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會議(上)
全球高考:誰說曆史無用? 作者:快活醫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臣見過王子殿下。”諸葛丞相起身行禮,有些尷尬的解釋道:
“殿下誤會了,外臣早年躬耕南陽草廬之中,自比管仲樂毅,此歌正是外臣年輕時所做,彼時外臣年少輕狂,何曾想過世事艱難,乃至連一個岐山都出不去,徒留虛名在世。實在高臥不起,”
“丞相莫要自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尊為文臣之首,實乃萬世楷模,怎能說是虛名?”拔都搖頭以對,隨即而笑:“不過丞相說得也對,我雖年少,卻二世為人,也知曉這個道理,這世上有些事情再難,可偏偏又不得不為之。”
“年齡大了,到底是穩重許多,若是以前,早就裝病不見殿下。”諸葛丞相無奈至極,隻能喟然:“外臣深知殿下難處,想為自家部族求個生存之道,這才數次來寒舍找外臣,隻是這世上的事情,不止是難,還有迎難而上到頭來是一場空的落寞。”
“丞相果真沒有辦法了?”拔都搖頭以對,仍是要強求個結果。
“......”諸葛亮一時沉默。
拔都隻是望著,靜靜地望著,沒有任何言語。
不知過了多久,諸葛丞相終於再次開口。
“殿下放心,我主定會與殿下相見,隻是和是不可能和的,你我之間,唯有死戰。”
拔都閉口不言,顯得有些垂頭喪氣。
“我主總是強調全國一盤棋,外臣起初不解,後來聽聞嶽飛嶽將軍講南宋北伐何其艱難,又聽得我主講明末之事,如宋般逃到南方依舊難逃,方才體會其深意,便是彼時南人不理解為何要北伐,要他們出錢出人收複一個並不能直接影響到他們生活的北方失地,似乎這北方有沒有跟南人沒有一點關係。”諸葛亮一手粘須一手輕搖羽扇緩緩道:
“也就說我主所說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沒有覺醒,或者說民智未開,覺得國家與個人是割裂開來的,意識不到國破家亡的這個道理。”
諸葛丞相的話說的有些直白,拔都瞬間明白其中意味。
就是說,拔都來這裏求和,想要禍水東引,表麵上來看是一件非常高明的決策,實際上和那些不願意為北伐做出貢獻的人們一樣愚蠢。
“這如何能是國破家亡,阿大與察合台早已分家...”拔都立即搖頭以對:“自是一國兩家,也正如三家分晉,又或者是西方的那個什麽東西羅馬一樣,哪有什麽全國一盤棋、家國一體?”
“殿下與外臣都是被召喚出來的,算得上是各為其主,可殿下與察合台....”諸葛丞相脾氣終究是好的,應聲解釋道:
“殿下與察合台無論鬧的再怎麽生分,也是共侍一位考生,不可能分開的。”
拔都一時無言,隻是沉默不語,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
“殿下也不要怪罪於謙丞相,他素來愛民,殿下自渡河西征以來,所作所為,實在是令廷益厭惡,故而不見殿下。”諸葛丞相長歎一聲,緩緩道:
“外臣深知殿下辛苦,一國汗王王子,屈尊往返於各位同僚之間,說不得還要吃上閉門羹,受一些冷眼,可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殿下若是願意聽外臣的,便直接去找察合台看看能否聯合一二。”
拔都仍舊不語,隻剩下窗戶外麵春風拂葉之聲。
“十日之內,外廷會議召開完畢,屆時仁王必然有時間與殿下相會。外臣公務繁忙,還有要是去做,還請殿下海涵。”諸葛丞相言罷便要起身離開房間,臨到門口卻又迴頭看著呆在原地的拔都。
“殿下且自珍重,外臣隻能幫殿下到這裏了。”
諸葛丞相言罷徑直而去,隻留拔都一人。
拔都望著丞相的背影,把頭深深一沉。
“若我有此賢臣,何愁天下不平?”
言罷,也起身離開。
且不說拔都如何羨慕葉雲,也不說諸葛丞相作為一個厚道人怎樣待客。
說一說處於談話間絕對主角的葉雲。
此時的葉雲正在麵臨著人生中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他預想過這種超越時代的政治設計一經出世,其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沒有想到影響會這麽大。
按照原先的設想,西南地區被術赤入關洗劫一遍,已然是赤地千裏。
窮的都快吃不上飯的人,哪裏會有時間去關心一個和自己生活沒有實際影響的東西?
肯定是在家裏老老實實地種地工作呀?
事實上,自從術赤渡河之後,當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非常希望來一個大救星。
而本地地主老爺們,也都因為這個原因盼望著葉雲到來。
可以說,整個西南膏腴之地的人們對葉雲都有一種饑渴感。
眼見天氣越來越熱,人們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漲。
各個都以為自己是治世之能臣,給葉雲上書,或者當麵諫言,一是痛斥術赤禽獸行為,對葉雲王師的肯定,二是一些客套話,無非是勸誡葉雲親賢遠佞、戒奢從簡、虛心納諫。
這些根本就是正確的廢話,看起來非常正確,但是事實上做起來很困難。
單說親賢遠佞,誰不知道親賢遠佞?
可怎麽分得出誰是賢臣,誰是佞臣呢?
就說長孫無忌,此人一貫的貴族立場,能說是佞臣嗎?
人家雖然從百姓手裏麵刮錢,可真真實實地能刮出來錢。
無論是奸臣還是賢臣,最終得看葉雲能不能在合適的時間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其餘的一些建議說的都很籠統,根本不會具體說出來措施。
就拿高考舉例子,有一句名言叫做得數學者得天下。
這不是廢話?
誰不知道數學成績是主科,且由於難度等問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沒有什麽水分,瞎寫兩句還能得分的那種。
但是怎麽學呢?
當然知道要好好學數學,可就是說這種籠統的話,而不去講具體怎麽樣學數學。
當然,也可能是人家不好明說。
比如說親賢遠佞,那你敢當著葉雲這個認為那個,還有於謙、諸葛亮二位丞相麵前說長孫無忌不好嗎?
敢說蕭何六部總長,主動性不足,基本上就是不粘鍋的老狐狸姿態,隻做事,不想事情。
內閣怎麽說,他就怎麽做,敢說是一種失職嗎?
開玩笑。
這就好比教育局長來你班裏巡查,問一問平時有沒有占用體育課的情況。
你跳出來說指責那個老師不對。
鬼知道會發生什麽。
可能一天以後就因為你在食堂裏不吃牛肉給開除了。
但是像是這樣的上書,或者是敢於麵刺寡人者,公共場合下葉雲又不能直接扔掉不看,隻能是請房玄齡這位軍機處秘書來收下,然後笑嗬嗬地給人家賜座,以便葉雲諮詢政事。
當然,有些文采確實出眾,能得到諸葛相公賞識的,葉雲也會當場賜下官職,召入翰林院從事文書工作,以備後續的工作。
若按照房玄齡曆史上的官職來說,此人是李世民的首輔,在加上諸葛丞相,還有葉雲認的於謙丞相,一共三個丞相。
這三個丞相裏隻有諸葛丞相是完全讚成的,房玄齡有些不滿,最為不滿的是於謙。
房玄齡認為這隻是形式工作,一些形式主義的事情,沒什麽實際用處。
而於謙則覺得這群來上書的人,至少別的不說,家境肯定是不錯的,還不如自己一身便裝去田間地頭去找兩個平民百姓問一問,說不定能發現那位官員貪汙受賄之類的。
“殿下誤會了,外臣早年躬耕南陽草廬之中,自比管仲樂毅,此歌正是外臣年輕時所做,彼時外臣年少輕狂,何曾想過世事艱難,乃至連一個岐山都出不去,徒留虛名在世。實在高臥不起,”
“丞相莫要自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尊為文臣之首,實乃萬世楷模,怎能說是虛名?”拔都搖頭以對,隨即而笑:“不過丞相說得也對,我雖年少,卻二世為人,也知曉這個道理,這世上有些事情再難,可偏偏又不得不為之。”
“年齡大了,到底是穩重許多,若是以前,早就裝病不見殿下。”諸葛丞相無奈至極,隻能喟然:“外臣深知殿下難處,想為自家部族求個生存之道,這才數次來寒舍找外臣,隻是這世上的事情,不止是難,還有迎難而上到頭來是一場空的落寞。”
“丞相果真沒有辦法了?”拔都搖頭以對,仍是要強求個結果。
“......”諸葛亮一時沉默。
拔都隻是望著,靜靜地望著,沒有任何言語。
不知過了多久,諸葛丞相終於再次開口。
“殿下放心,我主定會與殿下相見,隻是和是不可能和的,你我之間,唯有死戰。”
拔都閉口不言,顯得有些垂頭喪氣。
“我主總是強調全國一盤棋,外臣起初不解,後來聽聞嶽飛嶽將軍講南宋北伐何其艱難,又聽得我主講明末之事,如宋般逃到南方依舊難逃,方才體會其深意,便是彼時南人不理解為何要北伐,要他們出錢出人收複一個並不能直接影響到他們生活的北方失地,似乎這北方有沒有跟南人沒有一點關係。”諸葛亮一手粘須一手輕搖羽扇緩緩道:
“也就說我主所說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沒有覺醒,或者說民智未開,覺得國家與個人是割裂開來的,意識不到國破家亡的這個道理。”
諸葛丞相的話說的有些直白,拔都瞬間明白其中意味。
就是說,拔都來這裏求和,想要禍水東引,表麵上來看是一件非常高明的決策,實際上和那些不願意為北伐做出貢獻的人們一樣愚蠢。
“這如何能是國破家亡,阿大與察合台早已分家...”拔都立即搖頭以對:“自是一國兩家,也正如三家分晉,又或者是西方的那個什麽東西羅馬一樣,哪有什麽全國一盤棋、家國一體?”
“殿下與外臣都是被召喚出來的,算得上是各為其主,可殿下與察合台....”諸葛丞相脾氣終究是好的,應聲解釋道:
“殿下與察合台無論鬧的再怎麽生分,也是共侍一位考生,不可能分開的。”
拔都一時無言,隻是沉默不語,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沒有懂得這個道理。
“殿下也不要怪罪於謙丞相,他素來愛民,殿下自渡河西征以來,所作所為,實在是令廷益厭惡,故而不見殿下。”諸葛丞相長歎一聲,緩緩道:
“外臣深知殿下辛苦,一國汗王王子,屈尊往返於各位同僚之間,說不得還要吃上閉門羹,受一些冷眼,可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殿下若是願意聽外臣的,便直接去找察合台看看能否聯合一二。”
拔都仍舊不語,隻剩下窗戶外麵春風拂葉之聲。
“十日之內,外廷會議召開完畢,屆時仁王必然有時間與殿下相會。外臣公務繁忙,還有要是去做,還請殿下海涵。”諸葛丞相言罷便要起身離開房間,臨到門口卻又迴頭看著呆在原地的拔都。
“殿下且自珍重,外臣隻能幫殿下到這裏了。”
諸葛丞相言罷徑直而去,隻留拔都一人。
拔都望著丞相的背影,把頭深深一沉。
“若我有此賢臣,何愁天下不平?”
言罷,也起身離開。
且不說拔都如何羨慕葉雲,也不說諸葛丞相作為一個厚道人怎樣待客。
說一說處於談話間絕對主角的葉雲。
此時的葉雲正在麵臨著人生中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他預想過這種超越時代的政治設計一經出世,其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沒有想到影響會這麽大。
按照原先的設想,西南地區被術赤入關洗劫一遍,已然是赤地千裏。
窮的都快吃不上飯的人,哪裏會有時間去關心一個和自己生活沒有實際影響的東西?
肯定是在家裏老老實實地種地工作呀?
事實上,自從術赤渡河之後,當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非常希望來一個大救星。
而本地地主老爺們,也都因為這個原因盼望著葉雲到來。
可以說,整個西南膏腴之地的人們對葉雲都有一種饑渴感。
眼見天氣越來越熱,人們的情緒也越來越高漲。
各個都以為自己是治世之能臣,給葉雲上書,或者當麵諫言,一是痛斥術赤禽獸行為,對葉雲王師的肯定,二是一些客套話,無非是勸誡葉雲親賢遠佞、戒奢從簡、虛心納諫。
這些根本就是正確的廢話,看起來非常正確,但是事實上做起來很困難。
單說親賢遠佞,誰不知道親賢遠佞?
可怎麽分得出誰是賢臣,誰是佞臣呢?
就說長孫無忌,此人一貫的貴族立場,能說是佞臣嗎?
人家雖然從百姓手裏麵刮錢,可真真實實地能刮出來錢。
無論是奸臣還是賢臣,最終得看葉雲能不能在合適的時間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其餘的一些建議說的都很籠統,根本不會具體說出來措施。
就拿高考舉例子,有一句名言叫做得數學者得天下。
這不是廢話?
誰不知道數學成績是主科,且由於難度等問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沒有什麽水分,瞎寫兩句還能得分的那種。
但是怎麽學呢?
當然知道要好好學數學,可就是說這種籠統的話,而不去講具體怎麽樣學數學。
當然,也可能是人家不好明說。
比如說親賢遠佞,那你敢當著葉雲這個認為那個,還有於謙、諸葛亮二位丞相麵前說長孫無忌不好嗎?
敢說蕭何六部總長,主動性不足,基本上就是不粘鍋的老狐狸姿態,隻做事,不想事情。
內閣怎麽說,他就怎麽做,敢說是一種失職嗎?
開玩笑。
這就好比教育局長來你班裏巡查,問一問平時有沒有占用體育課的情況。
你跳出來說指責那個老師不對。
鬼知道會發生什麽。
可能一天以後就因為你在食堂裏不吃牛肉給開除了。
但是像是這樣的上書,或者是敢於麵刺寡人者,公共場合下葉雲又不能直接扔掉不看,隻能是請房玄齡這位軍機處秘書來收下,然後笑嗬嗬地給人家賜座,以便葉雲諮詢政事。
當然,有些文采確實出眾,能得到諸葛相公賞識的,葉雲也會當場賜下官職,召入翰林院從事文書工作,以備後續的工作。
若按照房玄齡曆史上的官職來說,此人是李世民的首輔,在加上諸葛丞相,還有葉雲認的於謙丞相,一共三個丞相。
這三個丞相裏隻有諸葛丞相是完全讚成的,房玄齡有些不滿,最為不滿的是於謙。
房玄齡認為這隻是形式工作,一些形式主義的事情,沒什麽實際用處。
而於謙則覺得這群來上書的人,至少別的不說,家境肯定是不錯的,還不如自己一身便裝去田間地頭去找兩個平民百姓問一問,說不定能發現那位官員貪汙受賄之類的。