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的臉紅說明了一切;上點強度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糧倉不大,分了好幾個,且每兩個糧倉中間都隔了一片人工池塘,池塘不大,主要就是為了防火用,畢竟此處山頭地勢高,夏季太陽直曬,溫度過高,住在這的農夫們每日做飯都要生火,難免有些風險。
小魏跟在一旁解釋道:“由於咱們試種的麵積有限,目前隻有兩個糧倉用於存放紅薯和玉米,其餘的都還是麥、菽等常規作物。”
朱棣插話問道:“這位……小……先生,這麽說,一個用來存放玉米,一個用來存放額……紅薯了?”
小魏看了他一眼,知道鍾年特意帶他來,這人身份必然不凡,也不敢怠慢,微微拱手,笑道:
“是這樣的先生,這紅薯儲存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定的濕度……怎麽說呢,就是存放環境必須要有一定的水,不然紅薯會變得蔫軟,口感極差。但是不能過多,過多會導致紅薯長斑或者腐爛。
因此存放紅薯時,一般都是選擇挖一個地窖,保證濕度和溫度,用來儲存紅薯。
我們的糧倉就建立在地窖上方,窖裏儲藏紅薯,地上擺放玉米,盡可能地節約空間。”
鍾年聞言眉頭微皺,“小魏,不是告訴過你們嗎,紅薯剛入窖的時候要保持好通風!”
小魏不慌不忙地道:“大人放心,糧倉三側設計有可通風的網道,沒有雨的時候,隻需要把蓋子拆卸下來便可以起到通風的效果,這兒地勢高,隻要有一點口子,通風就會很便利。”
說話間,三人已經來到了一座糧倉前。
小魏沒有領著兩人進門,而是先走到糧倉左側。
糧倉整體呈現為一個巨大的長方體,不過屋頂自然是做的人形斜坡。
兩人跟著小魏來到糧倉左側,但見左側倉壁上赫然有著五個大“窟窿”。
“窟窿”中間是一層鐵絲網,窟窿邊緣裝有活頁形支架,支架上麵是一塊木板,不難看出這是防雨用的蓋板。
那鐵絲網自然就是防鳥的了。
透過鐵絲網,已經能看到裏麵堆放的金黃色的玉米棒子了。
小魏繼續轉到糧倉正麵,對著兩人一伸手道:“大人,這位先生,請。”
隨後,小魏走上前和看門的衙役交涉了下,對方取出鑰匙打開大門後,小魏再次很紳士地對著二人伸手道:“請。”
弄得鍾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他也沒矯情,大踏步地走進了糧倉。
來到內力,朱棣才深切感受到震撼。
糧倉從外麵看似乎不算大,但是內裏可有著大乾坤,入門先是五級台階,下麵才是平地,加上三角中空的屋頂,顯得倉內空間比從外麵看上去要大得多。
不待兩人發問,小魏解釋道:“這兒的地勢相對比較高,周圍又沒有什麽遮擋物,受風的影響要大些,因此糧倉建的過高的話,會有安全隱患,畢竟是木架結構,遇上強風有被吹倒的可能,因此整個糧倉地地基是比地麵要低一些的。
這五級台階,也是取的五穀豐登地寓意。另外,因為地勢高,兩邊又設有低窪的蓄水湖泊,糧倉周圍一圈也用石灰做了埋縫,雨水也不容易流進來,倒也不虞糧食受潮。”
鍾年一邊聽著,一邊大點其頭,眼裏的讚賞是怎麽也藏不住。
朱棣也是動容道:“那個小……額……”
“晚輩魏滿,字守盈,先生可以表字相稱,亦或者先生也可以和大人一樣,叫我小魏。”
朱棣這年紀,比老魏小不幾歲,哪怕拋去身份,這麽叫,魏滿也不吃虧。
“嗬嗬,小魏啊,這都是你設計出來的?”
魏滿靦腆一笑,沒搭話,但……少年的臉紅已經說明了一切……
“咳咳,那什麽,你想不想為朝廷效力啊?”
此話一出,魏滿還沒反應,鍾年先毛了,“哎哎哎,老郭這你就不厚道了啊!好歹你也是個大人物,怎麽還能幹出挖牆腳這麽掉價的事兒呢?”
朱棣撇撇嘴,“跟著你再大也就是個九品……就算八品,也還是芝麻官,跟著我去京城混,起步也得是個主事……”
“嘖嘖,你懂個屁啊,他又不是讀書人,走不了科舉,上限就是個主事了,一年三十兩多點的俸祿給誰看啊?你可知他在這種地,我一個月給他開多少錢?”
鍾年伸出兩根手指頭。
“且,才二兩,那還沒有……”
“二十兩!一個月二十兩!”
鍾年鄙夷地看了朱棣一眼,那眼神總結就一句話:“你以為誰都和你那麽沒格局啊?”
朱棣扯了扯嘴角,有些不甘心地道:“誰說做官隻能走科舉一條路的?”
“是,做個戶部工部主事什麽的倒是可以考舉薦,但是沒功名在身,這輩子也上不了五品,哪有在我這滋潤?”
朱棣張了張嘴,卻是無言,這是實話,從物質條件來看……朝廷俸祿這玩意吧,就不說也罷了。
他也知道少,但是這玩意是老朱定下的,要是老朱改,那一點問題沒有,可他朱棣是萬萬不能改的。
鍾年撇了撇嘴,沒再糾結這個話題,轉而道:“你可知這裏一共有多少石這玉米?”
朱棣左右轉了兩圈,猜了個大概:“應該在三百石上下。”
魏滿忙上前道:“這位先生所言不差,這裏一共是三百二十石玉米,共計約莫五萬斤。”
這個數字不算大,但緊接著,鍾年就拋出了炸彈。
“老郭啊,你可知,這五萬斤玉米出自多少土地?”
朱棣一聽便知道,鍾年隻是要跟他顯擺產量了,他也知道,能讓鍾年吹成這樣,這玉米的產量定然不低,不會比小麥少,因此給了個他認為很高了的數字:
“八十畝?”
如果按照八十畝地來算,那畝產也有六百多斤了,對比小麥這已經多了差不多六成還多了。
鍾年微微一笑,伸出五根指頭,“五十畝,隻少不多。”
朱棣聞言習慣性地皺了皺眉,五十畝,五萬斤……畝產一千斤?!!!
豈料,鍾年的炸彈還沒完,“這才多點?畝產一千斤算什麽,來,小魏啊,你先去把地窖的蓋子打開通通風,等會給這位先生上上強度!”
小魏跟在一旁解釋道:“由於咱們試種的麵積有限,目前隻有兩個糧倉用於存放紅薯和玉米,其餘的都還是麥、菽等常規作物。”
朱棣插話問道:“這位……小……先生,這麽說,一個用來存放玉米,一個用來存放額……紅薯了?”
小魏看了他一眼,知道鍾年特意帶他來,這人身份必然不凡,也不敢怠慢,微微拱手,笑道:
“是這樣的先生,這紅薯儲存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定的濕度……怎麽說呢,就是存放環境必須要有一定的水,不然紅薯會變得蔫軟,口感極差。但是不能過多,過多會導致紅薯長斑或者腐爛。
因此存放紅薯時,一般都是選擇挖一個地窖,保證濕度和溫度,用來儲存紅薯。
我們的糧倉就建立在地窖上方,窖裏儲藏紅薯,地上擺放玉米,盡可能地節約空間。”
鍾年聞言眉頭微皺,“小魏,不是告訴過你們嗎,紅薯剛入窖的時候要保持好通風!”
小魏不慌不忙地道:“大人放心,糧倉三側設計有可通風的網道,沒有雨的時候,隻需要把蓋子拆卸下來便可以起到通風的效果,這兒地勢高,隻要有一點口子,通風就會很便利。”
說話間,三人已經來到了一座糧倉前。
小魏沒有領著兩人進門,而是先走到糧倉左側。
糧倉整體呈現為一個巨大的長方體,不過屋頂自然是做的人形斜坡。
兩人跟著小魏來到糧倉左側,但見左側倉壁上赫然有著五個大“窟窿”。
“窟窿”中間是一層鐵絲網,窟窿邊緣裝有活頁形支架,支架上麵是一塊木板,不難看出這是防雨用的蓋板。
那鐵絲網自然就是防鳥的了。
透過鐵絲網,已經能看到裏麵堆放的金黃色的玉米棒子了。
小魏繼續轉到糧倉正麵,對著兩人一伸手道:“大人,這位先生,請。”
隨後,小魏走上前和看門的衙役交涉了下,對方取出鑰匙打開大門後,小魏再次很紳士地對著二人伸手道:“請。”
弄得鍾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他也沒矯情,大踏步地走進了糧倉。
來到內力,朱棣才深切感受到震撼。
糧倉從外麵看似乎不算大,但是內裏可有著大乾坤,入門先是五級台階,下麵才是平地,加上三角中空的屋頂,顯得倉內空間比從外麵看上去要大得多。
不待兩人發問,小魏解釋道:“這兒的地勢相對比較高,周圍又沒有什麽遮擋物,受風的影響要大些,因此糧倉建的過高的話,會有安全隱患,畢竟是木架結構,遇上強風有被吹倒的可能,因此整個糧倉地地基是比地麵要低一些的。
這五級台階,也是取的五穀豐登地寓意。另外,因為地勢高,兩邊又設有低窪的蓄水湖泊,糧倉周圍一圈也用石灰做了埋縫,雨水也不容易流進來,倒也不虞糧食受潮。”
鍾年一邊聽著,一邊大點其頭,眼裏的讚賞是怎麽也藏不住。
朱棣也是動容道:“那個小……額……”
“晚輩魏滿,字守盈,先生可以表字相稱,亦或者先生也可以和大人一樣,叫我小魏。”
朱棣這年紀,比老魏小不幾歲,哪怕拋去身份,這麽叫,魏滿也不吃虧。
“嗬嗬,小魏啊,這都是你設計出來的?”
魏滿靦腆一笑,沒搭話,但……少年的臉紅已經說明了一切……
“咳咳,那什麽,你想不想為朝廷效力啊?”
此話一出,魏滿還沒反應,鍾年先毛了,“哎哎哎,老郭這你就不厚道了啊!好歹你也是個大人物,怎麽還能幹出挖牆腳這麽掉價的事兒呢?”
朱棣撇撇嘴,“跟著你再大也就是個九品……就算八品,也還是芝麻官,跟著我去京城混,起步也得是個主事……”
“嘖嘖,你懂個屁啊,他又不是讀書人,走不了科舉,上限就是個主事了,一年三十兩多點的俸祿給誰看啊?你可知他在這種地,我一個月給他開多少錢?”
鍾年伸出兩根手指頭。
“且,才二兩,那還沒有……”
“二十兩!一個月二十兩!”
鍾年鄙夷地看了朱棣一眼,那眼神總結就一句話:“你以為誰都和你那麽沒格局啊?”
朱棣扯了扯嘴角,有些不甘心地道:“誰說做官隻能走科舉一條路的?”
“是,做個戶部工部主事什麽的倒是可以考舉薦,但是沒功名在身,這輩子也上不了五品,哪有在我這滋潤?”
朱棣張了張嘴,卻是無言,這是實話,從物質條件來看……朝廷俸祿這玩意吧,就不說也罷了。
他也知道少,但是這玩意是老朱定下的,要是老朱改,那一點問題沒有,可他朱棣是萬萬不能改的。
鍾年撇了撇嘴,沒再糾結這個話題,轉而道:“你可知這裏一共有多少石這玉米?”
朱棣左右轉了兩圈,猜了個大概:“應該在三百石上下。”
魏滿忙上前道:“這位先生所言不差,這裏一共是三百二十石玉米,共計約莫五萬斤。”
這個數字不算大,但緊接著,鍾年就拋出了炸彈。
“老郭啊,你可知,這五萬斤玉米出自多少土地?”
朱棣一聽便知道,鍾年隻是要跟他顯擺產量了,他也知道,能讓鍾年吹成這樣,這玉米的產量定然不低,不會比小麥少,因此給了個他認為很高了的數字:
“八十畝?”
如果按照八十畝地來算,那畝產也有六百多斤了,對比小麥這已經多了差不多六成還多了。
鍾年微微一笑,伸出五根指頭,“五十畝,隻少不多。”
朱棣聞言習慣性地皺了皺眉,五十畝,五萬斤……畝產一千斤?!!!
豈料,鍾年的炸彈還沒完,“這才多點?畝產一千斤算什麽,來,小魏啊,你先去把地窖的蓋子打開通通風,等會給這位先生上上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