席間推杯換盞,本就高興的朱淮,很快便酒興上頭,被眾人灌醉。
裴休令人將其送往營中一帳內休息,隨後留下沒怎麽被灌酒的叛軍將領。
眼見朱淮走了,裴休這才放下酒杯,惋惜說道:
“諸位高義,老夫在此敬諸位一杯!”
幾名將領本就是胡人和平民出身,哪裏懂得什麽禮節,當下隻能雙手端起酒杯迴敬。
“朝廷的旨意不日便來,諸位好好享受這幾日吧,日後恐怕……唉!”
裴休這話讓眾人忍不住發顫,其中一人著急問道:“使相這是作甚?”
“嗯?”裴休佯裝不解,皺眉道:
“不是諸位承擔罪刑,以此推舉朱使君為首功嗎?”
“什麽罪刑?”
“對啊,我們不是一起殺的王守文和吳煨嗎?”
“使相不封賞我們也就罷了,為何要讓我等承擔罪刑?”
“我?”麵對諸將指責,裴休指了指自己,一臉茫然,隨後拿出一封書信道:
“這不是諸位所說的嗎?”
書信被兵卒傳給諸將,盡管諸將中識字的並不多,但還是有那麽一兩個識字的。
將書信接過後,他們這才得知發生了什麽事情。
原來是朱淮在投降書上做了手腳,將造反的罪名都推到了他們頭上,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無辜之人。
正因如此,朱淮才得到了使君的官位,而他們不僅什麽都沒有,還要被論罪流放黔中。
得知情況,眾人紛紛喊冤:
“使相,我等屆是被叛軍裹挾,不得已參軍的。”
“沒錯,反倒是這朱淮才是主動投軍,並在河中騙殺官軍!”
“使相明鑒啊!”
眾人七嘴八舌說著,裴休也從原本的不明所以,變成了勃然大怒。
“混賬!這朱淮竟然欺瞞我等,著實可惡!”
他掀翻桌案,怒罵過後,臉色又變得躊躇,眉頭緊皺道:
“可是請表已經發往長安,這……”
“使相!”
諸將聞言紛紛跪下作揖:“請使相救我等一命啊!”
見狀,裴休遲疑後歎氣道:“老夫也無可奈何,諸位……這……唉!”
諸將瞧他這般模樣,頓時心涼了半截。
“使相,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忽的,站在裴休身後的一名儒生站了出來,看其地位,應該是裴休麾下幕僚。
諸將聞言,眼睛閃過精光,期盼看向他。
裴休聞言也是錯愕道:“還有什麽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幕僚停頓片刻,緊接著掃視幾位將領,末了才道:“死無對證!”
“這……這是什麽說法?”
幾名將領明顯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幕僚無奈,隻能解釋道:
“諸位隻需要統一證詞,言朱淮是作亂元兇之一,準備詐降突圍,隨後被諸位鎮壓,如此便能解釋前番請表了。”
“不僅如此,諸位也能洗刷冤屈,甚至能得到官職……”
相比較前麵那句話,後麵這句話更讓幾人動心。
幾人對視一眼,紛紛看向裴休,隨後下跪作揖道:“今夜勞請使相出手幫助我等!”
“老夫……這……”
裴休支支吾吾,仿佛沒有主意的小老頭般。
眾人無奈,隻能將目光聚集幕僚身上。
幕僚見狀,當即開口道:“今夜我與使相將前往濮陽城內休息,此間事情,我等也是明天才知曉的。”
眾人眼前一亮,而裴休見狀也急忙離開了帳篷。
裴休走後,諸將齊聚一處,隻需眼神對視,便了解對方想法。
他們沉默走向朱淮休息的牙帳,帳簾掀開後,榻上的朱淮還呢喃了幾句,隨後緊了緊被子。
待到他感覺不對,緩緩睜開眼睛時,幾名將領已經將他圍到中間。
“你們幹嘛!”
“狗東西,竟然敢騙我們!”
“按住他!”
“你們幹什麽?!”
朱淮語氣帶著驚恐,而幾名將領卻手腳並用將他按住,最後在朱淮絕望的目光中,一人舉起斧頭,朝他狠狠劈下。
“噗嗤……”
猩紅的鮮血濺滿帳篷,帳篷不遠處的裴休見狀頷首,隨之轉身離去。
七月,細雨綿綿淅瀝。
站在姑臧衙門正堂,劉繼隆望著堂外院中,那沿著屋簷不斷流下的雨水,耳邊響起的是李商隱的匯報。
“都護府那邊傳來消息,朝廷接連兩次加稅,以至於山南、劍南等道百姓不斷逃亡隴右。”
“盧鈞、夏侯孜、崔慎由等人均未阻止百姓逃入隴右,甚至有不少官員堂而皇之的逼良為奴,再以口馬販賣至隴右。”
“僅六月,逃入、賣入隴右人口便多達八千餘口。”
“尚婢婢駐守磨禪城,尚摩鄢率兵萬餘南下西山,夏侯孜僅派楊複恭率騎軍五百,馬軍三千馳往翼州,等待朝廷旨意再觀望馳援。”
“此外,置長安的進奏院傳來消息,兩浙裘甫四處出擊,但均被崔鉉率軍所阻,如今被限製在浙東五州之地。”
“濮州的王守文困守濮陽,裴休麾下六萬兵馬,已經將濮陽團團包圍。”
“自六月起,至尊未能視朝,身體恐有恙,南衙北司等官員均在站隊運往及夔王。”
四個多月的軍情,在李商隱三言兩語間便總結完畢。
將這些聽完的劉繼隆沉吟片刻,而後才道:“臨州、涼州等六鎮兵馬擴編如何了?”
聞言,李商隱不假思索道:“兵員已經招募,府庫中甲胄也足夠,但軍馬……”
他沉吟片刻,翻了翻手中文冊才道:“此前收複涼州,六鎮兵馬皆有死傷。”
“隴右各州馬場內軍馬在填補各鎮原有軍馬數額後,僅能調用二千四百匹,另有四千六百餘匹的缺額。”
“以各州軍馬場內情況,起碼需要三年才能補足軍中馬匹。”
劉繼隆聞言繼續問道:“涼州的軍馬場修建好了嗎?”
對於涼州的政務,李商隱倒沒有必要翻閱文冊了,因此合上文冊道:
“涼州牧群雖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即便好好選育,也需要五年時間培養才行。”
“若是算上涼州軍馬場,都護府從大中十九年開始算起,每年軍馬能出欄四千匹,往後逐年增加。”
“大中十九年……”
劉繼隆呢喃著這個時間,心中不免輕嗤。
以當下情況來看,大中可沒有十九年這一說法了。
想到這裏,他也不免想了想局勢。
曆史因為他而改變太多,首先曆史上唐廷沒有三次加稅,此外隴右也沒有自己那麽龐大的勢力,而王守文也隻是天平軍中寂寂無名的牙將。
如今因為自己在隴右壯大,唐廷不得不增駐西線兵馬,因此軍費負擔更為沉重。
加上王守文作亂,唐廷不得已進行第一次加稅。
由於加稅,所以提前引爆了浙東裘甫起義,使得曆史上幾乎“完美”的大中年號,蒙上了一層灰色。
夏侯孜慘敗延川,導致其提前入西川為使相。
原本他會在宰相的位置上待得更久,因此有機會舉薦王式前往浙東平叛。
如今沒了他的舉薦,王式依舊在安南鎮守,裘甫之亂仍未平定。
自己所引起的變動太大,已經不能按照原本的曆史去預估事件走向。
裘甫之亂和王守文叛亂都會被平定,這是自然的,畢竟如今的大唐還沒有到“群盜四起”的程度。
雖然民變不少,但元和、會昌年間留下的人才還有很多。
不過隨著這些人逐漸凋零,群盜四起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看向李商隱道:
“給都護府傳信,讓尚摩鄢加緊拿下西山。”
“此外再給河西的張使君傳去消息,看看西邊的絲綢商道如何了。”
“另外告訴曹茂和陳瑛,先訓練出兩千精騎,秋收後與河西歸義軍一同討擊居延海。”
“是!”
沒有多餘的廢話,李商隱不假思索應下了劉繼隆所說所有,並起草書信送往各處。
在整個隴右忙碌起來的同時,東邊的大唐也在加稅後得到錢糧續命,裴休及崔鉉兩軍將士分別得到犒賞,士氣正盛。
七月初五,崔鉉統帥淮南、宣歙、鎮海等處官兵自越州、睦州、衢州一線展開反擊。
得知消息,裘甫在義烏召開會議,討論對敵策略。
義軍副帥劉勝主張先發製人,立即引兵攻取越州(紹興)。
隻要能控製越州府庫,就能就地招募越州百姓,在越州門戶的西陵一帶建立堅固的防線,並沿浙江築壘拒守。
此外,再派遣兩路兵馬,一路進攻宣、歙二州,一路對陣官軍。
隻要兩路成功一路,就能反攻浙西,再拿下石頭城(南京),渡江拿下揚州,籌措軍餉。
麵對劉勝的建議,不少投入軍中的儒生以為劉勝的計策無非就是效仿孫權,做著割據的美夢。
這種做法隻有天下大亂才能做到,而今天下一統,割據一方是不可能的。
因此儒生們認為,與其出擊,不如擁眾據險固守,必要時耕田打魚自給自足。
一旦官軍來攻,便潛入海島,等敵人走了再迴來便是。
裘甫聽了雙方的意見,拿不定主意,把這件大事擱置下來,從而使義軍的處境更加困難。
好在與他相比,統帥官軍的崔鉉隻知道猛攻,因此兩方算是在浙東西線打起了拉鋸戰。
裘甫眼見崔鉉不過如此,當即便接受儒生們的建議,在麾下五州耕田打漁,並派人前往海中洲(舟山)建設城池、水師,複設昔年被廢的翁山縣(舟山)。
在雙方拉鋸的同時,北方的王守文率先堅持不住。
七月中旬,王守文率軍向南突圍,為平夏部拓跋思恭所阻。
王守文十三次突圍而不得出,濮陽城內軍民食冷飯而疾病甚多,危在旦夕。
“咳咳……”
七月二十四日,在結束第十三次突圍後,王守文返迴城內簡單休整。
如今城內的屋舍、衙門、城門樓皆已拆除,隻剩城門還安然無恙。
叛軍們隻得收集野草,曬幹後用於燒火,而百姓們隻能吃冷水泡飯。
坐在牙帳內的王守文將碗中熱騰騰的肉粥吃光,隨後眼神淩厲掃視眾人:
“今夜,轉進向西突圍!”
麵對他的軍令,響應者寥寥無幾。
對此,他心裏也十分著急,目光看向朱淮:“朱淮?”
“節帥放心,某定當追隨節帥!”
朱淮恭敬作揖,大義凜然。
見他如此,王守文定了定心,隨後看向吳煨。
眼見吳煨點頭,他們當即開始籌劃夜裏的夜襲。
朱淮等人走出牙帳,所有人下意識看向他。
前番幾次突圍中,本就不多的天平老卒死傷更多,如今能活下來的,基本都是後加入軍中的胡人及濮州人。
朱淮一言不發往自己的牙帳走去,眾人緊緊跟隨其身後。
不多時,待眾人走入朱淮牙帳,朱淮這才開口道:
“朝廷的討平檄文中,隻提及了王守文和吳煨。”
“今夜出城突襲時,誰若有膽量拿下此二人,將城內天平老卒盡皆處置,我等便能活下來!”
朱淮要麽不開口,一開口就是要王守文等所有天平老卒的性命。
即便如此,眾人眼神卻依舊狠厲。
為了能夠活命的機會,眾人願意一試。
正因如此,濮陽城內的安靜持續到了夜半。
隨著三千餘甲兵聚集濮陽東門,王守文與吳煨也率領五百餘精騎姍姍來遲。
王守文將目光投向朱淮,滿意道:“朱淮,此次若能突圍成功,我等便南下。”
“南邊防守空虛,戍兵甚少,以我等兵力,想要割據幾座州城易如反掌。”
“屆時我表你為一州使君,以此迴報你這些日子的辛勞。”
“節帥哪裏的話!”朱淮義正言辭道;
“若非節帥,某如今早已被官軍砍了腦袋,而今還能活得好好的,全賴節帥恩德!”
“嗬嗬,你啊你……”
王守文輕笑著,隨後調整了一下坐姿,揮動馬鞭道:“開城門,突圍!”
在他軍令下達後,城門緩緩打開,而朱淮則是悄然退至步卒中去。
“走……”
“動手!!”
不等王守文抖動馬韁,四周步卒及精騎紛紛拔刀殺向王守文等人。
“狗賊!你們要幹嘛!”
王守文和吳煨畢竟是從天平軍中走出的人,第一時間便反應了過來。
下克上這種事情,在如今都不遑多見,二人自然有所防備。
但他們防備再多,卻架不住四周敵人太多。
王守文反應神速,連忙叫嚷道:
“朱淮!某待你不薄,你就是如此報恩的嗎?!”
亂槍刺來,王守文與吳煨為躲避槍叢而滾落馬背。
朱淮沉默不語,待到陣中慘叫聲斷絕,他這才推開麵前的兵卒,走到了陣中。
王守文、吳煨及百餘名天平老卒死狀淒慘。
王守文被人用斧頭剁了首級及四肢,吳煨也被剁去了首級。
瞧著二人身首異處的模樣,一手組織起來此次事件的朱淮卻直冒冷汗。
他不是懼怕二人化作厲鬼找自己報仇,而是懼怕身邊的這些人。
今日這群人能為了活命而殺王守文、吳煨,明日是否也能為了活命而殺自己。
想到這裏,朱淮咽了咽口水,強裝鎮定道:
“好了,派人將此二賊首級送出城去,交給裴使相!”
“是!”
幾位都將紛紛應下,隨後派遣精騎將王守文、吳煨的首級送出城去。
“使相!!”
消息與首級送抵裴休麵前時,不過寅時(4點)四刻。
裴休披著披風走出牙帳,隨後便見昭義軍節度使畢瑊向他走來,身後還跟著幾名甲兵。
“使相,大喜啊!”
“城內叛軍左廂兵馬使朱淮撥亂反正,誅殺王守文、吳煨二賊及昔日叛卒,乞請投降!”
“王守文死了?”
雖然早有預料,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裴休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不過片刻後,他就反應過來,檢查了王守文和吳煨的首級,又派人去天平軍請與其有關的兵卒辨認。
待消息確認並迴稟後,卻已經是辰時(7點)了。
“使相平定二賊,至尊若知曉,必然欣喜!”
麵對討平二賊的喜訊,所有人十分高興祝賀裴休,裴休卻道:
“朱淮此人,昔日在河中與其嫂通奸而謀害其兄,殺其子侄,故此投入死牢。”
“而今又殺其恩主王守文、吳煨,可見其心計陰狠。”
“若是將其招撫,日後不免生出禍事。”
“老夫欲假意接受叛軍投降,令叛軍諸將殺朱淮而自證,諸位以為如何?”
裴休的轉變令眾人始料不及。
原本的祝賀聲也漸漸冷落下去,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見狀,裴休撫了撫長須道:“諸位無需表態,此事全由老夫操辦,各部兵馬隻需聽從調遣便是。”
諸將聞言,紛紛作揖應下,隨後依照裴休所言調遣兵馬。
午時,裴休率六萬大軍兵臨濮陽城下,派出輕騎示意接受朱淮投降。
朱淮得知消息,當即率領城中不足兩萬兵眾出城投降。
官軍趁勢接管了濮陽城,而朱淮及其左右“有功”將領,分別被帶到了裴休麵前。
“罪將朱淮,參見使相!”
“參見使相……”
望著前來投降的三人,裴休笑著撫須道:“此次官軍能收複濮陽,朱使君功不可沒啊。”
“朱使君?”朱淮錯愕抬頭,卻見裴休笑道:
“朱使君誅殺王守文、吳煨有功,老夫已經向朝廷請表爾為河中隰(xi)州刺史。”
朱淮本就是隰州人,如今得知自己即將成為隰州刺史,幾乎隱藏不住心中高興。
“多謝使相!某日後定當為使相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朱淮將腹中為數不多的學識搜刮出來,隻為換得裴休欣賞。
裴休眼底閃過寒芒,顯然是想到了王守文和吳煨這兩個人的下場。
但他隱藏的很好,慈善笑著說道:“我已在帳中設宴,勞請朱使君及幾位將軍共往。”
“是!”朱淮激動帶著幾名叛軍將領走入帳內,而帳內也並未有什麽埋伏。
席間推杯換盞,本就高興的朱淮,很快便酒興上頭,被眾人灌醉。
裴休令人將其送往營中一帳內休息,隨後留下沒怎麽被灌酒的叛軍將領。
眼見朱淮走了,裴休這才放下酒杯,惋惜說道:
“諸位高義,老夫在此敬諸位一杯!”
幾名將領本就是胡人和平民出身,哪裏懂得什麽禮節,當下隻能雙手端起酒杯迴敬。
“朝廷的旨意不日便來,諸位好好享受這幾日吧,日後恐怕……唉!”
裴休這話讓眾人忍不住發顫,其中一人著急問道:“使相這是作甚?”
“嗯?”裴休佯裝不解,皺眉道:
“不是諸位承擔罪刑,以此推舉朱使君為首功嗎?”
“什麽罪刑?”
“對啊,我們不是一起殺的王守文和吳煨嗎?”
“使相不封賞我們也就罷了,為何要讓我等承擔罪刑?”
“我?”麵對諸將指責,裴休指了指自己,一臉茫然,隨後拿出一封書信道:
“這不是諸位所說的嗎?”
書信被兵卒傳給諸將,盡管諸將中識字的並不多,但還是有那麽一兩個識字的。
將書信接過後,他們這才得知發生了什麽事情。
原來是朱淮在投降書上做了手腳,將造反的罪名都推到了他們頭上,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無辜之人。
正因如此,朱淮才得到了使君的官位,而他們不僅什麽都沒有,還要被論罪流放黔中。
得知情況,眾人紛紛喊冤:
“使相,我等屆是被叛軍裹挾,不得已參軍的。”
“沒錯,反倒是這朱淮才是主動投軍,並在河中騙殺官軍!”
“使相明鑒啊!”
眾人七嘴八舌說著,裴休也從原本的不明所以,變成了勃然大怒。
“混賬!這朱淮竟然欺瞞我等,著實可惡!”
他掀翻桌案,怒罵過後,臉色又變得躊躇,眉頭緊皺道:
“可是請表已經發往長安,這……”
“使相!”
諸將聞言紛紛跪下作揖:“請使相救我等一命啊!”
見狀,裴休遲疑後歎氣道:“老夫也無可奈何,諸位……這……唉!”
諸將瞧他這般模樣,頓時心涼了半截。
“使相,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忽的,站在裴休身後的一名儒生站了出來,看其地位,應該是裴休麾下幕僚。
諸將聞言,眼睛閃過精光,期盼看向他。
裴休聞言也是錯愕道:“還有什麽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幕僚停頓片刻,緊接著掃視幾位將領,末了才道:“死無對證!”
“這……這是什麽說法?”
幾名將領明顯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幕僚無奈,隻能解釋道:
“諸位隻需要統一證詞,言朱淮是作亂元兇之一,準備詐降突圍,隨後被諸位鎮壓,如此便能解釋前番請表了。”
“不僅如此,諸位也能洗刷冤屈,甚至能得到官職……”
相比較前麵那句話,後麵這句話更讓幾人動心。
幾人對視一眼,紛紛看向裴休,隨後下跪作揖道:“今夜勞請使相出手幫助我等!”
“老夫……這……”
裴休支支吾吾,仿佛沒有主意的小老頭般。
眾人無奈,隻能將目光聚集幕僚身上。
幕僚見狀,當即開口道:“今夜我與使相將前往濮陽城內休息,此間事情,我等也是明天才知曉的。”
眾人眼前一亮,而裴休見狀也急忙離開了帳篷。
裴休走後,諸將齊聚一處,隻需眼神對視,便了解對方想法。
他們沉默走向朱淮休息的牙帳,帳簾掀開後,榻上的朱淮還呢喃了幾句,隨後緊了緊被子。
待到他感覺不對,緩緩睜開眼睛時,幾名將領已經將他圍到中間。
“你們幹嘛!”
“狗東西,竟然敢騙我們!”
“按住他!”
“你們幹什麽?!”
朱淮語氣帶著驚恐,而幾名將領卻手腳並用將他按住,最後在朱淮絕望的目光中,一人舉起斧頭,朝他狠狠劈下。
“噗嗤……”
猩紅的鮮血濺滿帳篷,帳篷不遠處的裴休見狀頷首,隨之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